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常见 传染病 防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和传染期一、一、潜伏期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潜伏期。状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潜伏期。潜伏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潜伏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1 1、判断受感染时间;、判断受感染时间;2 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医学观察时间;、确定接触者的留验、医学观察时间;3 3、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4 4、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5 5、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6 6、评价疫源地的消灭。、评价疫源
2、地的消灭。二、二、传染期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之为传染期。时期称之为传染期。流行病学意义流行病学意义:1 1、传染期短的病,所引起的续发病例往往、传染期短的病,所引起的续发病例往往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期限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期限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2 2、传染期长的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传染期长的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拖的时间很长。拖的时间很长。3 3、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最、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最重要依据。重要依据。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
3、便排出病原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性腹泻等。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引起感染。发病
4、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为多。一、一、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通过粪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有:1、经水传播、经水传播 2、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 3、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经苍蝇、蟑螂等媒介传播、经苍蝇、蟑螂等媒介传播二、二、预防措施预防措施: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2、加强、加强“三管一灭三管一灭”工作;工作;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惯;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如甲肝疫
5、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gluenza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一)(一)病原体病原体 流感病毒
6、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病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病毒由三层构成,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毒由三层构成,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NPNP)、)、P P蛋白和蛋白和RNARNA。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膜蛋白(MPMP)构成。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构成。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和神经氨酸酶酶(neuraminidase,N(neuraminidase,N)。H H和和N N均有变异特
7、性,故只有株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株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根据核蛋白(根据核蛋白(NPNP)抗原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抗原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按丙三型。甲型流感按H H和和N N抗原不同,又分若干亚型。抗原不同,又分若干亚型。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线等均敏感。(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1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病后5 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
8、泌物排出,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传染期约约1 1周周,以病初,以病初2 23 3日传染性最强。日传染性最强。2 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飞沫传播为主,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3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4
9、 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015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流行,每2 23 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10、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潜伏期1 13 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 4日。各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表现一致。1 1、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咳等。发热多于1 12 2日内达高峰,日内达高峰,3 34 4日内退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
11、道症状常持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续1 12 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 12 2日日即愈,易被忽视。即愈,易被忽视。(四)(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 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 12 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2 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
12、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 X线照片进行诊断。线照片进行诊断。3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另外,可将起病另外,可将起病3 3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由鼻病毒、:可由鼻病毒、
13、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可根据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资料病毒等引起。可根据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鉴别。进行初步鉴别。2 2、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咯少量:起病较缓。咯少量粘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冷凝集粘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冷凝集试验及试验及MG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五)(五)治疗治疗1 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按呼吸道隔离病人1 1周或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
14、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流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2 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静剂,酌情选用APCAPC、安乃近、鲁米那等。高、安乃近、鲁米那等。高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3 3、消炎抗病毒治疗消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六)(六)预防预防 1 1、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
15、疗:病人隔离治疗1 1周,或至退热周,或至退热后后2 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衣
16、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 2小时。小时。3 3、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 4、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 12 2个月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 9至至1111
17、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 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感疫苗。重点推荐人群重点推荐人群 (1 1)6060岁以上人群;岁以上人群;(2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过敏者;(2 2)格
18、林巴利综合症患者;()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 3)怀孕)怀孕3 3个月以内的孕个月以内的孕妇;妇;(4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 5)慢性病发作期;)慢性病发作期;(6 6)严重过敏体质者;严重过敏体质者;(7 7)12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苗;(8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流行性腺腮炎流行性腺腮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
19、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一)(一)病原学病原学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呈球形,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呈球形,大小约大小约8080300nm300nm。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SSRNASSRNA)。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V V),核),核壳有可溶性抗原(壳有可溶性抗原(S S)。)。S S抗原和抗原和V V抗原各有相抗原各有相应的抗体,应的抗体,S S抗体有无保护作
20、用尚有争议,抗体有无保护作用尚有争议,V V抗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体具有保护作用。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分钟,甲醛溶液、30%30%来苏尔、来苏尔、75%75%乙醇等接触乙醇等接触2 25 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 1、传染源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于患者
21、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 6天至腮肿后天至腮肿后9 9天均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毒。在大流行时约30304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
22、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3 3、易感性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下降。90%90%病例发生于病例发生于1 11515岁,尤其岁,尤其5 59 9岁的儿岁的儿童。童。1 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成人中80%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
23、,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力。4 4、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 27 7个月之间。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 78 8年周期
24、流行的倾向。年周期流行的倾向。(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8 83030天,平均天,平均18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显,体温可达39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
25、,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 14 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占75%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 13 3天到达高峰,持续天到达高峰,持续4 45 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