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座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78680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PPT
  • 页数:145
  • 大小:4.9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常见 传染病 防治 知识讲座 课件
    资源描述:

    1、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2015年主要内容 传染病的历史 传染病的有关概念 肠道传染病:霍乱、菌痢、伤寒、出血性结膜炎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虫媒传染病:疟疾传染病的历史 瘟疫、战争和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他们不仅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有的时候也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甚至于国家的消亡。传染病带来的死亡和创伤,远远地超过战争的总和。十四世纪,欧洲发生鼠疫,两千万人死亡,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十七、十八世纪,天花大流行,1.5亿人口死亡 1918年流感大流行,2500万人死亡。传染病的历史 由于对病原体的认识、抗生素的使用和疫苗的应用,我们在与传染病

    2、的较量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老的传染病将长期存在,而且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如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艾滋病、非典等。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成为感染性疾病,其中由人传给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

    3、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的特点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点,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传染病

    4、的感染谱 隐性感染为主 显性感染为主 绝大部分为严重型临床病例及死亡易感者传播途径 传染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人作为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出血热、狂犬病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播途径 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介水传播:粪口途径 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 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母婴传播 介土壤传播 医源性感染肠道传染病霍乱 霍乱(choler

    5、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流行,四季散发,属甲类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的发病急骤,以剧烈吐泻、脱水、微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甚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临床特征,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其病死率极高。霍乱 自1817年迄今,霍乱曾有过7次大流行,目前认为世界前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第七次大流行始于1961年,持续至今以埃尔托霍乱弧菌为主。而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的霍乱暴发流行,并逐渐波及巴基斯坦、泰国、斯里兰卡、尼泊尔、我国香港及欧美等地,并有预示第八次世界大流行的趋向。霍乱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酸及一般消

    6、毒剂(含氯制剂、碘制剂)均敏感,煮沸12min可杀死,自来水及深井水中加0.5ppm的氯,经15min即可杀死。但霍乱弧菌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一般在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可存活13周;当霍乱弧菌黏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其存活期还可延长,在合适的外环境中甚至可存活1年以上。霍乱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病人在发病期间,可连续排菌,时间一般为5日,亦有长达2周者。尤其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污染面广泛,是重要的传染源。而轻型病人易被忽视,常得不到及时隔离和治疗,健康带菌者多不易检出,所以两者在传播疾病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霍乱 2、传播途径:病菌可随粪便、呕吐物排出,

    7、经水、食物和生活接触传播,也可籍苍蝇机械性传播。经水传播是主要途径,常呈暴发流行。食物传播的作用一般次于水,聚餐性食物型暴发是近年国内某些地方霍乱流行的重要形式之一,常因家庭自办酒席构成跳跃式远距离传播。霍乱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由于胃酸的屏障作用,只有在暴饮暴食,且有足够量的霍乱弧菌进入时,才可引起发病。患病后免疫不持久,仍有再次感染的可能。4、流行特征:霍乱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但在我国仍以夏秋季为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9月。霍乱有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为主的地理特点。霍乱 潜伏期13d(数小时至7d)。表现为呕吐、腹泻,及排出大量水质粪便,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少数有前驱症状。O1群

    8、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状较重,持续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迅速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循环衰竭、休克。病人表现为烦燥不安、表情呆滞、声音嘶哑、眼球下陷等,继而出现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膊细速、血压下降等,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致者轻型为多。霍乱一般预防措施(1)管水: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宣传不喝生水,并逐步推广饮用自来水。(2)管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食品行业、集体食堂、个体摊贩及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家庭自办酒席、聚餐等要严加管理,严防食物型暴发和远距离播散。(3)管粪便: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形式多样

    9、,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4)灭蝇、灭蟑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对人畜禽粪便加以管理,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处理苍蝇孳生地,查灭、扑杀蟑螂。(5)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防止“病从口入”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知识,自觉改变不卫生的习惯和环境。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目前发病率仍较高,在急性传染病中占第1位或第2位,以中毒性菌痢危害性最大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痢疾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

    10、外,污染了外环境,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苍蝇和手经口感染 脏手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细菌性痢疾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时间短 各菌群、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 重复感染和多次发病较为常见细菌性痢疾 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数为12d。临床上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二型。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量少,故失水不多见。开始为稀便,可迅速出现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一般1周左右逐渐恢复,少数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2)

    11、轻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表现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不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腹痛不显著,里急后重也不明显,病程37d,亦可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高热体温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发病后24h后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

    12、显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培养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也为重要传染源。(3)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多不明显。细菌性痢疾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容易被苍蝇叮咬的食物 吃瓜果应洗净、削皮。粘液便或脓血便,应尽快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尽力治疗。夏秋季儿童不明原因的急骤高热,并伴抽痉或昏迷者,应注意确定是否为中毒性菌痢,应及时请医生检查,以明确诊断。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 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

    13、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主要由污染的水 食物:熟肉、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食品 日常生活接触 苍蝇、蟑螂等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科长生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该病全年都有发病,夏秋季多见,儿童和青壮年多发伤寒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3天,长至42天,平均14天 起病缓慢,发热、畏寒、头痛、腹胀、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23周。持续高热不退,脉搏与发热不成比例上升,反应迟钝,重者可出现昏迷、肝脾肿大、黄疸、便秘或腹泻、皮肤出现玫瑰疹压之褪色,多分布于胸腹部及背部 病后第四周

    14、,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症状减轻,食欲好转。该期应警惕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的出现 病程的第五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消失,食欲亢进、多汗。约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伤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手 洗手要认真 不啃指甲 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不吃路边小吃摊售卖食物 患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按照消化道传染病隔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

    15、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沿西海岸迅猛蔓延到非洲大部分国家。与此几乎同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暴发流行,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澳州、美洲也有流行报道。19691972年发生了东半球AHC的流行,致病菌为EV70。1970年亚洲流行的AHC于新加坡证实为EV70和CA24的混合感染。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本病,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此后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流行呈周期性的原因不明,有可能

    16、与人群抗体水平有关。沿海、热带、湿度大和人口稠密的城市更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病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预后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国、美国及我国均有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传染源:急性病人为本病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或直接、间接接触眼分泌物而传染。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手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公用毛巾、脸盆、水等接触眼部间接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可能为

    17、隐性感染。成人特别是2040岁者,发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4、流行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潜伏期一般24h,少数可达6d。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眼睑水肿,结膜充血。23d内可出现典型症状-结膜下出血,出血程度轻重不等,可有点状、斑片状出血,重者出血融合弥漫,遍及全部球结膜,呈鲜红色。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是本病早期另一特征。也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

    18、遗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V70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大流行期偶有病人在结膜炎后18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腰骶脊髓神经根炎,下肢肌肉酸痛、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运动麻痹或面瘫,部分病人恢复,亦可致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措施 隔离患者 消毒患者的洗漱用品 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禁止患者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 讲究卫生,经常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实行一人一巾一盆。发现该病应及时向疾控部门作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流感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

    19、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T h e F l u-S i te0 1/9 9A b o u t th e i n fl u e n za i l l n e ss 1PharmaceuticalsT T h h e e f fl lu u v vi ir ru u s sM 2 proteinH a em a gglutini nV i ral R N AM 1 P roteinN N e eu u r ra a m m i in n i id d

    20、 a as s e e流感 传染源: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其中重症病例因其排毒量大、时间长、传染性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而轻症病人虽然排毒量小、时间短,但其活动范围大,人们不加防范,其传染源作用亦不容忽视。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力的人群,虽无临床症状,但能短期排毒,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可能较大。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并且易于将病毒从学校带入家中,造成流感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常认为学龄儿童是使流行扩大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流感病毒,经说

    21、话、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传染性可保持30min。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等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流感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没有差别。新生儿因缺乏局部免疫,加之通过胎盘获得的抗体较少,因此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老年人由于经历过各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在免疫上得到强化,易感性一般较低。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流感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著。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引起暴发。甲型流感可导致

    22、世界性流行,乙型流感常局部流行,而丙型流感未见变异,常呈散发流行。流感的流行常沿交通线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流感的流行常引起人群,特别是在儿童和老人的超额死亡率。流感患流感后主要表现:潜伏期13日。发病突然、高烧、畏寒、头痛、乏力、咽痛、肌肉酸痛、干咳等。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拉肚子等。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恢复,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流感常见的并发症 肺炎 支气管炎 中耳炎 心肌炎 脑膜炎等 Reye综合征(儿童患流感后如果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可诱发出现内脏脂肪变性合并脑病)流感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不少于5天 切断传播

    23、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本病流行期间,加强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流感 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与病人近距离的接触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亦可选择带口罩 注射流感疫苗:疫苗注射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疑似流感病例集中发病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以尽早采取控制措施流感流感 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因此必须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新的流行毒株制作疫苗。一般情况下,每年流行的病毒中,到第二年都会有12种毒株发生变化,因此就必须每年接种新的疫苗。流感流感 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会在夏季的末期开始上市,每年在910月份即流感流行前一个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即使在流感

    24、的流行期间接种疫苗对易感者也是颇有好处的。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原发感染为水痘,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妊娠妇女感染水痘后,可以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水痘 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d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很强,

    25、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水痘痂皮无传染性)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传染性很强,孕妇分娩前6d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13d内发病。水痘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多见于儿童,故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但近年来,大年龄组发病有所增加。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4、流行特征:水痘呈全球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散发性,但偏僻地区偶可暴发,城市可每23年发生周期性流行。水痘传染性极强,在集体场所中常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

    26、90病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及免疫缺陷者。水痘 1、潜伏期:1221d,平均14d。2、前驱期: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d可先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而无前驱期症状。3、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发疹23d后,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即所谓“多型性发疹”。水痘带状疱疹水痘水痘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多在10天左右自愈 儿童患者症

    27、状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 水痘疱疹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感染,部分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可出现重症水痘,并发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 水痘痊愈后,可终生免疫水 痘 概 念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常见病。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水 痘 概 念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发生于儿童,以出现全身性皮疹,“水珠”样疱疹为特征,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对部分患儿可能是致死性的。痊愈后病毒可潜伏于脊髓神经节,常由于某些诱因激活病毒复发成带状疱疹,两种疾病为同一病毒所致。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科

    28、,为D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实验动物对VZV病毒都不敏感,人是唯一的宿主。(The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The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u脂蛋白囊膜u二十面体衣壳u双链DNA基因组病原学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原学 在体外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但在疱疹液中-65可长期存活。流行病学 传染源:水痘病人(人是VZV的唯一已知自然宿主)传染性:高-家庭内传染率为9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直接接触皮疹 间接传播 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10岁以下小

    29、儿占总发病数90%以上;20岁以后发病者2%。接触后90%发病,病后免疫力持久。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多年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冬春发病较多。水痘的流行现状2006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数、发病、死亡病种位次位次病种事件数病种发病数病种死亡数1水痘701流行性感冒34100乙脑2082流行性腮腺炎513水痘22244狂犬病463流行性感冒272流行性腮腺炎19212出血热204乙脑188风疹5545人禽流感85风疹122细菌性痢疾4584流脑7流行现状 据报道近些年我国水痘发病率明显增多,而且发病年龄后移,中小学生发病率升高,重症患者及并发症明显增多。我市近几

    30、年来学校(小学、中学、大学)、托幼单位发病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56月,长清区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疫情。学生发病34人,罹患率4.84%;教师发病1人,罹患率2.50。临床表现 水痘 带状疱疹VZVVZV原发原发性性感染感染:水水痘痘上呼吸道粘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和/或结膜感染或结膜感染病毒在区域淋巴病毒在区域淋巴结复制结复制第一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在肝脏、脾脏病毒在肝脏、脾脏和其它器官复制和其它器官复制第二次病毒血症第二次病毒血症皮肤感染并出现皮肤感染并出现疱疹疱疹潜伏期潜伏期0 0 天天46 46 天天14 14 天天发病过程发病过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ZV原发性感染:水痘 潜伏期(

    31、1021天,平均1416天)无症状 前驱期(12天)发烧,不适,食欲不振,头疼,咳嗽,咽痛 水痘疱疹(35天)见于头皮,脸,躯干和四肢 斑疹 丘疹 疱疹 结痂 皮损愈合 结痂形成(病程1-2周)可编辑VZV原发性感染:水痘u孕妇:肺炎u婴儿畸形VZV由母传至胎儿在怀孕头三个月最危险后果:皮肤、四肢、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缺陷新生儿严重水痘母体感染发生在产前5天之内婴儿没有得到抗体,感染趋于严重,病死率率为530带状疱疹提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并发症并发症重症水痘 好发人群:免疫受损病 营养不良 免疫缺损 肿瘤、白血病患儿 HIV感染 类固醇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发病特征 潜伏期短,病毒广泛播散 皮疹播

    32、散快、损害深并呈脐状、持续时间长、恢复慢 发烧更严重、并发症更常见 死亡率高住院儿童并发症住院儿童并发症 并发症并发症VZVVZV感染感染:水痘水痘水痘的并发症(一)在健康者中发生率为5 皮肤感染 可引起疤痕 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 肺炎 原发病毒性或继发细菌性肺炎 儿童较少见 成人(特别是吸烟者)常见水痘的并发症(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 Reye,s综合征(使用阿斯匹林的后果!)其它少见并发症 由病毒在不同器官繁殖造成 如:肾小球肾炎、心内膜炎、肝炎、胃炎、阑尾炎、胰腺炎、睾丸炎、关节炎等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VZVVZV的的潜伏和激活潜伏和激活 背根神经背根神经感觉神经

    33、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后根部后根部脊髓脊髓前根运动神经纤维前根运动神经纤维前根部前根部感觉神经节感觉神经节感觉感觉神经神经皮肤皮肤混合神经混合神经皮肤皮肤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皮肤皮肤带状带状疱疹疱疹Hope-Simpson RE.The nature of Hope-Simpson RE.The nature of herpes zoster:a long-term study and herpes zoster:a long-term study and a new hypothesis.Proc R Soc Med a new hypothesis.Proc R Soc Med 19

    34、65;58:9-20 1965;58:9-20 发病原理发病原理VZV复发感染:带状疱疹并发症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躯干、面部:胸、腰部、背腰部,多单侧,不超过中线可持续24周主要症状:发热、沿神经走向发生密集的红色丘疹,然后形成水疱疹剧烈的刺痛和烧灼感,持续时间长且难以忍受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64%病例发生在55岁以上年龄组 以下因素增加其发病率:年龄增加 肿瘤等慢性病 HIV 感染 早期VZV感染:若1岁内感染水痘,患带状疱疹的危险性将增加3-20倍VZV复发感染:带状疱疹VZV复发感染:带状疱疹u发病率: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74/100,00080岁以上成人的发病率:1010/10

    35、0,000到85岁为止累计发病率:5000/100,00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ZV复发感染:带状疱疹 细菌性皮肤感染 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眼带状疱疹:可致失明 耳带状疱疹:可致失聪 散发性带状疱疹 再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治 疗 原 则 对症治疗(疗效有限)止痒:炉甘石洗液(未破者)、口服抗组织胺药 发热:扑热息痛 预防皮肤细菌感染 抗病毒治疗水痘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出疹前两天即可排出病毒 病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接触者观察3周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水痘的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 消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射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 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的预防 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被

    36、动免疫维持时间短,只能保护三周国内不生产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 接种疫苗主动免疫非血液制品,安全性好可提供长期免疫力,维持时间长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 对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的观察,在指示病例5日内接种疫苗的观察结果。对照组13名儿童12例出现60-600个典型水痘。疫苗组13名儿童9例未出水痘,4例轻症水痘,分别出1、2、20和50个痘疹。在接触3日内接种疫苗,保护率为90%,以减轻症状为有效标准,保护效果100%。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水痘疫苗的接种 接种对象:12月龄以上的水痘易感者。使用方法:按瓶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皮下注射0.5ml。疫苗溶解后应尽快使用。预防接

    37、种预防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美国的推荐 1218月龄儿童:单剂量与麻风腮疫苗合用,为常规普种疫苗 13岁的儿童:单剂量,未接种者在入托、入中小学时补种 13岁及以上的儿童及成人:两剂量,间隔4-8周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revention of varicell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revention of varicella.MMWR Mor Mortal Wkly Rep 1996;45MMWR Mor Mortal Wkly Rep 1996;45(RR-1

    38、1)1-36.(RR-11)1-36.水痘疫苗接种:美国的推荐特殊人群应重点接种:工作或生活在高度可能的传播环境中的人,即:幼儿园教职工、小学教师、社会公共机构的住户和职员、大学生和军人 与发生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危险者的密切接触者,即:医务人员及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家属 非妊娠的育龄妇女水痘疫苗接种:欧洲专家组推荐 所有12-18月龄的健康儿童以及所有13岁前的易感者进行常规疫苗接种 无确切水痘史的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疫苗补种 接种:在接触或传播疾病高危环境中的无免疫力的医务人员所有高危者Gershon AAGershon AA,Rentier B.Varicella vaccination of he

    39、althy children-a challenge for Europe.Eur J,Rentier B.Varicella vaccination of healthy children-a challenge for Europe.Eur J Paediatr(submitted)Paediatr(submitted)水痘疫苗接种:其他国家的推荐 日本:儿童常规接种 韩国:儿童常规接种 乌拉圭:儿童常规接种 加拿大:所有12月龄儿童及以上的易感者 芬兰:所有12月龄以上无水痘病史的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疫苗接种 属二类疫苗,接种前告知,自费自愿接种 不要片面夸大疫苗保护效果和保护年限自然疫源性

    40、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 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及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 黑线姬鼠褐褐 家家 鼠鼠小家鼠小家鼠临床表现 三种表现 急性发热、出血、肾衰 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流流行行性性出出

    41、血血热热预预防防措措施施 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在疫区应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 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 做好个人防护,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 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 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接种疫苗 包膜(为薄膜)包膜(为薄膜)基质蛋白基质蛋白 糖蛋白糖蛋白 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 垂直切面垂直切面 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

    42、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率高达100%。包膜(为薄膜)包膜(为薄膜)基质蛋白基质蛋白 糖蛋白糖蛋白 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 垂直切面垂直切面 狂犬病毒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狂犬病致病机理通过神经进入

    43、分泌腺体: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在唾液中排出病毒在唾液中排出病毒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临床表现潜伏期: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年,差别非常大,一般 20 60 天 主要的影响因素:感染的病毒数量 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暴露的部位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持续数天 警示性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出现蚁走感 非特异症状:不适、乏力、头痛、发热急性发作期:持续数天,分为两种类型:

    44、脑炎型(狂躁型)狂犬病,约占80%麻痹型(哑型)狂犬病,约20%临床表现昏迷和死亡:几乎所有的狂犬病临床症状都会发展成为昏迷和死亡。在发病后数天时开始昏迷,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流行病学 资料显示,狂犬病曾光顾过世界上多个国家,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夺走过数千万人的生命。整个美州、非洲、亚洲以及欧洲部分地区都有狂犬病。只有少数岛屿国家,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严格的法规而未受影响,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等国家。流行病学传染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抓伤、咬伤 吸入气溶胶流行病

    45、学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一般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发病较多预防措施 暴露后免疫 人对狂犬病毒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隐性感染者。人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狂犬病的发生率为30-70%,如能正确处理伤口、使用疫苗和抗免疫球蛋白,发生率可降到1%以下。暴露前免疫 有关问题免疫预防暴露后免疫:第一步:立即进行局部伤口的处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暴露 第二步:应根据患者疫苗接种史和伤口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WHO 关于暴露后免疫的指导原则)WHO推荐的暴露后处理的指导原则类别接触类别处理方法抚养或喂养动物,被舔触无损伤的皮肤如确

    46、认无接触史,无需治疗轻度咬伤无防护皮肤,无出血性轻微抓伤或擦伤、舔触破损皮肤立即接种疫苗单一或多处贯通皮肤性咬伤或擦伤,黏膜被唾液污染(如:舔触)立刻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暴露于蝙蝠者,按照III类伤口处理 暴露于啮齿动物(包括鼠、兔等),也需要暴露后免疫治疗。免疫预防暴露后免疫暴露后免疫 局部伤口处理局部伤口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的病毒,物理方法清除病毒颗粒,化学作用灭活剩余的病毒。用流动的水、20肥皂水或含有清洁剂的水强力冲洗伤口,至少至少1515分钟分钟(WHOWHO););严重伤口的处理:伤口的清创处理请咨询综合医院相关科室 要尽量避免缝合伤口,如必须缝合,则应保证免

    47、疫球蛋白已按上述要求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需要应用抗生素或抗破伤风措施时,应在局部处理后再进行。n 肌肉 接种方案(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WHO标准 5针肌肉接种方案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III类暴露)注意两手的操作位置和进针角度注意两手的操作位置和进针角度儿童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示意图儿童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示意图暴露后免疫 主动免疫n 肌肉 接种方案(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WHO标准 5针肌肉接种方案免疫预防暴露前免疫:保护 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 狂犬病高发地区,如果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可以建议儿童接受暴露前免疫而获得抗体保护 那些可能意识不到暴露的人或没

    48、有条件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理的人 简化 与暴露后免疫相比,可减少所需疫苗的针次和剂量 不必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免疫预防 暴露前免疫:持续暴露风险的对象 必须接种 狂犬病诊疗、研究人员、疫苗生产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前免疫:持续暴露风险的对象 必须接种 狂犬病诊疗、研究人员、疫苗生产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免疫预防暴露前免疫:频繁暴露风险的对象 应当接种 护士、医务工作者、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和兽医 儿童 应该考虑接种。儿童被咬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免疫预防暴露前免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角肌肌肉注射,对于幼儿,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或三角肌肌肉注射。第28 天的注射也可以在第21天注射。D2

    49、8*D0D7免疫预防妊娠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有关问题:我国所有人用狂犬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病毒彻底灭活,疫苗中不存在活病毒,因此不会对胎儿致畸。现代狂犬病疫苗已经进行了高度纯化,不含有目前已知的100多种能引起胎儿致畸、致瘤、致突变的药物,因此是安全的。孕妇暴露于狂犬病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无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异常的报道。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其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

    50、,恶性疟的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疟疾 疟疾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是亚非拉广大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现在全球仍有1.2亿疟疾患者,带虫者约近3亿;非洲每年还有百万儿童死于疟疾。疟疾也是我国流行历史久远、传播范围广泛、患病人数众多、危害程度严重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建国初期称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疟疾 传染源:外周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座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786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