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口腔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ppt

  •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 文档编号:4832570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PPT
  • 页数:546
  • 大小:74.2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口腔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口腔科学 口腔 科学 配套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口腔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口腔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口腔医学 绪论牙医学 Dentistry:沿用欧美医学体系的概念。偏重于口腔局部,尤其是与牙齿相关的疾病。口腔医学Stomatology:沿用前苏联的概念。它所函盖的内容不仅仅是与牙齿相关的疾病,而且包括整个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硬组织的疾病,甚至包括全身系统病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林则 1884年生于加拿大190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1907年在成都基督教会开设的医院里开设牙科1917年在华西协和大学建立牙医学系“训练高度科学化之牙医,重在质而不在量”,“淘汰制”1929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以“东亚第一”闻名海内外1934年,美国纽约州立大

    2、学决定:凡华西协合大学医学、牙医学的学生在毕业的同时,授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牙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离开中国,培养152名毕业生黄天启、毛燮均、陈华、席应忠建国后采用了 Stomatology 的概念。是大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级学科。向下分有许多分支学科。毛燮钧教授 五十年代 倡议将牙医学更名为口腔医学。意义:使得我国的口腔医学医疗、科研范围更加广泛。“中国模式的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称赞我国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同属口腔医学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地位特殊,它拓展了我国口腔医学研究范围。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分属两个不同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主要设立于综合医院或穿插于头颈外科、

    3、整复外科内,不属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执业范围的差异口腔科学教学模式美国-大学教育,获得文理学学士,进入牙医学课程的学习,学制四年,获牙医学专业博士学位(D.M.D.)。美国牙医学生四年内不设临床医学课程,有充足的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训练时间中国没有完全独立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依附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临床-口腔优点:知识面广、经过进一步培养可以胜任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工作缺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针对性不强 执业门槛的差异美国-获得博士学位D.M.D,才可以考行医执照。成为牙科全科医师,general dentist,再经过学习和考试,成为专

    4、科医师 specialist中国-门槛低,中专、本科、研究生、博士 都可以成为牙科医生执业形式的差异:医生 VS 开业医口腔医学治疗需求的变化 解决牙疼-拔牙保留牙齿-牙体牙髓治疗 残根残冠保留修复美观要求-牙齿美学口腔医学的分支学科牙体牙髓病学 Oper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牙周病学 Periodontics儿童牙科学 Pedodontics口腔内科学 Oral Medicine口腔颌面外科学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口腔医学的分支学科口腔正畸学 Orthodontics口腔修复学 Prosthodontics口腔材

    5、料学 Oral Materials预防牙医学 Preventive Dentistry牙体牙髓病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修复后2年口腔正畸学100年的历史Dr.Angle -现代口腔正畸之父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Branemark纯钛Osteointergration口腔种植正颌外科正颌外科正颌外科正颌外科术式:BSSROLeFort I 截骨颏成型我们讲授的内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髓病: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疾病:成人牙周炎、单纯性龈炎口腔粘膜病口腔颌面部炎症、肿瘤和损伤口腔科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扁平苔藓-皮

    6、肤科干燥综合征-眼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药物性牙龈增生-心内科(硝苯地平)、神经内科(苯妥英钠)、泌尿外科(环孢菌素)牙周病-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孕妇牙周病-妇产科 上颌磨牙根尖周炎-耳鼻喉科白血病-血液科AIDS-感染疾病科硬皮病环孢菌素致牙龈增生Steven-Johnson 综合征16岁男性考试前感冒服用冬凌草片、“一枝花”局部治疗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类天疱疮梅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BRONJ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第一章第一章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及解剖生理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及解剖生理特点特点Growth,Development,Anatomy and Physiology Character

    7、istic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第一节 牙齿的组成、分类及功能Composition,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eeth一.牙齿的组成Composition of teeth(一)外部结构牙体外部牙冠crown牙根root牙颈neck为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是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齿的支撑部分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牙冠牙颈牙根一.牙齿的组成Composition of teeth(二)剖面结构剖面结构(三硬一软)牙釉质enamel牙骨质cementum牙本质dentin 牙髓denta

    8、l pulp牙冠表层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是人体最硬的组织,牙尖部最厚,向牙颈部逐渐变薄牙根表层的硬组织,色泽较黄,硬度与骨相似牙体的主体结构,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呈淡黄色,硬度介牙釉质与骨组织之间;其决定牙齿的主要色泽为充满髓腔中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周围被牙本质包围牙髓腔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二.牙齿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teeth切牙incisor尖牙cuspid前磨牙premolar磨牙molar4个中切牙(central incisor),4个侧切牙(lateral incisor)共8个位于口角处,上下左右共4个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后,磨牙之前

    9、,一侧又有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之分。共有8个32个恒牙左右成对形态特点功能特征分类位于双尖牙之后,一侧有第一磨牙(first molar)、第二磨牙(second molar)和第三磨牙(third molar),共有12个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第二节 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Growth,Development,Anatomy and Phys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eeth1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萌出Growth,development and eruption of teeth人类牙齿发育共有三个时期,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人类一生中有两列牙齿,乳牙列和

    10、恒牙列乳牙列恒牙列(一)乳牙(deciduous)胚胎2个月乳牙胚开始发生婴儿出生时,颌骨内20个乳牙胚已 全部存在出生后68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至两岁半左右20个乳牙全部萌出67岁左右乳牙开始被替换及六龄齿萌出之前乳牙的发育乳牙列乳牙期乳牙(一)乳牙(deciduous)分类命名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乳前牙乳后牙上下左右各五个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一)乳牙混合牙列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左右,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替代,直至最后一个乳牙被替换前,乳恒牙并存乳乳 牙牙恒恒 牙牙颜颜色色白白微微黄黄大大小小小小大大牙牙合合面面和和牙牙颈颈缩缩窄窄有有无无磨磨耗耗有有无无第第四四、

    11、五五牙牙的的形形态态磨磨牙牙双双尖尖牙牙乳牙恒牙(二)恒牙(permanent)第一个恒牙胚在胚胎4个月开始发生5岁以前最后一个恒牙胚发生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萌出,不替代任何乳牙,俗称六龄齿67岁至1213岁左右乳牙陆续被恒牙替代,直至最后一个乳牙被替换完毕,形成恒牙列恒牙(二)恒牙(permanent)前牙(anterior teeth):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统称为前牙后牙(posterior teeth):双尖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统称为后牙二.牙体的解剖生理与牙位的记录方法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eeth and the methods

    12、for recording position of teeth(一)恒牙的外形牙冠牙冠的邻面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切牙尖牙牙冠邻面也呈楔形,切缘为一个突出的牙尖双尖牙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上有两个牙尖磨牙牙冠呈立方形,(牙合)面宽大,有45个牙尖切牙侧切牙双尖牙磨牙尖牙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一)恒牙的外形牙根切牙与尖牙单根双尖牙 扁形单根上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约80%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二根上磨牙三个根下磨牙两个根(二)髓腔的解剖标志髓腔:髓腔位于牙体中部,与牙体外形相似的狭小空腔,腔内充满牙髓组织髓室(pulp chamber)根管(root canal)根尖孔(apical for

    13、amen)(三)牙齿的增龄变化年轻乳牙年轻恒牙髓腔宽大根尖孔喇叭口状牙髓血运丰富乳牙萌出后11.5年恒牙萌出后35年牙冠与牙根仍未发育成熟年龄咬合面磨耗继发性牙本质向心性沉积髓室变小,根管变细牙髓细胞成分逐渐减少,纤维成分逐渐增多(四)牙位记录方法部位纪录法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个区,面对患者进行顺时针纪录,上颌右侧记为1,左侧为2,下颌左侧为3,右侧为4。牙齿的记录为:中切牙记为1,侧切牙记为2,以此类推,第三磨牙记为8(四)牙位记录方法国内通用记录方法面对病人用+将全口牙齿分为四区横线上代表上颌,横线下代表下颌纵线左代表患者右侧,纵线右代表患者左侧从中线开始恒牙以阿拉伯数字1-8代表

    14、乳牙以罗马数字I、II、III、IV、V代表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三节 口腔的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一 口腔的境界和表面解剖标志Boundaries and surface landmarks of oral 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palate)和舌下区组成。口腔由牙齿、颌骨、唇、颊、舌、口底、和涎腺等器官组成当闭口时,上下牙列、牙槽突和牙龈将口腔分为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固有口腔(oral proper cavity)口腔(oral cavity)二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

    15、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一)牙龈(gingiva)游离龈(free gingiva)为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游离可动部分,宽约1mm,呈领圈状环绕牙颈部,正常呈粉红色。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空隙,深度0.52mm,称为龈沟(gingival sulcus)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在游离龈的根方并与之相连续,紧密附着在牙槽骨的表面,坚韧而不可活动。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牙龈点彩(gingival stippling)牙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呈锥体状充满于相邻两牙的牙间隙中,由游离龈和部分附着龈构成附着龈点彩边缘龈牙龈乳头(二)牙周膜(periodon

    16、tal memberane)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牙周膜是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其纤维一端埋于牙骨质,另一端埋于牙槽骨和牙龈内,将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 牙周膜具有缓冲作用,对根尖孔处及韧带内的神经和血管起保护作用韧带中的神经可感受痛觉、触觉,发生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时患者能指出患牙的位置(三)牙槽骨(alveolar bone)牙槽骨是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其容纳牙根的凹陷称为牙槽窝 牙槽嵴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二.口腔软组织的表面解剖标志与组织结构Surface landmarks

    17、 and structures of soft tissues of oral cavity(一)唇(lips)表面解剖标志唇上界为鼻底,下界为颏唇沟,两侧以唇面沟为界上唇和下唇形成口列,口列两端为口角,口角的正常位置在尖牙和第一双尖牙之间上唇和下唇游离缘为皮肤和粘膜的移行区,称为唇红。唇红与皮肤的交界为唇红缘上唇的唇红缘呈弓背状,称唇弓。唇弓两侧的最高点称唇峰,上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方突出称唇珠唇峰口角唇红缘唇珠(一)唇(lips)组织结构唇分为外侧的皮肤、内侧的唇粘膜和二者移行的唇红唇的皮肤较厚,富含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是疖、痈的好发部位唇粘膜上皮无角化,粘膜下层较厚,含有唇腺,可发生粘

    18、液囊肿唇红粘膜下层无粘液腺和皮脂腺,易于干裂唇分皮肤、肌、粘膜三层,外伤时应分层缝合,以免影响外观和功能(二)舌(tonge)舌为肌性器官,由纵横和垂直交错的横纹肌群组成,所以舌运动自如,参与语言,协助咀嚼和吞咽舌背(舌上面)由一层特殊粘膜覆盖,无粘膜下层,直接与下面的肌肉相连,因此舌背粘膜不能滑动。(二)舌(tonge)舌体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舌腹在中线形成一条粘膜皱襞,为舌系带,两侧有乳头状突起为舌下肉阜,其中有一孔,为颌下腺开口舌下肉阜向后延伸为舌下皱襞,有许多舌下腺导管开口于此舌系带(二)舌(tonge)舌前2/3遍布乳头感受味觉舌前2/3为舌体,舌后1/3为舌根,两者以

    19、人字沟为界,其形状为尖端向后的V形,尖端处有一凹陷为舌盲孔,是甲状舌管残迹。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菌状乳头丝状乳头轮廓乳头(三)其他部位的粘膜颊粘膜下有薄层脂肪和粘液腺组织形成微凸的三角形,称为颊脂垫,其尖端向后正对翼下颌皱襞前缘,临床上作为下齿槽神经麻醉的标志点。颊粘膜偏后区域,有时可见粘膜下黄色颗粒状斑点,为皮脂腺迷路皮脂腺迷路(aberrant aberrant sebaceous glandssebaceous glands)在平对上颌

    20、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平坦或呈乳头状的涎腺乳头,为腮腺导管的开口(三)其他部位的粘膜腭粘膜(palatine mucosa)分为前部2/3的硬腭(hard palate)和后部1/3可活动的软腭(soft palate)硬腭粘膜表面形成许多粘膜突起,是为腭皱襞,两中切牙间后面的硬腭粘膜突起为切牙乳头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incisive papilla),其下方有一骨孔,为切牙孔,鼻腭神经血管由此通过,分布于硬腭前1/3的粘骨膜及腭侧牙龈。硬腭后缘前0.5厘米,从腭中缝到第二磨牙腭侧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左右各有一骨孔,为腭大孔,腭前神经血管通过此孔,向前分布于

    21、尖牙后的粘骨膜和腭侧牙龈。第四节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Growth,Development,Anatomic and 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一.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胚胎前期(受孕第三周末)胚胎期(第48周末)胎儿期(第三个月出生)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在胚胎期基本完成颌面部由两个下颌突、两个上颌突、一个鼻突、两个侧鼻突、一个中鼻突和两个球状突共10个突起生长、分化联合而成,这些突

    22、起的最终形成物构成了口腔颌面部的各种软硬组织和器官一.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 颌面部有眼、耳、鼻、咽、口腔等器官位置外露,易受外伤,由于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颌面部组织疏松,受伤或感染后局部组织肿胀明显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涎腺及其导管,损伤后会带来面瘫、麻木及涎瘘等严重并发症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二.骨与颞下颌关节(Bone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由14块骨组成,下颌骨及犁骨为单一骨,其余的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骨均为对称排列的成对骨二.

    23、骨与颞下颌关节上颌骨左右各一,外形极不规则,分为一体四突上颌骨体有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根尖紧密相邻,有时仅隔一层粘膜,故上颌后牙根尖炎症时有可能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拔除上颌后牙断根时也应小心勿将断根推入上颌窦上颌骨四个突起分别为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它们分别与颌面部其他邻骨相连,形成支柱式结构,当遭受外力打击时,力量通过这种结构传导分散,不致发生骨折,若打击力量过重,则上颌骨和邻骨均可发生骨折,甚至合并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上颌骨LeFort I型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状突。上颌骨LeFort II型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

    24、骨翼状突。上颌骨LeFortIII型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状突二.骨与颞下颌关节下颌骨是面下1/3唯一能动的大骨,有一体(下颌体)、两角(下颌角)和两支(下颌支)下颌支上方有两个骨突,前者称喙突,有颞肌附着;后者称髁状突,与颞骨关节凹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骨质薄弱,易发生骨折三.肌肉(Muscles)颌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薄而短小,由面神经支配,司面部表情咀嚼肌为嚼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司下颌骨的各种运动三.肌肉(Muscles)咀嚼肌(masticatory muscle)提颌肌群嚼肌(

    25、masseter)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颞肌(temporalis)降颌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翼外肌主要附着于下颌角,收缩力强,收缩时提升下颌使口闭合分别附着于下颌骨和舌骨,着力点主要在颏部,收缩时降下颌使口张开附着于下颌髁状突颈和颞下颌关节盘,收缩时下颌侧向及前伸运动颞肌四.涎腺Salivary gland口腔的涎腺为外分泌腺,唾液是这些大小涎腺分泌物的混合液,与食物的消化、吞咽、味觉、口腔清洁、言语等功能关系密切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涎腺,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还有遍布于唇、颊、腭等处的粘液腺四.涎腺Salivary gland腮腺(parotid gland)

    26、分泌液为浆液,腮腺实质内有面神经穿过,表面覆盖致密的腮腺嚼肌筋膜,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所对的颊粘膜处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分泌液主要为浆液,含有少量粘液,其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易发生涎石堵塞,导致炎症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分泌液主要为粘液,导管开口于舌下皱襞,有的与颌下腺导管相通五.血管(Blood vessels)动脉颌面部血运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等静脉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颌面部静脉的特点是静脉瓣较少,血液易反流,且翼静脉丛可通过卵圆孔

    27、和破裂孔与海绵窦相通,故颌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六.淋巴组织Lymphatic tissues颌面部淋巴分布极其丰富,淋巴管组成网状结构,包括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小而柔软,不易扪及,当炎症或肿瘤转移时,相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七.神经 Nerves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神经是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和面神经(facial nerve)三叉神经是最大的脑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口腔颌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和咀嚼肌的运动神经七.神经 Ne

    28、rves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感觉神经混合神经七.神经 Nerves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鼻腭神经、腭前神经、腭中和腭后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下颌神经感觉支主要分之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和耳颞神经,运动支支配咀嚼肌七.神经 Nerves鼻腭神经:切牙和尖牙腭前神经:磨牙和前磨牙区两神经在尖牙区有交叉上牙槽后神经:三个磨牙,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与上牙槽中神经有交叉上牙槽中神经: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与上牙槽前后神经有交叉上牙槽前神经:上颌前牙七.神经 Nerves下颌牙齿舌侧粘骨膜和牙龈支配的神经:舌神经:下颌全部牙齿下颌牙齿牙髓和牙槽骨的神经支配

    29、:下齿槽神经:下颌全部牙齿的牙髓和牙槽骨七.神经 Nerves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还有味觉和分泌神经面神经从茎乳孔出颅,进入腮腺后分为五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损伤后出现面瘫症状龋龋 病病 Caries前言前言龋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龋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今天我们从龋病的今天我们从龋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等方面对龋病做等方面对龋病做系统的讲授。系统的讲授。龋病的概念龋病的概念龋病(龋病(dental caries)是在以)是在以细菌细菌为主的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

    30、,牙体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硬组织发生慢性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enamel)、牙本)、牙本质(质(dentin)和牙骨质)和牙骨质(cementum),基本基本变化是变化是无机物脱矿无机物脱矿(decalcification)和和有有机物分解机物分解。其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其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龋病的流行病学龋病的流行病学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在人体各器官疾病中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在人体各器官疾病中居首位。其中龋病、牙周病和错合畸形居首位。其中龋病、牙周

    31、病和错合畸形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龋病的患病率高达我国龋病的患病率高达38%。WHO已经将龋病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已经将龋病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20世纪世纪60年代初年代初Keyes提出提出“三联因素论三联因素论”,即,即龋病是由细菌(龋病是由细菌(bacteria)饮食()饮食(diet)和宿主)和宿主(host)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只有在三种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只有在三种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龋病才有可能发生。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龋病才有可能发生。70年代,年代,Newbrum又提出又提

    32、出“四联因素论四联因素论”,认,认为时间因素应考虑在内,即龋病的发生,要求为时间因素应考虑在内,即龋病的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病菌群、适宜的底物,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病菌群、适宜的底物,及足够的时间。及足够的时间。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口腔内的致龋菌以口腔内的致龋菌以牙菌斑(牙菌斑(plaque)的的形式存在。形式存在。牙菌斑是一种稠密、不定形、非钙化的牙菌斑是一种稠密、不定形、非钙化的细菌团块细菌团块。在牙菌斑内细菌按一定的层。在牙菌斑内细菌按一定的层次分布,并进行生长、发育、代谢。次分布,并进行生长、发育、代谢。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

    33、菌斑形成:获得性膜形成获得性膜形成:牙面彻底清洁后几分钟,有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釉质羟基磷灰石的钙键上,称为获得性膜。(115微米)细菌附着细菌附着:一旦获得性膜形成,几分钟内唾液中的细菌附着上去,细菌代谢产生的菌斑基质,又进一步促进细菌定居及其他细菌的粘附。菌斑成熟菌斑成熟:菌斑逐渐增厚和成熟有利于细菌获得营养及创造相对缺氧环境,并扩大了细菌定居面积。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牙菌斑特殊的结构可以对抗口腔内唾液牙菌斑特殊的结构可以对抗口腔内唾液的缓冲作用,使细菌分解糖产生的酸在的缓冲作用,使细菌分解糖产生的酸在局部积聚,导致牙齿脱矿。局部积聚,导致牙齿脱矿。龋病的病因

    34、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细菌的致龋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细菌的致龋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产酸性强可以积聚足够浓度的耐酸性。产酸性强可以积聚足够浓度的酸,使局部的酸,使局部的pH值下降到值下降到5.5(临界(临界pH)以下,牙齿开始脱矿;耐酸性使得致龋以下,牙齿开始脱矿;耐酸性使得致龋菌在较低的菌在较低的pH值(值(pH4.3)环境下仍能够环境下仍能够存活,继续产酸。存活,继续产酸。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目前公认的致龋菌主要有三种:目前公认的致龋菌主要有三种:变形链球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乳酸杆菌(乳酸杆菌(La

    35、ctobacillus)放线菌属(放线菌属(Actinomyces)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是G+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其分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将蔗糖转化成其分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将蔗糖转化成细胞外多糖,如葡聚糖。葡聚糖诱发变细胞外多糖,如葡聚糖。葡聚糖诱发变形链球菌的特异凝聚反应形链球菌的特异凝聚反应,使变形链球菌使变形链球菌粘附于牙齿表面。另外葡聚糖与沉淀的粘附于牙齿表面。另外葡聚糖与沉淀的唾液糖蛋白一起构成菌斑基质唾液糖蛋白一起构成菌斑基质.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变形链球

    36、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是G+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具有较强的产酸性和耐酸性,能合成一定具有较强的产酸性和耐酸性,能合成一定量的细胞内多糖量的细胞内多糖,储存于细胞内,作为能储存于细胞内,作为能量来源,被认为是龋病开始发生的重要量来源,被认为是龋病开始发生的重要致病菌。致病菌。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对牙面的亲和力较弱,被认为与龋病的进对牙面的亲和力较弱,被认为与龋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展密切相关。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一)致龋菌(一)致龋菌放线菌属(放线菌属(Actinomyces)在

    37、牙根面龋中检出率较高,因此被认为与在牙根面龋中检出率较高,因此被认为与老年人的牙根面龋密切相关。老年人的牙根面龋密切相关。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二)饮食(二)饮食1 致龋食品致龋食品精细的碳水化合物(如糕点、饼干、糖精细的碳水化合物(如糕点、饼干、糖果),易于粘附在牙齿上,导致龋齿发果),易于粘附在牙齿上,导致龋齿发生,被称为致龋食品。生,被称为致龋食品。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二)饮食(二)饮食2 抑龋食品抑龋食品粗制的或纤维性食物(如蔬菜、肉类、粗制的或纤维性食物(如蔬菜、肉类、水果)因为在咀嚼过程中增加了摩擦,水果)因为在咀嚼过程中增加了摩擦,对牙面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因此有抗龋对牙面有

    38、一定的清洁作用,因此有抗龋作用,被称为作用,被称为抑龋食品。抑龋食品。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二)饮食(二)饮食各种糖类的致龋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蔗糖的致龋性最强,是因为它很容易被细菌利用合成细胞外多糖。木糖醇的致龋性最弱,甚至根本不能被细菌利用,可以被用做甜味剂或糖代用品。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三)(三)宿主宿主龋病在人群中存在易感性,即有些人好龋病在人群中存在易感性,即有些人好发龋齿,有些人不好发龋齿。发龋齿,有些人不好发龋齿。宿主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多方面因素。宿主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多方面因素。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三)(三)宿主宿主1

    39、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排列与龋齿发病有关牙齿的形态、结构和排列与龋齿发病有关牙齿的窝沟(牙齿的窝沟(fissure)、点隙)、点隙(pit)、邻面、邻面(proximal surface)、牙颈部()、牙颈部(cervical region)容易存留食物,是龋齿的易感部位。)容易存留食物,是龋齿的易感部位。(susceptible site)。)。牙齿结构上的缺陷,如发育不良(牙齿结构上的缺陷,如发育不良(hypoplasia)或钙化不良(或钙化不良(hypocalcification),会使牙齿的),会使牙齿的抗龋能力下降。抗龋能力下降。牙齿排列拥挤、重叠的部位不易清洁,也好发牙齿排列拥挤、重

    40、叠的部位不易清洁,也好发龋齿。龋齿。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三)(三)宿主宿主2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与龋齿发病有关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与龋齿发病有关唾液可以起到冲刷作用,唾液中的缓冲对(如唾液可以起到冲刷作用,唾液中的缓冲对(如碳酸盐、磷酸盐)可以中和酸的作用,唾液中碳酸盐、磷酸盐)可以中和酸的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溶菌酶、SIgA可以抑菌,防龋。可以抑菌,防龋。临床上口干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临床上口干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 SS)或颌面部接受过放疗()或颌面部接受过放疗(radiation therapy)的病人,由于涎腺()的病人,由于涎腺(saliva

    41、ry gland)分泌功能大大降低,唾液稀少,则出现全口多分泌功能大大降低,唾液稀少,则出现全口多数牙齿的龋坏,我们叫做猖獗龋(数牙齿的龋坏,我们叫做猖獗龋(rampant caries).龋病的病因龋病的病因-(四)(四)时间时间 龋齿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当缓慢龋齿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能从时间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能从时间上对龋齿发病的各个阶段进行干预,就上对龋齿发病的各个阶段进行干预,就能收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能收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 龋病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规律。存在龋病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好发牙位

    42、、好发牙面。我们在临床上要好发牙位、好发牙面。我们在临床上要重点检查这些部位。重点检查这些部位。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1-1 好发牙位好发牙位恒牙列(恒牙列(permanent dentition)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 sencond molar)前磨牙(前磨牙(premolar)第三磨牙(第三磨牙(third molar)上颌前牙(上颌前牙

    43、(maxillary anterior teeth)下颌前牙(下颌前牙(mandibular anterior teeth)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1-1 好发牙位好发牙位乳牙列(乳牙列(deciduous dentition)下颌第二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deciduous mandibular second molar)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deciduous maxillary second molar)第一乳磨牙(第一乳磨牙(deciduous first molar)乳上颌前牙(乳上颌前牙(deciduous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乳下颌

    44、前牙(乳下颌前牙(deciduous mandibular anterior teeth)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2-2 好发牙面好发牙面合面(合面(occlusal surface)邻面(邻面(proximal surface)唇颊面(唇颊面(labial and buccal surface)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3-3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龋病发生时,牙齿的色、形、质均发生变龋病发生时,牙齿的色、形、质均发生变化。化。颜色的变化:初呈白垩色,既而由于色颜色的变化:初呈白垩色,既而由于色素沉着,呈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素沉着,呈现黄褐色或黑褐色。质地的变化: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变软,质

    45、地的变化: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变软,探针可以插入。探针可以插入。外形的变化:牙体硬组织崩溃、缺损,外形的变化:牙体硬组织崩溃、缺损,形成龋洞。形成龋洞。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 4 4 龋病的分型龋病的分型按牙体硬组织的破坏程度分为按牙体硬组织的破坏程度分为浅龋浅龋中龋中龋深龋深龋龋病的临床表现龋病的临床表现 4 4 龋病的分型龋病的分型按龋病的进展速度分为:急性龋 acute caries慢性龋 chronic caries静止龋 arrested caries龋病的诊断龋病的诊断 好发牙位和好发牙面好发牙位和好发牙面+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变化的变化+患牙对酸甜冷热等刺激的反应

    46、患牙对酸甜冷热等刺激的反应+必要时行牙髓活力测及必要时行牙髓活力测及X线片等辅助检线片等辅助检查查通过上面几点,基本可以明确龋齿的诊断。通过上面几点,基本可以明确龋齿的诊断。龋病的治疗龋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与原则:治疗目的与原则:终止病变进程;终止病变进程;保护牙髓;保护牙髓;恢复牙齿原有的形态、功能和邻接关系。恢复牙齿原有的形态、功能和邻接关系。龋病的治疗龋病的治疗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牙体组织一旦形成实质性缺损,就不能牙体组织一旦形成实质性缺损,就不能自行恢复其原来的形态,需要采用修复自行恢复其原来的形态,需要采用修复性方法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填术。性方法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填术。龋病的预

    47、防龋病的预防龋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居高不下。龋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居高不下。WHO已已经将龋病的预防纳入工作重点。经将龋病的预防纳入工作重点。WHO提出的健康人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牙提出的健康人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牙齿健康无龋洞。齿健康无龋洞。龋病的预防方法龋病的预防方法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四联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四联因素),所以预防也应从多因素观点着因素),所以预防也应从多因素观点着手手 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消灭局部因素消灭局部因素消灭致病菌和控制菌斑限制食糖和采用代用品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龋病的预防方法龋病的预防方法1 控制牙菌斑控制牙菌斑(1)用)用 机械方法去除牙菌

    48、斑:如刷牙、机械方法去除牙菌斑:如刷牙、使用牙线、咀嚼口香糖使用牙线、咀嚼口香糖(2)用)用 生物学方法控制牙菌班:如漱口生物学方法控制牙菌班:如漱口液、酶防龋等液、酶防龋等龋病的预防方法龋病的预防方法2 减少糖的摄入:使用糖代用品,如山梨减少糖的摄入:使用糖代用品,如山梨醇、木糖醇(益达口香糖)。糖代用品醇、木糖醇(益达口香糖)。糖代用品虽然有甜味,但几乎不能被细菌利用、虽然有甜味,但几乎不能被细菌利用、分解产酸,所以不发生龋齿。分解产酸,所以不发生龋齿。龋病的预防方法龋病的预防方法3 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1)氟化物防龋)氟化物防龋(2)窝沟封闭)窝沟封闭(1)氟化物防龋氟

    49、化物防龋防龋机制:防龋机制:1 氟化物通过抑制获得性薄膜形成和菌斑氟化物通过抑制获得性薄膜形成和菌斑生长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生长来抑制细菌的生长2 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溶解性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溶解性3 促进釉质的再矿化(促进釉质的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1)氟化物防龋氟化物防龋氟化物使用方法:氟化物使用方法:全身应用:饮水加氟、食盐加氟、口服氟全身应用:饮水加氟、食盐加氟、口服氟片片局部应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牙面局部应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牙面涂氟涂氟注意:任何氟化物的使用都不能过量摄注意:任何氟化物的使用都不能过量摄入,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否入,尤其是处

    50、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否则会造成氟斑牙或氟骨症。则会造成氟斑牙或氟骨症。(2)窝沟封闭)窝沟封闭 定义:对好发龋损的牙齿窝沟点隙,用定义:对好发龋损的牙齿窝沟点隙,用人工材料将其封闭,以防止细菌和食物人工材料将其封闭,以防止细菌和食物残渣的进入,达到防龋的目的。残渣的进入,达到防龋的目的。原理只是单纯从形态学对窝沟起封闭作原理只是单纯从形态学对窝沟起封闭作用,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积,隔绝口腔环用,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积,隔绝口腔环境的致龋因素,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境的致龋因素,预防窝沟龋的发生。(2)窝沟封闭时机)窝沟封闭时机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双尖牙、第二恒磨牙:1214岁龋病的预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口腔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325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