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九章-状态空间分析法.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九章-状态空间分析法.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第九 状态 空间 分析
- 资源描述:
-
1、1第九章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方法2主要内容9-1 状态空间方法基础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9-3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9-4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的稳定性9-5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返回主目录3:前面几章所学的内容称为经典控制理论;下面要学的内容称为现代控制理论。两者作一简单比较。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20世纪世纪50年代前年代前)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年代后)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的线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性定常系统可以比较复杂可以比较复杂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输入、输出描述输入、输出描述)状态方程状态方程(可描述内部行为可描述
2、内部行为)数学基础数学基础运算微积、复变函运算微积、复变函数数线性代数、矩阵理论线性代数、矩阵理论设计方法的设计方法的特点特点非唯一性、试凑成非唯一性、试凑成分多分多,经验起很大经验起很大作用。主要在复数作用。主要在复数域进行。域进行。设计的解析性,与计设计的解析性,与计算机结合,主要在时算机结合,主要在时间域进行。间域进行。41.掌握由系统输入掌握由系统输入-输出的微分方程式、系统动态输出的微分方程式、系统动态结构图及简单物理模型图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结构图及简单物理模型图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的方法。2.熟练掌握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由时域熟练掌握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由
3、时域和复数域求解状态方程的方法。熟练掌握由动态和复数域求解状态方程的方法。熟练掌握由动态方程计算传递函数的公式。方程计算传递函数的公式。3.正确理解可逆线性变换正确理解可逆线性变换,熟练掌握可逆线性变换熟练掌握可逆线性变换前、后动态方程各矩阵的关系。前、后动态方程各矩阵的关系。4.正确理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和正确理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和运用可控性判据和可观性判据。运用可控性判据和可观性判据。返回子目录返回子目录55.熟练掌握可逆线性变换矩阵的构成方法熟练掌握可逆线性变换矩阵的构成方法,能将可控系统能将可控系统 化为可控标准形。能化为可控标准形。能对对不可控系统进行可
4、控性分解。不可控系统进行可控性分解。6.正确理解对偶原理正确理解对偶原理,会将原系统的有关可观测性的问题会将原系统的有关可观测性的问题转化为对偶系统的可控性问题来研究。转化为对偶系统的可控性问题来研究。7.正确理解单变量系统零、极点对消与动态方程可控、正确理解单变量系统零、极点对消与动态方程可控、可观测的关系。熟练掌握传递函数的可控性标准形实可观测的关系。熟练掌握传递函数的可控性标准形实现、可观性标准形实现的构成方法。现、可观性标准形实现的构成方法。8.正确理解状态反馈对可控性正确理解状态反馈对可控性、可观性的影响可观性的影响,正确理解正确理解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闭环极点的充要条件。状态反馈可任
5、意配置闭环极点的充要条件。69.熟练掌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公式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公式和设计方法,熟练掌熟练掌握由观测器得到的状态估计值代替状态值构成的状握由观测器得到的状态估计值代替状态值构成的状态反馈系统态反馈系统,可进行闭环极点配置和观测器极点配置。可进行闭环极点配置和观测器极点配置。10.正确理解系统齐次方程渐近稳定和系统正确理解系统齐次方程渐近稳定和系统BIBO稳定的稳定的概念概念,熟练掌握判别渐近稳定的方法和判别系统熟练掌握判别渐近稳定的方法和判别系统BIBO稳定的方法。稳定的方法。11.正确理解李雅普诺夫方程正定对称解存在的条件和正确理解李雅普诺夫方程正定对称解存在的
6、条件和解法解法,能通过解李雅普诺夫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能通过解李雅普诺夫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79-1 状态空间方法基础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传递函数来设计和分析单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传递函数来设计和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输入、单输出系统。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用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采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用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采用矩阵表示法可以使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简洁明了,用矩阵表示法可以使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简洁明了,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返回返回子目录子目录8状态:状态:动力学系统的状态可以定义为信息的集合。动力学系统的状态可以定义为信息的集合。一、状态空
7、间的基本概念已知已知 时状态,时状态,时的输入,可确定时的输入,可确定 时任一变量的运动状况。时任一变量的运动状况。0t0tt 0tt 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确定动力学系统状态的最小一组变确定动力学系统状态的最小一组变量量 。)(,),(1txtxn9 12nx txttxt X状态空间:由 张成的n维向量空间。()tX状态向量状态向量:如果完全描述一个给定系统的动态行如果完全描述一个给定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为需要n n个状态变量,那么状态向量个状态变量,那么状态向量定义为定义为X(tX(t)。对于确定的某个时刻,状态表示为状态空间中一个点,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构成了状态空间中的一条轨迹。10例9
8、-2 设一设一RLCRLC网络如图所示。网络如图所示。回路方程为回路方程为d()1()()()ddi te tRi tLi tttC图9-2 RLC网络1111211RxxxeLLCL 则有21xx11010RLCLLxxu写成21)()(xCtcty10Cx输出2()()dx ti tt)()(1titx选择状态变量,1211100RLLLC xxu写成11211()Rxxxe tLLL 121xcx 则有)()(1titx21()()dx ti ttC若选另一组状态变量,13 uyayayaynnnnn 02211 若给出(t=0)时的初值 、和 时就可确定系统的行为。0,ttu)0(y)
9、0(y)0()1(ny121,nnyxyxyx单输入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选取状态变量二、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412231nnxxxxxx(9-17)0 11 21nnnxa xa xaxu15或写成xAxBx12012101000001000,00010nnxxxaaaa xAB(9-19)16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图图9-317例9-3222yyyu输入为输入为 u u,输出为,输出为y y。试求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试求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考虑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考虑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18解:12222122xxxxxu 1122220102x
10、xxxu状态方程为写成取状态变量12,xy xy 19输出1210 xyx图9-4 例9-3系统的结构图20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图图9-6 多变量系统多变量系统21ppnnububxaxaxax111112121111 ppnnububxaxaxax212122221212 pnpnnnnnnnububxaxaxax 112211nxxx,21 为状态变量;puuu,21 为输入量;qyyy,21 为输出变量。22矩阵形式:xAxu111212122212nnnnnnaaaaaaaaaA111212122212ppnnnpbbbbbbbbbB式中23ppnnududxcxcxcy11111212
11、1111 ppnnududxcxcxcy212122221212 .pqpqnqnqqqududxcxcxcy 112211输出变量方程24111212122212nnqqqncccccccccC111212122212ppqqqpdddddddddDyC xD u25图9-7 系统结构图26三、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式中式中 均为列向量。均为列向量。)2,1,0(ibixAx(9-28)齐次向量微分方程齐次向量微分方程kktbtbtbbtx2210)((9-29)方程的解为方程的解为1、齐次状态方程的解27)(210121kkkktbtbbtkbtbbA可得()txxAx代入方程 将方程两
12、边系数必相等方程两边系数必相等,即即1022103320011221133 21kkkbAbbAbA bbAbA bbA b!280)0(bx我们定义022)121()(xAAAIxkktkttt!(9-31)kKttkttAAAIA!12122e(9-32)因此,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为将 t=0 代入式(9-29)中得290)(xtxtAe(9-33)()()x tx tA(9-34))()(0sxxssxA A(9-35)Ate为nn矩阵,称矩阵指数。于是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为于是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为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用拉氏变换法求解3001)()(xssxA AI I011)()(xAsILtx)(
13、11AsILAte122311()etkkkksLLttkssssAIAIAAIAAA!拉氏逆变换后得到(9-37)(9-38)31最终得到 与前一种解法所得结果一致。与前一种解法所得结果一致。eexptttAA式中()e(0)()(0)tx txt x A A(9-41)32状态转移矩阵具有以下性质:状态转移矩阵具有以下性质:10()()I12()()()tt2110203()()()()tttttt4()()()ktkt33图9-8 状态转移特性34例9-511220100 xxxx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试求状态转移矩阵。试求状态转移矩阵。35解:2 211()e2!tk k
14、ttttkAIAAA230100,00001001()010001ntttAAAA 11221()(0)01()(0)txtxxtx求状态转移矩阵为其中可以写出方程解为36例9-60123 xx设系统状态方程为设系统状态方程为试求状态方程的解。试求状态方程的解。37解:11()2331adj()1()2(1)(2)312111(1)(2)(1)(2)121222212(1)(2)(1)(2)1212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IAIAIAIA用拉氏变换求解。先求出矩阵指数用拉氏变换求解。先求出矩阵指数 38状态方程之解为状态方程之解为 2211222eeeee()
15、2e2ee2etttttttttLsAIA221222(0)2()(0)(0)222tttttttttxeeeetexeeeeAxx将上式进行拉氏逆变换将上式进行拉氏逆变换39图图9-9 系统的瞬态解(系统的瞬态解(a)与相轨迹()与相轨迹(b)40改写为)()()(tttuBxAx用 左乘等式两边 tAe2 2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非齐次方程)()()(tttuBxAx(9-53)()()()(ttttttttBuxAxxAAAeedde(9-54)41dee)()0()(0BuxxAtAttdee)()0()(0)(BuxxAAtttt用 左乘上式两边Ate(9-54)0(
16、)()(0)()()dttttxxBu 则式(9-54)可以写成(9-55)积分上式得42讨论非齐次状态方程的拉氏变换解法讨论非齐次状态方程的拉氏变换解法 s)s()s(s0BuAxxx s)s()s()s(101BuAIxAIx)s()s(L)0()s(L)t(1111BuAIxAIx拉氏逆变换得拉氏逆变换得)s(L11tAIAe由于由于 t)(tssL011)()(dBuBuAIAe由卷积定理有由卷积定理有43 ttssL011)()(deBuBuAIAtttt0)()0()(deeBuxxAAtttt0)()()0()(deeBuxxAA因此由于由于最后得到44例9-7uxx103210
17、求下述系统状态的时间响应求下述系统状态的时间响应控制量控制量u u为单位阶跃函数。为单位阶跃函数。45解:112222()2eeee2e2ee2etttttttttLsIA)2s)(1s(s)2s)(1s(2)2s)(1s(1)2s)(1s(3ss 1AI由状态转移矩阵46tttttt0225.05.0)(eeeedeBuAt2tt2t5.05.0)0()t()t(eeeexx220.5e0.5e()eetttttx若初始状态为零状态,则若初始状态为零状态,则47)()()(ssssBUAXX)()()(sssDUCXY四、传递函数矩阵BuAxx(9-58)系统状态方程系统状态方程yCxDu(
18、9-59)输出方程输出方程拉氏变换为拉氏变换为48解出解出定义传递函数矩阵为定义传递函数矩阵为)()()(1sssBUAIX)()()(1sssUDBAICYAIAIAIsss)()(1adjDBAICG1)()(ss(9-63)49所以所以特征方程为特征方程为0|AIsAIDAIBAICDBAIAICGssssss)()()(adjadj(9-64)50例9-8 设系统的动态方程为设系统的动态方程为 试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试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1112221122011002011001xxuxxuyxyx51解:011010,0020101ABCD已知已知11111(2)()210
19、2sss ssossIA故故521()()111010(2)010110211(2)102ssss ssss ssGCIAB53例9-90100001061161 Ab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试求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值。试求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值。54解:3210|01611606116|(1)(2)(3)0ssdetsssssssssIAIA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特征方程的根为-1、-2和-3。矩阵A的特征值也为-1、-2和-3。两者是一样的。55五、动态方程的可逆线性变换五、动态方程的可逆线性变换 xAx Buy Cx Dux=Ax+Buy=Cx+Du-1x=P xx
20、=Px其中 P 是nn 矩阵1 PAPA1 CPCBPB56特征多项式AIAIPPAIPPPAIPPAIPPAPPPPAPIAIssssssss1111111)(特征多项式没有改变。57DBAsICDPBPAsIPCPDPBPAIP(CPDPBPAPPPCPDPBPAPICPDBAIC111111111111111)()()s)(s)(s)(s传递函数阵传递函数阵传递函数阵没有改变传递函数阵没有改变58例9-10 对例对例9-99-9之系统进行坐标变换,其变换之系统进行坐标变换,其变换关系为关系为 试求变换后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值。试求变换后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值。11223311112314
21、9xxxxxx59解:根据题意求变换矩阵11111132.50.5123,34114911.50.5 PPxP APxP bu代入6011223332.50.501011134100112311.50.5611614932.50.50341011.50.51xxxxxxu 32|(1)(2)(3)61160sssssss-1I-P AP特征方程为特征值为-1,-2,-3,与例9-9结果相同。可得619-2 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在状态空间法中,对系统的描述可由状态方程和输出在状态空间法中,对系统的描述可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表示。方程来表示。状态方程是描
22、述由输入和初始状态所引起的状态的变状态方程是描述由输入和初始状态所引起的状态的变化;输出方程则是描述由于状态变化而引起输出的变化;输出方程则是描述由于状态变化而引起输出的变化化 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就是回答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就是回答“系统的输入是系统的输入是否能控制状态的变化否能控制状态的变化和和“状态的变化能否由输出状态的变化能否由输出反映出来反映出来这样两个问题。这样两个问题。返回子目录返回子目录62一、准备知识一、准备知识设设A A 是 nn 矩阵,x x 是 n1 向量,齐次方程组若|A|=0,式(9-70)存在非零解;若|A|0,式(9-70)只有零解。Ax=0(9-70)
23、1.1.齐次方程组的非零解齐次方程组的非零解632.凯莱-哈米尔顿(Cayley-Hamilton)定理 CayleyCayley-Hamilton-Hamilton定理指出,定理指出,矩阵矩阵A A满足自己的特征多项式。满足自己的特征多项式。则A满足1110()nnnfaaaIA(9-71)0)(0111IAAAAaaafnnn(9-72)A的特征多项式64应用Cayley-Hamilton 定理)(0111IaaannnAAA10e()ntkkktAA(9-78)120,nnAAA AIe,At)(,nkAk对于矩阵指数 可以用来表示。65例9-11解: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22|(1)21I
24、A1201A100?A要求计算矩阵 的66矩阵A满足自己的特征多项式,有10012001009901AAI本题中n=100,故有IAA 22IAAAA2323IAAAA3434IAA)1(nnn673.引理21ranknbAbA bAbn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存在 使使01t101),0(ttATAttbbtWTdee(9-80)非奇异。这里非奇异。这里A:A:n nn n,b:n,b:n1 1。68若对任意状态若对任意状态 ,存在一个有限时刻,存在一个有限时刻 和控制和控制量量 ,能在,能在 时刻将状态时刻将状态 转移到转移到0 0,则称此系统,则称此系统的状态完全可控。的
25、状态完全可控。)(0tx0ttf)(tuft)(0tx二、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二、线性系统的可控性1.定义对于任意时刻对于任意时刻 和和 ,若存在控制向量,若存在控制向量 ,能将,能将 的的每个初始状态每个初始状态 转移到转移到 时刻的另一任意状态时刻的另一任意状态 ,则称此系统的状态完全可控。则称此系统的状态完全可控。)(tu0tft0tt ftt)(0tx()fx t等价的定义69例如图9-10 二维系统状态转移过程如图所示二维系统状态转移过程如图所示系统可控。系统可控。70 2.可控性判据其中 A A(nn),b b(n1),c c(1n),d d(11)系统可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uxuxd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