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地经济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78106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PPT
  • 页数:195
  • 大小:2.2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经济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地 经济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2011年9月1ppt课件l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土地经济学概述l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l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l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l(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研究解决;l(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l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2ppt课件l1、经济、经济-在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是指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的一种机制。

    2、l2、经济学、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一门学科。l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3ppt课件l(1)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部分l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础概念;人口与人口持续发展理论;土地报酬规律、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原理;地租、地价理论与应用等。l(2)土地利用部分)土地利用部分l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战略;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工、区域规划和区位选择;各类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l(3)土地制度部分)土地制度部分l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理论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土地市场与土地市场制

    3、度;土地金融与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与地税制度等。4ppt课件l农村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l注重土地和水的利用、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市场、地租、土壤保护、税收及土地利用计划、区划等一系列问题。l城市土地经济学城市土地经济学l或叫不动产经济学,作为普通经济学或经营学的一个分支,注重住房、城市化、城市土地开发和再开发、工商业选址、城市不动产评估、金融、营销等一系列问题。5ppt课件l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 l经济因素经济因素l制度因素制度因素 6ppt课件l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l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

    4、会,即古代社会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l先是地广人稀,没有土地问题;继之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逐渐产生了地权关系、土地分配和土地利用问题,并引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研究。7ppt课件l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l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l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l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l其后至20世纪初期,土地问题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则附属于一般经济学。l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的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

    5、国伊利等首先提出年代前后,美国伊利等首先提出了了“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一词,并相继发表了一词,并相继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大土地经济学大纲纲(1922年)、年)、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年)、年)、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专著。年)等专著。8ppt课件9ppt课件l1抽象与具体的方法l2、系统分析的方法l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l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l5、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l6、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10ppt课件l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l1、土地是指大气层以下一定高度,地壳一定深度,包括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

    6、以及人类劳动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综合体,是一切物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位置、财产、资本位置、财产、资本 l2、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l3、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11ppt课件l资源:一切可为人类形成财富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因素,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l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

    7、和。)l 社会资源: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人的因素,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力资源最重要。12ppt课件l土地: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已开垦利用的土地),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应具双重性,但仍然称为自然资源。l不动产: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工资源的总和。13ppt课件l就生产关系方面而言,涉及土地财产、土地资产、就生产关系方面而言,涉及土地财产、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三方面的问题。土地资本三方面的问题。l土地财产:是土地的经济形态之一,是指人们拥土地财产:是土地的经济形态之一,是指人们拥有产

    8、权的土地,或在产权上有所归属的土地。有产权的土地,或在产权上有所归属的土地。l土地资产:土地财产中可折算为货币并可用于抵土地资产:土地财产中可折算为货币并可用于抵偿债务的部分即土地资产偿债务的部分即土地资产l土地资本:投入经济运营的土地即土地资本,而土地资本:投入经济运营的土地即土地资本,而土地价格即土地资本的货币表现,即土地资本金。土地价格即土地资本的货币表现,即土地资本金。14ppt课件l(1)自然特性l 位置固定位置固定 要就地利用。l面积有限面积有限 要求我们节约集约利用l质量差异质量差异 因地制宜l功能永久功能永久 合理利用与保护,达到持续利用。l(2)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

    9、给的稀缺性 面积有限 供求不平衡土地的可垄断性土地的可垄断性 稀缺性 占有、所有、使用、受益土地利用的制约性土地利用的制约性 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用途变更困难土地的可改良性土地的可改良性 投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投资量和结构要适度,过犹不及。15ppt课件l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基础和条件。土地具有两项基本功能:础和条件。土地具有两项基本功能:l(1 1)承载功能)承载功能l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和生产的场所;也是地球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和生产的场所;也是地球陆地上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基地,陆地

    10、上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存在与繁衍的基地,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必须依赖土地的承载功能。没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必须依赖土地的承载功能。没有土地的承载就不会有整个世界。有土地的承载就不会有整个世界。l(2 2)生产功能)生产功能l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即使在没有人类劳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即使在没有人类劳动投人的情况下土地也能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自动投人的情况下土地也能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自然产品。土地的这种生产力被称为自然生产力。然产品。土地的这种生产力被称为自然生产力。16ppt课件l1 1、人地关系、人地关系 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所产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与土地的关系。生的人与土地的

    11、关系。l其实质就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进行物质其实质就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交换的关系。l人地关系可分为两种:人地关系可分为两种:l 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成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人是主体(为可成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人是主体(为土地利用和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土地利用和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l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称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关系,称

    12、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17ppt课件l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人地关系: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人地关系:l基本层次基本层次:人地关系可简称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人地关系可简称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如人均土地、人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如人均土地、人均耕地等等。均耕地等等。l中间层次中间层次: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即目前经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即目前经济学家和地学家研究的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济学家和地学家研究的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量等等。人口承载量等等。l综合层次综合层次:指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人口、指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人口、环境(土地)与可持续

    13、发展的关系。环境(土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8ppt课件l一、一、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l(一)经济增长: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经济增长: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提高,有时也指每个人收入或实际消实际水平的提高,有时也指每个人收入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加。费水平的增加。l好处:提高世界经济水平,很多国家经济及综好处:提高世界经济水平,很多国家经济及综合国力得到加强。很多国家消除贫穷,大大提合国力得到加强。很多国家消除贫穷,大大提高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也向更舒适、高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也向更舒适、更高层次发展。更高层次发展。l社会问题:贫富

    14、不均、失业、环境恶化、犯罪率社会问题:贫富不均、失业、环境恶化、犯罪率上升、社会不稳定上升、社会不稳定19ppt课件l(二)经济发展:指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二)经济发展:指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展。l1 1、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l2 2、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改善l3 3、国家的独立意识的提高国家的独立意识的提高l二者的相同的缺陷: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二者的相同的缺陷: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展的作用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耗竭和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l1 1、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枯竭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枯

    15、竭l2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0ppt课件l可持续发展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可持续发展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l核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公正、核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公正、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l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发展构成威胁。21pp

    16、t课件l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l1 1、鼓励经济增长鼓励经济增长l2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相协调能力相协调l3 3、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步相适应l 实现途径:实现途径:l1 1、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l2 2、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l3 3、调整产业及经济政策调整产业及经济政策l4 4、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22ppt课件l1 1、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土地可持续利用

    17、: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l包含两层含义:包含两层含义:l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l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济、社会持久发展。23ppt课件l2 2、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1)(1)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一

    18、致。l(2)(2)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性质相适应。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性质相适应。l(3)(3)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当。l(4)(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24ppt课件l目前,在中国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在中国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l这种平衡应包括以下内容:这种平衡应包括以下内容:l (1)(1)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l(2 2)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l (3)(3)要有长远性。要有长远性。l (4)

    19、(4)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l (5)(5)要追求质量的平衡。要追求质量的平衡。25ppt课件l现阶段是改造中地产田土,其作用有:现阶段是改造中地产田土,其作用有:l(1)(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直接提高粮食单产。l(2)(2)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l(3)(3)解决贫穷问题。解决贫穷问题。l(4)(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济发展。26ppt课件l我们来研究土地问题,尤其土地经济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也就是说有多少土地供给我们使用,而人们又需要多少土地。l供给供给:可利用商品或资源的数量。l 涉及到已利用

    20、或可以利用的商品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l需求需求:人们需要并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l 涉及到影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还涉及到人们满足相应需求的能力。27ppt课件l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土地的供给l一、概念一、概念l1 1、供给、供给-是指卖者或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某一是指卖者或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市场上在每一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市场上在每一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量。l2 2、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是指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社会利用的各是指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社会利用的各种用地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的总种用地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

    21、储量的总和。和。l 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l为什么区分?为什么区分?l1 1、土地资源的总供给受地球表面能提供的资源总量的、土地资源的总供给受地球表面能提供的资源总量的限制。限制。l2 2、单个经营者、国家乃至全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总是随、单个经营者、国家乃至全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总是随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28ppt课件l1、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物理供给、实质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物理供给、实质供给)l 指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指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l强调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给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2、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l其特征是:相对固定,不受任何人为因其特征是:相对固定,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供给无弹性。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供给无弹性。l有时可(有时可(1 1)针对一些特定资源)针对一些特定资源l (2(2)针对具体的地区单元来理解。)针对具体的地区单元来理解。29ppt课件l2 2、制约因素、制约因素l(1 1)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l(2 2)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l(3 3)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l(4 4)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

    23、淡水资源l(5 5)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指各种有用的矿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指各种有用的矿产动植物可供利用)产动植物可供利用)l(6 6)一定的交通条件(使人们易于接近,便一定的交通条件(使人们易于接近,便于联系和物质交换)于联系和物质交换)l 3 3、自然供给的现状、自然供给的现状30ppt课件l1、概念、概念l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l 强调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

    24、地供给数量。l自然供给自然供给自然存量自然存量经济供给经济供给(其中供给人们利用的部分,当人们有足够的兴趣使用它,对其用途产生需求,并赋予一定的价值或愿意承担包括开发成本在内的成本时,土地资源才具有经济意义。)31ppt课件l特点:有弹性,是有效供给特点:有弹性,是有效供给l其可变性表现为两种形态:其可变性表现为两种形态:l(1 1)从某种具体场合看,土地价格可以)从某种具体场合看,土地价格可以不变,但土地的经济供给可变,土地投不变,但土地的经济供给可变,土地投资商可在同一价格水平下选定土地供给资商可在同一价格水平下选定土地供给量。量。l(2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

    25、下,土地作为商品受一般价格因素决定,其经济供给是变受一般价格因素决定,其经济供给是变动的。动的。32ppt课件l2 2、经济供给的增加形式:、经济供给的增加形式:l(1 1)直接增加(外延式增加)直接增加(外延式增加):总量的增加某种用途土地数量的总量的增加某种用途土地数量的增加增加l(2 2)间接增加(内涵式增加):一)间接增加(内涵式增加):一定面积上产出的增长(定面积上产出的增长(相当于原劳相当于原劳动生产率下的土地数量增加,实质动生产率下的土地数量增加,实质是生产率的提高)是生产率的提高)33ppt课件l3 3、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l(1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各类

    26、土地的自然供给l(2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l(3 3)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 l(4 4)社会需求(派生需求)社会需求(派生需求)l(5 5)价格)价格 l(6 6)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 l(7 7)土地供应者的行为及制度)土地供应者的行为及制度34ppt课件l4 4、扩大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经济供给的措施l(1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扩大土地利用面积l增加经济供给的直接途径。加大对土地后备资源、废弃地的开发复垦力度;向海洋发展(生产能力是世界耕地的1000倍)l(2 2)利用新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利用新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改变粗放经营,提高

    27、集约经营(劳动、资金、技术)、规模经营水平,使土地产出提高。l(3 3)调节消费结构)调节消费结构 达到地尽其用,最适宜利用l(4 4)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珍惜、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不要浪费。l(5 5)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l 35ppt课件l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l一、人口发展趋势一、人口发展趋势l据人口学家分析,世界人口发展大体是按照由缓慢增长到逐步加速增长又趋向减速增长这一轨迹进行的。l1、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世界人口发展趋势l2、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趋势36ppt课件l(一)人口理论l1、西方人口

    28、经济理论l马尔萨斯人口论l适度人口论l2、马克思主义人口论37ppt课件l 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l 主要有两方面:l 一是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产品的消费增加导致了对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空间的压力。l 二是人口结构、素质和分布对土地的压力。主要指人口密度、人地比例和人口消费水平的上升导致对土地的压力。38ppt课件l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人口增长对耕地资源的压力。l人类消费的大部分热量和蛋白质95%来自土地,其中80%来自耕地,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0.18hm2,目前不到0.07 hm2,人粮矛盾尖锐,迫使人们不断开垦和进行掠夺式的经营,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l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

    29、压力。l人口增长对草地资源的压力。l人口增长对水面和水资源的压力。l人口增长对能源矿产和生态环境的压力。39ppt课件l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l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从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资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l其数学函数式如下:其数学函数式如下:l其土地承载力(其土地承载力(LPC)=f R(t),P(t),C(t)l式中,式中,R(t)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l P(t)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l C(t)为人口消费水平为人口消费水平l t为时间为

    30、时间40ppt课件l广义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广义的土地人口承载力l既包括耕地与后备耕地,也包括非耕地(如园地、林地、草地、水面)等等,涉及的因素和范围很广泛。l土地人口承载力主要研究以下两方面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主要研究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内容:l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土地生产潜力;l二是人口需求生活水平。二是人口需求生活水平。41ppt课件l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能力。其测算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也可用趋势预测法 42ppt课件l区域生产潜力可表示为:l Y=Y1+Y2+Y3+Yil 式中:Y为土地生产潜力;l Yi为单种作物生产潜力。l区域土地人口承载

    31、量:l P=Y/Ll 式中:P为区域土地人口承载量;l Y为土地生产潜力;l L为人均生活水平。43ppt课件l区域人口承载比:l SR=P*/Pl 式中,SR为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l P*为预测人口;l P为土地承载力。l 若SR1,表示土地超载。44ppt课件l一、富裕地区(SR1)12个省区l京、津、沪、辽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l总耕地面积占全国22%,人口占全国27%,人均粮食不足300kg或难以达到400kg,资源承载力 住宅用地住宅用地 工业工业用地带来的纯收益用地带来的纯收益l农业中农业中,特殊经济作物特殊经济作物 一般经济作物一般经济作物 大田作物大田

    32、作物(粮食粮食)用地收益用地收益l在土地规划许可的条件下在土地规划许可的条件下,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可以遵循上述原则来安排用地。以遵循上述原则来安排用地。l 86ppt课件l 3、比例原理、比例原理l 事物的结构在数量上的反映事物的结构在数量上的反映,即是比例即是比例.不不同的比例结构同的比例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会导致不同的结果.l 在土地利用中,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因素:用途、土地、劳动力、资金、生产工具和经营管理者。只有把这些因素按合理的比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l 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和优良的土地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和优良的土地

    33、相结合相结合。l 总成本一样时,以总产出最高为最佳比总成本一样时,以总产出最高为最佳比例例 87ppt课件l 总产出一样时,以总成本最低为最佳比总产出一样时,以总成本最低为最佳比例。例。l 土地和用途的结合也要有比例,合理的土地和用途的结合也要有比例,合理的利用结构可以产生最大利用结构可以产生最大 的经济效益。这个的经济效益。这个比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比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l 耕地使用化肥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根耕地使用化肥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本身的养分相适应,即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本身的养分相适应,即目前提倡的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能只偏目前提倡的配方施肥或平衡施

    34、肥,不能只偏重一种元素。重一种元素。88ppt课件l4 4、限制因素报酬最高原理、限制因素报酬最高原理l 在土地利用中,主要因素有土地、资金、在土地利用中,主要因素有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我国最缺的是土地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我国最缺的是土地和资金,但在东部和西部又有所不同。在东部地区,缺但在东部和西部又有所不同。在东部地区,缺的是土地而不是资金,土地是限制因素,要力的是土地而不是资金,土地是限制因素,要力争发展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争发展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西部地区,资金技术是限制因素,而土用;在西部地区,资金技术是限制因素,而土地相对较多,要尽量

    35、把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全都地相对较多,要尽量把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全都用在土地上,使之达到最高报酬。用在土地上,使之达到最高报酬。89ppt课件l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l l 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以比较容易得到,但对于生态效益和社会可以比较容易得到,但对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方法来计算,一效益,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方法来计算,一般是定性分析。故我们重点讲土地利用的经般是定性分析。故我们重点讲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济效益评价。90pp

    36、t课件l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l 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概念l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l 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l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效益就好,反之,则低。l 2、产出类指标l 产品的实物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l 3、投入类的指标有l 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成本。l 用产出类指标与投入类指标比较,则可得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91ppt课件l4、对开发或基建性投入要分为静态和动态分析l(1)静态分析法l 、单位投资产品增长率。l 一般用百元投资平均每年增加产量表示。

    37、l 公式:每百元投资增加产量=(平均每年增加产量/投资总额)*100%l 、单位投资收入增长率。l 一般用百元投资平均每年增长的总收入计算。l 每百元投资增加总收入=(平均每年增加总收入/投资总额)*100%l 、投资收益增长率。l 一般用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相比计算。l 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纯收入或利润/投资总额)*100%92ppt课件l、投资回收期。l它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额等于投资总额,或者收回全部投资。l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平均每年的纯收益(或利润)l综上,静态分析法适用于开发及基本建设投资费用不高、周期较短的情况。93ppt课件l (2)

    38、动态分析法(贴现现金流通方法)l 开发性或基建性的投资不是一次性收回,这些资金要经过若干年的土地利用后才能收回。由于物价及银行利率不同,几年之后的货币与几年前的实效不能等同,为了具有可比性,需要引进贴现系数和复利系数两个指标来消除这种误差。l 贴现系数=1/(1+r)n (r为利率,n为年期)l贴现系数表示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l复利系数-即现在的单位货币量相当于几年的多少倍。l 复利系数=(1+r)n (r为利率,n为年期)94ppt课件l如:两年前投资开发房地产,投资为10万元,两年后才有收益,两年后收益为11万元,两年的银行利率为 r,来比较投资与收益。l10(

    39、1+r)2 11l1011 1/(1+r)295ppt课件l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土地分区利用l l 土地分区利用:根据土地的区位特点,土地分区利用:根据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也称土地区位利用。用的过程。也称土地区位利用。l意义:意义:1、对土地利用者、对土地利用者l 2、对消费者、对消费者96ppt课件l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区位利用原理土地区位利用原理l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 l区位:即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位:即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或地点。l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区位理论

    40、: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l土地区位:土地所处位置、场所或土地利用项目在空土地区位:土地所处位置、场所或土地利用项目在空间上的定位或布局。间上的定位或布局。l一、几种重要的区位理论一、几种重要的区位理论l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屠能的孤立国孤立国l2 2、工业区位、工业区位论论l3、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l4、市场区位理论市场区位理论 97ppt课件l1 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屠能的孤立国孤立国l中心内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中心内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41、不仅取决于土地天然特性,更重要的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依赖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农是依赖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农业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距离,屠能从土地利业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距离,屠能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阐述了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经济分析用的角度阐述了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方法。l理论核心是农业生产者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理论核心是农业生产者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l假设条件:假设条件:l(1)在一个大面积区域内,只有一个圆形范围的)在一个大面积区域内,只有一个圆形范围的“国家国家”,四周都是荒野。,四周都是荒野。l(2)该国家只有一个城市,

    42、且位于中心,其它皆)该国家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它皆为农业用地。该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为农业用地。该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l(3)该国家只有唯一的交通工具马车。)该国家只有唯一的交通工具马车。l(4)该国家的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是相同的。)该国家的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是相同的。l(5)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生产地到消费市)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比例。场的距离成比例。98ppt课件l由于以上假设条件,就形成了屠能圈。由于以上假设条件,就形成了屠能圈。l屠能圈的安排:屠能圈的安排:l(1)离城市最近的区域生产易腐烂不适于长途运)离城市最近的区域生产易腐烂不适于长

    43、途运输或重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的农产品。输或重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的农产品。l(2)远离城市的区域发展一些单位重量价值较大)远离城市的区域发展一些单位重量价值较大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弥补距离远造成的成本高的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弥补距离远造成的成本高的负影响。负影响。l(3)靠近城市的区域趋于发展集约农业;远离城)靠近城市的区域趋于发展集约农业;远离城市的区域土地利用粗放。市的区域土地利用粗放。l实质:纯收益最高实质:纯收益最高lN=P(C+T)PC=N+TlN纯收益纯收益 P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lC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成本 T运费运费l小结(小结(P181)99ppt课件l图100ppt课

    44、件101ppt课件l小结:小结:102ppt课件l二、工业区位论(韦伯)二、工业区位论(韦伯)l 条件条件: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前提,原材料、: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前提,原材料、和消费中心一定和消费中心一定 ,且不存在劳动力在各地各行业,且不存在劳动力在各地各行业之间流动。之间流动。l 其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其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l 该理论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该理论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集因

    45、素。前者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两项因素,集因素。前者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两项因素,后者指生产区位的集中,包括人口密度、工业复杂后者指生产区位的集中,包括人口密度、工业复杂程度等。程度等。103ppt课件l(一)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一)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l 首先假设交通路线与运输工具为同一种类(铁路、首先假设交通路线与运输工具为同一种类(铁路、火车),所需费用的多少由运载量与运输距离两个基火车),所需费用的多少由运载量与运输距离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在运载量(原材料重量)和运输距离本因素所决定。在运载量(原材料重量)和运输距离两个因素中,原材料的性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两个因素中,

    46、原材料的性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意义。l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分: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分:l1、稀有原材料:指一定地点储存或开采的,、稀有原材料:指一定地点储存或开采的,l又分为;(又分为;(1)、不失重的纯物质,即原料经制造后,)、不失重的纯物质,即原料经制造后,全部加入产品中。全部加入产品中。l (2)、失重物质)、失重物质l2 2、常见性原材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材料,如水、气、常见性原材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材料,如水、气、土。土。104ppt课件l根据上述描述,得到原材料系数(或物质指数)根据上述描述,得到原材料系数(或物质指数)原材料系数原材料系数=稀有性原材料总重稀有性原材料总重/制成品总重制

    47、成品总重l或或 物质指数物质指数=特殊的物质的总重量特殊的物质的总重量/产品总重量产品总重量l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来确定工业厂址: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来确定工业厂址:l 第一,凡原材料系数(物质指数)第一,凡原材料系数(物质指数)1的制造的制造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物质总重量运出工厂的产品总重,为节省运费,运出工厂的产品总重,为节省运费,工厂应放在原材料基地。工厂应放在原材料基地。l 第三、凡原材料系数第三、凡原材料系数=1=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与运出工厂的产品重量相等,工厂可的物质总重与

    48、运出工厂的产品重量相等,工厂可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之间任意选定。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之间任意选定。105ppt课件l(二)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l1、首先先来了解几个概念、首先先来了解几个概念l(1)劳动成本:是由工作效率和工资率构成。劳动成本:是由工作效率和工资率构成。工资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工资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l 工作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l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劳动者的素质不同,工资率在不同的区域,由于劳动者的素质不同,工资率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这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重和工作效率

    49、是不同的,这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要的影响。l 由此,韦伯在分析劳动成本与区位关系时,由此,韦伯在分析劳动成本与区位关系时,提出了几个概念: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和劳提出了几个概念: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和劳动系数。动系数。106ppt课件l劳动成本指数: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劳动成本指数: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动工资。平均劳动工资。l 地域重量: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地域重量: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重量。包括所需物资重量与产品重量之和。的重量。包括所需物资重量与产品重量之和。l 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例。l 劳

    50、动系数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地域重量l 上式说明,在工业区位选址时,要综合上式说明,在工业区位选址时,要综合考虑劳动成本指数和地域重量(运输费用),考虑劳动成本指数和地域重量(运输费用),对劳动系数大的工业,即劳动成本高而运输对劳动系数大的工业,即劳动成本高而运输成本低的,其厂址选择时一般应离开运输费成本低的,其厂址选择时一般应离开运输费用最低的点,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用最低的点,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输费用增大的数量,使产品成本降低输费用增大的数量,使产品成本降低 107ppt课件108ppt课件l(三)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三)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l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地经济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781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