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课件实施建议》.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课件实施建议》.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课件实施建议 新课程 标准 修订 主要 变化 课件 实施 建议
- 资源描述:
-
1、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学实施建议 温儒敏教授:温儒敏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所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编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与2003年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变化变化一:一:提出学科提出学科核心核心素
2、养素养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
3、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1、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构建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不是简单的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知识或技能,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
4、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点的关键成就,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不安排学分。“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所要达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
5、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体系?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1、数学抽象2、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4、直观想像5、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现在这种作文题很难达到这几个“度”的调试统一。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
6、集人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1(精读)x(泛读)2采用“1加x”方法拓展阅读。其四,近些年来各样各样的教学改革让人眼花缭乱,但许多理论最后都成了昙花一现。选拔性考试,做不完75的人,题量文字量加大。今天让小孩读一读“三百千”是可以的,但也不要把它们当作“经”来读,那只是古代开蒙的读物,当中有好的,也有糟粕。堂吉诃德红楼梦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推进。备课要重视课型,聚焦文体,突出重点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 历史历史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
7、、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数学数学 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4、直观想像、直观想像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育人价值的体现,个体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育人价值的体现,个体在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字问题过程中调取学科在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字问题过程中调取学科知识与技能,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知识与技能,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现。对语文课程的深入理解对语文课程的深入理解 语言建构与应用语言建构与应用:语文课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语文课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只
8、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其他要素的基础。只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语文的。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发展与品质:任何学科都要培养思维能力与任何学科都要培养思维能力与品格,但语言的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品格,但语言的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文是实施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覆实。所以,语文是实施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覆盖一切教育内容,也与任何学科结成联盟。盖一切教育内容,也与任何学科结成联盟。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如果我们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如果我们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价值取向,任何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语文与艺价值取向,任何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语文与艺术是审美的专门化。语文审美
9、是针对言语作品的术是审美的专门化。语文审美是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与艺术具有分工关系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与艺术具有分工关系。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任何学科都包含文化。尤其是任何学科都包含文化。尤其是历史和艺术,但语文学科是以口语和书面语来负历史和艺术,但语文学科是以口语和书面语来负载文化信息。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和文化生活构载文化信息。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和文化生活构建的不可取代的基础工具。建的不可取代的基础工具。“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有情境的史书,19分
10、,译句10分。高中课堂还应该追求效率,不必什么课都让学生慢慢来探究,因为按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完全有能力直接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学习的。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覆盖一切教育内容,也与任何学科结成联盟。教学要教精、略、泛、速读等方法。语文审美是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与艺术具有分工关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1
1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今题型偏检索对照,都要加大阅读。如今题型偏检索对照,都要加大阅读。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近年来,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热闹,太浮躁了。一、命题将更加注重考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三、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一、命题将更加注重考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
12、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科幻也进入,读新华文摘才适合教学,现已突破文学视野。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鉴赏、思考领领悟、应用悟、应用拓展、发现拓展、发现创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
13、别为:1、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积累与构建2、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表达与交流3、语言梳理与整合、语言梳理与整合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形象思维能力5、发展逻辑思维、发展逻辑思维6、提升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品质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8、鉴赏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9、美的表达与创造、美的表达与创造10、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11、理解多样文化、理解多样文化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相较于相较于2003年年版的必修课程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
14、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选修课程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个
15、学期,6学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供学生自由选择。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1、整本书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讨2、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参与参与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4、语文积累、梳理与、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探究5、文学阅读与写作、文学阅读与写作6、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表达7、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交流
16、8、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研习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研习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11、外国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研习12、科学与文化论著、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研习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汉字汉语专题研讨14、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研讨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研讨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研讨17、跨文化专题、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18、学术专著专题研讨、学术专著专题研讨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
17、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 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对应的课程。课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对应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构建。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构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体系?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需要体系?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文文学知识)为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学知识)为
18、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为语文素养为纲?为语文素养为纲?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获取它们的主体。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获取它们的主体。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为主要为主要承载形态,把语文学习活动(阅读与鉴赏、表承载形态,把语文学习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为与素养直接结合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为与素养直接结合的
19、轴心与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需要整合言语的轴心与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需要整合言语文本和应用性知识,落实课程目标。文本和应用性知识,落实课程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必修(必修(8分)分)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6分)分)选修(任选)选修(任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学分)(整本书阅
20、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
21、研讨(2学分)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学分)跨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学分)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表达(1学分)学分)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学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学分)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当代文
22、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现象,积极参与中国参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强文化自信。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不安排学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不安排学分。1.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与内容(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由学生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 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
23、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 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2)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 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学习语文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3)针对社会文化热点现象,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2.教学提示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课中安排本任务群在必修课中安排0.5学分,学分,9课时。必修课时。必修课可由教师根据教材课可由教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
24、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修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修、选选修修中不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组合,设中不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学生成长的联系,通 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研究相结
25、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与传播建设相结合。(2)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歌朗诵、戏剧表演等。2.教学提示教学提示(3)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中的文化现 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馆、音乐厅、影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及其影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