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84258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38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然资源 第七 评价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7.1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基础基础: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目的目的:从整体上解释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从整体上解释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

    2、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分类分类:单项评价、综合评价、质量评价、经济:单项评价、综合评价、质量评价、经济评价、区域综合评价评价、区域综合评价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综合综合评价评价:以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以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从利用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的综合鉴定,从利用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的综合鉴定和分等定级。和分等定级。7.1.1综合评价的目标综合评价的目标战略目标战略目标:通过自然资源评价,提高对研究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定量了解程度;揭示各种自然资源空间组合及数量结构上的配置问题;明确所研究去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

    3、资源在研究区所占的地位;估算优势资源的开发潜力;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克科学依据。效益目标效益目标:通过对资源评价来估测资源开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7.1.2 7.1.2 综合评价的原则综合评价的原则1、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2、比较利益原则、比较利益原则3、发展和生态原则、发展和生态原则4、区域综合性原则、区域综合性原则5、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7.1.3 7.1.3 综合评价的内容综合评价的内容1、调查和评价资源的种类

    4、、数量、质量以及资、调查和评价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资源潜力和保证力度源潜力和保证力度2、评价资源区位与开发条件、评价资源区位与开发条件3、考虑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及资源保护、更新与、考虑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及资源保护、更新与再生对策再生对策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一些共同评价的内容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一些共同评价的内容1、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2、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4、制约评价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制约评价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5、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7.1.4 7.1.4

    5、综合评价的步骤综合评价的步骤1、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有的资料、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有的资料数据,拟定工作计划数据,拟定工作计划2、进行资源用途的评价研究、进行资源用途的评价研究3、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4、将划分结果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判断、将划分结果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相适应两者之间是否相适应5、对评价划分的各等级的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对评价划分的各等级的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体规划体规划7.1.5 7.1.5 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建立1、地壳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地壳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自然特性

    6、评价自然特性评价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2、生物圈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生物圈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3、区域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区域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7.1.6 7.1.6 综合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的方法1、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以、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以室内评价为室内评价为主主2、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以、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以横向对比评横向对比评价为主;价为主;3、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4、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先先进行定量,而进行定量

    7、,而后后进行定性评价。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主导因子评判法主导因子评判法最低限制因子评判法最低限制因子评判法综合指标评判法综合指标评判法多音字综合评判法多音字综合评判法标准值对照评判法标准值对照评判法自然资源评价过程中,必须避免进入四大评价自然资源评价过程中,必须避免进入四大评价误区:误区:为评价而评价为评价而评价罗列数字不进行实质性的评价罗列数字不进行实质性的评价单一目的评价单一目的评价从局部利益出发进行评价从局部利益出发进行评价7.2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是以区域自然资源为对象,单项资源评价为基础的,但不是单向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综合。7.2

    8、.1自然资源丰度自然资源丰度资源丰度: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既可指单项资源的丰度,也可指某类资源组合的丰度,又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度。1、资源丰度的有关概念和相关因素资源丰度:分为地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资源有效空间: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例:农业资源有效面积=各地区世纪土地面积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全国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2、资源丰度估算方法的探讨、资源丰度估算方法的探讨不完全的农业净产值估算法及该方法的特点?不完全的农业净产值估算法及该方法的特点?森林资源成为不完全部分的原因?森林资源成为不完全部分的原因?指数表示法?指数表示法?3、资源丰

    9、度估算实例、资源丰度估算实例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度(1)农牧业净产值处理(2)渔业净产值表示水产资源(3)作为特殊情况的森林资源估算结果:中国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是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于山地,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4、资源有效空间的分类、资源有效空间的分类为高丰度地区,为中丰度地区,为平丰度地区,为低丰度地区类别类别地区地区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平均丰度值平均丰度值平均丰度比平均丰度比有效面积有效面积/万万km2km2占全国面积占全国面积%/(/(万元万元/km2)/km2)/万万km2km2占全国面

    10、积占全国面积%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浙江、广东、河南、安徽86.79.141.164.02348.536.5 福建、湖南、湖北、海南、河北、辽宁、江西、广西、吉林、四川203.721.320.722.03413.543.4 贵州、陕西、黑龙江、山西、云南137.414.49.210.9123.612.9 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52755.21.350.1369.27.27.2.2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1、自然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当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件等,在保

    11、证与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物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简单的说,资源承载力就是资源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分类:总体资源承载力相对承载力评价法、生态足迹法 各子资源承载力2、相对资源承载力、相对资源承载力通过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它把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Cr1=I1Q1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Cre=IeQe相对资源承载力:Cr=W1Cr1+W2Cr

    12、e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原因原因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7.1.3 生态足迹分析1、产生的、产生的原因原因?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使得GDP无法准确的进行测算,而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在对生态状况的测量方面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生态足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子资本消费的空间。(1)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生产性土地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

    13、水体。分类: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草场、建筑用地和水域(2)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生态容量: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生态承载力:将一个地区所能供给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3)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人类负荷: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它由人口自身规模和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共同决定。生态足迹: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的持续生存必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4)生态赤字)生态赤字/盈余盈余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

    14、持其人类负荷,地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刘,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前提:前提: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滋养、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是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生产性面积。步骤:步骤: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李永平均产量数据,将个消费量折算成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通过当量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将其汇总并加和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相比较,分析可持续发

    15、展的程度。(1)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耕地、建筑用地2.8;森林、化石能源土地1.1;草地0.5;海洋0.2。(假设全球生态系统平均生产力为1)(2)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生态足迹的计算;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3、生态足迹实例分析(1)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分析(2)浙江省生态足迹分析4、生态足迹计算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影响生态足迹计算的因素:第一,生态足迹计算的数据基础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和可信度。第二,不同类型生物生产面积的准确产量数据第三,在计算国家的生态足迹时,进行贸易调整可

    16、以确定国家的净消费量。7.3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配置:根据一定的原则合理分配各种自然资源到用户的过程目的:提供自然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能内容分类:其一为自然资源的空间或不同部门间的最优配置,包括区域内、区域整体和多区域配置;其二为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最优分布或代间配置,即动态优化自然资源最优化原理的具体含义:经济效率最高,资源耗竭最小,资源可持续利用7.3.1效率问题效率问题1、经济效率技术效率:自然资源生产处一定产品的过程成本低而收益高产品选择效率:一个资源利用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配置效率:涉及生产要素、产品与服务在一定经济体制内的

    17、全面分配2、配置效率与补偿效率3、效率和完备的市场条件一、市场机制能产生近似的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无效率根源可以得到纠正,普遍认为某些特殊的市场缺陷可通过立法、管理变革和价格管制来校正,从而恢复效率,这就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7.3.2资源最优耗竭理论资源最优耗竭理论主要指自然资源,而别是不可更新自然资源之最优耗竭利用速度和条件的理论自然资源优化利用的两个基本条件:自然资源优化利用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自然资源产品生产最大效率的必要条件是产品价格等于环境成本、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之和,即资源品价格等于资源品边际生产成本和资源影子价格之和。第二,霍特林最优耗竭定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区使

    18、用费须以利率相同的比率增长,亦即社会持有存量资源稀缺地租的增长率应等于社会长期利率。7.3.3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保持在它的可更新的限度内,非可再生资源只能提高使用效率和使消耗降低到最低,或使用代用品延长其使用“寿命”7.4自然资源配置自然资源配置7.4.1自然资源的时间配置自然资源的时间配置时间配置:自然资源在不同时段上的最优分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态优化问题,即根据自然资源的动态特征,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时段、最佳时限的控制与决策。1、不可更新资源的最优时间配置一般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勘探发现新存量和在生产过程中重复

    19、利用或再循环。技术进步是降低成本、平抑价格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2、可更新资源的最优管理7.4.2自然资源的空间配置自然资源的空间配置资源的配置包括区域内、区域整体以及多区域1、资源空间配置与区位效应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源于空间竞争和区位效应。区域内资源配置也会随着区域的开放度和分工度的提高而由封闭型走向市场导向或城市导向型,使资源的全部动用由分散型转向收敛性2、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二是在同一空间内各亚区域与全局的协调配置区域间协调配置的理论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比较利益原则认为,一国应生产那些资源消耗最低的产品出口,以换取那些随笔国外产品耗费低,担着国内并非耗费最低的产品。原则:第一,从总体上把握全区的资源状态、发展目标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亚区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外部刺激对各亚区的影响,以及各亚区可能做出的反映第二,总体目标的确定要能够充分保证各亚区资源的全面启动,自然和经济资源要在生态许可的范围内全部投入经济流转过程,不存在总体上稀缺的资源在某些亚区有闲置的状况第三,亚区域的自持和全局经济辐射力是同等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842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