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三册第二分册2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三册第二分册2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 中医药 适宜 技术 第三 第二 分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长圆针疗法 长圆针疗法是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内经九针之长针与员针相结合的针具,以解结法松解结筋病灶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方法具有易操作、见效快、效果好、创伤小、易于推广等特点。适用于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一、常用针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针具 长圆针由针柄、针身和针尖组成。针尖分为剑头型、平刃型、斜刃型。规格:1.0mm2.5cm、3.5cm、4.5cm三种型号。(二)基本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治疗室应清洁、通风良好,备有相应的抢救条件。2.定位:根据经筋辩证规律,仔细检查结筋病灶点,用紫碘标记,每次选1-5个点治疗。3.消毒:常规消毒。4.局部麻醉:0.25%利多卡因注射液2ml
2、,缓慢分层次注射至结筋病灶点。5.进针:医者手腕固定在患者体表,用持笔法持针,用指腕力缓慢加压、垂直进针至结筋病灶点。6.操作方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1)关刺法(图2):将长圆针刺入皮肤后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1),左右横行刮拨(2、3),以解除表层粘连。(2)恢刺法(图3):关刺后,将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深(1),沿针刃方向,向前(2)或向后举针(3),挑拨结筋病灶点粘连,以松解减压。(3)短刺法(图4):直刺至骨膜做上下、左右切刺。7.出针 快速出针,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1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8.疗程 7天治疗1次,一般1至3次。二、常见疾病的长圆针治疗方法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
3、炎)本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所致筋骨失养、经筋损伤,形成结筋病灶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治则治法:理筋解结,舒筋活血。选 穴 髌内下:在膝部,当髌骨内下缘,髌内侧副支持带起始部。膝关次:在膝部,当胫部外前髁高突处。髌下:在膝部,正当髌骨下缘中点,髌股关节面处。操作手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项痹(颈椎病)本病多因久坐耗气、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而致筋肉劳损失养、经筋损伤形成结筋病灶点。以颈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甚则影响正常活动为临床表现。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理筋解结
4、,舒筋活血。取 穴 天髎穴:在背部,当肩胛内上角处。天宗次:在背部,当肩胛内上角处。颈2-7横突:在颈部,当颈椎2-7横突顶端处。颈2-7棘突:在颈部,当第2-7颈椎棘突顶端处。操作手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跌仆操作、感受外邪、劳欲太过、经脉闭阻不通而致筋脉失养、经筋损伤形成结筋病灶点。主要表现为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麻、胀、咳嗽、打喷嚏等可加剧疼痛。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理筋解结,舒筋活血。取 穴 腰宜次:在臀部,当髂嵴后缘,骶棘肌外缘与髂嵴最高点之间,即臀上皮神经骨纤维管处。中空次:在髋部,当大转子后缘直上,在扩
5、筋膜张肌后缘中点处。腰1-5横突:在腰部,正当腰椎横突1-5顶端。腰1-5棘突:在腰部,当第1-5腰椎棘突顶端。操作手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多因外感风邪、外伤劳损、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而至筋脉失养、经筋操作形成结筋病灶点。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治则治法:理筋解结,舒筋活血。选 穴 天宗次:在肩背部,正当冈下窝中。肩痛点:在肩背部 抬肩次:在肩前部,当肩关节盂上缘处 肩内陵次:在肩前部,当肱骨结节间沟中。肩峰:在肩外侧,当肩峰端处。操作手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乳癖(乳腺增生)本病多因气机不畅
6、,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至筋脉失养、经筋损伤形成结筋病灶点。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治则治法:理筋解结,舒筋活血。选 穴 天宗次:在肩背部,正当冈下窝中。操作手法:关刺法、恢刺法、短刺法 三、禁忌症 1.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2.合并严重内脏病。3.伴有发热、局部皮肤炎症。4.利多卡因药物过敏。5.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四、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结构,避开结筋病灶点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2.准确定位,松解严格控制在结筋病灶范围内。3.长圆针解结治疗时应沿神经、血管纵轴方耐听进行,严禁横行操作。4.进针或操作遇有电击感、剧痛感时
7、,立即停止操作。第七章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在痛点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的针刺方法。具有舒筋解痉的功效,常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滑囊炎、腰腿痛、膝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等软组织伤痛。一、常用针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针具 浮针由针芯、软管和保护套管组成(图1)。其中针芯由不锈钢针和硬塑料的芯座组成。软套管具有足够的柔软度,能长时间留置于皮下,避免刺伤血管以及脏器。(二)基本操作方法 1.体位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位的进针点,腹部治疗时,下肢呈屈曲位,膝下垫枕。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位的治疗。俯卧位:适宜于在头、脊背、腰臀部和下
8、肢背侧的进针点。俯卧位时,胸下垫枕,患者双手交叉置于前额。端坐位:适宜于颈肩部、上背部、上肢部的进针点。2.触诊痛点 用指腹在疼痛区域触摸检查,勿重力按压。检查时医者触及条索、结节或者局部紧张,患者局部出现压痛反应。3.进针点选取 小范围病痛进针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的宜远。从远到近,尤其是对于大范围的病痛,进针点的选取要从远到近,而不能相反。4.消毒 针刺常规消毒。5.操作 (1)进针 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示指、中指三指把持针柄,斜持毛笔状(图2),这时左手拇指、示指可以分居进针点两侧,轻按皮肤,调控卡通脸的松紧度,使皮肤处于不紧不松的状态。针尖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针体与皮肤呈
9、15-20角进针,呈搁置状态(图3)。进针时使用腕关节的力量迅速刺入皮下。(2)运针 运针时,单用右手持针,使针体沿皮下向前推进,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3)扫散 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捏住芯座,示指和无名指分居中指左右两边。拇指尖搁置在皮肤上,以拇指为支点,示指和无名指一前一后作杠杆运动,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图4)。同时,用左手配合活动相关肢体。一个进针点的扫散时间大约为半分钟到两分钟,次数50-200次。(4)出针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留着6-8小时。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项痹病(颈椎病)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气血瘀滞、筋骨失养所致,主要表现为颈肩痛,疼痛多数表现为酸痛,
10、常见于棘突两侧肌肉、斜方肌上缘、肩胛骨内侧、肩胛骨外侧、前臂等。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操作步骤 1.定位 患者坐位,术者触诊寻找颈肩体表压痛点,常见病痛点在:痛点1(P1):在C3、C4、C5棘突两凹陷中,多呈结节状。痛点2(P2):在斜方肌上缘,相当于肩井穴周围,呈圆盘状,触之紧张感。痛点3(P3)有两个不同位置,一是在肩胛骨内侧缘与棘突之间,手下多感觉为粗大条索,显硬、紧;二是肩胛骨内上角。痛点4(P4):大圆肌投影处,手下紧涩感。痛点5(P5):肘关节桡侧下方手三里穴周围,条索状,触之紧张感。2.消毒 3.进针:进针点的选取和针刺方向见图5-8。4.运针 5.扫
11、散 特别提示 嘱咐病人不要持久进行某一活动,加强项部肌肉的锻炼。腰腿痛 腰腿痛多位于L4-L5、L5-S1棘突旁、腰骶部、臀部、疼痛大多为酸痛、胀痛、寒痛。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操作步骤 1.定位 患者俯卧位,术者触诊寻找体表压痛点在:痛点1(P1):在C3、C4、C5棘突旁,触诊手下紧涩感。痛点2(P2):梨状肌投影处,触诊多为粗大条索。痛点3(P3)小腿后侧中部或外侧,触诊多为条索,并有紧滑感。2.消毒 3.进针:进针点的选取和针刺方向见图9。4.运针 5.扫散 6.出针特别提示 卧床休息时,嘱咐病人活动下肢或者腰部肌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主要为肩关节周围疼痛
12、、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多为钝痛、胀痛或刀割样痛,疼痛缠绵持久,夜间加重。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操作步骤 1.定位 患者坐位,常见病痛点在:痛点1(P1):喙突周围或结节间沟,多呈圆盘状,触之滑紧感。痛点2(P2):肩峰下凹陷处,触之紧张感。痛点3(P3)肩贞穴周围(四边孔),触之硬紧感。2.消毒3.进针:进针点的选取和针刺方向见图10。痛点1的处理:同侧前臂内侧前缘,约中央段,由下向上。同侧上臂内侧前缘,约上3/4段,由下向上。同侧胸壁外上角,痛点1内下方 痛点1。痛点2的处理:同侧上臂外侧后缘,约中央段,由下向上。同侧背部外上角,痛点3内下方 痛点3。痛点3的处理:同
13、侧上臂外侧后缘,约中央段,由下向上。同侧背部外上角,痛点3内下方 痛点3。4.运针 5.扫散 6.出针特别提示 是个病须坚持日常自我锻炼。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常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定位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触诊寻找体表压痛点,常见病痛点在:痛点1(P1):髌骨内下缘。痛点2(P2):髌骨外下缘。痛点3(P3):髌骨内上缘。痛点4(P4):髌骨外上缘:。痛点5(P5):髌骨天上下缘 痛点6(P6):腘窝处、下方,触之条索状(图11)。2.消毒 3.进针:进针点
14、的选取在痛点近处,进针方向直对痛点。痛点1-5的处理:在痛点周围3-6cm处向痛点方向进针,痛点5不能在正下方进针。痛点6的处理:在痛点下方5-8cm处向痛点方向进针。4.运针 5.扫散 6.出针特别提示 1.治疗时可以请助手托住病人小腿来回晃动,使得膝关节被动活动,局部缺血再灌注。2.注意休息,矢量功能锻炼。三、禁忌症 1.传染病、恶性肿瘤患者。2.局部感染、发热、肢体水肿患者。3.自发性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年老体弱、孕妇及不配合者。四、注意事项 1、进针时避开皮肤上的疤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包括关节突起)等。2.运针过程中,病人突感刺痛或者医生突感阻力,这时应稍退针体,然后
15、调整针尖方向。3、留管期间应防止感染。4.治疗后注意休息,尤其是不要持久进行某一活动。第八章 舌针疗法 舌针疗法是通过对舌的全息对应点进行针刺的一种针刺方法。常用于小儿自闭症、中风后遗狂、抑郁症、耳鸣耳聋、项痹病等病症的治疗。一、针具及基本操作(一)针具及辅料 一次性普通毫针(规格:0.3-0.38mm40-75mm)、三棱针、一次性压舌板、消毒纱布。(二)舌穴定位 舌面上的舌穴对应于人体脏腑器官,见图1;舌下面的舌穴对应于人体肢体躯干,见图2。常用穴位定位:1.心穴:舌尖内3分。2.肺穴:心穴与胃穴之间上1/3处旁开,舌中线与舌边缘1/2处。3.胃穴:心穴与小肠之中间点。4.大肠:胃与小肠之
16、中间点。5.肾穴:大肠穴旁开,舌中线与舌边缘1/2处。6.膀胱穴:小肠穴下、小肠穴与胃穴之距。7.襞中穴:位于舌下襞之正中点。8.脑神穴:颈穴、脑灵穴中间旁开舌蒂外边缘处。9.脑枢穴:位于舌蒂之上端。10.脑中穴:位于舌蒂中间凹陷处。11.脑灵穴:位于舌蒂下1/3处。12.脑源穴:位于脑中穴脑枢穴中间旁开舌蒂外边缘处。13.颈:舌蒂与舌系带之中点。14.肩:颈穴、胸穴之中点旁开伞襞处。(二)舌针的操作 1.准备:针刺治疗前,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口腔一般不做特殊消毒处理。2.体位:端坐位,头微后仰,开口伸舌。3.操作:医者用消毒纱布裹舌并将舌拉出,或用压舌板固定舌位。快速点刺,不留针。4.疗程:每
17、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自闭症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二、常见疾病的舌针疗法。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起源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终生性、固定性、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大部分3岁之内发病,其症状多在一岁半至两岁时出现,少数起病于3岁之后。其症状如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刻板重复的言语或模仿言语、目光不专注、游离、空洞而无内容,情绪不稳定。依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公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选穴 重点选取调节中枢神经的穴位,再根据辩证所涉及的的脏腑选取相应脏腑的穴位。主穴:脑枢、脑中、脑源、襞中、心穴。配穴:随证配取肝穴、肾穴等。抑郁症 抑郁
18、症是以病人的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情绪高涨时称之为躁狂症,情绪低落时称之为抑郁症,统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郁症。依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公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选 穴 重点选取调节中枢神经的穴位,再根据辩证所涉及的脏腑选取相应脏腑穴位。主穴:脑枢、脑源、脑中、心穴、肺穴、胆穴。配穴:急躁易怒,胸部胀满疼痛,或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实证者加肝穴;头昏目眩,心悸健忘,反应迟钝,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心穴、脾穴。项痹病(颈型颈椎病)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
19、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选 穴 颈穴、肩穴相近的阳性反应点 耳聋耳鸣 耳鸣指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双耳或单耳不闻声响,或客观检查示听力严重障碍的症状。二者常相伴存在。选 穴 主穴:脑源穴、脑灵、附蒂、肾穴、膀胱穴。配穴: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宁、烦躁不安、或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加肝穴;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塘,面色蒌黄,唇舌淡白,苔薄白,脉虚弱者加脾穴、胃穴。中风后遗症 通常指脑出血、脑梗塞经急性期治疗后而遗留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手足痉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
20、、吞咽困难等症状。选 穴 主穴:脑灵、劈中穴、脑神穴等。配穴: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加颈穴、脑神、劈中;肢体功能障碍,手足痉挛加上肢穴、下肢穴;口眼歪斜加脑神;意识障碍加脑枢;视力障碍加脑明。三、禁忌症 1、心肌梗塞急性期 2、高血压危象 3、高热 4、口腔溃疡 5、口腔感染性疾患 四、注意事项 1、针前要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病人的恐惧心理。2、一旦出现晕针,按常规处理。3、极少数病人针后出现瘀血及水肿,不需特殊处理,3-5日自行吸收。第九章 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是以活的蜜蜂尾部蛰针(蜂针)为“针具”,辨证取穴,进行蛰刺的一种疗法。蜂针疗法通过蜂针对人体经络穴位施以机械刺激,同时自动注入皮内适量的蜂针
21、液(蜂毒)使局部发热、潮红充血和短暂疼痛,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软坚散结、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痹症(如风湿免疫病、骨关节病)、中风等疾病的治疗。一、基本条件和操作方法(一)基本条件 1、蜂针:以意大利蜜蜂出房15-20日的外勤蜂(工蜂的成年蜂,)尾部蛰针作为医用蜂针为宜。2、蜂单位:每只外勤蜂的饱合蜂针液量为一个蜂单位。3、医用蜂盒的使用 (1)捕蜂:卸下蜂盒的推拉挡板和锁销,掀开上盖,放入适量结晶蜜或冰糖块,重新组装。再全拉开推拉挡板,将蜂盒口对准蜂箱巢门,当盒内蜜蜂适量时,关闭蜂盒。(2)取蜂:打开推拉挡板,开口大小以镊子能夹出蜜蜂为度,夹出蜜蜂后立即关闭推拉挡板。(二)基本
22、操作方法 1、针法:分为直刺法、点刺法、散刺法。(1)直刺法:将活蜂尾部蛰针直接刺入已消毒的穴位后把活蜂体取出,蛰针留在皮肤上,通过蛰刺的基部蛰器官有节奏的收缩,将蜂针液注入人体,留针约15分钟左右拔出蛰针。(2)点刺法:同直刺法,留针约0.5-1分钟即拔出蛰针。(3)散刺法:趁活蜂尾部的蛰针伸出时,用医用镊子夹持住蛰针的中部拔出。以每隔1秒钟的速度约0.1个蜂单位量蛰刺在经常规消毒的患部或与疾病相关的经络皮部,垂直刺入皮肤0.5-1mm,随即拔出,一针可刺3-10个点或穴位。2、蜂针数量:每日治疗1次,每次的蜂针数量从1个蜂单位开始逐日递增,在治疗开始第一个月内每次治疗针数不超过10个蜂单位
23、,一个月后蜂针数量逐渐递增,一般病种每次治疗不超过15个蜂单位。严重的慢性病,不超过20个蜂单位。3、疗程:一般病种每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3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较重的慢性病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休息7-10天,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4、操作程序 (1)皮试 病人卧位或坐位,取手背腕横纹上约3cm处(外关)为皮试部位,用75%乙醇消毒,点刺法点刺皮试部位。观察患者在20分钟内是否有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不适症状。20分钟后皮试部位红肿面直径不超过2cm,且无以上症状的为阴性;有以上不适症状之一,或皮试红肿面直径2cm以上为阳性,需停止治疗。(2)治疗: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