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心理学完整版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81700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PPT
  • 页数:241
  • 大小:9.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心理学完整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心理学 完整版 课件
    资源描述:

    1、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第一节 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 分支学科。是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性、中间性学科。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 导论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节 概述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Unit 2 社会心理学简史Unit 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Unit 4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从诞生开始,就形社会心理学从诞生开始,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和“社会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

    2、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v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学科。v奥尔波特(G.W.Allport)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195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思想、感情和行为为怎样受他人的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现实的、想像的和和隐含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存在所影响。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二)侧重于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

    3、关于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三)我们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心理过程程及其行为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等。勒温勒温:B=f(P,E)B B行为;P P个体;E E环境;f 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n在从事一项具体的工作时,不同国家的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美

    4、、日、法、德、中)n美国人:说了再干n日本人:干了再说n法国人:边说边干n德国人:干了也不说n中国人:说了也不干Unit 2 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1976):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研究方法:哲学思辨方法逻辑推理研究问题:宏观的哲学问题人性研究者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二、经验描述阶段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08年 之前)2.研究方法:经验描述法观察法3.研究问题:宏观的群体心理问题4.代表人物德国、英国的心理学家;法国社会学家。学术“催生”:考题:社会心理学经验

    5、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 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三、实证分析阶段时间:20世纪20年代(即1908年至今)研究方法的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研究问题:微观的个体心理问题代表人物:职业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二战之后社会与心理学发展的特征:有所不同。二战之后社会与心理学发展的特征:1 1、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2 2、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

    6、论小理论”来来解解 释与预测行为。释与预测行为。3 3、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为社会心理学发展提供新的研究取向和途径。的概念,为社会心理学发展提供新的研究取向和途径。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1.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屏弃个人好恶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考题: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2.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用系统的

    7、方法进行研究(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及反馈原则)。3.3.伦理原则:伦理原则:遵守职业道德,避免对被试身心造成伤害。做到: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v观 察 法(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v调 查 法(访谈法、问卷法)v档案法(内容分析)v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一)观察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少干预、描述行为,提供自然观察:少干预、描述行为,提供“类类别别”与与“数量数量”,回答,回答“是什么是什么”-基础基础 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可获得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可获得“内部内部”信信息、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息、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隐瞒身份隐瞒身份 观察法的

    8、优、缺点: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优点:现实性现实性 缺点:缺点:对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对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二)调查法的优、缺点:(二)调查法的优、缺点:优点:优点:直截了当,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问卷法比访谈法更法更经济经济,更,更省时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1.1.访谈法访谈法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相互影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

    9、相互影响的过程。响的过程。vv 分类: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vv 访谈的技巧:访谈的技巧:准备、接近、应对拒绝提问、追问准备、接近、应对拒绝提问、追问 优点:优点:对研究者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对研究者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大的趋势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大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任务研究;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任务研究;缺点: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大。难度大。(四)实验法:(四)实验法: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 变

    10、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 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 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最广泛的的方法之一。方法之一。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 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值得怀疑;有人称社会心理学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这是造成社会心理学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Unit 4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早期:巴甫洛夫、华生 联想、强化中期:斯金纳 强化后期:米勒、多拉德 模仿 班杜拉 观察

    11、学习 一、社会学习论一、社会学习论u 学习的机制: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源于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源于行为主义,认为先前的学习行为主义,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u理论不足:过去的学习经验决定行为过去的学习经验决定行为-忽视当时的情境等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细节。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忽视个体当忽视个体当时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时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分析。1、人物和时间:霍曼

    12、斯(创始人)、布劳、埃莫 森;1958年2、核心思想: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非物质的 一种交换。3、基本假设基本假设:趋利避害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4、理论特点:综合性: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功能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5、基本观点:霍曼斯的五个普遍性命题三、符号互动论三、符号互动论1.主要人物:詹姆斯和米德(源头)布鲁默布鲁默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2.理论特点:u社心研究对象: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u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u强调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u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语言、文字、记号以及

    13、个体的姿势和动作姿势和动作等。u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3.3.基本假设:基本假设:u个体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个体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的意义为基础的;u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于事物自身之中;是存于事物自身之中;u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4、主

    14、要观点(一般了解)心智、自我和社会三者的形成、维持和发展以及相互制约都要靠符号。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社会内化与个体外化相伴。B(S R)。行为是有目的的“设计”。行为受制于行为者对情境的定义。定义是给事物赋义,是符号互动。直接沟通中,双方身份和意义存在于互动之中。主我(动力)与客我(行为方向)互动 自我;客我=社会我 四、精神分析论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人的心理现象的结构意识与无意识 2.心理活动的动力“力必多”(libido)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5.人格结构:本我人格的生物面快乐原则 自我人格的心理面现实

    15、原则 超我人格的社会面道德原则(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u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和完整的个性,而不是治疗症状;帮助病人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u提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的理论。u与弗洛伊德不同,强调人的精神 有崇高的抱负。荣荣 格格(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妮、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妮霍妮的“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论”: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沙利文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际关系给个体带来焦虑或者安全的心理效应。BACK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16、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个性、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二)社会化涉及个体与社会两方面。从个体角度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教化的过程。(三)社会化的过程:终身社会化终身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身社会化终身社会化:现代学术界的主张现代学术界的主张。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1111、121225或或29岁岁)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合格的社会成员v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v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v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

    17、理想v培养社会角色自理自立有形与无形目标方向、程度与实现目标的方法三、社会化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13-25年 2.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五、社会化的分类(一)语言社会化:是所有社会化的基础语言社会化:是所有社会化的基础 和前提。和前提。(二)性别角色社会化(三)道德社会化(四)政治社会化合格公民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1.定义: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2.性别化的内容:v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v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v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态度、角色

    18、和行 为方式上的差异 性别认同:大连半岛晨报6月18日周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三、角色扮演的过程:三、角色扮演的过程:角色期待角色期待 角色领悟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角色实践(一)角色期待角色期待社会对个体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二)角色领悟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三)角色实践角色实践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四、角色失调四、角色失调考题:考题: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考题考题: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婚外生子婚外生子 开除党籍开除党籍(一)自我的概念(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亦

    19、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自己存在状态(生理、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生理、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会角色)的认知。)的认知。詹姆斯:詹姆斯:主我与客我主我与客我 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是认识的对象。考题:考题:镜镜 我我 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考题:考题:罗杰斯罗杰斯 自我概念比真是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自我概念比真是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 格有更重要的作用。格有更重要的作用。自自 我我物质的自我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理想的自我理想的自

    20、我反思的自我反思的自我考题:(三)自我的功能:决定期待(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生理自我:始于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社会自我:3岁13、14岁心理自我心理自我:从青春期到成年(考题)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素。二、身份二、身份 (一)身份的定义(一)身份的定义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是由个体的社会及处境地位决定及处境地位决定的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身份与角色身份与角色 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身份中,就是由身份决定的就是由身份决定的。(二)身

    21、份的特点(二)身份的特点 1 1客观性;客观性;2 2主观性;主观性;3 3多重性;多重性;4 4稳定性;稳定性;5 5契约性契约性个体对其个体对其社会角色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评价的结果。BACK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Unit 1 社会知觉Unit 2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Unit 3 归 因v社会知觉包括:人际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知觉 归 因对行为原因的知觉v普通心理学自然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v社会知觉与自然知觉的区别对象不同深度不同方式不同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印象印象是指存留在是指存留在个体个体(认知主体认知主体)头脑头脑中的认知客体

    22、的形象。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二、印象形成的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浪子回头金不换;首因效应实验(卢钦斯,1957年):心理学家陆钦斯(1957)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1)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出商店时,他又停下来与同学聊天。离开商店时,他遇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说了会儿话才去学校。2)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上他见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他穿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里学生很多,有几个

    23、人他认识。他静静地等到店员看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饮料就回家了。(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现象。俗语: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老子英雄儿好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爱屋及乌。俗语俗语:头发长,见识短;物以类聚,人物以类聚,人 以群分以群分;女子无才便是德;无商不奸;北方男人粗犷、豪爽,南方男人细致、拘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加法模式:强调特征的数量2.平均模式:强调特征的强度3.加权平均模式:强调特征的重要性程度4.中心品质模式:强调特征的重要性和意义性区别:加权平均模式中的重要性是根据数

    24、学统计的结果加以确定的;而中心品质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依据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经验来确定的。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考题:人们总体印象的形成首先遵循(加法加法)模式。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就是(中心品质模式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中心品质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也叫印象整饰,指个

    25、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如演员“作秀”。(二)印象管理的作用:u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 方式 四、印象管理四、印象管理二、行为原因的分类v内因与外因内归因、外归因与综合归因v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v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维纳归因模型内内 部部外外 部部稳稳 定定能力能力高低高低(不可控)(不可控)任务任务难易难易(不可控)(不可控)不不 稳稳 定定努力努力程度程度(可控)(可控)运气运气好坏好坏(不可控)(不可控)部部位位控控制制点点稳稳定定性性 控制点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罗特提出的一种个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他发现,个

    26、体对自己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他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控制源)有不)有不同的解释。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同的解释。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的人,其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行控制的人,其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内控者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与命运等的人,其控制。相信社会的安排与命运等的人,其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外控者。三、控制点理论三、控制点理论v内控者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失败不怀疑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失败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

    27、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企图寻求救援或是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赌博式的碰运气。v 内控者:“人定胜天”外控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命里八尺,难求一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听天由命;四、归因原则(多选题)v不变性原则海德v折 扣 原则凯利v协 变 原则凯利:多线索归因原则 单线索归因原则 u考点考点:u(海德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不变性不变性)原则。u折扣原则或协变原则的提出者是(凯利凯利)u凯利认为最全面的归因原则是(协变原协变原则

    28、则)。u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刺激客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体、行为主体、背景)。u凯利归因理论又被称作三维理论,包括(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考点:考点:u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的信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的信息包括(息包括(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u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共同性信息共同性信息),即不同的行),即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u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搞,就可能做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搞,就

    29、可能做出(外部原因外部原因)的归因。)的归因。uP124:“专栏专栏2-7”2-7”有考题,见下表有考题,见下表 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归因类型归因类型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内因内因)刺激客体刺激客体(外因外因)情境情境(外因外因)特异性特异性共同性共同性一致性一致性低低高高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高高高高低低表表3-1 3-1 三种行为信息的协变与归因三种行为信息的协变与归因五、影响归因的因素BACK一、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三、社会动机的功能:三、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激活 指向指向 维持与调节维持与调节二、动 机 过 程 及 其 示 意 图需要动机心理紧张行动目标需要满

    30、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呈(倒倒U 型曲线型曲线)。依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逐渐下降)的趋势。耶克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Unit 2 主要的社会动机 社 会 动 机 与 社 会 行 为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即合群亲和即合群,是,是个体希望与他人在一个体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并建立协作和友好起并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联系的 动机,它是动机,它是。(一)亲和起源于1、情境因素:压力2、情绪因素:恐惧恐惧越强,亲和倾向越强;高高焦虑者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3、出生顺序:长子、长女即第一个孩子亲合

    31、倾向更明显。因为他们的依赖性更强(三)影响亲和的因素(多选题)二、成就动机二、成就动机习得的社会动机习得的社会动机u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它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麦克利兰麦克利兰)u成就动机的重要性: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u抱负水平: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抱负水平抱负水平)。(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考点见书)多选题:1.目标的吸引力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四)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对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儿童的成就动机就越强。2.强调

    32、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三、权力动机l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l温特温特:l引起权力动机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 对无能的恐惧。四、侵犯行为(一)侵犯的构成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二)侵犯的原因1.本能论的解释弗洛伊德:性本能决定侵犯。早期: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期:死亡本能以侵犯形式表现出来。竞技与冒险(体育比 赛);战争与破坏 洛伦茨(习性学家)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有助于动物的生存。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升级,应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方法,比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认为人口拥挤会增加侵

    33、犯行为的发生以及战争的危险性。u(挫折挫折)会引起侵犯行为。该学说要点:)会引起侵犯行为。该学说要点:侵犯强度与目标的受阻强度呈正比。侵犯强度与目标的受阻强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行为可能受到的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行为可能受到的 惩罚呈正比。惩罚呈正比。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 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 挫折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挫折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2 2 挫挫折折侵侵犯犯论论多拉德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米勒指出,挫折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

    34、挫折导致的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3 3学学习习论论(三)侵犯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 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增加)。5.大众传媒的影响:例如电视的影响。P133专栏2-9: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的侵犯行为(倾向于增加)。五、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的性质v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v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不企求回报-核心特点;v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 目标-自愿性。“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考点

    35、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l A 噪音等恶劣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l B 助人行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l C 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 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l D 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 的帮助。一、社交情绪的概念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二、基本的社交情绪:二、基本的社交情绪: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是一种社交焦虑

    36、是一种消极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以及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自我意识感强、自卑、以及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交焦虑。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三)羞耻与内疚1.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健康的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是个

    37、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考题:羞耻是一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 作用作用)的社交情绪。内疚者常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如地震中某些幸存者。BACKUnit 1 态 度 形 成Unit 2 态 度 转 变Unit 3 态 度 测 量(略)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态度形成一、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概念二、态度的功能二、态度的功能三、态度的属性三、态度的属性四、态度的形成四、态度的形成一、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概念u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u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u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 A、B B、C C模型模型 认知

    38、(C):cognition 情感(A):affection 行为倾向(B):behavior态度的三个成分不协调时,(情感成分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u态度与行为:态度决定行为u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态度。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认知或评价直接确定了态度对象的价值以及它对个体的意义,即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u 专栏210 工具性:工具性: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自我防御:自我防御:利于自我形象、自我价值的确立,利于自我形象、自我价值的确立,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 -被动表现。被动表现。价

    39、值表现:价值表现: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主动表现。主动表现。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意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意 义。义。二、态二、态 三、三、u 依从(服从)认同 内化,一、态度转变模型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三、态度转变理论一、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霍夫兰德,1959)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 可信意图差距畏惧信念人格警告分心(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 1、威信、威信 2 2、立场、立场 3 3、意图、意图 4 4、吸引力、吸引力(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 1、信息差异、信息差

    40、异 2 2、畏惧、畏惧 3 3、信息倾向性、信息倾向性 4 4、信息的提供方式、信息的提供方式(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 1、原有态度与信念、原有态度与信念 2 2、人格、人格 3 3、个体的心理倾向、个体的心理倾向(四)情境(四)情境 1 1、预先警告、预先警告 2 2、分心、分心 3 3、重复、重复考题:1.畏惧和态度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畏惧)能 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2.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 线)关系。(中等频率)的重复,说服的效 果较好。三、态三、态 度度 转转 变变 理理 论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交换论n 重视人

    41、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n 海德提出“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n 海德提出POX模式,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个体,O-他人,X-人或物 海德的平衡理论-1958 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与和谐的方向转化。平衡理论涉及到 一个认知对象(P)与 二个态度对象(O、X)之间的三角形关系。POX+POX+POXOPPOPXXOX+OXP+_OXP费斯廷格的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利昂利昂费斯廷格(费斯廷格(191919191989198

    42、9),美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是继勒温之后将完形心理社会心理学家,是继勒温之后将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认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认知失调论是他于知失调论是他于 1957 1957 年的年的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所提出。一书中所提出。1.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 观念的矛盾新旧经验相悖2.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 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的关系 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BACK第六节 沟通与 人际关系Unit 1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Unit 2 体语沟通Unit 3

    43、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Unit 4 人际吸引Unit 5 人际互动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二、沟通的结构三、沟通的功能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五、网络沟通一、沟通的概念1.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2.人际沟通的特点:个体性(发生在个体之间)直接性(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主要内容:认知、情感方面的信息3.大众沟通(传媒沟通)间接性 主要内容:认知方面的信息二、沟通的结构二、沟通的结构二、沟通的结构(一)信息源(who):是信息的发送者,是 人际沟通的主体编码者(二)信息(what):认知与情感(三)通道(way):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 视听沟通为主。语言占75,动作占

    44、 9,表情占16。(四)信息接受者(whom):人际沟通的客 体 译码者。(五)反馈(feedback):信息主、客体 相互作用的过程。(六)障碍(obstacle):1.来自于编码的障碍:编码是把有意义的 信息转换成符号信息的过程。2.来自于译码的障碍:译码是把符号信息 转换成意义信息的过程。(理解能力)(七)背景(situation):包括心理、物理、社会和文化背景。四、沟通的分类四、沟通的分类五、沟通网络五、沟通网络链式链式 轮式轮式 圆周式圆周式 全通道式全通道式 Y Y式式流言式流言式 集束式集束式 偶然式偶然式Y Y式式流言式流言式集式束集式束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体语沟通u体

    45、语体语指身体语言,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u目标接触目标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u身体运动是最容易为人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u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触摸的需要是一 种本能。u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四、人际距离四、人际距离 美国学者(霍尔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考题):(一)公众距离:360cm以上,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公共事务中的人际距离(二)社交距离:120cm360cm 商业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上。特点是开放性、公众性、语言性、正式性。(三)个人距离:4

    46、5cm120cm 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其特点是半封闭性、私人性、语言性、非正式性(四)亲密距离:045cm 这是亲人、夫妻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距离。其特点是:封闭性、私人性、非语言性、非正式性、传递情感信息。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起来的直接的

    47、(心理上)心理上)的关系。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的:个体性个体性-人与人人与人 直接性直接性-面对面面对面 情感性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主要成分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主要成分思考:通过发Email、写信、网上聊天、在QQ上 见面聊天是否属于人际关系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感情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 注意、抉择、初步交流注意、抉择、初步交流 试图留下好印象试图留下好印象 绝不涉及隐私问题绝不涉及隐私问题 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所需时间长短不一 已有情感卷入有情感卷入 交流的内容增加交流的内容增加 行为仍具规范性行为仍具规范性 双方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双方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 -安全感

    48、确立安全感确立 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力。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隐秘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隐秘的个人领域的个人领域 ,可分享财产与生,可分享财产与生活空间等。活空间等。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水平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水平简而言之:v定 向 阶 段表面接触v情感探索阶段轻度卷入v情感交流阶段中度卷入v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态度态度自我概念自我概念隐私隐私四四个个水水平平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极亲密话题极亲密话题非亲密话题非亲密话题自自我我暴暴露露深深度度自我暴露广度自我

    49、暴露广度对亲密朋友对亲密朋友 对陌生人对陌生人 对熟悉的人对熟悉的人 图图6-16-1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六种人际关系取向(1 1)包容需要:)包容需要:交往少交往少低社会行为低社会行为 适宜适宜理想的社会行为理想的社会行为 强依赖强依赖高社会行为高社会行为 (2 2)支配需要:)支配需要:自由与自主自由与自主民主式行为方式民主式行为方式 过分控制过分控制专制式行为方式、拒绝支配式行为方式、专制式行为方式、拒绝支配式行为方式、焦虑过重焦虑过重 (3 3)情感需要:)情感需要:少爱少爱低个人行为低个人行为 适宜适

    50、宜理想的个人行为理想的个人行为 溺爱溺爱高个人行为高个人行为 童年期人际需要的满足、行为方式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童年期人际需要的满足、行为方式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亲合:较低层次u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 喜欢:中等程度 爱情:最高水平(,19731973)-解释竞解释竞 争与合作争与合作 合作: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合作: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肯定性关系肯定性关系他人实现我实现。他人实现我实现。竞争:竞争: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否定性关系否定性关系他人不实现我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完整版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817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