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汇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汇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体育 教材 教法 汇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谭兆风绪论l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概念l指以中学体育教材为依据,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手段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l研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所列教材的意义、教学任务、基本动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等。重点是动作方法、要点、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保护与帮助、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和教学指导等。三、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 l1.研究对象:l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的处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途径。l2.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基本定位l
2、教师:主持和引导体育教学过程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起主导作用。l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结果的承载者。是教学过程中最能动的要素。l教材:实现教学任务的媒介。l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途径。l教与学的关系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四、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l1.概念:l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部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它包括说明、教材纲要、体育成绩考核和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四个部分。它是一种教学指导性文件。l2.意义l体育教学大纲是编写体育教材和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也是考核、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五、中学体育教材l中学体育教材即体育教学素材。它分
3、为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l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三种方式。l直线排列: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年级顺序排列。l螺旋排列:指同一教材在各年级反复出现,但逐渐提高教学要求的排列方法。l混合安排:指包含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的综合排列方法。六、体育教学方法l教学方法:指师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l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l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在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运用教学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l1 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做到简明扼要。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已
4、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解,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l2示范要把握时机时机,要突出动作的主要部分,注意示范的点点和面面。示范和讲解要有机地结合起来。l3观摩时要提示学生注意的重点。4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发现法”l发现法:l指教师组织教学时只提出学习任务而不直接讲授和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和最佳的途径。l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主体意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思维。l缺点:教师的教学设计、启发和引导有一定难度,耗时也较多。运用要求:lA提出任务要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lB要引导学生去“发现”。lC要激起学生
5、的问题意识,对有些隐含因素要及时挑明。(如鱼跃前滚留腿)lD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七、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 l1使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分析中学体育教材,确定教学任务,并能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l2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教学要求,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l3培养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既熟悉“教法”,又具备指导中学生选择“学法”的能力。l(学习方法: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策略。)l4要从教育思想上、知识底蕴上、实践经验上,为今后学生在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上创
6、造条件,打下基础。l思考题:l1体育教学过程的“四要素”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l2列举“发现法”教学一例。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l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l 一、体育教学目标l1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l2意义:体育教学目标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归宿。也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依据及衡量体育教学活动的标准。3主要内涵:lA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抵御疾病的能力。lB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
7、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健身和卫生保健习惯,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l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以及坚强、勇敢和果断的意志品质。第二节体育教学原则 l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l是人们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规律,在总结大量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规范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l二、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定位l1体育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l2体育教学原则的确定依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l3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运用起指导作用。三、体育教学原则的确立
8、 l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l2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l3体育教学原则受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制约。l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及特点l一、体育教学方法l(一)体育教学方法与方法论l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操作方法。l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l科学方法有三个层次,体育教学论处于科学方法的第二层次。(参见P14)l(二)体育教学方法体系l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是利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其它学科的科学成果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学科长期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l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大致的划分如下:l1从双边
9、活动出发,可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包括练习法)l2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有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技能教学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l3从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及其来源,可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和练习法。l4从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进行分类,有获得基本信息的手段、方法和获得辅助信息的手段与方法。l5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分类,可分为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和体育的特殊方法。二、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l(一)教学的组织与教法相结合l教学组织是为教法的实施服务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l(二)练习法和恢复法相结合l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练习来巩固、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
10、力的方法。l恢复法是指利用适宜的休息,使学生消除疲劳的方法。根据手段的不同,休息有消极(相对静止)和积极之分。l练习法和恢复法的结合要考虑教学的目标、学生生理机能能力变化的规律和学生的临场负荷等情况。(三)练习应与保护和帮助相结合l保护与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15)l保护:指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措施。l帮助:指教师在学生练习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协助学生体会或完成动作。l保护与帮助的种类:l保护:l1他人保护l2自我保护l3利用器械的保护帮助l帮助:l1间接帮助(口令、标志物等)l2直接帮助(含阻力:如施加阻力练习“满弓”。助力:如背越式跳高过杆的帮助。)l(四)教、学、
11、练相结合l三者的合理运用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第四节 课时计划l课时计划俗称教案,它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检查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l一、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与分类l(一)课时计划编写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l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运动负荷,品德教育与个性培养等。(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 l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l内在形式:用文字形式表述的教学过程。l外在形式:编制课时计划所采用的格式。l(三)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分类l体育课课时计划主要分为理论课课时计划和实践课课时计划两类。l理论课课时计划和实践课课时计划都可以有多种编写方式。(P17
12、)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基本术语 l(一)体育课的任务l1概念:体育课的任务是指一节体育课要达到的目标。l2确定体育课任务的基本要求:lA任务的表述要简明扼要lB任务的确定要具体、要符合学生实际l(二)动作要领l动作要领是指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动作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l动作要点是对动作技术的简洁表述。(三)重点l课时计划中的重点包括体育课的重点和教材的重点。l1教材重点l教材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l2体育课的重点l体育课的重点是指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l(四)教材的难点l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环节。l难点具有普遍性,但有时也因人、因时而异。(五)一般性身体练习l一般
13、性身体练习是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或使身体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而进行的身体练习。l(六)专门性练习l专门性练习是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l1诱导性练习l指为了掌握所学的身体练习而采用的与其技术结构相似但难度较低的身体练习。l2辅助性练习l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而采用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l七)教学组织l教学组织是指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队列的要求与基本练习队形、器材的安排、教师的教学位置、课堂常规的执行等。l(八)教法步骤l指教学方法的运用顺序。l(九)要求l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活动规范和应该满足的条件。三、课的设计l一)概念l课的设计是指为
14、了完成课的任务而拟订教学策略的过程。l(二)课的设计与课时计划的区别l课的设计侧重的是详细的构思,课时计划是用文字表述的具体方案。教育理论中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 l 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l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l l 各种用于指导、规定教学活动(instructional action)和行为(activity)的理论,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l 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即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系统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和教学
15、设计方法等内容,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关心的是设计问题。(三)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l1确定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l2确定课的类型与教学结构l3分析教材的意义l4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l5语言的运用l6拟订辅助性教学措施(四)课的设计要把握的要点l1要把握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l2要把握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其在单元教学和整个学科教学中的联系l3要抓住重点、克服难点,精选教法l4根本的问题是处理好教材教法的关系思考题:l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l2体育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l3体育教学方法的大致分类l4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特点l5保护与帮助的区别及保护与帮助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l
16、6何谓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l7诱导性练习与辅助性练习的联系与区别l8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必须把握的要点第二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l第一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与内容l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l1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l2有助于学生增强身体锻炼的科学性l3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地位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内容 l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排列的,因此它因年级而异。l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参见P2324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 l一、教学设计l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对课的指导思想、
17、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策划的过程。l2教学设计应力求目的明确(应掌握的知识、要达到的效果)、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张驰有度、方法得当。l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导入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l二、理论课教案各部分的基本要求l导入部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切入主题l展开部分 通过系统讲授、针对性的提问和讨论等实现教学目标。l结束部分小结知识点和教学情况,布置作业 l课后小结:总结本次课教和学中的经验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l三、导语l简要的开头语。概述教学内容和相关背景等,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讲述要目的明确、简明扼要、引人入胜。l四、提纲与板书l提纲
18、:讲授内容的要点。l板书:指在黑板或屏幕上书写或展示出来的文字。l板书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l主板书:书写教学内容的纲目。一般写在左侧。l副板书:主要是对主板书的说明或扩展。一般写在右侧。l示例:参见P26五、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应注意的问题l(一)编写课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l1教学内容体系要依次详细排列l2教学重点要标出l3要串讲或引用的材料要注明出处l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板书要提示(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l1导语要简明、生动,紧扣主题l2讲授要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并合理运用目光l3各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事先做好安排,必要时也可做适当调整l4板书要清晰工整l5教态要端正,讲授要
19、围绕教学目标进行l6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思考题:l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l2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的概念与要求l3编写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课时计划的注意之点l4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章青少年身心发展及体育保健方法l第一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关于身心发展的理论l(一)身心发展的含义l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积极的连续变化过程。l积极的变化导致有机体或其器官的结构和机能趋于精密协调,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l1.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l2.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l3.身心发展速度不
20、均衡l4.身心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l5.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二)身心发展的条件l个体的发展具有获得性和习得性。l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l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l2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l在个体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更大,个体的身心在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过程中得到发展。l教育是一个有意识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l3身心发展表现出加速现象l包括生长加速现象和成熟前倾现象。二、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青少年身体形态、骨骼和肌肉的发展及规律l1.身体形态发育特点及规律l身体形态发育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身高、体重和
21、胸围。l发育特点: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大致可分为匀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增)、缓慢增长和相对稳定四个阶段(参见P31)。l注意事项:体育锻炼和运动保健考虑学生的发育特点,要作到男女有别。l2.骨骼的发育特点l发育特点: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骨化的时间不一致。l注意事项:身体锻炼要注意全面性、对称性,运动负荷要适宜,要注意正确姿势的养成。l3.肌肉、韧带的发育特点l发育特点:肌肉生长落后于骨骼。肌肉弹性较强,横断面积相对较小,故收缩力量、耐久力较差,但疲劳快,恢复也快。韧带和关节囊伸展性大,柔韧性较成年人好。l注意事项:青少年要加强伸展性和柔韧性练习,但练习时要注意动力
22、性和静力性相结合。(二)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特征和规律 l1.脉博和血压的变化特点l青少年脉博频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8周后基本稳定。l心输出量随而逐渐上升,至发育成熟时基本稳定。l血压均值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征,19岁以后基本稳定,部分青少年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l2.肺活量l青少年1215岁为肺活量的突增期。l肺活量是呼吸系统机能和体质的重要指标,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大肺活量。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l1.闭锁性l指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l2.动荡性l表现为敏感、易波动,可塑性大。l3.过渡性l表现为依赖性和独立性交织,
23、易产生逆反心理。l4.自我意识觉醒l对个人的生活价值、认识和评价有了兴趣。但不够深刻,概括水平不高。(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l1.青少年认知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这个阶段以认知的随意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为重要特征。l注意事项: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l2.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从少年到青年是个性的逐渐形成期,到青年期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都有了较快的发展。l注意事项: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并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l3.青少年情感的发展规律
24、l主要特征:情感处于发展期,起伏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l注意事项: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要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情感走向稳定。l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个体的自我意识要经历身体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自我意识的产生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参见P36)。l注意事项: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要区别对待。第二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保健特点和方法l一、青少年身心体育保健特点l保健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含义。l(一)教育性和健身性相统一l使青少年学生在运动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l(二)一般要求和区别对待相
25、结合l除共性的要求外,还要根据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予以区别对待。l(三)练习手段的循序渐进性l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都要循序渐进。l(四)社会生活的实用性l注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努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二、青少年身心体育保健方法介绍 l1.重复锻炼法l指按一定的负荷标准,重复进行某项练习的方法。决定锻炼效果的关键是重复的次数和时间。重复锻炼法要注意避免单调和枯燥的重复。l2.间歇锻炼法l间歇锻炼法是指用时间或脉博来调节两次练习的间歇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通常练习强度较大,但便于调节。l3.变换锻炼法l指变换环境、条件、要求等因素进行锻炼的方法。变换锻炼法要注意因地制宜,合理调节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