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10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10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精品课件:10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医学 精品 课件 10 第十 针灸 基础
- 资源描述:
-
1、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第十章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针灸学基础广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刘义海、潘俊辉第一节第一节 经经 络络第二节第二节 腧腧 穴穴第三节第三节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第四节第四节 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经络学说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1.经络含义经络含义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学说
2、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十五络脉浮 络孙 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一、经络学说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十二经脉的命名 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手经”。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足经
3、”。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阴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阳经”。阴经(手三阴、足三阴)阴经(手三阴、足三阴)脏发出脏发出 阳经(手三阳、足三阳)阳经(手三阳、足三阳)腑发出腑发出3.经络的命名和脏腑属络关系经络的命名和脏腑属络关系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学说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督脉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作用而得名。任脉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因其行胸腹
4、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其他经络命名()其他经络命名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学说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脏腑属络关系()脏腑属络关系阴经与阳经在体内与脏腑之间有络属关系阴经与阳经在体内与脏腑之间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即阴经属脏络腑属脏络腑,阳经属腑
5、络脏。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脉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脉属如手太阴肺经脉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脉属大肠络肺。大肠络肺。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学说概论一、经络学说概论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1)手三阴行上肢内侧手三阳行上肢外侧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足三阳行下肢外侧(2)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1.十二经脉分布十二经脉分布(3)手三阴:胸手手三阳:手头足三阳:头足足三阴:足腹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手食指端手食指端 鼻翼旁鼻翼旁 足大趾端足大趾端手太阴肺经脉手太阴肺经脉
6、手阳明大肠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 足阳明胃经脉足阳明胃经脉 足太阴脾经脉足太阴脾经脉 心中心中手少阴心经脉手少阴心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 足少阴肾经脉足少阴肾经脉 手小指端手小指端 目内眦目内眦 足小指端足小指端 胸中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足少阳胆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足厥阴肝经脉 手无名指端手无名指端 目外眦目外眦 足大趾足大趾 肺中肺中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奇经八脉分布奇经八脉分布
7、 任脉 行胸腹正中,诸阴经之会,称“阴经之海”。督脉 行腰背正中,诸阳经之会,称“阳经之海”。“背为阳,腹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带脉起于胁下,束腰而前垂,统束纵行诸经,故有“诸脉皆属于带脉”之说。阴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于足少阳经。阴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会合后,复上行挟咽与任脉相并
8、。阳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外侧外踝的下方,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的外侧,上腋、颈、面颊部而达额与督脉相并。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十四经含义十四经含义二十二经脉(正经)+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说明:奇经八脉中的腧穴,大多寄附于十二经之中,惟有任督二脉,各有其专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
9、回目录返回目录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 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循行特点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循行特点“离、离、合、出、入合、出、入”别络:为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为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关节的体系 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
10、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4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 3)指导诊断)指导诊断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
11、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2 2)阐释病理阐释病理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胁及小腹胀痛等。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
12、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4)治疗预防)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
13、穴位”、“孔穴”,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之所。一、腧穴的基本概念一、腧穴的基本概念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它是分布于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其中双穴,即左右对称的穴位309对,单穴52个。2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它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可作为经穴的补充。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腧”。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腧穴的主治规律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远治作用腧穴 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
14、太阴肺经脉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心包经脉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心经脉心病手阳明大肠经脉前头、鼻、口、齿病眼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三焦经脉侧头、胁肋病耳病手太阳小肠经脉后头、肩胛病足太阴脾经脉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脉肝病足少阴肾经脉肾病、肺病、咽喉病足阳明胃经脉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神志病、热病足少阳胆经脉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足太阳膀胱经脉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经脉所通,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主治所及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经脉所过较远部位的疾病取所属经穴。例如: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涌泉穴、太冲穴。下病上取: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第
15、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三、腧穴的主治规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肾俞穴腰痛阿是穴以痛为输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三、腧穴的主治规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根据其不同的
16、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颈项求列缺,口面合谷收。足三里腹痛、腹泻、胃、肠疾病。委中 腰痛、背痛、腰、背部疾病。列缺 项痛、落枕、颈项部疾病。合谷 牙痛、口病、面部疾病。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简称“五输”。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分别用
17、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作为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井经气所出,如水的源头,故称“井”;荥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故称“荥”;输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经经气所行经的部位,如水在流畅河中流过,故称“经”;合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故称“合”。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程。隐白大都太白脾,商坵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脘,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腹留
18、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坵虚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十二经五俞学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因为脏腑的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原穴又是人体原气作用汇聚的部位,故称“原”。如心经的原穴神门。3.络穴“络”有联络的意思。由于络穴大多分布于表里两经的联络处,故称“络”。如肺经络穴列缺。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4.郄穴“郄”有空隙的意思,
19、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如肺经郄穴孔最。5.俞穴“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如“肾俞”穴。6.募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如肝的募穴期门。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9 9.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中的八个腧穴。这些腧穴均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脉交会于十二经脉中的八个腧穴。这些腧穴均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的上下。如节的上下。如“列缺列缺”穴。穴。10.10.交会穴交会穴指两经以上的经脉
20、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疗与交会经有关的病证头面、躯干部,治疗与交会经有关的病证。四、特定穴的意义四、特定穴的意义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五、腧穴的定位五、腧穴的定位法法1 1解剖标志取穴法解剖标志取穴法例如:例如:两眉之间两眉之间印堂印堂两乳之间两乳之间膻中膻中2 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头部头部前发际前发际后发际:后发际:1212寸寸耳后两乳突之间:耳后两乳突之间:9 9寸寸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胸腹部胸腹部天突天突歧骨(胸剑联合):歧骨(胸剑联合):9 9寸寸歧骨歧
21、骨脐中:脐中:8 8寸寸脐中脐中横骨上廉:横骨上廉:5 5寸寸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8 8寸寸腋以下腋以下季肋(季肋(1111肋端):肋端):1212寸寸季肋以下季肋以下髀枢(大转子):髀枢(大转子):9 9寸寸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五、腧穴的定位五、腧穴的定位法法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二节 腧穴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褶)肘横纹:9寸 肘横纹腕横纹:12寸下肢部 横骨上廉内辅骨上廉:18寸 内辅骨下廉内踝尖:13寸 髀枢膝中:19寸 膝中外踝尖:16寸 外踝尖足底:3寸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