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长沙市2023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4837110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1.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长沙市2023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长沙市 2023 新高 适应性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长沙市 2023 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5 分分)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材料一:料一: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资本主义 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 了。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卡

    2、尔 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

    3、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20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 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他认定,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断片的人被束缚在单一的感觉上,其他一切肉体的、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茫然无所依归。他们的感觉钝化,已不能领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

    4、风燕子斜”那种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他们的情感已经麻木,不能体会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种无尽的愁思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那种温馨的田家乐,更不会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他们的想象力已经萎缩,他们无法相信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他们的理解力也已下降,难以体味王维的“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中的深刻哲理。心理功能的严重障碍已成为断片的人的基本特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共 9 页)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共 9 页)征。而审美体验恰好就

    5、是清除心理障碍的适当途径,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使人的心灵进入一个无障碍的、自由和谐的境界,使人具有感性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审美体验的瞬间,各种心理器官完全畅通,达到了自由和谐境界。因此,我们说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审美是苦难人生的节日,是由断片的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中介。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的瞬间,人的感知、回忆、联想、想象、情感、理智等一切功能都处于最自由的状态,人的整个心灵暂时告别现实而进入自由的境界。现实中一切不可能,在审美的瞬间变成一切都可能。而文艺则赋予人一种审美语言,使人能与他人对话,又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文艺作品中,文学又具有

    6、特殊的意义,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情感、思想和幻想是文学不能写的。文学能够深刻地表现其他艺术无法表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称为艺术之母。总之,审美给予人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人性的完整,断片的人通 过审美的中介走向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艺术的审美对人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人所需要的一种生存形式。(摘编自童庆炳谈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材材料二:料二:要推行审美教育,需要创造何种条件?我以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必要条件。因为审美本身是一种超功利性的活动。美感的超功利性观点,是康德提出来的,经席勒加以发挥,而为我国许多美学家所认

    7、同。王国维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 值 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蔡元培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美学观念)朱光潜则以人们如何对待古松为例,认为除了“实用的”与“科学的”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把全副精神都注到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 自足的世界”(谈美)。但儒家重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即使对于审美的文学艺术,也总要拉扯到“为君”“为父”上去,使之成为“教训文学”或“

    8、教训艺术”,弄得毫无美感可言。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愉悦被忽视,而正是这种审美愉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美,是要慢慢欣赏,细细感悟的。朱光潜谈美一书最后一篇的题目是:“慢慢走,欣赏啊!”这是引用景物优美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公路标语牌上的话。作者说:“许多人在 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生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宗白华的美学著作索性就叫作美学散步,书前有一篇小言,专 说 散步对美学研究的意义:“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

    9、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共 9 页)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这话当然是针对审美感受而言的,但从书本里走出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道理,却是实在的。(节选自吴中杰审美感受与余裕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割裂了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B心理功能的严重障碍已成为断片的人的基本特征。他们感觉钝化,情感麻木,想象力萎缩,理解力也已下降,

    10、无法拥有自已的精神家园。C儒家重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他们把文学艺术变成“教训文学”或“教训艺术”,忽视了审美愉悦。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D美是需要慢慢感悟的,表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无计划、无目的、不成系统,这 也是宗白华美学散步书名的由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围绕席勒提出的“人性的断片化”这一问题,从产生的缘由、问题的发展、解决的路径三个层面纵向展开。B马尔库塞认为人对人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自由。C“美”是不考虑其实用价值的,“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就是说美、美感、审美活动的突出特点是超功利性

    11、。D 由蔡元培所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分析可知,审美是人与世界相互交融、物我合一的一种关系状态。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的一项是(3 分)A“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C“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D“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李白古风五十九首)4席勒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审美教育

    12、。(4 分)(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4小题,小题,18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迟子建【1】在我居室的下面,奋斗路的另一侧,原本是有两座平房的。一座是食杂店,另一座是酒店。食杂店铺着缝隙很大的木质的地板,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货架也是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共 9 页)木制的,动人的醋香味和暖洋洋的甜香气在黯淡的室内四处弥漫,给周围的平民百姓以许多方便。店的角落有一部公用电话,是黑色的拨盘电话,式样古老,与店的气息很协调。只要短了柴米油盐,我便踅进店里。而毗邻食杂店的酒店,却不曾光顾,只见它的门脸刻意装饰过,门前还吊着四盏红色宫灯。一排婆娑的柳树站在两座平房前,

    13、几乎与屋脊同高。那时我有个天真的想法,平房永远是平房,而柳树年年长高,最终柳树会覆盖了那有着猩红色屋顶的平房,繁茂枝叶的加冕会使平房更加充满童话色彩。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那两座平房忽然在一日间被拆得成为一片废墟,几辆卡车将碎砖裂瓦、废土朽木清理干净后,那里就可怕地成为另一座大厦的基地。那有着古朴情调的平房消失了,还有那一排我企望形成一片浓郁绿云的柳树也消失了。那天我站在楼上,发现对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片被砍伐了的柳树,白色的伤口分外夺目,而它们的枝条分明已经柔软了,毕竟春天近了。平房消失了。柳树消失了。原本开阔的视野不久就被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的大厦所遮挡。工地传来彻夜不息的打夯声。室内不得安宁,我

    14、便到图书馆寻清静去。在读书气氛颇浓的社科阅览室,我被沙汀先生的睢水十年吸引住了。文中主要记 叙一九三九年沙汀由延安返回四川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连绵的战火、生活的困窘并没有 使他们丧失对文学的信心。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现当代文学中的知名人物,这些人大多已经作古。这样质朴亲切的叙述风格和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已故的文学大师,不知怎的忽然让我想起已故的林予【2】老师以及珍藏于我手中的他生前的几册藏书。大约是前年,得知林予老师患了癌症,去年春天,就传来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有一 天在街上碰见小黑,她告知刚带女儿去医院看过林予老师。“消瘦得特别厉害,身体已经开始浮肿了。”小黑这样对我说。我心下戚然。我记忆当中的林予,

    15、是一个和善的神态怡然的长者,他宽厚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在是否探望林予老师的问题上,我矛盾了很久。是记住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呢,还是记住一个人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我选择了前者。我更愿意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那么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平静故去的。林予老师去世后不久,冬天便来到了。我和左泓去看望林予的夫人赵润华老师。我们在江边下了车,沿着江岸的斯大林公园朝前走。那天气压很低,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一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面对苍天、树影、朔风,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林予老师的

    16、遗像悬挂在书柜上。那正是我记忆当中的他,和善亲切、淡泊宁静。赵润华老师明显消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她拿出一捆书让我挑选一下,书是林予老师生前的藏 书。我从中选择了几册:黑龙江农事中国的垦殖苏联的远东地区垦殖学 等。其中的垦殖学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扉页上有林予老师的签名以及购书日期一九六二年东安市场。一九六二年,我还没有出生,而林予老师已经买到这本书为记述垦荒生活做准备了。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共 9 页)当我把这几册书提回居室,一本本地翻阅它们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在垦殖学的插页中,林予老师在割稻器、施肥器、三段空心压土器的图形下面都用红笔画上了标记。让人想到他不是去当作家

    17、,而是一心一意要做个荷锄种谷的农人。书页里透出一股植物生长的气息,可以想见林予老师对待工作有多认真和严肃。这是一个文学前辈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岁月的浮尘使那几册书纸页泛黄,时间多么无情,它销蚀了一个人的激情、爱情、亲情和才华。如果上天因为给予了人的生命而要收回人的生命的话,那么上天收回的只是人的凡身躯壳,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从图书馆出来,听着建筑工地单调的打夯声,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如果是雨落在树上,树就会垂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能让人看见白牙,那树必定是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

    18、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选自2016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注:【1】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2】林予: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平房的消失以及钢筋水泥建筑大厦的落成,使得作者内心产生出一种不安,也传 达出淡淡的感伤情绪。B在回忆林予老师的过往时,作者用“和善”“怡然”“宽厚”“温和”等词来描述,其内心渴望将老师最美好的形象保留下来。C当作者翻阅垦殖学中林予老师留下的标记时,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 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D文章最后,作

    19、者由哈尔滨开花的时令联想“另一个世界”也可能开花,在忧伤的氛围中传递出抚慰心灵的温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在对“平房”“柳树”进行描写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深化了作者的情感体验。B文章插叙了我与小黑的交流以及翻阅林予老师藏书引发感慨的一段往事,叙事中 穿插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与生命思考。C建筑工地的打夯声勾连现实与回忆,从“不安宁”到寻求“安宁”,最后联想到松花江“挂雪的树枝”,回扣标题,全文读来行云流水,意味深长。D文章倒数第二段呼应老师逝世的往事,为后文作情感铺垫,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先生生命消逝、才华销蚀的惋惜。8 本文借“挂雪的树

    20、枝”来表达对林予老师的缅怀之情,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6 分)语文试题卷 第 6 页(共 9 页)9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林予老师病情加重的时候去医院探望?请谈谈你的理解。(6 分)35 5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 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

    21、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 将未可何以然?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着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着令,置三师之位。”贞 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 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 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

    22、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尊敬师傅)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B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

    23、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C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 可何以然 D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 何以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周礼记载了九拜之礼,包括稽首、顿首、肃拜等。B“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与“匪我愆期”(诗经 氓)两句中的“愆”字含义相同。语文试题卷 第 7 页(共 9 页)C三师,北魏以来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品级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衔,无实职。D“诚”在文中意为“确实,的确”。“诚”还有“如果”之意,例如“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24、谏太宗十思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这是太子尊重自己老师的表现。B唐太宗认为他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是 不能够君临天下的。C因为秦二世胡亥的师傅赵高教他刑法,所以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亲 族,结果很快就灭亡了。D因为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所以选择他来担任魏王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 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2)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

    25、为圣君。14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不仅有着卓越的政绩,还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请你简要概括文中他在教育后代尊敬师傅方面做了哪些事。(3 分)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临江仙临江仙 再用前韵送再用前韵送祐祐之之 弟归浮梁弟归浮梁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钟鼎”和“山林”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梦”字表明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虚幻的,所以可以坦然

    26、面对。B“人间宠辱休惊”句意为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诗人认为只需要 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在秋季用酒杯承接清露的情形,表达了词人告诫祐之要 安于清贫。D本词不同于作者的豪情爱国之作,加入了家居闲适的场景,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语文试题卷 第 8 页(共 9 页)16.请结合本词的下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6 分)1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论语 泰伯里的一句话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杜牧的

    27、阿房宫赋中,“,”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3)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悲泣春花,悲哀命运,葬花吟也是她的墓志铭。而借花来表达悲凉的情感,在唐诗宋词里多次出现,例如:“,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3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其中设计师团队15人,90后占8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来说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示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文创产品从一个点子到最终成品,平均需要3到6个月。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因此,团队中每个人

    28、都应该捕捉灵感,及时创作,力争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 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她说。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一方面大众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文物,另一 方面也会向博物馆反馈,甚至希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通过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为此,博物馆更要严格把关文创 产品质量。文物文创产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质与颜值并存。文创产品的“外皮”可以轻松有趣,但最终展示的是 的“

    29、瓤儿”。“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明杰说,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结合文段所给语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最近才联系上的 B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 与会教师结合当前历史统编教材进行分享 C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下个月的演讲比赛 D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 语文试题卷 第 9 页(共 9 页)阅读这一本书,会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红楼梦中的人物 20文中

    30、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II2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群体,一头连着城镇居民。,“菜篮子”连着“菜园子”,关系农民的钱袋子。从播种、浇水、剔苗、施肥直到成熟,蔬菜丰产来得不容易。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蔬菜就只能烂在地里,农户的生产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从需求侧看,蔬菜供给关系城镇居民一日三餐,菜价波动也容易引发其他农产品价格联动。民以食为天,保供给就是保民生。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全面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刻不容缓。“菜篮子”产品易腐烂、难保存、价格运行空间大,产销衔接的难度自然大。当务之急

    31、是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给田间地头的蔬菜找到去处。对各地来说,有必要进一步 ,既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做好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采直供等,也要努力拓展外埠货源,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当前,线上购物需求旺盛。各地可以尝试对农产品线上消费实施专项补贴,或在线上搭建信息共享的供销互助平台,号召全社会消费助农。只有多措并举打通流通堵点,才能及时解决蔬菜滞销卖难问题,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时出村、上路、进城、上桌。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 分)22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4 分)60 23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 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 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 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33、字。语文答案 第 1 页(共 5 页)长沙市 2023 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 项,张冠李戴。“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是西 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 马尔库塞的观点。C 项,指代错误。“这就是艺术的 无用之用”中的“这”,原文中是指“审美愉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D 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 系统”一句,可见审美和散步有诸多相似点,但没有“无目的”一说,属于无中生有。此外,宗白华“美学散步”的由来并非是因为

    34、它“无计划、无目的、不成系统”,原文中相应的这段引文,意在解说散步对美学研究的意义。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 项,“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物质和精神的自由”错误。由原文“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可知,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给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自由的,马尔库塞的观点更多指向人类的精神困境。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说“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的瞬间,人的感知、回忆、联想、想象、情感、理智等一切功能都处于最自由的状态,人的整个心灵暂时告别现实而进入自由的境界。现实中一切不可能,在审美的瞬

    35、间 变成一切都可能。”C 项选取的内容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而其他选项均涉及文学作品情绪的表达与心灵的释放带来的审美体验。4【参考答案】工业流水线造成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科技的发展也没能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还可能造成“人对人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审美给予人以充 分的选择自由,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人性的完整,使人的心灵进入自由和谐的境界。正是这种审美愉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并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进而成就社会的和谐。(每点 1 分)5【参考答案】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自我满足,而是以非理性体验活

    36、动与世界相互交融,慢慢欣赏,细细感悟。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加强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帮助人们恢复各种心理功能,并能从书本里走 出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每点 2 分)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细节的能力。作者是在翻阅林予先生各类收藏的书籍时,心情便十分复杂。一方面睹物思人,收藏的书籍勾起了作者对先生的回忆,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作者以垦殖学为例,重点描述了林予先生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细节,以此表达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而这些书籍所承载的远不止知识,书籍是 先生留给后人精神遗产的载体,因此作者在此刻收获得更多的是林予先生随着他的文字 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而不是在农业专业领域作出

    37、的贡献。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文章倒数第二段确有作者对岁月无情,以及林予先生才华销蚀的惋惜,但是从本段的落脚点“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以及结尾“灿烂地笑着”“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也开花吗”,可以看出作者在悲伤之中仍保有抚慰心灵的温情,而标题中的“不垂泪”更是明确地表达出这一 情感倾向。迟子建散文世界中的苍凉多引发她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思考,但她仍对生命温柔以待。很多评论家表示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温情”“温暖”的基调。她总强调“我作品 中的语文答案 第 2 页(共 5 页)暖是苍凉当中的温暖”,也认为“真正的温暖,是从苍凉和苦难中生成的!能在浮华的人世间,拾取

    38、这一脉温暖,让我觉得生命还是灿烂的”(锁在深处的蜜)。8【参考答案】(1)“挂雪的树枝”更具形象性与感染力:文中“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和“霜雪如同雪亮的白牙,落雪的树灿烂地笑着”,将“挂雪的树枝”的姿态展现出来,更具感染力。(2 分)(2)用“挂雪的树枝”传达情感更加含蓄婉转:本无生命的“挂雪的树枝”展现出的“高傲”姿态,成为林予先生精神的象征,含蓄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对敬爱老师的思念 与赞美。(2 分)(3)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与厚重:文末将失落而深沉的情感寄托于美好的意象之上,以此感悟生命逝去的无奈,使得温情中隐藏的悲伤之情更加深沉与厚重。(2 分)【解析】运行形象思维升华感伤的情绪,

    39、强化感染力:文中多处描写“挂雪的树枝”,从颜色和形态上展现出“挂雪的树枝”的姿态,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将“挂雪的树枝”“高傲”的姿态与“林予老师”建立起关联,进而明确标题“挂雪的树枝不垂泪”蕴含的深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敬爱老师的思念与赞美;林予老师的离去让作者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哀伤与无奈,文末“落雪的树枝灿烂地笑着”使得这种悲伤之情更加深沉。9【参考答案】(1)原因是作者想记住林予老师“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留下“他就是平静故去的”记忆。(2 分)(2)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对过往美好的眷念,想留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

    40、西。这种情感与他想留下对“平房”“柳树”美好意境的期盼是一致的。(2 分)(3)留住“世界上最美好的记忆”是作者对人生、社会美好的期盼,也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2 分)【解析】分层赋分。表面是作者想留住林予老师最美好的印象,往深层挖掘,是对“美”的眷念和期盼,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言之成理即可。10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竟然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不好,为什么这样呢?1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愆”在文中是指“犯错”,而氓里的意思

    41、是“拖延”。意思不同。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太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 宫”错误,文中“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一句的意思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 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说明命令侍卫抬李纲进入东宫的人是唐太宗而不是太子。13(1)不学习,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平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2)身边的人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解析】(1)“不明古道”译为“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1 分;“致”译为“达到、获得”,1 分;“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1 分

    42、;句意 1 分。(2)“左右”,译为“身边的人”,1 分;“日”,译为“每天”,1 分;“雅训“译为有益的教诲”,1 分;“长”译 为“增长”,1 分。14(1)增设“三师”,教育太子;(2)为诸皇子求访德才兼备的良师;(3)对诸皇子提出尊重师语文答案 第 3 页(共 5 页)傅的具体要求。(每点 1 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根据文中“可即着令,置三师之位。”可知唐太宗的举动之一是“增设三师”,;从“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可知举动之二是“求取良师”;从“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和“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等语中可以得知举动之三是对皇子们提出具体

    43、要求。每点 1 分。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 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行礼作揖,以示对他的敬重。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还有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礼节,道理明畅,言语直白,让听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正气凛然地说:“受托于先王,身负辅佐储君的使命,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以为十分容易。”每当论起此事,李纲一脸正气,言语激昂,透露出一种刚正坚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为之肃然起敬。贞观六年,唐太宗下诏说:“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

    44、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 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竟然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不好,为什么这样呢?昔日,黄帝向大颠求教,颛顼向录图问学,尧以尹寿为师,此外,舜向成昭学习,禹在西王国求学,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明的君王,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名师的点化,他们的功绩就不能广布天下,自己的声名也不能名垂史册。何况我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怎么能够君临天下呢?诗 经上不是说:要想不犯错误不忘教训,都必须从旧的规章制度入手。不学习,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平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应马上发布命令,设立三师的职位。”贞观八年

    45、,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等智能的圣人,当然不会沾染恶习,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稳定,他们的性情会随着教育而变化,况且太子的师傅,在古代就很难挑选。周成王即位时年纪幼小,周公、召公做他的太保太傅,身边的人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秦二世胡亥,用赵高做师傅,赵高教他刑法,胡亥继位后,就诛戮功臣,屠杀亲族,残酷暴虐到了极点,结果很快就灭亡了。由此可知人的善恶,确实受身边人的影响。我如今要给太子、诸王精心挑选师傅,让他们耳濡目染礼仪法度,对自身的修养有所补益。诸位大臣,你们可求访正直忠信的人,各自推荐三两个人作为候选。”贞观十一年,太宗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

    46、任魏王的老师。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说:“自古以来的帝王之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没有一个不是骄奢淫逸的,因此相继灭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现在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够保全自己。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我非常了解他刚直的个性,他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担任皇子的老师。你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倍加尊敬,不能懈怠。”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酒杯秋吸露”意为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而不是“用酒杯承接清露”,更无告诫弟弟安于清贫之意,此句是词人希望弟弟能达观淡泊,寄情美酒与诗句。

    47、16.(1)通过虚写(或想象)手法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亲情的珍惜(1 分)。下片前两句截语文答案 第 4 页(共 5 页)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写出了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过往二人相聚时光的怀念。(1 分)。(2)通过设问和以景结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弟弟独自远行的担心和自我宽慰(1 分)。“问谁千里伴君行?”问有谁可以陪伴弟弟远行,表达了对远行弟弟的担忧,自问自答,答曰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又有自我宽解之意。用“晓山眉样 翠,秋水镜般明”这样美好景色作结,余韵悠长。(1 分)。(3)通过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表

    48、达了对即将远行的弟弟旅途的祝愿和锦绣前程的美好希冀(1 分)。“晚山”对“秋水”,都是偏正短语,“翠”对“明”,对仗工整。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 山水之清丽,旅途因此而不单调,蕴含了词人对弟弟锦绣如景的前程的美好祝愿。(1 分)。【解析】本词大意为: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还是啸吟山林的隐居生涯,都是一样的,都不过虚无的梦幻。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要感到心惊。只需要在清静闲适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你该不会忘记,当年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如今,你要远去浮梁,这漫漫长途有谁伴你而行?好在还有一路的好风景:傍晚

    49、,山峦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双眉;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的明镜。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示例一: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示例二: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示例三: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示例四: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五: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示例六: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示例七: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示例八: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示例九: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或易漏的字有:弘,鉴,亦,也。18【参考答案】稍纵即逝;天马行空;古色古香

    50、。【解析】所填成语应是“灵光一闪”的近义词。所填成语必须符合“创意”的特性,又要与“拽缰绳的人”呼应。所填成语要结合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在特点,又要呼应后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答对一处给 1 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 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D 项都是“靠近,了解”的意思,是一种形象的表述。A 项分别指自身,王红;跟自己一边的人。B 分别指过去的事实;历史学科。C 项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泛指任何一个文创作者;指交谈的具体对象。20【参考答案】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发文创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长沙市2023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371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