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鱼我所欲也》教师版.doc

  • 上传人(卖家):金手指1983
  • 文档编号:484759
  • 上传时间:2020-04-24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鱼我所欲也》教师版.doc》由用户(金手指198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鱼我所欲也 部编人教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导学案 教师版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精彩开篇词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 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 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 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正确选择呢?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 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思路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 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 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二、

    3、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 (wi)苟得也 (2)为 (wi)宫室之美为 (wi)之 (3)使人之所恶 (w)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y) 2.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 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4、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3.翻译下列句子。

    5、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交流点拨】(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 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 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4.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6、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一)读通文意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 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

    7、掌不可以 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 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 从反面来申述。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先举正面事例, 再举反面事例, 告诉人们“本 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1.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

    8、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 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美味“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 提并论。 北方少河流, 当然鱼也不多,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 冯 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 无鱼!” 3.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 的一小汤匙;10 勺为一合(g),10 合为一升,10 升为一斗,1

    9、0 斗为一斛,6 斛 4 斗为一钟。 按此计算,“万钟”是 64 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 “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深入鉴赏悟内涵深入鉴赏悟内涵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 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 岳飞、 邓世昌、 朱自清、 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 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 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

    10、,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自学指导(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 苟得也 wi,动词,做,干。 (2)所恶 有甚于死者 w,动词,厌恶。 (3)为 宫室之美 wi,介词,为了。 (4)一箪 (dn)食 d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 (5) 蹴 (c)尔而与之 c 动词 用脚踢。 (6)乞人不屑 (xe)也 xi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为 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 也 B.故不为苟得 也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 心 由是

    11、 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 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

    12、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 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 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 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 这是全章的论 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 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 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 即“羞 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

    13、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 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 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 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 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 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 “生亦我所欲,

    14、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 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生乙: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 得比生

    15、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生丙: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 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的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 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二)思路探究(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交流点拨】生甲:这个说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 者以义为先, 讲的都是

    16、“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 属正面论证; “不辩礼义”接受“万钟” 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 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 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三)语言品析(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 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

    17、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 豆羹”也是比喻, 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 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 从而证明了“义” 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生乙: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 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 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 钟”作对比, 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生丙:运用了排比。课文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和论辩力量。 (四)主旨探究(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 请结合历史事实

    18、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 人志士的影响。 【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 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 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 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民族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了巨大的 精神力量,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 四、板书设四、板书设计计 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人 正 生、欲甚于生不为苟得 应 面 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义重 保 反 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于生 其 面 恶莫甚于死何不用 本 正面

    19、: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心 反面: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 甲生: 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 他不肯迁就, 不肯趋炎附势。 他说: “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 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官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 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乙生: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 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 瓴。 丙生: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 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 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丁生: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 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鱼我所欲也》教师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47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