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新教材体系及结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地理新教材体系及结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地理 新教材 体系 结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主核心论题。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了解“地理1”、“地理2”、“地理3”的内部结构及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地理3”为例,学习掌握高中地理教材分析的主要方法,并学会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课程安排:5课时 重点: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1 1、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形能力和
2、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 2、反映当前地理学科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渗透自然地理和人、反映当前地理学科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渗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时代性很强的地理信息技术。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时代性很强的地理信息技术。3 3、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第一节第一节地理课程设计思路地理课程设计思路高中地
3、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核心论题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核心论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1 1、地理学科能够从全球、宏观、综合、区域的角度分析全球环境、地理学科能够从全球、宏观、综合、区域的角度分析全球环境,因此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渠道。2 2、可持续发展理论全面涵盖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可持续发展理论全面涵盖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切实落实其理论,有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个领域,全面切实落实其理论,有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
4、性重大问题。球性重大问题。“地理地理1”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心论题。“地理地理2”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基本内涵和任务。“地理地理3”3”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介绍体现时代域的开发整治。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介绍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选修课程突出地理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高中学生的兴选修课程突出地理学科特点与
5、应用价值,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趣爱好为出发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结构示意图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结构示意图(1)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和系)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和系统性。统性。选取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选取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重视地理学习能力;重视地理学习能力;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3)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选择四个主
6、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人地关选择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主题之间无严格的顺序关系,可以作为并列关系处理,四个主题之间无严格的顺序关系,可以作为并列关系处理,“人类与地理玶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玶的协调发展”可作为总结放在最后学习,可作为总结放在最后学习,也可以融合在其它主题中学习。也可以融合在其它主题中学习。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学习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学习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与人类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有关
7、,与城市的发展关系更为密切。居住地有关,与城市的发展关系更为密切。(1)从区域出发,认识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从区域出发,认识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2)采用案例形式,选择)采用案例形式,选择“环境与发展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开发流域开发”、“农农业可持续发展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
8、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题的对策措施”等五个范例。等五个范例。(3)用地理信息科学)用地理信息科学“武装武装”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介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领域的具体应用。绍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领域的具体应用。第二节第二节教材内容结构教材内容结构必修模块必修模块“地理地理1”1”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宇宙中的地球1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描述地球所处
9、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理地理1”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译聚落、交通线、举例说明地表形态译聚落、交通线路分成的影响。路分成的影响。2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
10、不同、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绘制全
11、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5 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特点。6 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地理意义。7 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地理地理1”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
12、和演变中的作用。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异规律。“地理地理1”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译聚落、交通、举例说明地表形态译聚落、交通线路分成的影响。线路分成的影响。2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同生产力条件下
1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口与城市1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 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5 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
1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的差异。6 6、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 7、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理地理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形成条件。2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特点。3 3、结合实
15、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5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地理地理2”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3 3、联系、联系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概
16、述可持,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中,个人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1 1、了解区域的含义。、了解区域的含义。2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异。3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7、。生活方式的影响。4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响。“地理地理3”3”区域可持续发展1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
18、策措施。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 5、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决这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决这些
19、问题的对策措施。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地理地理3”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用。2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地理地理3”3”课标要求:了解区域含义课标要求:了解区域含义教材结构:教材结构:一、区域含义一、区域含义二、区域类型二、区域类型三、区域的特征三、区域的特征难点
20、:区域类型(均质区难点:区域类型(均质区-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划分、均质自然区: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均质自然区: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均质人文区: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均质人文区: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功能区功能区-以区域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为依据划分)。由区域中心和辐射范围以区域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为依据划分)。由区域中心和辐射范围组成,组成,如如经济区、贸易区经济区、贸易区中国地理下册所涉区域中国地理下册所涉区域功能区: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功能区: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均质区:黄
21、土高原均质区:黄土高原 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省级行政区: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级行政区: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三节第三节“地理地理3”3”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重在理解,正确处理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重在理解,正确处理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的关系。(2 2)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总结)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地理空间性,内部一致性),区域的基本特点(地理空间性,内部一致性),进而将所举区域归类,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是进而将所举区域归类,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是因划分
22、标准(依据)不同而形成的。因划分标准(依据)不同而形成的。结合海南岛主题活动,了解学生对于区域含义、结合海南岛主题活动,了解学生对于区域含义、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1、海南岛按地形可划分成哪几种自然区域?、海南岛按地形可划分成哪几种自然区域?这些区域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这些区域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2、据此谈谈对区域的认识(有一定的面积、据此谈谈对区域的认识(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区位特征、区域内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区位特征、区域内部相关要素的相似性等)。部相关要素的相似性等)。3、以海南岛的山区为例,、以海南岛的山区为例,说明区域的特征(整说明区域
23、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第第 二节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标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课标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差异重点: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间差异形成的通过比较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间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利于制订出适合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原因。以利于制订出适合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可选出两个区域让学生自己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可
24、选出两个区域让学生自己对比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对比区域差异的一对比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对比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起辅助、较正作用。般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起辅助、较正作用。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可以采用角色扮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旅行等方法,对不同区域进行比较。演、模拟旅行等方法,对不同区域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农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农业生产类型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方式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方式-耕地类型、主要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指
25、数,聚落形态、地域文化等)都有很大影响。农作物、复种指数,聚落形态、地域文化等)都有很大影响。通过对比区域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通过对比区域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据此,我们在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资源开发、据此,我们在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时,应综合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不环境保护)时,应综合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不能顾此失彼。能顾此失彼。本节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本节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或告诉学生完成该可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