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塑性力学屈服条件[学习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825734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PPT
  • 页数:139
  • 大小:5.8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塑性力学屈服条件[学习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学习培训 塑性 力学 屈服 条件 学习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 弹弹塑性力塑性力学学 教师教师:王王晓红晓红办办公室:工北公室:工北-316电话电话:82903261电电子子邮邮件:件:1特特选选材料材料%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 第二篇第二篇:塑性理论塑性理论2特特选选材料材料%第二章第二章 屈服条件屈服条件物体受力以后产生变形。随着力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变形由弹性的变成非弹性的,即开始产生永久变形。由弹性过度到非弹性的条件是什么由弹性过度到非弹性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说将物体从自然状态开始加载,当应力达到什么程度时开始产生塑性变形,以及,应力如何变化才能使塑性变形继续发展。前者是初始屈服问题,后者是后继屈服问题。这就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常

    2、用的作为判断延性金属开始塑性屈服的两个条件,即Tresca Tresca 条件和条件和MisesMises条件条件。然后,再讨论一下变形硬化的问题,即后续屈服的问题。3特选材料%在分析复杂应力状态的塑性变形规律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大家所熟知的简单拉伸实验。1.1.简单拉伸时的塑性现象简单拉伸时的塑性现象1.1 1.1 简单拉伸实验简单拉伸实验-假定所用的材料具有弹塑性现象,是各向同性的,对拉伸和压缩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即对于初始材料,先拉或先压,其力学性能是相同的。从实验结果可以绘出其-曲线4特选材料%从实验结果可以绘出其-曲线-如图所示:它是忽略了一些次耍的因素而稍加理想化了的应力应力-应

    3、变应变曲线图,但反映了常温、静载下,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的基本面貌,显示了材料固有力学性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变形的最初阶段,直到A点以前,应力和应变 成直线关系:弹性模量5特选材料%(1)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变形的最初阶段,直到A点以前,应力和应变 成直线关系:弹性模量由于超过A点以后,就不再保持上述的比例关系,所以与A A点相应的应力叫材料的比例极限 。如果在A点以前将荷载逐渐消除,变形即跟着完全消失,所以在OA段内仅有弹性变形。6特选材料%(2)当荷载继续增加,此时变形的增长比在A A点之前点之前稍大,但在未超过B B点以点以前,变形仍是可以恢复的。所以

    4、将与B B点点相应的应力叫做材料的弹性极限 。它表示材料不致产生残余变形的最大应力值。(3)继续加载达到达到C C点点时,变形增长得较快。过过C C点后点后,在几乎不增加荷载的情况下,变形会继续迅速增加。这时,发生了显著的残余变形,材料达材料达到屈服阶段到屈服阶段。与C C点相应点相应的应力就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 。7特选材料%像软钢一类材料具有明显的屈服阶段,-e 曲线在这时有一个明显的平缓的部分(下左图所示)。但有些材料(如铝合金)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下右图)。在工程上往往以残余变形达0.2%时作为塑性变形的开始,其相应的应力 作为材料的屈服应力.ooo HDH.bABCD由于-般材料的比例

    5、极限、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相差不大,为了方便,通常不加区分。我们以后都用 ,并称为屈服应力。0.2 0.20.2%8特选材料%-由于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如果开始不做拉伸实验,而做压开始不做拉伸实验,而做压缩实验缩实验,则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将和拉伸时的曲线一样。-初始弹性阶段:初始弹性阶段:这样,我们可以认为材料在应力到达屈服极限 ,以前()是弹性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服从Hooke 定律 ,这个阶段称为初始弹性阶段初始弹性阶段。-初始屈服点:初始屈服点:曲线上和 相应的点是初始弹性阶段的界限,超过此界限以后材料就进入塑性阶段了,所以把它称为初始屈服点。-材料由初始弹性阶段进入塑性的过程就称为初始

    6、屈服材料由初始弹性阶段进入塑性的过程就称为初始屈服。9特选材料%(4)当材料屈服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内部结构因为晶体排列的位置在改变后又重新得到调整,使它又重新或得了继续抵抗外载的能力。-应变硬化应变硬化:在继续加载后,曲线在屈服后继续上升,这就说明材料在屈服以后,必须继续增大应力才能使它产生新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或加工硬化,简称为硬化硬化。这个变形阶段称为硬化阶段硬化阶段。-应变软化应变软化:当曲线到达最高点最高点E E时,荷载达到最大值,此时,由于颈缩现象的出现,在E点以后荷载开始下降,直至断裂。这这种应力降低、应变增加的现象称为应变软化种应力降低、应变增加的现象称为应变软化,简

    7、称为软化。和E点相应的应力就称为强度极限 。10特选材料%(5)如果将试件拉伸到塑性阶段的某点,例如D点,以后逐渐减小应力,即卸载,则-e 曲线将沿着大致与OA 平行的直线 下降。在全部卸除荷载之后,留下残余变形 。表示全应变e,是可以恢复的应变即弹性应变 是不能恢复的应变,即塑性应变 ,则:即全应变等于弹性应变加上塑性全应变等于弹性应变加上塑性应变应变。-若在卸载后重新加载,曲线基本上仍沿 上升至D时又开始产生新的塑性变形,好像又进入了新的屈服,然后顺着原来的DE 线上升,就像未曾卸载一样。(2-1)11特选材料%-后继屈服后继屈服:为了与初始屈服相区别,继续发生新的塑性变形时材料的再度屈服

    8、称为继续屈服或后继屈服继续屈服或后继屈服,相应的屈服点屈服点D D称为后继屈服点。相应的屈服应力:屈服应力:称为后继屈服应力后继屈服应力。-由于硬化作用,使材料的后继屈服极限比初始屈服极限提高了,即 而且和 不同,不是材料常数,它的大小是和塑性变形的大小和历史有关的。12特选材料%-这个效应说明对先给出某方向的塑性变形的材料,如再加上反方向的荷载,和先前相比,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即一个方向的硬化引起相反方向的软化。这样,即使是初始各向同性的材料,在出现塑性变形以后,就带各向异性。虽然多数情况下为了筒化而不考虑Bauschinger 效应,但对有反复加载的情况必须予以考虑。(6 6)Bausch

    9、ingerBauschinger效应效应:如果在完全卸载后施加相反方向的应力,譬如由拉改为压力,则曲线沿 的延长线下降,即开始是成直线关系(弹性变形),但至一定程度(点)又开始进入屈服,并有反方向应力的屈服极限降低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Bauschinger(Bauschinger(包辛格)效应。包辛格)效应。13特选材料%-后继弹性阶段:后继弹性阶段:卸载的过程中,从D到 ,虽然也是线性关系,应服从Hooke定律,但不能写成全量形式,而应写成增量关系 ,这是因为全应变中有一部分是塑性应变,并不服从弹性定律。这个变形阶段称为后继弹性阶段后继弹性阶段,后继屈服点就是它的界限点,且这种界限点的位

    10、置是随塑性变形的大小和历史而改变的。14特选材料%-从这个简单拉伸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知道,和弹性阶段不同,塑性的变形规律即本构关系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首先要有一个判断材料是处于弹性阶段还是已进入塑性阶段的判断式,即屈服条件,对简单拉伸或压缩应为状态。这个判别式为:初始屈服条件:初始屈服条件:后继屈服条件:后继屈服条件:是常数,而 的大小由塑性变形的大小和历史所决定,它们都是取绝对值。(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非线性关系。15特选材料%(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非线性关系。(3)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存在弹性阶段那样的单值关系,因为加载和卸载是分别服从不同的规律。这一点又决定了它和非线性弹性问

    11、题不同。-在单向拉伸或压缩应力状态下,这些关系可表示为:弹性阶段:弹性阶段:(当 时)弹塑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当 时)加载加载(),(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卸载卸载(),(线性关系线性关系)16特选材料%因为加载和卸载时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如不指明变形路径(历史)是不能由应力确定应变(右图)或由应变确定应力(左图)加载加载(),(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卸载卸载(),(线性关系线性关系)同一应力对应不同的应变同一应变对应不同的应力17特选材料%-由此可知,塑性变形的规律远比弹性变形的规律复杂得多,它是一个非线性的、加载与卸载不同的复杂关系,这就决定了塑性力学远比弹性力学复杂。-所以,在塑性为

    12、学中,为了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常常不得不引进一些恰当的假设,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在确定力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使所选取的力学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结果反映结构或构件中的真实应力及应力状况。-另一方面,要注意所选取的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应该足够简单,以便在求解具体问题时,不出现过大的数学上的困难。18特选材料%(1)(1)理想弹性力学模型理想弹性力学模型 E v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v数学表达式足够简单。2.2.力学模型的要求:力学模型的要求:徐徐;p80;p80 e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在此阶段中,外载荷引起的应力,应变

    13、和位移,与加载次序和历史无关。在除去外载后,物体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且在物体中没有任何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19特选材料%(2)(2)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 e s s s s sssE 弹性变形阶段弹性变形阶段(OA):(OA):应力与应变(线性关系)塑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AB)(AB):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如不考虑材料的强化性质,则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徐3-9)分析计算有困难与实际符合较好A AB B20特选材料%(3)(3)线性强化弹塑性力学模型线性强化弹塑性力学模型 ssssEE )(1 s sEE1当考虑材料的强化性质时,可采用线性强化弹塑性力学模型图

    14、中有两条直线,OA 和 AB,其解析表达式为:o oA AB B式中,E 及 E1 分别为线段OA及AB 的斜率(徐3-10)由于由于 OA OA 和和 ABAB是两条直线,也称双线性强化模型是两条直线,也称双线性强化模型。s s计算复杂21特选材料%s s=1=1(4 4)幂强化力学模型幂强化力学模型nA n:强化指数:0 n 1An=1n=0为了避免解析式在 处的变化,有时可以采用幕强化力学模型上式所代表的曲线在=0处与轴相切,而且有下列公式:=A A 当当 n n =1 1,(a)=A A 当当 n=0n=0,(b)(a)式代表理想弹性模型,若将式中的A用弹性模量E代替,则为胡克定律的表

    15、达式。而式(b)的A 用 s s代替。则为理想塑性(或称刚塑性)力学模型。通过求解式(a)和(b)则可得=1,即这两条线在=1 处相交便于分析参数少22特选材料%(6 6)线性强化刚塑性力学模型线性强化刚塑性力学模型 1Es s s(刚塑性力学模型)(5 5)理想塑性力学模型理想塑性力学模型s E1 s s在许多实际工程问题中,弹性应变比塑性应变小得多,因而可以忽略弹性应变,若不考虑强化效应,则称这种模型为刚塑性力学模型。这一模型假设:在应力到达屈服极限之前应变为零。线段AB 平行于轴,卸载线平行于轴。卸载线平行于轴。分析计算容易A AB BA AB B23特选材料%在塑性力学中,刚塑性力学模

    16、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塑性成形理论中的许多情况下,塑性应变一般都比弹性应变大得多,所以忽略弹性应变而只考虑塑性应变是合理的,对总体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采用刚塑性力学模型给数学计算带来较大的简化。使许多复杂问题能获得完整的解析表达式。在以上所提及的几种力学模型中,理想弹塑性、幂强化及理想刚塑性力学模型应用最为广泛。24特选材料%3.3.初始屈服条件和初始屈服初始屈服条件和初始屈服 问题:问题:当应力(或变形)发展到什么程度开始屈服呢?也就是要找出在物体内一点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其应力状态所应满足的条件,称为初始屈服条件初始屈服条件,有时简称为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又称为塑性条件塑性条件有了这个条件就不难回

    17、答上面的问题。物体受到荷载作用以后,最初是产生弹性变形,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至一定程度,有可能使物体内应力较大的部位开始出现塑性变形,这种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是初始屈服。(1 1)初始屈服条件)初始屈服条件25特选材料%对简单的应为状态,这个问题容易回答。-简单拉伸:简单拉伸:当拉应力达到材料屈服极限 时开始屈服,所以这个条件可写成或-纯剪状态:纯剪状态:当剪应力 达到材料剪切屈服极限时开始屈服,即纯剪的屈服条件为:或 复杂应力状态:(确定材料的屈服界限就不那么简单)例如:薄壁圆管受内压P、拉力F和扭矩T作用,管子平均半径r,壁厚为t,tr。26特选材料%复杂应力状态:(确定材料的屈服界限就不

    18、那么简单)例如:薄壁圆管受内压P、拉力F和扭矩T作用,管子平均半径r,壁厚为t,tr。TFFT显然,对于不同的外力组合,所产生的应力状态不同。如何确定屈服极限?rtFtprL22组合应力组合应力tprtrTL2227特选材料%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力状态是由六个独立的应力分量确定的,显然不能简单地取某一个应力分量作为判断是否开始屈服的标准,何况这六个分量还和坐标轴的选择有关。对应于不同应力状态的屈服条件:对应于不同应力状态的屈服条件:在一定的内力组合下,所产生的应力随着内力的增加而进入塑性状态,于是就可得到这种应力状态的屈服条件。确定这种屈服条件,也要通过实验确定。由于这种内力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19、,实验的次数也将很多,不可能一一做到。所以要以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寻求其规律,找出屈服条件的解析式,建立屈服条件的理论。28特选材料%(2-2)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屈服条件应该和这六个应力分量有关,还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即屈服条件可以写成下面的函数关系(2 2)初始屈服函数)初始屈服函数或该函数就称为初始屈服函数该函数就称为初始屈服函数 屈服条件是与该点的应力状态即6个应力分量有关的,反映了这6个应力分量对屈服的影响:不存在弹性屈服0)(0)(0)(*ijijijfff 它是初始弹性阶段的界限,应力点落在此曲面内的应力状态为初始弹性状态初始弹性状态,若应力点落在此曲面上,则为塑性状态塑性状态。29

    20、特选材料%表示在一个六维应力空间内的超曲面,屈服条件成立。六维应力空间是指6个应力分量x,y,的全体所构成的抽象空间,空间中任一点代表一个确定的应力状态。代表这一空间内的曲面,不同于普通空间内的曲面,称之为超曲面。屈服函数)(ijf0)(ijf0)(ijf进一步讲:进一步讲:-这个曲面就是由达到初始屈服的各种应力状态点集合而成的,它相当于简单拉伸曲线上的初始屈服点。30特选材料%-这个曲面就是由达到初始屈服的各种应力状态点集合而成的,它相当于简单拉伸曲线上的初始屈服点。例:简单拉伸时,屈服应力0,用6维空间来描述,坐标 (0,0,0,0,0,0)的点就在屈服面上。受扭转薄壁管的纯剪切屈服应力为

    21、0,坐标(0,0,0,0,0,0)的点也是屈服面上的一个点。(以上均为屈服面上的特殊点)31特选材料%显然,用六个应力分量描绘屈服曲面不容易-若材料不仅是均匀的,而且是各向同性的(即对任一点的任何方向其力学性质都相同),f f 应该和应力的方向无关。因此,f f 应该用和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的应为不变量来表示 如用三个主应力来表示为:如用三个主应力来表示为:或用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来表示为:或用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来表示为:(2-3)(2-4)(3 3)如何描绘屈服曲面如何描绘屈服曲面32特选材料%-实验结果证明,各向均匀应力状态,即球形应力状态(静水压力)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而对材料的屈服几乎

    22、没有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屈服条件和平均应力,亦即和 无关,所以 f f 又可以用应力偏张量的不变量来表示。-注意:(2-5)或用应力偏张量的三个不变量来表示为:或用应力偏张量的三个不变量来表示为:33特选材料%(2-5)讨论:1屈服条件可化为应力偏量的函数。2 屈服函数可在主应力构成的坐标空间(主应力空间)内来讨论。3 主应力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屈服函数的几何图像可以直观的绘出,有利于对屈服面的认识。4 由 因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恒为正值,第三不变量 I3 当应力变号时I3也变号,故屈服函数f 必为I3 的偶函数。34特选材料%-屈服面:屈服面:在应力空间中,将实验所得各种应力

    23、状态下初始屈服时的应力点连起来构成一个空间曲面,即屈服面。屈服面的定义屈服面的定义-它将应力空间分成两部分:应力点在屈服面内属弹性状态,在屈服面上属弹性状态的极限和塑性状态的开始;在屈服面外则属于塑性状态的继续。-回顾回顾平面和静力应力线平面和静力应力线35特选材料%DENABS1P1P1P1S2P2O平面法线上平面法线上应力点矢量特征应力点矢量特征 讨论:(a)若应力空间中一点P1已达到屈服状态:-其应力矢量OP1在平面上分矢量OS1.-过P1点且平行于平面法线ON的直线AB上的任一点P(P1,P1,),其应力矢量在平面上的分矢量皆为OS1,即应力偏量相同。-即当P1点达到屈服状态(屈服面上

    24、的一点)时,AB线上各应力点亦同时达到屈服。AB是屈服面上的一条直线。(b)同样过P2点平行于ON的DE线上的各点也随着P2点同时达到屈服。36特选材料%平面法线上平面法线上应力点矢量特征应力点矢量特征 讨论:(c)由此判定,屈服面的几何图形是柱形体,其轴线为ON,其母线垂直于平面。屈服面是柱形体屈服面是柱形体屈服曲线在屈服曲线在面上面上(d)(d)既然是柱面,它在任意垂直于ON的平面上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要研究这个柱面上各点的情况,只要研究柱面在与其垂直的平面平面上的投影即可。该投影是一个曲线C。-初始屈服曲线初始屈服曲线:因此屈服面的形状可用与平面的截线C来表示。截线C称之为“屈服轨迹”

    25、,也叫初始屈服曲线。DENABS1P1P1P1S2P2OS2S1P2321EDABP1C面面-初始屈服曲面:初始屈服曲面:这个柱面就是初始屈服曲面.37特选材料%以上讨论由三方面含义:应力空间中任一条平行于平面法线ON的直线AB上各点的应力偏量分量均相等,只是静水压力分量不同。一点的塑性屈服只取决于应力偏量状态,与静水应力无关。屈服函数在平面上是一条封闭曲线,称之为屈服曲线。平面法线上平面法线上应力点矢量特征应力点矢量特征屈服面是柱形体屈服面是柱形体屈服曲线在屈服曲线在面上面上DENABS1P1P1P1S2P2OS2S1P2321EDABP1C面面38特选材料%屈服曲线屈服曲线C具有如下性质:

    26、具有如下性质:(1)屈服曲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坐标原点一定被包围在曲线之内。从物理概念上理解:坐标原点是一个无应力状态,材料当然不能在无应力下屈服,所以屈服曲线不可能通过原点。又由于在初始屈服面内是弹性状态所以屈服曲线一定是封闭的,否则将出现不屈服的状态,这是不可能的。BAEFCD321OLLNNMM39特选材料%-材料的初始屈服只有一次,所以由O向外作的直线与C只能相交一次,即曲线C是外凸的.如图所示的那种情况是不可能的。(2)屈服曲线与任一坐标原点出发的向径必相交一次,且仅有一次。材料在一种应力状态下达到屈服,就不可能又在与此应力状态形态一致的另一应力状态达到屈服,即初始屈服只有一次。40特

    27、选材料%(3)如以纸面为平面,三个主应力轴1,2,3在平面上投影为1,2,3,考虑材料是初始各向同性的,因此坐标变换对屈服没有影响。所以曲线C对称于直线LL (1),MM (2),NN(3)。例如应力点(1,2,3)是屈服面上一点,则(1,3,2)也必是屈服面上一点。因此,1保持不变,轨迹C必然和直线LL(1)对称。同理屈服轨迹必和MM(2)及NN(3)对称。BAEFCD321OLLNNMM屈服轨迹的特性屈服轨迹的特性41特选材料%(4)考虑到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屈服极限相等,如果应力点(1,2,3)在屈服面上,则应力点(-1,-2,-3)亦必在屈服面上。因此通过O点作一直线,其两端与曲线C的交点

    28、一定与点O对称。联系性质3 则屈服轨迹必和LL,MM,NN的垂直线AB,CD,EF对称。这样,屈服轨迹就有6个对称轴,曲线C由12个相同的弧段组成。因此进行屈服条件的实验研究中,只要确定一个弧段,即30o范围的图形即可。然后利用对称性,就可确定整个屈服曲线,进而得到三维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BAEFCD321OLLNNMM屈服轨迹的特性屈服轨迹的特性42特选材料%棍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屈服曲线C可分成形状相同的12 个部分(如图所示)。为此,只要考虑 C 的1/12 即可,而这C的1/12 的具体形状应根据材料实验决定。这时只要采用代表应力状态的矢量OP位于某一选定幅角中的应力组和就足够了。譬如,

    29、决定应力矢量OP的位置的应力Lode角 取为 ,则根据公式,此时应力Lode 参数为 ,实验时,采用这样一个取值范围内的应力组合就能够完全确定屈服曲线的具体形状。43特选材料%4.Tresca(4.Tresca(特雷斯卡)和特雷斯卡)和 MisesMises(米泽斯)屈服条件(米泽斯)屈服条件对屈服条件的研究已有两个世纪。所谓屈服条件,就是材料进入塑性状态时应力分量之间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伽俐略(Galilieo)曾认如材料进人塑性状态是最大主力所引起的。此后圣维南(Saint-Venant)又认为最大主应变能判断材料是否进人塑性状态。这两个假说都被后来的实验所否定,因为在各向等压时,压应力可以

    30、远远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s s,而材料并未进入塑性状态。这个实验结果与他们所提出的假说是矛盾的。44特选材料%在此之后的贝尔特拉密(Beltrami)提出,当物体的弹性能达到某一极限值时,材料便进入塑性状态。但这个假说由于将形状改变能和体积变形能混在一起考虑,因而和实验结果也是不符合的。1864 年法国工程师特雷斯卡(Tresca)在作了一系列金属挤压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在变形的金属表面有很细的痕纹,而这些痕纹的方向很接近最大剪应力的方向,因此他认为金属的塑性变形是由于剪切应力引起金属中晶体滑移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特雷斯卡(Tresca)屈服条件45特选材料%(1 1)特雷斯卡()特雷斯

    31、卡(Tresca)Tresca)屈服条件屈服条件(i)Tresca(i)Tresca 屈服条件定义:屈服条件定义:当最大剪应力达到材料所固有的某一极限值 0 时,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即开始屈服。所以这个条件就称为最大剪应力条件最大剪应力条件,又称为称为Tresca Tresca 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因此,Tresca 屈服条件可用数学式表示为:max=KK为材料的剪切屈服应力,对不同材料的K值,要由实验确定。如果主应力次序已知时:则Tresca 屈服条件也可写成:或或321 k 231max (2-6)(2-7)46特选材料%321 k 231max 单向拉伸时:单向拉伸时:0 ,321 ks

    32、 2max s 2sk 纯剪切应力状态时:纯剪切应力状态时:s ks max2ss k231 47特选材料%例:1o.对简单拉伸,1=0,2=3=0 屈服条件:0=2K 即 2o.对纯剪切,1=-3=0,2=0 屈服条件:0=K 即 K=0于是:纯剪切屈服极限是简单拉伸屈服极限的一半,即20K2ss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无法事先判明物体内各点的三个主应力大小的顺序,所以通常将该条件写成如下形式:133221max,max21 K48特选材料%上式中至少有一个等式成立时,材料才开始塑性变形,否则仍处于弹性阶段。或者133221max,max21 K如果将该条件表示成完整的式子,则上式可改写成一般形

    33、式 写成应力偏量不变量的表达式:这个式子太复杂了,在一般情况下都不采用。显然,在不知道主应力大小次序时,该条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04)(4)(4)(221322322221KKK06496362746242222332KJKJKJJ(2-8a)(2-8b)(2-8c)49特选材料%-表示:和平均应力 mm 和 1 1 无关。所以在应力空间中,它表示一对平行于 1 1 和 L 直线(平面法线平面法线)的平面。-表示:和平均应力 mm 和 2 2 无关。所以在应力空间中,它表示一对平行于 2 2 和 L 直线(平面法线平面法线)的平面。-表示:和平均应力 mm 和 3 3 无关。所以在应力空间中,

    34、它表示一对平行于 3 3 和和 L L 直线(平面法线平面法线)的平面。(ii)Tresca屈服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中的表示:屈服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中的表示:S2S1P2321EDABP1C面面50特选材料%-由这六个平面组成的屈服曲面是一个以L为轴线的正六棱柱体,其在平面上的投影即屈服曲线为一个正六边形。-故Tresca屈服条件建立了与坐标轴成等倾斜的各边相等的正六棱柱体,称为Treasca六边形.3212KO3 2 1 Tresca六角形六角形Mises圆圆s322s纯剪切线纯剪切线51特选材料%3212KO3 2 1 Tresca六角形六角形Mises圆圆s322s纯剪切线纯剪切线正六棱柱体在

    35、平面上的投影即屈服曲线为一个正六边形,即:屈服轨迹是一个正六边形,外接圆半径为(即 2K 在面上投影)。322 K52特选材料%21 2=s 1=s 1-2=s 2=-s 1=-s 1-2=-sMises椭圆椭圆Tresca斜六边形斜六边形例:在平面应力状态下,令例:在平面应力状态下,令 3=0则则 1-2=2K 1=2K 2=2K屈服轨迹是斜六边形。屈服轨迹是斜六边形。120 0k221 k221 k21 k21 k22 k22 53特选材料%3212KO3 2 1 Tresca六角形六角形Mises圆圆s322s纯剪切线纯剪切线应力点处于六边形内部时,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应力点处于六边形内部

    36、时,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当应力点达到屈服六边形上任一点时当应力点达到屈服六边形上任一点时,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Tresca条件的局限性:条件的局限性:屈服轨迹不是光滑曲线,数学上应用困难。屈服轨迹不是光滑曲线,数学上应用困难。没有考虑中间应力影响。没有考虑中间应力影响。(iii)Tresca屈服条件中的特点及局限性:屈服条件中的特点及局限性:54特选材料%(2 2)米泽斯()米泽斯(Mises)Mises)屈服条件屈服条件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在平面上的投影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的六个顶点是由实验得到的,但连接这六个点的直线却是假设的,而且屈服曲线上有角点,给数学处理上带来了困难。

    37、因此,在1913年,米泽斯(Mises)提出采用一个圆来连接特雷斯卡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可能更加合理,因为它可以避免由于屈服曲线不光滑而造成的数学上的困难。(i)(i)米泽斯(米泽斯(Mises)Mises)屈服曲线的定义屈服曲线的定义:根据上面的设想,米泽斯(Mises)屈服曲线就是特雷斯卡六边形的外接圆 Mises圆的方程为:222322KYX55特选材料%矢量OQOQ作端点Q的坐标为讨论:应力状态矢OPOP作平面上的投影OQOQ在平面上的位置和大小:取x,y坐标如图所示,已知应力偏量矢在 轴上的分量:所以,应力偏斜张量的模为56特选材料%222322KYX代入2232123138)2(61

    38、)(21K并加以整理,得屈服函数为:(1-2)2+(2-3)2+(3-1)2=2(2K)2(2-9)57特选材料%(ii)米泽斯米泽斯(Mises)屈服函数屈服函数:(1-2)2+(2-3)2+(3-1)2=2(2K)2 如果上式的左侧小于右侧,则认为材料仍处于弹性阶段。如果上式为等式,则认为材料已进入塑性状态。由上式看出:米泽斯条件和特雷斯卡条件一样都不受静水压力的影响,而且也满足应力互换原则。虽然米泽斯在提出这一条件时,并未认为它是准确的条件,但实验结果证明,对于韧性金属材料,这个条件更接近实际情况。58特选材料%1924年德国力学家亨奇(H.Hencky)经过反复研究对米泽斯条件进行了物

    39、理解释,亨奇认为米泽斯条件相当于弹性形变比能(歪形能)达到一定值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若用W、W Ws s和WWv v 分别表示弹性总比能、弹性变形能和体积变化比能,则有:弹性总比能体积变化比能弹性形变比能=弹性总比能-体积变化比能(iii)米泽斯米泽斯(Mises)屈服函数的讨论屈服函数的讨论:59特选材料%弹性形变比能=弹性总比能-体积变化比能亨奇认为米泽斯条件相当于弹性形变比能(歪形能)达到一定值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事实上波兰力学家胡贝尔(M.Huber)早在1904年便曾提出过这一条件,因此这一条件有时称为胡贝如-米泽斯-亨奇屈服条件,简称米泽斯屈服条件。此后纳戴(A.L.Nadai

    40、)对米泽斯屈服提件进行了另 一种解释,他认为当正八面体上的剪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便进入塑性状态。60特选材料%原苏联力学家伊柳辛提出了应力强度应力强度 i i (或称等效应力或称等效应力)的概念。应力强度是表征物体受力程度的一个参数。-伊柳辛认为,当应力强度当应力强度 i i 等于材料单向拉伸的屈服极限等于材料单向拉伸的屈服极限 s s 时,材料便进入塑性状态。时,材料便进入塑性状态。-伊柳辛的这个提法不仅概念明确,而且将复杂应力状态的 i i 和单向拉伸的屈服极限 s s 联系起来,因此在使用时是十分方便。-根据伊柳辛的提法:i=s 但是亨奇和纳戴(A.L.Nadai)都没能指出这一定值

    41、是多大。由简单拉伸实验由简单拉伸实验 s=2K 有有(1-2)2+(2-3)2+(3-1)2=2 s261特选材料%21323222182123i-八面体剪应力:应力强度应力强度乘上221323222123161sJ-若用第二应力偏量不变量若用第二应力偏量不变量J2来表示,来表示,62特选材料%-可以看出:因为应力强度因为应力强度 i 和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和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 J2及八面体剪应力及八面体剪应力 8 只差一个倍数关系。只差一个倍数关系。所以,Mises 条件也可以认为是当应力偏张量第二不变量达到某-定数值或八面体剪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开始屈服则,则,(1-2)2+(2-3)2+(3

    42、-1)2=2 s2 可表示为:可表示为:-由于由于21323222182123i由于应力强度可由应力分量表示(2-10)63特选材料%(iv)Mises(iv)Mises条件的常用形式:条件的常用形式:应力强度形式:应力强度形式:22132322212s 221323222123161sJ 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形式: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形式:s 21323222121si 64特选材料%应力张量分量形式:应力张量分量形式:222222226szxyzxyxzzyyx 等倾面上的剪应力形式:等倾面上的剪应力形式:(A.L.NadaiA.L.Nadai)弹性形变比能形式:弹性形变比能形式:(Henck

    43、yHencky)65特选材料%-平面应力状态下,令3=0,有:12-12+22=s2 是为椭圆方程。(为Tresca斜六边形的外接圆)21 2=s 1=s 1-2=s 2=-s 1=-s 1-2=-sMises椭圆椭圆Tresca斜六边形斜六边形66特选材料%(3 3)Tresca Tresca 屈服条件与屈服条件与MisesMises屈服条件的讨论:屈服条件的讨论:几何上:几何上:-按TrescaTresca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屈服面是平面正六边形为母线的正六角柱体,屈服曲线为一正六边形。6个角点由实验得到,6边形连接成直线是假设的结果。-按MisesMises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在平面内的屈服

    44、曲线就是Tresca六边形的外接圆,屈服面便是Tresca屈服面的外接圆柱。3 2 1 Tresca六角形六角形Mises圆圆s322s纯剪切线纯剪切线21 2=s 1=s 1-2=s 2=-s 1=-s 1-2=-sMises椭圆椭圆Tresca斜六边形斜六边形67特选材料%Tresca条件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有欠缺,而Mises条件克服了这一点不足。实验证明,Mises条件比Tresca条件更接近于实验结果。iiii Tresca最大剪应力条件是主应力分量的线性函数,对已知主应力方向及主应力间的相对值的一类问题,是比较简便的,而Mises畸变能条件则显然复杂的多。68特选材料

    45、%(4)(4)两种屈服条件的比较:两种屈服条件的比较:Tresca 屈服条件:Mises 屈服条件:两个屈服条件中的常数 K 是和材料有关的量.它可以通过简单拉伸或纯剪切等简单试验来加以确定。因为这些屈服条件对各种应力状态都是适用的,当然也适用于简单的应力状态。69特选材料%(a a)单向拉伸时:)单向拉伸时:s s 1s s 2s s 30 0322kxy此时除 1 1以外其余的主应力分量为零,且 时屈服,将它们代入上述的屈服条件表达式:Tresca 屈服条件:Mises 屈服条件:Tresca 六边形内接于Mises 圆70特选材料%s s 1s s 2s s 30 0322kxy如作纯剪

    46、试验,此时除 ,其它应力分量都为零。从试验知道,当 达到材料剪切屈服极限 时,即 时开始屈服。Tresca 屈服条件:Mises 屈服条件:(b b)纯剪切时:)纯剪切时:由 1=-3=s,2=0 Tresca 六边形外切于Mises 圆71特选材料%试验表明,对一般的工程材料,=(0.56-0.6)。因此Mises 条件比Tresca 条件更符合实际些。但是,在事先可判明主方向并能确定其三个主应力数值大小次序的情况下,应用Tresca 条件更方便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根据Tresca条件,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 ,应该是拉伸屈服极限 的0.5 倍,而根据Mises 条件,应是0.577 倍Tss:

    47、2 Mss:3 72特选材料%(5)(5)两种屈服条件的差别:两种屈服条件的差别:Tresca 屈服条件:可表示为:由Lode参数 表示 ,然后代入Mises 屈服条件(徐,95)321 现在,简单地说明一下两个条件的差别。设取 ,则由Lode参数公式:(2-11)(2-12a)73特选材料%Tresca 屈服条件:Mises 屈服条件:令 (2-11)(2-12a)因为 ,所以(2-12b)纯剪状态:纯剪状态:,比较式(2-11)和(2-12b)可知,此时两个条件相差为15%15%。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此时两个条件是一致的事实上Tresca 条件和Mises 条件的差别

    48、并不大,如果取处于外接圆和内切圆中间的圆作为屈服曲线,则差别将更减小。74特选材料%Trresca 条件和 Mises 条件主要是适用于延性金属材料。-虽然在工程上也有将Tresca 条件用于一些只具有粘聚强度的土壤和岩石,以及将Mises条件用于某些岩石和水饱和粘土的情况。-但一般来说,这两个条件用于土壤、混凝土和某些岩石这类非金属材料是不理想的。因为这两个条件都是忽略了平均应力即静水应力对屈服的影响,而实验证实,平均应力对这类非金属时料的屈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考虑这种影响,可以修改Trresca 条件和 Mises条件,在本书第12章讨论。75特选材料%例例1 1 写出平面应力状态的两

    49、种屈服条件写出平面应力状态的两种屈服条件解 因为对平面应力状态,3 3=0=0(1)Tresca 屈服条件:此时屈服条件公式则 1-2=2K 1=2K 2=2K屈服轨迹是斜六边形。120 0k221 k221 k21 k21 k22 k22 76特选材料%解 因为对平面应力状态,3=0(2)Mises 屈服条件:此时屈服条件公式(1-2)2+(2-3)2+(3-1)2=2 s2令3=0,有:12-12+22=s2 是为椭圆方程。(为Tresca斜六边形的外接圆)120 0k2sk 277特选材料%例例2 2:试写出圆杆在拉伸和扭转联合作用下试写出圆杆在拉伸和扭转联合作用下 的屈服条件的屈服条件

    50、解 杆内各点的应力为(图b)(1)Mises 屈服条件:将上述各应力分量值代入由应力分量表达的应力分量表达的 Mises Mises 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得得Mises Mises 屈服条件:屈服条件:78特选材料%解 杆内各点的应力为(图b)(2)Tresca 屈服条件:将上述各应力分量值代入求解主应力的三次方程:0zyzxzyzyxyxzxyx得三个主应力为:79特选材料%(2)Tresca 屈服条件:将上述各应力分量值代入求解主应力的三次方程:0zyzxzyzyxyxzxyx得三个主应力为这里已按123 的次序排列,则最大剪应力为:Tresca 屈服条件:k231 s=2K 得Tresca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塑性力学屈服条件[学习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257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