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复习 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复习 课件.ppt》由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复习 课件 新潮 冲击 社会生活 交通 通讯 变化 复习
- 资源描述:
-
1、 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 通讯的变化 广东 考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断发易服” (1)服饰 晚清:鸦片战争前后,_传入 中国。后来,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 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_的形制,新服 饰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洋装流行,与传 统服饰并行,并促成服饰改良,_和 _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西式服饰西式服饰 男女礼服男女礼服 中山装中山装 旗袍旗袍 (2)断发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_的 法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_,结辫陋习革除。 (3)不缠足: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 立“_”,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自由剪
2、发自由剪发 剪辫通令剪辫通令 不缠足会不缠足会 1.图片对齐 在我们插入PPT图片或是输入文字的时候,为了整齐都需要将插入的文本框对齐 ,但是又不想一个一个的进行操作,这时按住Ctrl键将需要进行对齐的文本选中 ,点击开始排列对齐垂直居中即可; 2.巧用格式刷 在制作PPT的时候为了保证PPT风格的统一,很多任通常会使用复制粘贴来确保 每一页PPT格式相同,这样对于少页数来说可以进行操作,但是碎玉多页面的话 就有点麻烦了,其实我们可以巧用格式刷:首先,在开始菜单栏下方有一个格式 刷,点击格式刷,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3.去除所有动画效果 很多人在制作PPT的时候都是直接在模板库里下载模板进行使用
3、的,但是下载的 模板大多数都是有幻灯片的,这样在演讲的时候很不方便,怎样将其进行去除呢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择设置幻灯片放映,放映类型选择演讲者放映;换片方式 选择手动即可; 4.PPT快键 PPT逼格提升技巧逼格提升技巧 2报刊与电影 (1)中国报刊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 “新闻”的观念。 1872年创刊的_是近代中国出 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申报馆创办_,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申报申报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 小说林月月小说_ _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_ 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
4、,_成为民众 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 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 绣像小说绣像小说 新小说新小说 政治纲领政治纲领 阅读报刊阅读报刊 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 _。 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 _。 (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 野。 难夫难妻难夫难妻 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 3移风易俗 (1)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 代之以_、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等 文明精神。 (2)婚姻 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_的 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_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 近代婚姻的变革进
5、程。 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 葬礼仪传入中国。 鞠躬鞠躬 通商口岸通商口岸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拓展链接】 从中西文化碰撞的角度看近代物质文化生 活的变化 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 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灾难为代价的。近代西 方工业社会文明对中国社会发挥了巨大影 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 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变化过 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碰 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1.交通的变化 (1)铁路 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 _铁路。 1888年,宫廷专
6、用铁路落成。 _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 筑权。 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铁路 建成通车。 民国以后,商路的_收归国有, 但始终未入正轨。 胥各庄胥各庄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京张京张 修筑权修筑权 (2)水运:1872年,_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3)航空:1918年,_开 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拟订五大民航 线路。 2通讯的发展 (1)邮政业务 清朝后期:1896年设“_”, 后设邮传部。 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参加_,后撤销外国在华 开办的“客邮”。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 福建马尾造船厂福建马尾造船厂 大清邮政局大清邮政局 万国邮联大会万国邮联
7、大会 (2)电报电信 清朝后期:1877年,_架设第一条 电报线。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 代才有所改观。 3意义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 段和_,转变了人们的 _。 (2)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_更便捷。 台湾台湾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 异地传输异地传输 【拓展链接】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 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 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 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步履维艰。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每年成千
8、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 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 整洁的街道、燃着的电灯或瓦斯灯;他们 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 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 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 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 运动第八册 史料二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 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 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 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 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 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徐珂编清 稗类钞第五册 1结合史料一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 点。 【提示】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
9、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 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深受西方外来 文明的影响,具有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 习的过程,存在着新旧碰撞与交融,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近代化特征越 来越明显。 2史料二反映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新文化运动推动。 (2)国民革命洪流推动。 二、中国近代交通的进步 史料一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散官 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 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 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并不 得辄受供给。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 笞四十,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 百。邮驿本备
10、军速。 唐律疏义 史料二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 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 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 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 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 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 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 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 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 级上的限制。 交通史航政编 1根据史料一指出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提示】 具有军事和行政上的职能;兼 有馆舍功能;专供贵族及官员使用。 2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交通工具发展与 使用的变化体现的社会进步是什么? 【提示】 科技日益发展;经济自由、平 等
11、。 3如何认识史料二中“外洋风雨”对中国 交通的影响? 【提示】 既传入了先进技术,又侵略了 中国的权益。 突 破 提 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近代的社会 环境是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并最终 陷入深渊,这既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深刻的原因,同时也烙印在其特点上。这 些变化反过来又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产生反作用,继而推动了社会的进一 步发展。 1原因 (1)外来文化的影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改革开放后 中西文化的交流。 (2)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社会政治变革
12、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自然经济的瓦解、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断发易服 和废止缠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 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2特点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 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 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外来文明 的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既存在着 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近代化特 征越来越明显。 1(2012湖北联考)1933年
13、广州有报纸报 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 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 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 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 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解析】 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 被完全改变,排除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 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 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 合史实的,排除D。 【答案】 C 突 破 提 示 特点围绕“发展”概括,既要看到发展又 要看到其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14、。分析影 响,应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特征及角度分析。 1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 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 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 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 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 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 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 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出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