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中医药基础课件整理.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第三节中医药基础课件整理.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三节 中医药 基础 课件 整理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三节中医药基础优选第四章第三节中医药基础中医药基础常用中成药分类o一、感冒类中成药o二、咳嗽类中成药o三、头痛类中成药o四、胃痛类中成药o五、消食类中成药中医药基础常用中成药分类o六、腹泻类中成药o七、便秘类中成药o八、失眠类中成药o九、中风类中成药o十、痹症类中成药中医药基础常用中成药分类o十一、补虚类中成药o十二、妇科中成药o十三、儿科中成药o十四、外用类中成药中医药基础一、感冒类中成药 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有寒热之分,患者体质有虚实之别,病邪有内外兼夹。中医药基础一、感冒类中成药 感冒类中成药是指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具有
2、发汗解表、透邪外出作用的一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中医药基础一、感冒类中成药 西医学中所称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风寒型感冒 2.风热型感冒中医药基础 1.风寒型感冒o【主要表现】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o【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o【中成药】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颗粒、感冒软胶囊、风寒感冒颗粒、参苏丸等。中医药基础 参苏丸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中医药基础 2.风热型感冒o【主要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o【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o【中成药】
3、可选用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合剂、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等。中医药基础银翘解毒丸功能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中医药基础二、咳嗽类中成药 咳嗽是指外感六淫或内伤及肺等多种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咳嗽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古代曾将无痰有声为咳,无声有痰谓之嗽。中医药基础二、咳嗽类中成药 西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药基础二、咳嗽类中成药p1.风寒袭肺型咳嗽p2.风热犯肺型咳嗽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凡用于体表皮肤以及口、咽、眼、鼻、耳等部位的中成药,统称为外用中成药。若食滞化热可选用小儿化
4、食丸。【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主要表现】大便稀薄如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夹有黏液,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主要表现】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舌淡,脉弦。临床上可分为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肝阴虚证,胃阴虚证及肾阴虚证。儿科常见的病证有感冒、咳嗽、积滞、泄泻等,临床表现为阳证、热证和实证。功能与主治: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中成药】可选用复方鸡血藤膏等。也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中成药】可选用复方田七
5、胃痛胶囊。【主要表现】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主要表现】月经不调,经行后期或前后不定期,月经量少,经血色暗有血块,行经小腹胀痛,块下痛减,胸闷喜叹息,舌质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功能与主治:温中和胃。【中成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固本益肠片。【主要表现】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主要表现】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常伴有鼻塞、流黄涕或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药基础1.风寒
6、袭肺型咳嗽o【主要表现】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或恶寒或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楚等,舌苔薄白,脉浮紧。o【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o【中成药】可选用通宣理肺丸、杏苏露;若风寒水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者可选小青龙颗粒。中医药基础通宣理肺丸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中医药基础2.风热犯肺型咳嗽o【主要表现】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常伴有鼻塞、流黄涕或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o【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o【中成药】可选用橘红丸、蛇胆川贝散(液)等。中医药基础橘红丸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咳。中医药基
7、础三、头痛类中成药 头痛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头部经脉不畅或失养,清窍不利,以头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证。头痛之名始载于黄帝内经,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两大类。中医药基础三、头痛类中成药p1.风寒头痛p2.风热头痛p3.肝阳头痛p4.痰浊头痛中医药基础1.风寒头痛o【主要表现】头痛、痛连项背,常有拘急收束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裹,口不渴,苔薄白,脉浮。o【治法】疏风散寒,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川芎茶调丸。中医药基础川芎茶调丸功能与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恶寒,发热,鼻塞。中医药基础2.风热头痛o【主要变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
8、红苔黄,脉浮数。o【治法】疏风清热,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明目上清片或藿胆丸。中医药基础明目上清片功能与主治:外感风热,暴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边剌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中医药基础3.肝阳头痛o【主要变现】头痛而眩,头昏,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治法】清肝胆、利湿热、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中医药基础龙胆泻肝丸功能与主治:清肝胆,利湿热。中医药基础4.痰浊头痛o【主要变现】头痛昏蒙沉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o【治法】健脾化痰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天麻胶囊等。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失
9、眠内容辨证论治。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治法】疏风清热,止痛。【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或健胃消食片。【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痹证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成药】可选用平胃丸、五苓散。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主要表现】痹证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型,屈伸不利。【治法】理气养血,暖宫调经。【中成药】可选用通宣理肺丸、杏苏露;
10、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或其他脏器的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泄泻内容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脱垂等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主要表现】月经不调,经行后期或前后不定期,月经量少,经血色暗有血块,行经小腹胀痛,块下痛减,胸闷喜叹息,舌质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功能与主治: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头痛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头部经脉不畅或失养,清窍不利,以头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证。多选用轻宣之品,用量较成人为轻。感冒类
11、中成药是指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具有发汗解表、透邪外出作用的一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中成药】可选用平胃丸、五苓散。中医药基础四、胃痛类中成药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素体脾虚等因素导致胃气失调,气机不利,“不通则痛”,以及胃失濡养、温煦,“不荣亦痛”。中医药基础四、胃痛类中成药 西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脱垂等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药基础四、胃痛类中成药p 1.寒邪客胃p 2.饮食停滞p 3.脾虚湿盛p 4.肝胃郁热p 5.瘀阻胃络中医药基础1.寒邪客胃o【主要变现】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
12、温则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o【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养胃丸、小建中合剂、附子理中丸。中医药基础香砂养胃丸功能与主治:温中和胃。中医药基础2饮食停滞o【主要表现】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o【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或健胃消食片。中医药基础保和丸功能与主治:消食,导滞,和胃。中医药基础3脾虚湿盛o【主要表现】胃脘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o【治法】健脾、化湿。o【
13、中成药】可选用平胃丸、五苓散。中医药基础平胃丸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宽胸消胀。中医药基础4肝胃郁热p【主要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o【治法】疏肝,和胃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越鞠丸,丹栀逍遥丸。中医药基础丹栀逍遥丸功能与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治法】温补肾阳,温中健脾。【主要表现】大便稀薄如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夹有黏液,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主要表现】咳嗽痰多,色黄质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
14、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中成药】便秘通、半硫丸。【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主要表现】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质黏稠,手足心热,颧红,潮热盗汗,心烦不寐,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成药】可选用解肌宁嗽丸等。若症见神识恍惚,迷蒙者,为风火上扰清窍,由中经络向中脏腑转化,可配合灌服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以开窍醒神。功能与主治:健脾补肾,调经止带。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中成药】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颗粒、感冒软胶囊、风寒感冒颗粒、参苏丸等。功能与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恶寒,发热,鼻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15、。头痛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头部经脉不畅或失养,清窍不利,以头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证。【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中医药基础5瘀阻胃络o【主要表现】胃痛日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o【治法】化瘀通络,和胃止痛。o【中成药】可选用复方田七胃痛胶囊。中医药基础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功能与主治:制酸止痛,理气化瘀,温中健脾。中医药基础五、消食类中成药 消食类中成药主要选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一类的中药配伍组合。主治各类由于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的厌食、积滞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药基础五、消食类中成药 西医学中
16、“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中医药基础香砂养胃丸 功能与主治:温中和胃。中医药基础六、腹泻类中成药六、腹泻类中成药o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或其他脏器的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泄泻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药基础分型分型o 寒湿停滞型寒湿停滞型o 湿热伤中型湿热伤中型o 食滞胃肠型食滞胃肠型o 肝气乘脾型肝气乘
17、脾型o 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o 肾阳虚衰型肾阳虚衰型中医药基础1.寒湿停滞泄泻寒湿停滞泄泻o【主要表现】泻下清稀,甚者如水样,腹痛肠鸣,脘腹痞满,胀闷食少,或兼有外感风寒症状则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舌薄白或白腻,脉濡缓。o【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o【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中医药基础2.湿热伤中泄泻湿热伤中泄泻o【主要表现】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o【治法】清热利湿。o【中成药】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微丸)、香连丸、加味香连丸等。中医药基础3.食滞胃肠泄泻食滞胃
18、肠泄泻o【主要表现】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o【治法】消食导滞。o【中成药】保和丸、保济丸。中医药基础4.肝气乘脾泄泻肝气乘脾泄泻o【主要表现】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舌淡,脉弦。o【治法】抑肝扶脾。o【中成药】痛泻宁颗粒、逍遥丸。中医药基础5.脾胃虚弱泄泻脾胃虚弱泄泻o【主要表现】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多,夹见不消化食物,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o【治法
19、】健脾益胃。o【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六君子丸、补脾益肠丸。中医药基础6.肾阳虚衰泄泻肾阳虚衰泄泻o【主要表现】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即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o【治法】温肾键脾,固涩止泻。o【中成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固本益肠片。中医药基础七、便秘类中成药七、便秘类中成药o 便秘是指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即属本病范畴。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之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便秘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中医药基
20、础分型分型o 肠胃积热(热秘)肠胃积热(热秘)o 气机郁滞(气秘)气机郁滞(气秘)o 阴寒积滞(冷秘)阴寒积滞(冷秘)o 气虚秘气虚秘o 血虚秘血虚秘o 阴虚秘阴虚秘 o 阳虚秘阳虚秘中医药基础1.1.肠胃积热(热秘)肠胃积热(热秘)o【主要表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o【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o【中成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复方芦荟胶囊等。也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中医药基础2.2.气机郁滞(气秘)气机郁滞(气秘)o【主要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
21、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o【治法】顺气导滞。o【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中医药基础3.3.阴寒积滞(冷秘)阴寒积滞(冷秘)o【主要表现】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o【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o【中成药】便秘通、半硫丸。中医药基础4.4.气虚秘气虚秘o【主要表现】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o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o 【中成药】便秘通、补中益气丸。中医药基础5.5.血虚秘血虚秘o【主要表现】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
22、脉细。o【治法】养血润肠。o【中成药】润肠丸、五子润肠丸。中医药基础6.6.阴虚秘阴虚秘o【主要表现】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o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o 【中成药】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中医药基础7.7.阳虚秘阳虚秘o【主要表现】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o 【治法】温阳润肠。o 【中成药】半硫丸;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中医药基础八、失眠类中成药八、失眠类中成药o 失眠,中医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主要
23、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失眠内容辨证论治。中医药基础分型分型o 心火炽盛型心火炽盛型o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o 痰热内扰型痰热内扰型o 胃气失和型胃气失和型o 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o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o 心胆气虚型心胆气虚型中医药基础1.1.心火炽盛失眠心火炽盛失眠o【主要表现】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o【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o【中成药】朱砂安神丸。中医药基础2.2.
24、肝郁化火失眠肝郁化火失眠o【主要表现】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o【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o【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中医药基础3.3.痰热内扰失眠痰热内扰失眠o【主要表现】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o【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o【中成药】安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中医药基础4.4.胃气失和失眠胃气失和失眠o【主要表现】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o【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25、o【中成药】保和丸。中医药基础5.5.阴虚火旺失眠阴虚火旺失眠o【主要表现】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o【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o【中成药】百乐眠胶囊、安神胶囊。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辩证为心肾不交,可以选用交通心肾胶囊。中医药基础6.6.心脾两虚失眠心脾两虚失眠o【主要表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o【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o【中成药】归脾丸。中医药基础7.7.心胆气虚失眠心胆气虚失眠o【主要表现】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