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分析方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分析方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语言 习得 理论 分析 方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分析方法 学科简介 -学科开端 -研究范围 -意义 -基本概念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教育领域研究重点从怎样教转入如何学,好的教学法应该符合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语言教学领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有着自己的规律,不依赖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师而转移。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兴起。学科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这个学科的建立反映了当时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教学观念的历史变革。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逐渐分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学
2、观念的转变与学科的确立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学科的确立 一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 有学者把拉多有学者把拉多“跨文化语言学跨文化语言学”(Lado(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塞林克:中介语塞林克:中介语 Selinker(1972)“Inter
3、language”二二 学科建立的标志学科建立的标志 1.学习者在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规律。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三三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语言习得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目的是要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Ellis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一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来阐释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二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内在的心
4、理因素来阐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2.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问题上。比如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速率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及学习成果的差异等。这方面研究是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的研究。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问题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问题 大多数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考察学习者的自然习得。这个时期的研究强调自然习得,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作用。现在人们开始转向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二语言习得,并试图说明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4.语言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语言教学对第二
5、语言习得的影响 1 1、母语与目的语、母语与目的语 2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 3、习得与学习、习得与学习 4 4、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 5、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6 6、中介语、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常见概念1.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一语言”通常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Ellis(199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
6、的其他语言。2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在L2习得研究中,“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learning)是一对对应的概念。学者们用这一对概念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习得过程或语言获得的方式。Krashen(1981,1982)认为,成年人通过两种不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一种方式是通过“习得”,即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方式。3“习得习得”与与“学习学习”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
7、Krashen 把通过这两个方式获得语言的过程看作彼此独立的学习过程。“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识”(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习得习得”与与“学习学习”的定义的定义 最高级 习得 高级 中级 学习 初级 Walker 1989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自觉要求之外,还有外
8、部的督导、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目的语环境,也可能没有;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的主要注意点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系统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经常忽略了语言的意义;学习与习得的区别学习与习得的区别 4.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大纲和教材;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语言规则。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都较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较少,但学习效果通常不佳。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Ellis(19
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4 4、“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与与“外语习得外语习得”Ellis 认为,“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原因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另外,这种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5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所谓“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
10、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6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其四个特征为:语法性指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是否被接受;得体性在一定的语境中是否恰当,是否合乎社会文化习惯;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等于1983年提出的模式影响较大,他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1.语法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 3.话语能力 4.策略能力 塞林克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过度语 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度的动态语言系
11、统,既可以指某一阶段的切片,也可以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6 中介语 中介语的特点:(1)学习者自己创造的有别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系统。(2)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语言系统。(3)是由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产生的迁移、学习者学习策略、交际策略造成的。(4)中介语的偏误具有反复性。(5)中介语可能会产生化石化。Corder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定义中介语,称其为“过渡方言”(transitional dialect);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讲,具有某些相同语法规则的两种语言,其中一种语言是另一种语言的变体,构成一种方言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者的语言也是一种方言。学习者的过渡方言“过
12、渡方言过渡方言”假设图示假设图示 Corder认为,“失误”与performance相关,是非系统性的。“偏误”则与competence相关,具有系统性。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失误是偶然的、非系统性的。这种描写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偏误反映了学习者现时的语言知识或过渡能力,可以作为观察习得过程的窗口。失误与偏误 Corder认为,“输入”是外部环境提供的语言材料,“吸纳”则是学习者实际吸收并准备加工的语言材料。经过加工的语言材料才能“内化”(internalization)成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输入应该是吸收的东西”而不是“用来作为吸收的材料”Corder将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称作
13、“输入”(input),将语言材料的吸收叫做“吸纳”(intake)。输入与吸纳 所谓“内在大纲”是指学习者拥有的一种控制学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的序列。这个序列并不因为外界因素(如教学序列)的影响而改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的规则,学习者还没有处于一种“预备”(ready)状态,便无法获得新规则。教师只有按照学习者内在大纲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入新规则,学习才能获得成功。过早地引入应该在以后学习的规则似乎是浪费时间。内在大纲1刺激-反应论盛行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语言学习和其他技能的学习一样,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14、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刺激反应论的缺陷:(1)儿童所说的语言大多都是没有听过的,不可能是记忆模仿来的;(2)无法解释儿童语言的创造性,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一定阶段会说出comed,eated,goed等形式,显然不是模仿而来的;(3)成人对儿童的语言错误形式并不是总会反应强化;(4)通过模仿,儿童很难学会语言交际能力五五 关于语言习得的背景知识关于语言习得的背景知识 2.内在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习惯的总和,而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人们的语言习得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而是要把复杂的规则内化;人类先天具有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独立存在,与
15、智力关系也不密切。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1)普遍语法(2)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就是语言参数赋值。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习得与学习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习得顺序假说(自然习得顺序假说(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成人成人L2学习者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学习者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习得习
16、得-下意识的语言习得下意识的语言习得-习得的知识习得的知识 subconscious language acquisition-acquired knowledge 学习学习-有意识的语言学习有意识的语言学习-学得的知识学得的知识 conscious language learning-learnt knowledge1.习得与学习假说两种知识获得的过程两种知识获得的过程 自然的交际自然的交际-关注语言的意义关注语言的意义-可理解输可理解输入入-习得的知识习得的知识 有意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学习-关注语言的形式关注语言的形式-语言规语言规则则-学得的知识学得的知识两种知识的存储与功能两种知识的存储
17、与功能 Krashen的假设:的假设:习得的知识,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用习得的知识,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用于语言的自动加工;于语言的自动加工;学习的知识,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知识,也学习的知识,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知识,也存储在大脑的左半球,但不一定是左半球的存储在大脑的左半球,但不一定是左半球的语言区。主要是用来控制语言的加工过程。语言区。主要是用来控制语言的加工过程。习得的知识是语言理解与生成的主要源头,习得的知识是语言理解与生成的主要源头,而学习的知识仅仅用于语言输出的监控和调而学习的知识仅仅用于语言输出的监控和调整。整。“无接口无接口”观点观点 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习
18、的知识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习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学习的知识无法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学习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转换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无接口观点点”(non-interface position)。“自然习得顺序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序。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一般先学会进行时这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一般先学会进行时这种种 -ing形似形似,复数复数-s,然后学会第三人称单然后学会第三人称单数。数。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2.自
19、然习得顺序假说L2的自然习得顺序的自然习得顺序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也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言也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测的。这种固定的习得顺序不受语言教学顺序这种固定的习得顺序不受语言教学顺序的影响。的影响。“监控监控”是就学习者是就学习者“学得学得”知识的作用知识的作用或功能而言的。或功能而言的。Krashen认为,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认为,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
20、过程。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3.监控假说语言监控的条件语言监控的条件 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语言监控是大量的。但其功能是极为有语言监控是大量的。但其功能是极为有限的。限的。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是意义上;(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习得知识的监控作用习得知识的监控作用 Krashen也认识到,在运用
21、也认识到,在运用“习得习得”的知识的知识时也会产生语言的监控。时也会产生语言的监控。不过这种监控不是依据元语言知识,而是不过这种监控不是依据元语言知识,而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editing by feel)。学习者根据感觉来判断对与错。学习者根据感觉来判断对与错。Krashen(1982)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得水平,用i+1来表
22、示。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部分。4.输入假说 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必须是由认为,可理解输入必须是由“i+1”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可以理解略微超过其现有水如果学习者可以理解略微超过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规则,第二语言习得才能发生。平的语言规则,第二语言习得才能发生。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由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出的概念。提出的概念。Kra
23、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情感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异的主要因素。5.情感过滤假说 所谓所谓“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指学习者一种心理是指学习者一种心理过程。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语输入;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对言语输入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对言语输入的吸纳。的吸纳。这个情感过滤器可以控制言语输入的接这个情感过滤器可
24、以控制言语输入的接受程度。受程度。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克拉申输入假说的基本证据1、母亲话语为儿童提供了可理解输入环境、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