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倾向培训课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际关系倾向培训课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关系 倾向 培训 课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 人际关系倾向人际关系倾向人事与组织行为学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距离。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不同距离或心理上的不同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示为友好的情谊。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诚或发生不符合另一方要求的行为,例如,扰乱社会治安,或个人的某些异常行为等,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这时,双
2、方的友好关系就终止,或发生疏远关系,或发生敌对关系。3人际关系的理论一、舒茨(Schutz,1958)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一)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三种人际需要来加以解释,即容纳的需要,支配的需要,情谊的需要。在舒茨看来,人际需要就是个体要求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一种满意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换的总量以及他发动行为和接受行为信息的程度为自己所满意,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4 1容纳的需要(inclusive need)指个体想要与别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容纳需要主要是关于在群体情境中个体的隶属问题。在家
3、庭里,如果孩子与父母的联系较多,那么他们之间将形成肯定性关系,如果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和交往较少,他们之间即产生否定性关系。当孩子充分地融合到家庭关系中,他们会感到无忧无虑,不会产生任何焦虑;反之,当孩子受到忽视,没有与家庭群体充分融合时,他就会产生焦虑。在焦虑状态下,孩子要么退到自己孤独的小天地中,要么与群体成员亲密交往,以达到融合的程度。5 2支配的需要(dominance need)指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有的父母完全控制孩子,独揽大权;有的父母允许孩子自己作出一切决定,不干涉孩子的行为。过分对孩子进行支配,或对孩子过分放纵,都会使其产生防御行
4、为。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将使孩子或是竭尽全力去支配他人,或是完全拒绝接受他人的控制。63 情谊的需要(need for affection)指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的情绪联系的需要。舒茨将这种需要定义为讨人喜欢、受人爱的需要。情谊需要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从吸引到爱),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从较温和的不赞成到激烈的憎恨和反对)。因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能具有亲热、赞许、爱等积极特征,也可能有冷淡、紧张和排斥等消极特征。在这种关系中,一旦个体不被喜欢或受到拒绝,则会产生焦虑。如果孩子缺乏足够的情绪接纳,他就可能产生退缩行为,即避免与他人有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与别人只保持肤浅的友好关系,或表面上与
5、别人很好,内心却不一样。7(二)三种基本的人际行为 舒茨指出,上述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他根据个体在与双亲的关系中需要满足的程度,将每种需要领域中的行为划分为三类,他还描述了每种领域中的病态行为。81容纳行为 低社会行为(undersocial behavior)的特点是内倾、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拒绝加入群体之中。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不参加、不介入别人的活动,或者巧妙地拒绝别人(如集会时迟到、讨论时打瞌睡等)。超社会行为(oversocial behavior)的特点呈外向,经常向外与他人进行接触,其行为是表现性的,例
6、如大声讲话,吸引他人注意,将自己意愿强加于人等。超社会行为可能十分巧妙,如表现出自己的技巧或问一些惊人的问题等。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行为 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障碍,他能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决定自己是参与群体还是不参与群体,参与多或参与少等。他不只独处时感到幸福,与他人一起时也感到幸福。92支配行为 拒绝型(abdicrat)的人倾向于谦逊、服从,在与他人交往时拒绝权力和责任。拒绝权力和责任。这种人甘愿当配角,希望别人承担责任,只要有可能他就从不自作主张。独裁型(autocrat)的特点是好支配、控制他人,喜欢最高的权力地位。这种人喜欢作决定,不仅为自己而且为任何人作决定。民主型民主型(demo
7、crat),能顺利地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既能够顺从上级,又能够自己掌权。当个体拒绝接受任何控制时,就产生病态行为,这种人拒绝尊重他人的权益,或者拒绝遵守社会规范,或者过分服从规范。10.3情谊行为低个人行为表现(underpersonal behavior)为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人尽管表面上表现得很友好,但却与人保持一定的情绪距离并希望别人对他也这样。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担心自己能否引起别人的好感,能否博得他人喜欢。超个人类型(overpersonal behavior)希望与别人有密切的情绪联系并试图建立这种关系。这种人要么表
8、现得格外具有人情味或对他人表示亲热,要么死死地盯住自己的朋友,阻止他与别人建立友谊。个人型个人型的人在童年时代就顺利地解决了与情谊有关的问题,无论关系密切与否,他都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他自信自己会讨人喜欢,他可以依据情况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11 由于上述三种人际行为都能表现为主动或被动性,舒茨就组合成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见表10-3。.需要行为倾向主动性被动性容纳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支配支配他人希望他人引导情谊主动表示友爱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12需要包含I控制C情谊A行为倾向向他人表达E(IE)我参予他人,并且我包含他人(CE)我管理和影响他人(AE)我对人
9、亲密和私人化待之想从他人得到W(IW)我想他人包含我(CW)我想他人领导我或给我指导(AW)我想人们待我亲密和私人化1314交互不相容(reciprocal)它指一个人表达的行为与另一个人所需要的行为之间的匹配。如果一个人有高表达性控制的需要,但另一个人并不想被控制,这就是一种交互的不相容。计算相互不相容的公式是:v交互不相容管理者的e下属的w+下属的e管理者的w任何高于6的分数意味着有很大可能的不相容性。在这个领域有产生人际冲突的潜在性,特别是如果包含行为(例如,团队合作)是关系所要求的话。15起源不相容性(originator incompatibility)这指在两个个体的表达分之间的匹
10、配。起源不相容性在两个人都想加入一个领域或当两个人都不想加入时出现,计算起源不相容性的公式是:v起源不相容性(管理者的e管理者的w)+(下属的e下属的w)任何高于+6的分数表明高竞争性起源不相容性。少于-6的分数表明高冷漠性起源不相容性。当两个个体都不想加入这个领域出现冷淡不相容。16互换不相容(interchange)指两个个体强调相同或不同的人际需要的程度。例如,如果一个人高度强调控制需要而另一个人高度强调情谊的需要,就存在互换不相容性。当出现人际问题时,一个人将可能定义这个问题为控制、指导或影响中的一种,而另一个人将可能定义问题为亲密、情谊的一种,要使两个人把情境看成同样的问题会有困难。
11、计算互换不相容的公式是:v互换不相容(管理者的e+管理者的w)(下属的e+下属的w)得分高于6表明很强的不相容可能性。17生存者游戏科尔比科尔比蒂娜蒂娜杰瑞杰瑞图伊利沙白将几票被“踢”出局?伊利沙白蒂娜蒂娜图科尔比应该选择谁?蒂娜还是杰瑞?科尔比科尔比杰瑞杰瑞18科尔比科尔比蒂娜蒂娜图谁会获得100万美元?科尔比还是蒂娜?19图结果:蒂娜比科尔比多出票胜出!胜者胜者 20AB+D朋友(B)的朋友(D)是敌人AB?抑或AD?抑或BD?AB+D朋友(B)的朋友(D)是朋友AD成为朋友AB+D朋友(B)的敌人(D)是敌人AD成为敌人AB+D敌人(B)的朋友(D)是敌人AD成为敌人 AB+D朋友(B)
12、的敌人(D)是朋友AB?抑或AD?抑或BD?AB+D敌人(B)的朋友(D)是朋友AB?抑或AD?抑或BD?21TA人格v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是一种理论,它既考虑人格结构,又涉及人与人的交往。它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艾里克裴尔内在1968年提出的。它起源于临床,但现在它的应用领域已超出了咨询的范围。22TA的人格结构的人格结构艾里克裴尔内认为人格或自我,是由父母、成人、儿童三部分概念组成,在TA理论中,这三个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内容不一致。231“父母状态父母状态”艾里克裴尔内认为,人最初全部依赖父母,父母是他们的代理人。所以,在人之初的几年中,
13、我们全部的经验都取决于与父母的交往。这些经验一般认为是一生都不会被遗忘的。早期经验就好像是录音带、录像带,我们把这些记录与自己学习的行为一起加以发展。所以,在我们的记忆中,应包括婴儿期所观察的父母的所有行为。这些经验包括从爱的经验,到强制性的规则和约束的经验,以及制订标准的经验。这些经验内容形成这些经验内容形成“父母状态父母状态”。242 2“儿童状态儿童状态”。我们的记忆中也记录了自己对父母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孩子对父母的行为的感受,包括像罪罪恶感恶感、快乐快乐、反抗反抗等,这些内容构成这些内容构成“儿童儿童状态状态”。3 3“成人状态成人状态”最后,大约从10个月开始,婴儿发展出独立独立性的
14、对周围世界探索和试验的能力性的对周围世界探索和试验的能力,在父母的“教育”和儿童的“感受”之外,这时又形成了“成人状态成人状态”的信息加工功能。的信息加工功能。2526v父母状态分为:批评的父母批评的父母 制订标准的父母制订标准的父母 教养的父母教养的父母v儿童状态分为:自由(或自发)的儿童自由(或自发)的儿童、直觉的儿童直觉的儿童(裴尔内称为“小先生”)适应的儿童适应的儿童(又可以被进一步分为依从的儿童和 反抗的儿童)v在组织中都能找到任何一种儿童状态的例子。27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平衡v三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平衡,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人具有很强的批评的父母状态他
15、们被看作有权威性,但不体谅别人。有的人成人状态较强他们就比较有逻辑性和理性,但缺少自由儿童状态所具有的幽默。v裴尔内认为,我们在某一特殊时刻,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某一种自我状态的控制。所以,个体有可能在不同时候暂时性的表现为批评的父母状态,或自由的儿童状态,但不会在同一时刻中出现两种不同的状态。v从这一点上,TA认为我们虽然有某种自我状态的偏好,但我们可能在三种自我状态之间变化,这决定于我们当时反应的情境。28对交互作用的分析对交互作用的分析 v交互作用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人所说或所做的事情,并且,对方要有反应。根据简单化的原则,我们主要考虑言语交互作用。但现实中的交互作用常常是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