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现代 德国 教育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第一节 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一、一、1718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世纪的德国教育(一)新教派控制教育的时期路德派和虔信派(二)各封建公国分权管理教育的时期 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立法:自16世纪就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2)设立教育管理机构 1787年普鲁士成立的高级学校委员会就是负责管理中等和高等学校的专门机构。2.2.教育概况教育概况(1)初等教育 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 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已经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颁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法。18世纪初,普鲁士两次颁布实施强迫教育法令,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接受
2、教育;各级学校均系国家机构,管理和教育青年是学校的职责;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视察等。泛爱主义学校运动 代表人物:巴西多 泛爱学校: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注重实用型和儿童的兴趣,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等。巴西多在泛爱学校任教巴西多在泛爱学校任教(2 2)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兴办实科中学兴办实科中学 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 1708年虔信徒席姆勒在哈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是最早的一所实科学校。骑士学院:一种培养新贵族的特殊学校。二、二、1919世纪的德国教育世纪的德国教育(一)19世纪前期洪堡改革 1.初等教育
3、和师范教育的改革(1)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颁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丰富和扩展其教学内容;(3)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2.中等教育的改革(1)文科中学 将原五种古典中学统称为文科中学;规定文科中学教师的任职资格;推行新的课程体系;(2)实科中学 19世纪,实科中学发展迅速,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但地位低于文科中学。3.3.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1)崭新的办学理念教学与科研并重 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一起于1810年最先创建柏林大学。主要特点是:首先,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其次,聘请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授到校任教,切实提高柏林大学
4、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望。最后,重视柏林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2)高等工业学校或其他专业性学院(二)德意志帝国时期(二)德意志帝国时期(1870191818701918)1871年的普法之战,法国战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这一时期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充满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僧侣主义,如注重德语、德国文学、德国历史和地理、宗教等教学,竭力宣扬德意志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占有主宰地位的民族”,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1.教育领导体制: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一战之前,德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2.初等教育:1872年,帝国政府颁布
5、了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后期,德国基本实施了6-14岁儿童的普及义务教育。3.3.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的中学改革的中学改革 文科中学:偏重于古典语言;实科学校: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文实中学:最初由一部分实科中学因增加神学和拉丁语课程而形成,古典语与实用知识的学习并重。4.高等教育:在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下,大学趋向于统一化和国有化。在大学的课程中,科学技术、商业及现代外国语等得到了加强。“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等柏林大学所倡导的德国大学的传统精神,仍有一定的影响。三、三、20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教育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教育(一)魏
6、玛共和时期(19191933)1.初等教育 德国在全国实施了建立4年制统一初等国民学校制度(基础学校)。毕业后,经考试少数成绩优秀者升入各类中学,大多数进入4年制的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以完成8年义务教育。德国教育史上传统的双轨制,在学制形式上被废除。2.中等教育(1)文科中学、实科学校、文实中学 与基础学校衔接,为学生升入大学提供服务。学制9年。(2)中间学校 招收基础学校毕业后无法升入中学又不愿意进入高等国民学校的学生,学制为6年。(3)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中学。德意志中学,招收基础学校毕业生,以德意志文化、德意志学科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上层建筑学校,国民学校7年级相衔接,课程具有德意志中
7、学和实科中学的性质。3.师范教育 小学教师由通过严格考试选拔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师范学院予以培养。学制为4年,其中后两年为实习年。中学教师则由大学直接培养,学制4年以上,毕业后试教两年,合格者为助理教员,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方能成为正式中学教员。中小学教师均被视为国家官员。4.高等教育 共和时期的德国大学又逐渐恢复了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使德国的学术进步和文化提高较各国为快。(二)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教育(19331945)教育被纳入到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的工具。1.纳粹政府的教育方针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教育目的是培养献身民族利益
8、、对权威绝对服从和自我牺牲的意愿,教育重点是使青年具有健康的体魄,学会克制和服从。2.学校教育的全面倒退 学制缩短、入学人数减少,课程注重培养国民共同的民族意识。四、二战后联邦德国和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一)1959年开始的教育改革总纲计划。1.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促进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2.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中学、实科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和学术中学)。(二)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1.汉堡协定(1964年10月28日)。(1)在初等教育方面,规定所有儿童都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在中等教育
9、方面,规定主要中学是基本的中学类型。2.在教育行政方面,1969年成立了联邦教育和科学部,1970年又成立了联邦与州教育计划委员会。3.在高等教育方面,1976年1月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其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点,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4.在师范教育方面,1974年4月通过报告和建议,要求各州师范教育都遵循统一的规定培养教师。(三)80年代的教育改革1.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1)发掘儿童智力潜能;(2)在基础学校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3)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互相渗透;(4)进一步加强个别化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
10、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5)加强尖子生培养。2.在高等教育方面,1985年对高等学校总纲法进行修订。坚持高等学校多层次、多样化办学原则,承认个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各高校之间开展竞争,创办名牌大学;大学要参加实习和实践的环节;在高校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3.在师范教育方面,改变了原来只有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综合大学开始承担培养各级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四)90年代以后的改革 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在教育体制上开始逐步接轨。在初等教育方面,统一由基础学校实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6岁入学。在中等教育方面,大多数州采用主要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
11、中学的三分结构学制模式。在高等教育方面,将高校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在职业教育方面,各州在义务教育之后,实施三年制义务职业教育,其体制完善、结构多样,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师范教育方面,各州基本上采取把专业训练和实践训练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做法,师资培养任务由高校来承担。德国近现代教育的特点德国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其一,德国最早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其二,德国最早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法;其三,德国较早地产生了实科学校,重视大学的改革。其四,德国有着重视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其五,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德国教育中保留了较多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六,教育中保留着沙文
12、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二主要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 三三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思想的传播 四四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创立者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教育学讲授纲要 慈母铺路(1776)求学耶拿(1794)初任家教:伯尔尼不来梅时期(1797-1802)巨著问世:哥廷根时期(1802-1809)裴斯泰洛奇的近著 裴斯泰洛奇直观初步 裴斯泰洛奇教学方法之批评
13、 普通教育学(1806)柯尼斯堡时期(1809-1833)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芳名永存(1841)墓墓 志志 铭铭 探求神圣深湛的真理,甘于为人类幸福奋斗,是他生活的鸪的。此刻,他的自由的灵魂,充满光明,飞向上帝,此地,安息着他的躯体。“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出途径和手段。”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一)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内心自由内心自由完善完善仁慈仁慈公平公平正义正义 五种道德观念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即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加以内部的协调。3.“仁慈”,即无私地为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