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教材修改)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8171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PPT
  • 页数:92
  • 大小:4.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教材修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 认知 归因 问题 教材 修改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讲第三讲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我们是如何加工社会刺激我们是如何加工社会刺激的?的?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呢?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呢?2023-1-102他是谁她是谁345两两小小儿儿辩辩日日6 一儿曰: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2、凉乎?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023-1-107 7社会认知概述认识他人解释他人预测他人目的目的对他人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群体的认知类型类型途径途径观察归因形成印象2023-1-108 8人类努力想使自己面对的世界合乎情理。所以,人们将对他人作出解释视为自己的事情。而社会心理学家将如何解释人们的如何理解他人和自己视为自己的任务。社会认知2023-1-109本讲内容提要本讲内容提要 主要论述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问题,主要论述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问题,通过对本讲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掌握四个通过对本讲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方面的内容:1.个人知觉个人知觉 2.自

    3、我知觉自我知觉 3.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4.归因理论归因理论2023-1-10101.1.个人知觉个人知觉(1 1)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印象形成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就是指把一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

    4、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偏差。11 印象形成印象形成社会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社会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利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成对他人的印象。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并不像社会知觉那样主要集不像社会知觉那样主要集中在对认知对象外表的一中在对认知对象外表的一些直觉和零散的记忆,它些直觉和零散的记忆,它更主要的包括了对人的行更主要的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及情绪特征的深为、人格及情绪特征的深层次的认识。层次的

    5、认识。121 1、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2 2、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3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2023-1-101313观察(社会知觉)言语知觉 书面言语 口头言语 非言语知觉 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躯体表情人类最显著的成就和最大的发明人类最常用、最有启发性的交流方式2023-1-101414非言语知觉的作用 表达情绪 例:皱眉、嘴巴紧闭成一条狭长直线:生气 表达态度 例:微笑、长时间温柔地注视着对方:喜欢 表达个人信息 例:边说话边手舞足蹈:外向 辅助言语沟通 例:边说话边看向门口:你该走啦2023-1-101515归纳:六种基

    6、本表情 愤怒: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恐惧: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厌恶: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悲伤: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惊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快乐: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2023-1-101616对面部表情的解读 人类表达这六种情绪的能力是跨文化的。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人能识别出美国人表达出来的这6种情绪 美国人也能够识别出新几内亚人表达出来的这6种情绪请问:六种基本情绪中,人类最请问:六种基本情绪中,人类最擅长解读哪种面部表情?为什么?擅长解读哪种面部表情?为什

    7、么?2023-1-101717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种类表情种类判断者判断者愉快愉快厌恶厌恶惊奇惊奇悲哀悲哀愤怒愤怒恐惧恐惧巴西人巴西人(n=40)959787599067美国人美国人(n=99)979295846785阿根廷人阿根廷人(n=168)989295799054智利人智利人(n=110)959293889468日本人日本人(n=29)10090100629066Ekman,19692023-1-101818对面部表情的误读 情绪的混合:脸上的某些部位表达一种情绪,其他部位可能在表达另一种情绪 试图掩盖真实情绪 警惕!警惕!文化的影响(不仅面部表情,言语和躯体表情也受文化差异的

    8、影响)2023-1-1019Lie to me别对我撒谎是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于2009年1月21日首播于福克斯电视网。卡尔莱曼博士(Tim Roth饰演)和吉莉安福斯特博士(Kelli Williams饰演)利用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观察者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进而向他们的客户(包括FBI等美国执法机构或联邦机构)提供被观测者是否撒谎等分析报告。2023-1-102020言语表情 说这五个字:“我不认识她”。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速度、音量,以及重音的位置,来表达不同的情绪:生气的时候 讽刺的时候 害怕的时候 惊讶的时候 厌恶的时

    9、候 快乐的时候2023-1-102121躯体表情 目光 手势 身体接触 个人空间 点头非言语线索非言语线索2023-1-1022Chaplin,2000力度力度紧握度紧握度干燥程度干燥程度温度温度活力活力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握手指数越高,握手指数越高,被试越外倾,被试越外倾,越对外经验开越对外经验开放。放。握手指数越高,握手指数越高,越少神经质,越少神经质,越不害羞。越不害羞。2023-1-1023(2 2)个人知觉的线索)个人知觉的线索 情绪:情绪:我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所以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微笑的功能?微笑的功能?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非语言沟通包括非语

    10、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超语言线索:超语言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2023-1-1024241、微表情2、各通道之间表达的不一致3、语言的非言语方面4、目光接触的某些特征5、夸张的面部表情Forrest&Feldman,20002023-1-1025微表情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面上项目“面向自动谎言识别的微表情表达研究”,该项目将综合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研发自动微表情识别系统,探究微表情表达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微表情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

    11、情,持续时间仅为1/25 秒至1/5 秒,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http:/ to me微表情研究小组微表情研究小组 中国政法大学微表情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微表情研究中心http:/ 2)个人知觉的线索)个人知觉的线索 情绪:情绪:我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所以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微笑的功能?微笑的功能?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非语言沟通包括非语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超语言线索:超语言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微笑的含义有两种:第一种含义认为微笑是快乐或高兴等基本情

    12、绪,按照这种观点,任何令人快乐的事都能使人微笑;另一种观点认为微笑是一种沟通性的动作,而与基本情绪无关。Kraut和Johnston(1979)做了一项实验,通过观察日常的人际接触,以验证微笑的这两种含义。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打保龄球的人在做社会接触社会接触,比如看他的朋友时便微笑;而逃避社会接触逃避社会接触,比如看地面时便不微笑。Kraut和Johnston据此推论说微笑并不全代表快乐。研究者还发现,打保龄球的人在全倒(spare或strike)后有30%是时间在微笑,其他时候有23%的时间在微笑。可见,微笑既是一种沟通手段,也是快乐的表达,是社会互动的一部分,是一种沟通技巧,而不仅仅是愉快情绪

    13、的一种实际信号。2023-1-102929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勾肩搭背手拉手向前走,西方人是否认为合适?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或加拿大妇女谈话时,看着对方是否失礼?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想表扬对方时,是不是应该向对方竖起大拇指?注意:不一定哦!2023-1-103030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2023-1-103131手势的文化差异:OK 美国:没问题 日本:钱 法国:零 墨西哥:性 埃塞俄比亚:同性恋 巴西:下流手势2023-1-103232非言语行为的性别和地位差异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女性女性男性男性地位低地位低地位高地位高微笑微笑更多更多

    14、更少更少更多更多更少更少注视注视VDR低低VDR高高VDR低低VDR高高姿势姿势封闭,对称封闭,对称开放,不对称开放,不对称封闭,对称封闭,对称开放,不对称开放,不对称身体接触身体接触较少较少较多较多较少较少较多较多距离距离较近较近较远较远较近较近较远较远视觉主导率(visual dominance ratio,VDR):指“注视-讲话”(讲话者注视听者的时间比重)与“注视-倾听”的比。普通交往中:VDR=40/60,即人们说话与倾听时注视交谈对象的比例有区别,讲话时平均有40%的时间凝视倾听者,倾听时平均有60%的时间凝视讲话者有权威、有地位的人恰好调过来:VDR=60/40非语言线索非语言

    15、线索n距离(Distance)n姿势(Gestures)n目光(Eye contact)Back to 102023-1-1034 A A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First Impression)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Osgood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他人的三个维度

    16、是:评评 价价(Evaluation)Evaluation):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力力 量量(Potency)Potency):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活动性活动性(Activity)Activity):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36描述他人印象的形容词,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的维描述他人印象的形容词,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的维度,即评价(好度,即评价(好坏)、力量(强坏)、力量(强弱)、活动弱)、活动(积极(积极消极)。其中,好坏评价这一维度在印消极)。其中,好坏评价这一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象形成中最为重要 1 1、好

    17、坏评价的重要性、好坏评价的重要性人们在初次相遇时,彼此最先做的判断就是相互人们在初次相遇时,彼此最先做的判断就是相互喜欢或不喜欢。对他人所做的好坏评价在很大喜欢或不喜欢。对他人所做的好坏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程度上影响着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奥斯古德奥斯古德(C.E.OsgoodC.E.Osgood)2023-1-1037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 阿希列出有关人格的七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给一组被试者。同时,他给另一组被试者几乎同样的七项品质,不同的仅仅是把“热情”换成了“冷酷”。要求:要求:两组被试者对表中的人做一次详细的人格评定,

    18、让被试者说明表中的人可能或他们希望这两组具有几乎相同品性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其他品质。结果:结果: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具有“热情”品质的人,受到了被试者的衷心喜爱,人们慷慨地用各种优秀的品质描述他。而那个“冷酷”代替了“热情”品质的人,遭到了人们的敌意和仇恨,被试者把各种恶劣的品质,统统罗列在他的“冷酷”品质之下。38第一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和谨慎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和谨慎 二组: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和谨慎二组: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和谨慎第二次实验:第二次实验: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礼貌,坚决,

    19、实干和谨慎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礼貌,坚决,实干和谨慎 二组:聪明,熟练,勤奋,生硬,坚决,实干和谨慎二组:聪明,熟练,勤奋,生硬,坚决,实干和谨慎2 2、热情的中心性品质作用、热情的中心性品质作用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热情会有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热情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这么神奇的魔力呢?索罗门索罗门.阿希阿希 平均模型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The Averaging Model)累加模型(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The Additive Model)加权平均模型(加权平均模型(The Weighted The Weighted Average M

    20、odelAverage Model)B 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40 1、平均模式、平均模式安德森,1965年平均模式的基本要点,就是用刺激物总数N去平均加权印象。换言之,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等于形容该人的全部特性的平均赞同值。N.H.安德森的三种印象形成模式41N.H.安德森的三种印象形成模式 2 2、加权模式(累加模式)、加权模式(累加模式)安德森,1962年 尽管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先提示的刺激物(在实验中一般为人格特征)或最后提示的刺激物会对总体印象的形成起中心作用,但在反复的刺激之后,这些效应的作用都会减弱,全部刺激物都会对总体印象的形成起作用。2023-1-1042 第

    21、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苏珊的评定 清 洁 +10 聪 明 +10 体 贴 +4 矮 小 -5 衣着随便 -9 整体印象 +10/5=2.0043 3 3、加重平均模式、加重平均模式安德森,1968年 Xn=KWA+(I-W)I0Xn=KWA+(I-W)I0KW+(I-W)K:刺激物总数的信息量W:刺激物的价值(重要性)A:对刺激物的评估值这一模式既考虑到了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的作用,又强调了价值在印象形成中的地位,即价值的加重印象作用。44印象形成过程特征特征A特征特征B真诚真诚+3(3)理解理解+3(1)热情热情+3(2)自信自信+1(3)聪

    22、慧聪慧+2(4)多嘴多嘴0(3)多嘴多嘴-3(3)注:括号中为权重注:括号中为权重a.加法模式加法模式(特征多少特征多少)A:3+3+2+(-2)=+5 B:3+1=+4 ABb.平均模式平均模式(特征强度)(特征强度)A:+541.25 B:+422 ABd.中心品质理论中心品质理论 多嘴多嘴 BAC C 印象形成中的偏差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halo-effecthalo-effect)慈悲效应(慈悲效应(Leniency EffectLeniency Effect)特质描述 吸引人者 中等者 不吸引人者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65.39 62.42 56.31 职业地位 2.2

    23、5 2.02 1.70 称职的丈夫(妻子)1.70 0.71 0.39 称职的父母 3.54 4.55 3.91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6.37 6.34 5.28 总幸福 11.60 11.60 8.83 结婚的可能性 2.17 1.82 1.52 注:数字越大,表明评价越高。晕轮效应的证据(晕轮效应的证据(Dion Dion、Berscheid Berscheid、Walster 1972Walster 1972)2023-1-1047 表表2-3: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平均判刑(年)罪名 吸引人的 不吸引人的 控制组 欺诈 5.45 4.35 4.35 偷窃

    24、2.80 5.20 5.10 利用自己的美色去诈骗别人的罪犯,会被判重刑外表漂亮的人偷东西会被宽恕2023-1-1048娜姐为什么发火?n李娜原本就是个性情中人,经常在赛场上“吼”老公的她从不是个好脾气的女人n可能是“撑腰”的赞助商越来越多了,n可能是大满贯桂冠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了n可能是国人过度关注让她产生“曝光过度”的不良反应n李娜的脾气见长了。49归因及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及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归因:人们对自己工作或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过程。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后继行为的心理学理论。2023-1-10504.4.归因问题

    25、归因问题 归因归因(Attribution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释和推测。n归因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归因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n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在社会各领域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在社会各领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学生学习成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学生学习成绩分析、临床治疗技术等。绩分析、临床治疗技术等。2023-1-10514.4.归因问题归因问题(1 1)归因理

    26、论:)归因理论: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归因理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归因理论,对归因过程中人们使用的原论,对归因过程中人们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加以论述。这些理论包则和方法加以论述。这些理论包括以下几种:括以下几种:52理论起源与发展理论起源与发展1944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于在社会知觉和现象的因果关系艺术中提出了对知觉和现象的因果研究,可视为归因问题研究的开端。1958年,海德出版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拉开了归因问题研究的序幕。1965年,戴维斯扩充和发展了海德的观点,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1967年,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的归因问题一书,进一步扩充了海德的归因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

    27、心理学家韦纳率先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式,从三个维度讨论归因,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归因理论。A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19581958年,年,Fritz HeiderFritz Heider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Naive psychologyNaive psychology)的角度提出了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出事件的原因。HeiderHeider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

    28、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如何行动。因此HeiderHeider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HeiderHeider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内因(情绪、态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和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度、人格、能力)和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最早的归因理论,研究

    29、了归因的机制,探讨了人如何归因的问题,最早的归因理论,研究了归因的机制,探讨了人如何归因的问题,对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意义。比较简单,只明确说明了一个维度。对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意义。比较简单,只明确说明了一个维度。2023-1-1054n例如,对考试成绩的好坏,可能归因于自已的努力和能力,这是个体的原因因素。n也可以归之于题目的难易,以及教师的评分方法,这是环境因素。B B 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19721972年,年,Bernard WeinerBernard Weiner在在HeiderHeider的归因理论和的归因理论和Atkinson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

    30、归因理论,该理论要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WeinerWeiner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 X轴与轴与Y Y轴一样。轴一样。WeinerWeiner的归因模型的归因模型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稳定 内部内部 努力 能力 外部

    31、外部 运气 任务难度2023-1-1056 改进后的归因模型(改进后的归因模型(Weiner 1982)内部内部 外部外部 稳定稳定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稳定 不稳定不稳定可控制可控制 特定的努力 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 老师的偏见 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帮助不可控不可控 特定的能力 心境与情绪 考试难度 一个人的运气 还有第三个维度还有第三个维度可控性。可控性。即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个人所控制。即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个人所控制。这种模式的含义表明 行为成败结果的原因可以是可控制,不可控的,内部的或外部的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他们还用简表来表示学生经常把学习成功或失败所归结的原因57韦纳归因理论的维度韦纳归因

    32、理论的维度58 内因 外因 可控制 不可控制可控制 不可控制稳定 不稳定稳定 不稳定稳定 不稳定稳定 不稳定三个维度相互搭配、相互组合,构成八种原因分类三个维度相互搭配、相互组合,构成八种原因分类2023-1-1059n近代“归因理论”,从四个方面即能力、努力、任务困难、运气或机会,来衡量人的行为成败是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60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原因归属与行为、预期的关系原因归属与行为、预期的关系 原因的归属与行为、预期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韦纳认为,身处社会环境的人将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2023-1-1061如果是可控的,意味着行动者可以

    33、通过如果是可控的,意味着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后果。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内外控者所理解的控制点位置不同,内外控者所理解的控制点位置不同,因而他们对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因而他们对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62二二、归因与学生、归因与学生1内外部归因对学生的影响2稳定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3控制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措施2023-1-1063n研究儿童行为与父母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父母的行为与儿童控制点定向的发展有密切联系。n那些被娇惯的儿童,或被父母忽视教育的儿童不会分析自已的行为结果,一般具有外部控制的特征。n而具有内部控制儿童的父母,比外部控制儿童的父母

    34、更和蔼、更有教养、更允许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说理多、批评少,民主多、专制少。另一些类似的研究也指出,n儿童早年如果生活在受爱护的,而不是受压制的教育环境中,则有利于儿童内在控制点的发展。2023-1-1064n许多研究表明,控制点定向,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决定学生对学习任务持接受的还是拒绝的态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坚持到底、能否克服困难,以及能否激起其他与学习活动有关的行为。65内部归因(能力、努力等)外部归因(运气、任务难度)成功感到自豪、满意,提高自我效能,增加成就动机,愿意挑战难度更大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更大进步产生惊喜甚至感激之情失败

    35、产生内疚和无助感,降低自我效能,甚至逃避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产生气愤甚至产生敌意内外部归因对学生的影响2023-1-1066n具有内部控制的学生,对目已的行动有责任心,能够控制自已的成功和失败,因而能够积极地响应中等的、适度的课堂挑战,选择现实的学习任务。n又由于这类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对自已能力的信念坚定,因此,当他们处于失败的情境时,能坚持、有毅力。n在他们看来,失败或成功是受自已控制的,失败不过是更需要作努力的标志。2023-1-1067n具有外部控制点特征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逃避有关的学习活动。n在被迫选择任务时,不是怀着侥幸心理选择太难的任务,就是从保险的角度选择太容易的任务。n心

    36、理学家们指出,他们之所以选择不恰当的任务,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功的把握,选择困难的任务可以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任务而与自已无关,选择容易的任务便于轻而易举地保证成功。n其中大部分学生对失败不是抱无所谓的态度,就是责怪他人或以客观因素为自已辩解,例如,“测验的评分不公正”,“正好家里有事,考试前没有时间复习”,“我有病”等等。他们在失败的情境中,显出无能为力、无毅力、无恒心的状况,并且会中止自已的工作,因为他们把失败的原因看作n是缺乏能力,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的。也许他们的实际能力并非如此低下。1/10/202368对下列每道题目,回答“是”或“否”1.你是否相信只要你不跟在问题的屁股后面乱转,大多数问

    37、题就能够自行解决?2.你是否相信自己能抑制感冒?3.是不是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幸运?4.你是否觉得大多数时候在工作项目上的成功(或在学校获得好的成绩)对你意义重大?5.你是否经常因为无辜的事情而受到责备?6.你是否相信,如果一个人努力工作(或学习),他或她(通过任何课程)就将获得成功?7.你是否在大多数时候都觉得,努力也是徒劳,因为情况永远不会好转?8.你是否感到,如果事情的开局是好的,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会有好结果?9.你是否相信愿望会带来好事情?10.你是否觉得大多数时候很难改变一个朋友的观点?1/10/20236911.你是否觉得当你将某事做错,你将它弄正确的机会就很少了?12.你是否觉得有些

    38、人是天生擅长于运动?13.你是否觉得对待大多数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不去想它们?14.你是否觉得在决定朋友方面,你有许多选择余地?15.如果你找到一株四叶的三叶草,你相信它会带给你好运吗?16.你是否感到如果一个人对你发怒,你几乎无法将他/她的怒火平息?17.你是否曾经有过一个好运符咒?18.你是否相信人们是根据你的行为而喜欢你?19.你是否感到当一个人对你发怒时,通常是莫名其妙的?20.你是否觉得大多数时间你能通过今天所做的事来改变明天将会发生的事?Locus of Control1/10/20237021.你是否相信“是祸躲不过”?22.你是否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3.你是否大部

    39、分时间都有一种无力感?24.你是否觉得“皇天不负苦心人”?25.你是否觉得当某人想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能改变事态?26.你是否觉得让朋友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7.你是否认为当某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只能听之任之?28.你是否通常觉得在学校里勤奋学习是做无用功 因为大多数别的孩子要明显比自己聪明?29.你是否相信事前做计划能够让事情变得更好?30.你是否认为聪明比幸运更好?Locus of Control1/10/202371得分说明得分说明l共有30噵题目l15分左右,中间水平l得分越高,表明越是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l得分越低,表明越是intern

    40、al locus of control1/10/202372Locus of Control 计分办法1.Y2.N3.Y4.N5.Y6.N7.Y17.Y18.N19.Y20.N21.Y22.N23.Y8.Y9.Y10.Y11.Y12.Y13.Y14.N15.Y 16.Y24.N25.Y26.N27.Y28.Y29.N30.N73稳定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 稳定性因素(学习能力等)不稳定性因素(运气)成功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从而自信心增强,对未来充满希望,以更大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对待以后的学习任务较低的自我效能失败经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下次失败有潜意识的内心期待,对以后类似的

    41、学习任务可能直接作出失败的估计对下次成功有较高的期望74可控制性因素不可控制性因素成功产生自豪感、胜任感,继续努力以期今后再次成功产生惊喜感激之情和侥幸心理,希望今后仍能碰到好运失败不会预期下次还会失败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导致较差的行为表现,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控制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控制性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人由于接连遭受挫折,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状态,会导致个体动机降低、情绪失调甚至认知障碍。75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措施了解归因倾向,引导合理归因做好情绪调节,培养良好心态增加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运用强化矫正,进行归因训练761、了解归因倾向,引导合理归因

    42、归因倾向受个性差异、信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对同一结果的归因也不同,并随着信念体系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通过观察、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把握其归因特点,引导学生多做主观努力的归因。对于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抱怨学习难度大的学生?对于喜欢碰运气的学生?772、做好情绪调节,培养良好心态、做好情绪调节,培养良好心态 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归因,心态良好的学生倾向于做积极的归因,即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外部因素;心态不好的学生,倾向于做消极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等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可见,良好的

    43、心态是成功的基础。783、增加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增加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v 研究表明,归因方式影响自我效能的变化,而自我效能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归因方式,两者互为因果关系。v 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者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能够提高个体动机水平,增强正性情绪体验,促进发展;v 自我效能低的人,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天资不够,在遇到类似困难时会不加努力就轻易放弃。v 提高自我效能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有效措施。v 教师通过树立榜样、言语劝导的方式增强自我效能,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794、运用强化矫正,进行归因训练、

    44、运用强化矫正,进行归因训练理论依据: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归因训练的中心问题期望的归因和不期望的归因:即: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有害,将减少对成功的期望,并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将失败归因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则能使人保持对成功的期望,不会对自尊产生消极影响。80韦纳的成就归因训练模式是指导归因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期望的归因期望的归因 成功成功能力强积极情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维持较高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不期望的归因:不期望的归因:成功成功运气好缺乏清晰刺激不能有效增强成功期望缺乏趋向

    45、任务的倾向;失败能力低消极情绪降低成功的期望缺乏坚持性 回避成就任务81归因训练方法归因训练方法归因指导阶段归因指导阶段强化努力归因阶段强化努力归因阶段效果评价阶段效果评价阶段创设成败情景:让学生体验成败强化矫正要求学生将学习中的成败都归因于努力成功时,强调是努力的结果,避免其过度骄傲,失败时,将努力因素放在首位,辅以必要的指导。定期对归因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课通过测定学生的动机、情感、价值、期望意向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归因训练的效果。C C Lyn Abramson Lyn Abramson 的归因风格理论的归因风格理论Lyn AbramsonLyn Abramson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

    46、风格,并把它与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并把它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相反,乐观型风格的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相反,乐观型风格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

    47、局部的因素上去。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去。E E 对应推论理论对应推论理论JonesJones和和Davis 1965Davis 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于他人的内在特质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onesJones等认为,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那么

    48、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呢?应呢?JonesJones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D D Kelly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三维归因理论

    49、 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的环境是背景。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的环境是背景。KellyKelly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

    50、,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2023-1-1085 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区别性信息区别性信息 归因维度归因维度情境1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低)该学生在别人课上也睡 学生懒惰 情境2 (高)学生们都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教授没劲 情境3 (低)其他人没睡觉 (低)该学生以前没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情境原因2023-1-1086(2 2)归因中的偏差)归因中的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The fundamental attri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教材修改)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817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