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阅读.ppt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480024
  • 上传时间:2020-04-22
  • 格式:PPT
  • 页数:174
  • 大小:1.4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阅读.ppt》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届高三 语文 复习 课件 古代 诗歌 阅读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考点或题型 201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合 计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1.诗歌理解与赏析 (选择题)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0 年 9 考 2.鉴赏诗歌的形象 5 年 2 考 8 15 15 10 年 5 考 3.鉴赏诗歌的语言 5 年 2 考 8 8 15 15 15 10 年 7 考 4.鉴赏诗歌的表达 技巧 5 年 3 考 8 8 9 15 10 年 7 考 5.评价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5 年 7 考

    2、9 9 9 9 15 15 15 10 年 14 考 【命题规律】 1.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 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2.从 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成为命题首选和考 查重点。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 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诗 一、(2019 全国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12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审美鉴

    3、赏与创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 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 受。 解析C项,从语境和语意看,“向来”,指从来、一向、一贯如此,与“今”相 对应;“万里意”指画面包含的丰富内容,突显空间之大,“一窗间”指的应 是“这幅画的尺幅和一扇窗差不多大”,强调尺幅之小。据此可知,“向 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许道宁画作中那

    4、种辽阔 万里的意境,全在一扇窗这样大的尺幅(空间)中表现出来,流露出诗人 的惊讶、佩服之情。可见,C项中的“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 作”的理解有误。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 价? 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 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就本题而言,首先,从“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可看出,诗人面 对许道宁笔下的佳山好水,怎能不画中寻诗呢?于是他兴致勃勃想 吟得佳句,“吟断”,即吟煞、吟尽心中所想,写出来总觉和画“不相 关”。“不相关”,即不合画意,即连“我”这个爱好诗歌的人都找不到 心中理想的诗句

    5、,这里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画家所 描绘意境的由衷赞叹。 二、(2019 全国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审美鉴赏与创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 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 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

    6、身,而不愿去寻找 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 必报。 解析D项,“受恩必报”的说法属无中生有,原诗中没有依据。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 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 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 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情感表达方面,可以抓住“渔乡思”“雁夜魂”理解知识分子清高 孤傲、遗世独立的形象特点。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舒缓诗歌 节奏。 三、(2019 全国卷,1415,9分,难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审美鉴赏与创造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 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 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 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 心情。 解析B项,“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 不定。不是“田埂蜿蜒起伏,

    8、时隐时现”,而是“远望田埂笔直如线,一 片清水粼粼闪光”。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 么不同? 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对仗工稳;整篇文章用语雅丽平整。而本诗明白如 话,并未用新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 一种熟悉感。用清

    9、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 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 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 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 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四、(2019 天津卷,14,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10、 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 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B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 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 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 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 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1、 解析B项,“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不准确,“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的意思是冬天温暖,故尚有蚊蚋 聚集,人在远处,因此凫鸭“得恣其乱”(自由自在地游弋、嬉闹)。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 廓壮美的画面。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 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用形容词概括画面的特点。回答本题应 抓住“山色”“江光”这两个意象,对“远、夕、寂寞、滋漫”等几个修 饰词展开联想,然后用“寥廓壮美”之类的形容词予以概括。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

    12、感。 参考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表达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我生 苦飘零,所历有嗟叹”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伤时 愧孔父,去国同王粲”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五、(2019 浙江卷,1920,8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造访 。首联中“ 朱门 ”一词点出 了李将军的地位。 解析就本题而言,

    13、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到龙武李将军的书斋去 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 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幽静,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红漆 的大门,旧时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 分析。 参考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 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就本题而言

    14、,解答此题,应先判明描写人物使用的技巧手法,然 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的前两联为环境描 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 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 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 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以上为侧 面描写。诗歌的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 疏”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 勋”表现出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可见,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 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

    15、洒脱豪 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整合信息作答即可。 六、(2019 江苏卷,910,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 表现出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渝的 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

    16、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 的品德。“终年”与“寸诚”对比,体现精卫填海的坚决;“山石细”与 “海波平”对比,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用“渺渺 功难见”与“区区命已轻”这个极大的反差,充分显示精卫鸟填海艰 难和命运之悲。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 名。 解析回答时要根据诗句的表面意义,从作者与别人的态度对比中, 表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从七八两句起,作者抒发议论,“人皆讥造 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 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

    17、人格化的精 神品质;“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表达了对精卫不计后果的无奈; 最后两句“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 不舍、无意显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七、(2018 全国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第12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审美鉴赏与创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

    18、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 晰。 解析第五句中的“穷”字应该是与“达”相对的困窘之意,特指不得志, 而非指物质生活匮乏的贫穷,所以B项是错误的。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 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 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 看即烟濛濛”,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 人认为,严冬过后,

    19、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柳丝迢迢,迎风招展。联 系诗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 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 八、(2018 全国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审美鉴赏与创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 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 郁闷。 C.

    20、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 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 飞溅。 解析五、六句写灯下作书,饱蘸浓墨,纵横挥洒的情景,作者运笔如 飞、酣畅淋漓的场景跃然纸上。这里“飞纵横”的无疑是作者手中 的巨笔,是对作者挥毫动作的表现,而不是磨墨时从砚台中溅出的 墨汁。因此,D项是错误的。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 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 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 战役

    21、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两个 “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 “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第二个“酒” 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复饮反映了战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九、(2018 全国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第12题。 精 卫 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审美鉴赏与创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22、的一项是( A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 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 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 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 相近。 解析这首诗开头表达的是基于同情的疑问,他问精卫:海如何可填? 若大海真能枯干,海中鱼龙又将如何?这绝不是对精卫填海动机的 不理解,所以A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此外,困惑与采用问句之间也 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问句之后,诗歌用四句的篇幅极写精卫的 劳瘁,它衔石折木,口为之磨穿;长途飞行,羽折堕水。 2.一般

    23、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 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 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 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 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 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考查探究能力。最 后两句意思简单明了,答题时可以选择这是精卫的口吻,也可以选 择是诗人的口吻,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若同意,可从体现精卫的 奋斗到底的毅力这个

    24、角度分析;若不同意,可从诗人受到精卫填海 不屈精神的感染,愿意帮助精卫的角度分析。 十、(2018 天津卷,14,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 躬耕,

    25、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 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 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 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陶渊明 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他将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记在心里,但 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 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 为,现实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

    26、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因此,A项是错误的。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 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平畴”,平坦的田野。“远风”, 远处吹来阵阵微风。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 秧苗欣欣向荣的意境。“良苗”,长势良好的秧苗。“怀新”,孕育着新 的生机。“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 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

    27、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从整体诗歌内容来看,孔子说 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 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他将精神寄托在对远古的怀想之中,以古 代那些志行高洁的隐士、贫士为楷模,用他们的精神来进行自我鼓 励,这使他能够坚持“固穷守节”的生活,不改变“隐居求志”的初衷。 对“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可以这样理解: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 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 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他虽然 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没有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 “聊为”。 十一、(2018

    28、浙江卷,1920,8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第12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久留(逗留) ,体现出诗 人 依依不舍 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典诗歌的词语及其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单 一“淹”字就有“久留”意,如屈原涉江中有“淹回水而凝滞”的句 子,柳永八声甘州中的“何事苦淹留”句。“淹留野寺出,向背孤 山明”写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

    29、,渲染出空旷苍茫的氛围,强化了友人 尚未远去就已有的孤单无依之感。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 染手法。 参考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 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 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点染,本指绘画时点缀景 物和着色,后也比喻修饰文字。修饰文字时,“点”就是点明,将所要 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染”就是渲染、烘 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

    30、出来。柳永 雨霖铃下片,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 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 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在本诗中,“送君多暮情”和末两句是“点”的 部分,中间部分则是“染”的内容。 十二、(2018 江苏卷,1011,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12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 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

    31、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2)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在前两联中,我们 可以看出他每天的生活情境。“闲”在“向春风倒酒瓶”,与春共饮 酒;“闲”在“送客特过沙口堰”,特地绕道送客;“闲”在“看花多上水心 亭”,常去湖水中心的亭子里赏花。每天所作“闲事”表现出“闲”的 状态,实则因为怀才不遇,得不到升迁,而“无所事事”之“闲”;又因为 喜欢自然山水而“心闲”。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 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

    32、知音之许。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应更远”“高咏”写出了作者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表达了 他对刘禹锡有很大的期许,同时,“有谁听”也写出了对他怀才不遇现 状的同情与愤愤不平。尾联一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露出他与别人 不同,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十三、(2017 全国卷,1415,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E )

    33、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 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 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 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理解诗句内容、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诗的第一联“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 英”,由考场的环境入手,直接切入考试主题。为避免考场中因人多 而带来的空气混浊,特意焚香以改善气息,香气随着暖暖的轻风弥 散,使得

    34、肃穆的考场也充满温馨怡人的气氛,考生们在宽阔的考场 中按部就班,开始考试。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无疑是愉悦的。 接下来作者描写考生们心无旁骛、认真作答的严肃态度:考场中悄 无声息,只听到笔与纸接触所发出的沙沙响声。“无哗战士衔枚勇” 正是在努力展现考场的寂静,“无哗”直写,“衔枚”巧喻。选项B称此 句重点在于表达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无疑是不准确的。第三 联表现了作者对考生们的肯定与期许。“乡里献贤先德行”,指出考 生们都是经过先期选拔的精英。宋代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能参 加礼部会试,必须先通过地方的乡试,而在这个一直传承以德治国 传统的古老国度,德行从来都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指标。考试的目

    35、的 诗歌鉴赏选择题“三步骤” 步骤一:读懂诗歌。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了诗歌中的“景”和 “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步骤二:逐一比对。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 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步骤三:综合比较。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 要求的答案。 在于为国家选拔人才,发现优秀人才并使之成长为国家栋梁,所以 诗中说“朝廷列爵待公卿”。最后一联是诗的收尾,表达作者自谦的 态度。作为身负国家选材重任的作者,当然不可能真的“衰病心神 耗”,这么说只是对同事们的推重,选项E所说的“事实”并不是事实。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

    36、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 悦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紧扣比喻修辞手法和 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的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的相似点 是鉴赏的关键处。 解答炼句类题目“两步骤” 十四、(2017 全国卷,1415,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第12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

    37、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 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 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 项是( BD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 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 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 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 的君子风度。

    38、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在这首以送人出使为主题的诗中,苏轼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 有多方面的用意。首先,所谓“莫道中朝第一人”,强调的是“莫道”二 字,不说,并不等于事实上不是。众所周知,“三苏”的文名早就远被 国外,尤其是对于东坡,辽和西夏、朝鲜等国都有专门研究他的诗 词文章的学者,而派遣入宋的使节或参观的人,都以能见到苏轼为 荣。苏氏文章名满天下,谓为“天下第一人”恰如其分。苏轼如此说, 其自负之心不言自明。选项B称苏轼兄弟不敢自居第一,是不符合 实际情况的。其次,苏轼提醒弟

    39、弟,在契丹国王面前,不要自称自己 家世中有第一流人物,以表明中原的豪杰众多,宋朝是不可欺侮的。 选项D认为苏轼的意思是不让弟弟以家世傲人,要表现出谦恭的君 子风度,是不符合苏轼原意的。最后,李揆不在吐蕃君主面前承认 自己是中朝第一人,不是为了宣示国威,而是害怕被扣留,这层含义 已被苏轼所吸收。苏轼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 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 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 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 不会作儿

    40、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 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 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 合诗句进行分析。 十五、(2017 全国卷,1415,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12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

    41、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 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 的诗篇。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D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 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 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 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 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

    42、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 耀的资本。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诗句的能力。元稹写诗曾受到白居 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写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 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都是事实。但诗中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 “短李”,又故称“偷”“伏”,显系朋友之间的戏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元、 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C项称“短李”隐含着不太认可 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第三联是诗人结合自己 命运遭际的牢骚话,这里虽然有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许,但D项所说 的“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属于过度解读。最后一联,诗人 更以故作自傲的口气,夸耀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2

    43、.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 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 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 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做此题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共有四 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极有帮助。首联 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 串全篇。颔联由自负开始转而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 一句“偷”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

    44、仿,有戏谑的成分;“苦 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颈联 由自负、自夸转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尾联说自己新编成十五卷 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怪里面的内容“言词夸张”。 十六、(2017 山东卷,14,8分,难度)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 题。 早上五盘岭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 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 道曲折盘旋,故名

    45、。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 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 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 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炼字题时可从词语 含义、修辞、活用、情感等角度切入。答题时先解释“斗”和“攒” 的意思,然后联系“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这两句诗的意思进行分 析。可以看出“斗”“攒”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崖、山峰人格化了。 最后指出本联运用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46、 解答炼字类题目“三步骤”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 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 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中写的是初夏早晨的高山景物,由此可见其行程艰难,然而诗中 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愁苦之态。诗中先写初夏早晨五盘岭的高山 景物,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就不 觉得路途艰难了。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意思是说诗 人此行是为报知己、平蜀乱,因此不

    47、觉得“蜀道难”。 十七、(2017 江苏卷,1011,11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参考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 宁。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诗人在酒后登上高楼,觉 得天地变得狭窄,疲病交加,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身经百战也没 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深夜响起的号角,让自己徒生忧愁。题干确定 了题目的答题区间,因此,要在理解两联

    48、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 词入手分析,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等。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 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明朝”是想象之 景,“占”“系”等关键词是人物动作,诗人以此创造意境,表达自己的 百般感触。分析效果时,要抓住所使用的手法,分析他们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十八、(2017 天津卷,14,8分,难度)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 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49、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 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 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分析形象内涵,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 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独立”“相 依”及景物“日落断桥”“水涵幽树”,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 的静态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参考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 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阅读.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800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