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803794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PDF
  • 页数:3
  • 大小:185.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公开 教学 设计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1.诵读、诵读、品鉴品鉴词作,理解词作内容。词作,理解词作内容。2.2.品析关键字词,体会词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品析关键字词,体会词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一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同学们,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但中秋的月似乎别有风味,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

    2、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2)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 1074 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 1076 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

    3、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2.2.诵读文本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播放水调歌头情境课文水调歌头情境课文,学生用心听诵,结合注释,理解词作意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3.师生研读师生研读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词作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明确:小序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4、“欢饮”是“借酒浇愁”,愁自己政治失意,不能与弟弟在中秋欢聚。(2)中秋佳节,作者对弟弟的思念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明确:作者把酒问月,引出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因思念而难以成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但愿人长久”,渴望团圆,表达祝福,表现对弟弟的思念。(3)除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词人还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体现在哪里?明确:联系背景: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体现在上半阕,作者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自己仕途的不畅,借助月

    5、亮表达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思念和失意。(4)词作下半阕,作者借明月,又表现出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劝慰世人不必慨叹悲伤,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把对

    6、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犹如咫尺相依。难遣之情至此释怀,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5)主旨概括水调歌头 这首词通过对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1.1.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同学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表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向我们传递着一种超然、达观的思想,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乐观旷达的好少年。2.2.课文精要课文精要上半阕望月问天乘风而去欲入天阕情景交融(写景)(想象)水调歌头月照离人问月悟理望月祝福富有哲理情真意切下半阕相思不眠释然旷达诚挚豪迈3.3.写作写作特点特点寓哲理于抒情之中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层次结构跌宕起伏,感情抒发曲折变化。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三首诗词。(2)总结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词品鉴诗词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03794.html
    云出其山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