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验检疫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植物检验检疫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检验 检疫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篇植物检验检疫1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2.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植物检疫的重要性3.植物检疫的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4.国内外植物检疫概况和中国植物检疫简史国内外植物检疫概况和中国植物检疫简史第九章 植物检疫概述21.掌握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掌握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2.了解植物检疫的重要性了解植物检疫的重要性3.掌握植物检疫的特点掌握植物检疫的特点4.了解国内外植物检疫的概况了解国内外植物检疫的概况目的和要求:3第一节第一节 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的关系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的关系一、植物检疫的由来一、植物检疫的由来1.Quarantum 检疫检疫“Quarantine
2、”一词源由拉丁文一词源由拉丁文Quarantum,原,原义为义为“四十天四十天”,来源于十四世纪,在威尼斯为防止黑,来源于十四世纪,在威尼斯为防止黑死病等传染疾病的蔓延,而实行对进境船舶实施隔离,死病等传染疾病的蔓延,而实行对进境船舶实施隔离,在海上停泊在海上停泊40d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带有传染病。这种措施对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疫带有传染病。这种措施对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疫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4n世界上最早的植物检疫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检疫是1660年法国鲁昂地年法国鲁昂地区为了小麦秆锈病,提出铲除小蘖,并禁止
3、区为了小麦秆锈病,提出铲除小蘖,并禁止传入的法令。随后,英国、德国、奥地利、传入的法令。随后,英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等一些国家也先后采取了这项检疫措施。丹麦等一些国家也先后采取了这项检疫措施。n中国植物检疫的正式记载是中国植物检疫的正式记载是1928年的年的农产农产品检查条例品检查条例,至今有近,至今有近80年的历史,期间年的历史,期间几起几落,直到几起几落,直到1980年以后,中国的植物检年以后,中国的植物检疫才得到了迅速发展。疫才得到了迅速发展。5二、概念二、概念 随着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植物检疫工作的广泛开展,随着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植物检疫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认识
4、不断提高,植物检疫的概念人们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认识不断提高,植物检疫的概念也不断得到发展,日趋完善。不同的教科书对植物检疫概念也不断得到发展,日趋完善。不同的教科书对植物检疫概念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的解释也不尽相同。1.1.植物检疫: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植物检疫: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国
5、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6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n 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 针对的有害生物不同针对的有害生物不同 处理的对象不同处理的对象不同n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最终要求不同两者所采取处理的最终要求不同n 研究内容:国际性、多部门研究内容:国际性、多部门n 工作方法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强制性,人员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人员具有权威性三、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三、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71、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获传出国外传入获传出外检外检2.封锁国内局部地区
6、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使其不蔓延杂草,使其不蔓延内检内检3.对已传入的危险性病虫草,采取紧急措施,对已传入的危险性病虫草,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消灭就地彻底消灭检疫处理检疫处理四、植物检验检疫的任务和目的四、植物检验检疫的任务和目的8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植物检疫的重要性一、引种与检疫的关系一、引种与检疫的关系引种的优点:增加植物种质的多样性的手段引种的优点:增加植物种质的多样性的手段 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逆境的手段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逆境的手段 提高和改善品质的手段提高和改善品质的手段 缺点:有害生物随调运植物或产品传播缺点:有害生物随调运
7、植物或产品传播 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导致有害生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导致有害生 物迅速扩展危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物迅速扩展危害,如马铃薯晚疫病、葡萄根瘤蚜等葡萄根瘤蚜等9二、二、主权主权与检疫的关系与检疫的关系 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国家的经济实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力和科技水平。19371937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年由日本传入中国:甘薯黑斑病:日本在中国强行推广易感品种甘薯黑斑病:日本在中国强行推广易感品种“冲冲 绳百号绳百号”蚕豆象:随饲料传入中国蚕豆象:随饲料传入中国10三、三、外贸发展与检疫外贸发展与检疫的关系的关系 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植物检疫在对
8、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植物检疫起着特殊的作用起着特殊的作用 四、四、植物检疫的效益植物检疫的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11第三节第三节 植物检疫的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一、植物检疫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后盾,法规为手段,一、植物检疫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后盾,法规为手段,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检查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检查 1.法规防治法规防治 2.技术性强:快速、准确、有效技术性强:快速、准确、有效二、二、植物检疫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植物检疫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 要有预见性:立法要有预见性:立法 执法过程执法过程12三、植物检疫立足于国内,放眼于世界三、植物检
9、疫立足于国内,放眼于世界 爱国主义:保护本国的植物免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爱国主义:保护本国的植物免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 国际主义:防止有害生物扩散到别国或地区去国际主义:防止有害生物扩散到别国或地区去 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表现在: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表现在:1.各国植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植物检疫的国际各国植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植物检疫的国际法规及国际惯例法规及国际惯例2.各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应以现行的国际标准指南或各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应以现行的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为基础,当高于国际标准时应有详尽科学依据建议为基础,当高于国际标准时应有详尽科学依据3.检疫需要各国政府、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检疫需要各
10、国政府、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13第四节第四节 国内外植检的概况和中国植检史国内外植检的概况和中国植检史一、世界各国植物检疫的基本类型一、世界各国植物检疫的基本类型 1.1.从实验检疫的方法出发,分为全面和针对性检疫从实验检疫的方法出发,分为全面和针对性检疫 2.2.根据植物检疫体系管理,分为三种模式:根据植物检疫体系管理,分为三种模式:美国模式美国模式 欧洲模式欧洲模式 亚洲模式亚洲模式3.3.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为:社会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型发达国家型 经济共同体型经济共同体型 发展中国家型发展中国家型14二、
11、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检疫做法二、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检疫做法 1.美国:立法严密美国:立法严密 2.欧盟: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欧盟: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3.日本:由日本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植物防疫日本:由日本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植物防疫科负责科负责 15三、三、国际植物检疫发展的趋势及经验国际植物检疫发展的趋势及经验1.1.加强植物检疫职能加强植物检疫职能2.2.转变检疫管理思路转变检疫管理思路3.3.构建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快速反应机制 16四、中国植物检疫简史四、中国植物检疫简史1.1.早期的植物检疫早期的植物检疫 2.2.新中国成立后植检事业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后植检事业获得新生 口岸植物检疫口岸植物检
12、疫 国内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 17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各有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各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2.植物检疫与农业、贸易和国民经济植物检疫与农业、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关系?3.植物检疫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如何?植物检疫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如何?4.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是什么?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是什么?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8第十章第十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一、PRA的产生和发展二、PRA的作用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五、PRA的信息来源六、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19一、一、PRAPRA的产生
13、和发展的产生和发展 概念:概念: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20 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PRA的开始。特点: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 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 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 措施单一:禁止进口1.PRA起步阶段(起步阶段(18701920年)年)212.PRA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9211
14、990年)年)1924年,Cook首先将气候因子引入有害生物的研究领域;1972年,Weltzien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等。特点:不仅评价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 引入“风险”的概念 停留在适生性阶段 22 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2001年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只重视有害生物定居问题的适生性研究转入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3.PRA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年)23 特点:综合考虑有
15、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24二、PRA的作用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开展工作是遵守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25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限
16、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环境风险分析2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标准的现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线部分表示已颁布,虚线部分表示即将颁布)27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28第一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一种进口商品。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291.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
17、析 地区发现新有害生物的定殖侵染或暴发产生的紧急情况 在一进口商品上截获到新的有害生物而产生的紧急情况。科学研究确定的新的有害生物风险。有害生物传入到地区以外的新地区。在地区以外新地区比其原发地区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检查发现,某一有害生物不断地被截获。应进口生物者的要求,如研究人员、教育人员、生物学从业人员、商业公司(宠物商店店主)、食品业(供消费用的蜗牛)或业余爱好者(玻璃鱼缸用的水生植物)提出的要求。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例或要求而做出政策 决定。另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区域植物保护组织、粮农组织)提出的建议。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早先决定的影响。302.从传播途径开始
18、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开始进行一种新商品(通常是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新产地商品的国际贸易。可能应进口要求或贸易中出现交运某种货物而开始。传播途径可能涉及到一个或若干个原产地。供选种和科研目的而进口的新的植物种。查明商品进口之外的传播途径(自然扩散、邮件、垃圾、乘客行李等,或商品的包装、运输工具等)。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款或措施而做出政策决定。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以前决定的影响31第一阶段的结论 当有害生物被确定后,同时需划定PRA地区。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32第二阶段:有害
19、生物风险评估第一阶段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的清单(在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第二阶段将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在审查过程中,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重要性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33.地理和管理标准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并已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广泛分布),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这种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尚未达到生态范围极限(即未广泛分布),
20、而且该有害生物在地区应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该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正在考虑今后在地区对其进行官方防治,那么将确定该种有害生物是否应当进行官方防治。如果得出该种有害生物应当进行官方防治的结论,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的这个方面。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没有进行官方防治也没有考虑在今后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不存在,那么它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34.经济重要性标准定殖可能性:在地区寄主的可得性、质量和分布 在地区的环境适生性 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 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 有害生物的存活方式
21、35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自然和(或)控制的环境 随商品或运输工具运动的情况 商品的预定用途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传媒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天敌。36潜在的经济重要性:损失类型 作物损失 出口市场的损失 防治费用的增加 对正在执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计划的影响 环境损失 作为其他有害生物传媒的能力 已意识到的社会代价,如失业 37.传入可能性 影响进入可能性的因素影响进入可能性的因素:有害生物污染商品和运输工具的机会 有害生物在运输的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 在入境检查时检测到有害生物的难易程度 有害生物通过自然方式进入地区的次数和数量 在任何特定的进境港口从另一国家进入的人员次数
22、和数量 影响定殖可能性的因素影响定殖可能性的因素:托运商品的数量和次数 运输工具会带有某种有害生物的个数 商品的预定用途 38第二阶段的结论 如果有害生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应当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亦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是,对该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39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以前检疫一概要求零允许量的科学依据不足。遵循成本收益和可行性原则、最小影响原则和非歧
23、视原则,40.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列入禁止的有害生物清单 出口前的植物检疫检查和证书 规定出口前必需达到的要求(如,处理来自无有害生物区、生长季节检查、证书体系)进境时检查 在进境口岸、检疫站或适当时在目的地进行处理 入境后检疫扣留 入境后的措施(限制商品的使用,防治措施)禁止特定产地的特定商品进境41.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 生物学有效性 实施的成本效益比 对现存法规的影响 商业影响 社会影响 植物检疫政策考虑 实施新法规的时间 备选方案对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效率 环境影响42第三阶段的结论 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已经决定了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第三阶段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
24、是仅完成第一、二阶段,然后没有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适当评估就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不正当的。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特别注意,在实施PRA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43记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 对应当有足够的记录,以便在进行审查或产生争议时,可明确说明其资料来源,以及做出有关采取的或将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的管理,决定所利用的基本原理。444546五、PRA的信息来源 PRA所需的信息:生物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地理信息等。生 物 PRA地区定殖的潜力名称和分类地位 有害生物分布的生态图与已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关系 被保护植物的记录与检查
25、相关的鉴定方法 有害生物利境和逆境的气候条件检测方法 PRA地区的气候条件国际贸易中寄主截获记录 防治措施对防治其他有害生物的影响国际运输中其他方式的记录 使用杀虫剂的副作用从初发区到PRA地区的特定途径 防治费用47数据库国际信息互联网地图(解释性信息)专家系统(决策信息)数学模型(预测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48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第一时期:危险性病虫草害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 第二时期:与检疫实际结合和计算机辅助评价 第三时期: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成立里程碑 49二、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传播途径开始的从传播途径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