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老庄思想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8339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PPT
  • 页数:55
  • 大小:1.4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老庄思想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思想 课件
    资源描述:

    1、老老 庄庄 思思 想想 The Thought of Laotzi And Chuang Tzu老子思想 老子其人其事其书 老子的道 自然无为 柔弱不争一、关于老子关于老子老子其人老子其人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周守藏室之史也。室之史也。史记史记老子其事老子其事 孔子问礼孔子问礼 老子出关老子出关孔子问礼 现存共有现存共有5 5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宜,但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子的事宜,但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却引发了学界很大的争论。学地点和

    2、内容却引发了学界很大的争论。学者们要么纠缠于记载史料的真实性,有的者们要么纠缠于记载史料的真实性,有的非议于孔老会见时老子的年龄问题,要么非议于孔老会见时老子的年龄问题,要么则就历史留下的孔老对礼、仁义的相关言则就历史留下的孔老对礼、仁义的相关言论与会谈言论的冲突发表议论。论与会谈言论的冲突发表议论。陈鼓应:陈鼓应:老学先于孔学老学先于孔学 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老子老子、论语论语成书的成书的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考据。力的考据。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学的结论。同时

    3、分析了过去学的结论。同时分析了过去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序的原因序的原因。老子其书甲本乙本马王堆帛书荆门楚简敦煌本通行本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 残叶二.老子的道1.一些对一些对“道道”的描述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414章)章)释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释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叫做“希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微”。“其上不其上不皎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

    4、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见其后。”(1414章)章)释文: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释文: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恍忽恍忽”。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的尾。“吾不知其名,字之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25章)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5、,湛兮似或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 4章)章)释文:释文: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哪,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同垢尘。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这里老子虽然都是用这里老子虽然都是用“好像好像”(“似似”)的字眼,其)的字眼,其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根本(“宗宗”)。)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42章)章)“一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自然”原则,或原则,或“无为无为”原则原则,这样的这样的“一一”也就成为也就成为“道道”的同义语。的同义语。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

    7、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信。”(二十一章二十一章)这里说这里说“道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好像有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道道”恍忽幽深的情况。恍忽幽深的情况。2.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有名万物之母。(1 1章)章)释文:释文

    8、:“道道”,可以言说,但说出来的,可以言说,但说出来的“道道”不不等同于本来的等同于本来的“道道”。命名事物,可以做到,但命名事物,可以做到,但这命名和本来的事物不会完全吻合。天地开始时这命名和本来的事物不会完全吻合。天地开始时的混沌状态,可以用的混沌状态,可以用“无无”指称,万物产生的根指称,万物产生的根本,则可以用本,则可以用“有有”指称。指称。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海德格尔、孙周兴海德格尔、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97-04出版出版)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启与交融(修订新版修订新版)张祥龙张祥龙 中国人民大中国

    9、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2010-01出版出版)天籁之音源自何方天籁之音源自何方:庄子的无心之言与海德庄子的无心之言与海德格尔的不可说之说格尔的不可说之说 那薇那薇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2009-04出版出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40章)章)释文: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从有而生释文: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从有而生;有和无相对立有和无相对立而互相存在而互相存在,但有却生于无但有却生于无,无为万物之根本。无为万物之根本。(1)本体之道)本体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10、强字之曰道。”(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2)规律之道)规律之道“不窥牖,见天道。不窥牖,见天道。”(四十七章)不出门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七十三章)自然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3)准则之道)准则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3.反者道之动(1 1)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

    11、相依赖的关系。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 2章)章)(2 2)对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

    12、形。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141章章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洁白的东西好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洁白的东西好似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似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大成若缺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巧若拙

    13、”,“大辩若讷大辩若讷”(4545章)章)“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3 3)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5858章)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

    14、的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变成恶的。4.4.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1)刚强刚强 柔弱的东西多属生存一类,与生长发展相关联;坚强的东西多属死亡一类,与终结结束相关联。“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梁者不得其死”(42章)章)强捍的人死无其所。强捍的人死无其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章)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2)柔弱与刚强柔弱与刚强 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36章)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其无

    15、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莫能行。(7878章章)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攻克坚强的目标则没有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攻克坚强的目标则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更胜于水,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水。任何东西能够更胜于水,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能实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6、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76章)章)人在初生的时候是柔弱的,长老以后,仍然筋柔韧骨头坚强,人在初生的时候是柔弱的,长老以后,仍然筋柔韧骨头坚强,然而,逐渐接近死亡。万物草木在初生的时候也柔顺脆弱,然而,逐渐接近死亡。万物草木在初生的时候也柔顺脆弱,在老死的时候也变得枯干。因此说,坚强者是走向死亡的在老死的时候也变得枯干。因此说,坚强者是走向死亡的象征,柔弱微細者是走向生长繁荣的象征。第四十一章说,象征,柔弱微細者是走向生长繁荣的象征。第四十一章说,“弱也者,道之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道用于柔弱微细的事物。兵强则,道用于柔弱微细的事物。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干。

    17、强大的事物居于发展中的劣势,柔弱不胜,木强则烘干。强大的事物居于发展中的劣势,柔弱微细的事物居于发展中的优势。微细的事物居于发展中的优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343章)章)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驰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驰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3)弱道弱道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骨弱筋柔而握固。(骨弱筋柔而握固。(55章)章)守柔曰强。(守柔曰强。(52章)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10章)章)三.无为与自然三.无为与自然1.有为 人民的苦难的直接根源就是当时统治者的“有为”。老子对当时一些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穿好的,吃

    18、好的,搜括大量财货,而根本不管政治腐败,土地荒芜,粮仓空虚的现象进行了批评。“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第75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第53章)2.不妄为 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做,统治才能巩固,得到更多的好处。“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六十五章)3.无为而无不为 遵守“自然”的法则,在处己、待人、应物上定能做到因道而动、循道而行。“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则无不治”(第(第3 3章)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

    19、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第2525章)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欲而民自朴”(第(第5757章)章)“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之。”(第(第4949章)章)圣人在位的时候,都收敛意欲,使人们心思归纯朴,百姓圣人在位的时候,都收敛意欲,使人们心思归纯朴,百姓都凝视静听,圣人把他们当成孩都凝视静听,圣人把他们当成孩子子一样保护。一样保护。有为?无为?无为即有为 自然而为 为所当为 不强作妄为四、柔弱不争 谦下不争 “生而

    20、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二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惟不争,故无忧。”(八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九章)(1)为而不争 (2)功成不居 (3)损有余而补不足,有余以奉天下 宠辱不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十三章)(十三章)“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化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化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卷云舒。”(菜根谭菜根谭)这是一种置重大我与超我、主张为天下人谋福利的道德学说

    21、,同时也这是一种置重大我与超我、主张为天下人谋福利的道德学说,同时也是一种是一种 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主张保守本真自我的道德学说,它既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主张保守本真自我的道德学说,它既可以福惠天下利济万民,也可以充实自我,调节身心早就自我的全面可以福惠天下利济万民,也可以充实自我,调节身心早就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发展和完善。返璞归真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二十八章)能甘心作空虚无物的山谷的人,永恒的能甘心作空虚无物的山谷的人,永恒的“德德”就可以充足,就可以充足,淳朴也可以恢复。淳朴也可以恢复。老子视朴素清纯为道德的原初状态或理想状态,认

    22、为道德的本质或内在规定性即朴实无华、真诚无妄。“常德”是普遍永恒的德,是人类生命的故里,又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对儒家的批评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 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8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38章)2.对儒家社会结构的批评 小国寡民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

    23、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天道自然 世道无为 人道不争二、庄子思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庄子子

    24、的文章,想像奇幻,构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隐士与庄子 道与物 齐物论 逍遥游一.隐士与庄子1.士与隐士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餓且死,作歌。其辭曰:

    25、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於首陽山。史記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列傳 隐士歌2.从形隐到心隐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庄子要论庄子要论 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4、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以死。(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5、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二.道与物 1.物物者非物“有先天地生者,物邪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物者非物。”(知北游)这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夫道有情有信,无为

    27、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生天生地。”(大宗师大宗师)说明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2.2.道与德道与德德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庄子认为“全德”才能保持内心之德而不使之摇荡。与儒家所说的“德”不同,庄子说的“德”是要忘掉儒家德仁义、礼乐等。“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端正而不知为义,相端正而不知为义,相爱而不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爱而不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天地天地)四.齐物论 1.1.万物齐一万物齐一 以道观之,物无

    28、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秋水秋水)译文: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译文: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物自身来看(如果你局限于某个个体的看法)如果你局限于某个个体的看法),各自为贵而又,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

    29、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 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是无法衡量的。认识标准是无

    30、法衡量的。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u)然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化(物我界線消解,萬物融化為一)(物我界線消解,萬物融化為一)。庄周做梦,在梦中成为了一只蝴蝶,成为庄周做梦,在梦中成为了一只蝴蝶,成为蝴蝶以后感觉身心都很便当,并没有什么蝴蝶以后感觉身心都很便当,并没有什么不适,飞起来真是一只蝴蝶。梦醒了,就不适,飞起来真是一只蝴蝶。梦醒了,就又还是庄周,觉得

    31、作为庄周身心也很适应。又还是庄周,觉得作为庄周身心也很适应。不知道庄周在梦中成为蝴蝶了呢不知道庄周在梦中成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成为了现在的庄周呢在梦中成为了现在的庄周呢?2、是非无定、是非无定 言尽悖言尽悖:“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齐物论齐物论)辩无胜辩无胜:“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耶?我胜若,我果是也,而尔果非耶?果非耶?我胜若,我果是也,而尔果非耶?”(齐物齐物论论)五五.逍遥游逍遥游1.1.有待与无待有待与无待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

    32、而后反。彼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对于寻求幸福的事,从来没有他对于寻求幸福的事,从来没有急急忙忙追求的样子急急忙忙追求的样子)此虽免乎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且恶乎待哉!(逍遥逍遥游游)列子虽御风而行,然犹待列子虽御风而行,然犹待于风,所以是不逍遥的。于风,所以是不逍遥的。在庄子看来,逍遥是内外在庄子看来,逍遥是内外无待的。无待的。2.2.有己与无己有己与无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忘

    33、掉自己,神人没有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力,圣人没有名利。)功力,圣人没有名利。)“(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倏然而往,倏然而倏然而往,倏然而来。来。”庄子认为形成人生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庄子认为形成人生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有待待”“”“有己有己”;“有待有待”指人的愿望和要求的实现需要具指人的愿望和要求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备一定主、客观条件;“有己有己”指自我意识,即意识到自指自我意识,即意识到自身和环境的对立和差异。身和环境的对立和差异。3.3.至人、神人、圣至人、神人、圣人、真人人、真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藐姑射

    34、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四海之外 (逍遥逍遥游游)4.“4.“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与“不谴是非以与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俗处”“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天天下下)“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物;不谴是非,已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物;不谴是非,已与世俗处。世俗处。”(天下天下)p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 Study Constantly,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老庄思想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833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