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76135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PPT
  • 页数:148
  • 大小:8.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课程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 历史课程的沿革一、课程的定义u1.“课程课程”溯源溯源中国中国西方西方唐朝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孔颖达五经正义宋朝宋朝朱熹朱子全书朱熹朱子全书论学论学斯宾塞论教育斯宾塞论教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英国英国美国美国博比特课程博比特课程一、课程的定义u2.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定义课程是课程是知识知识课程是课程是经验经验课程是课程是活动活动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的科学中精心选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的科学中精心选择出来的,并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择出来的,并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

    2、,才能称得上是课程才能称得上是课程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教学的目标或计划;教学的目标或计划;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二、历史课程u1.历史课程的含义历史课程的含义u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

    3、,养成现代公民具备的人文素和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具备的人文素养。养。狭义: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狭义: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第二节 历史课程标准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l(一)(一)历史学历史学的发展趋势与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历史课程改革l1.1.研究领域急剧扩大研究领域急剧扩大 l(1)研究的时间范围不

    4、断扩大l(2)在研究空间上,历史学将进一步消灭空白。l(3)在研究内容上,历史学将在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等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扩展。(整体研究、专史研究、精神和思想、特定人群)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u2.2.学科领域广泛交叉学科领域广泛交叉u(1)理论、方法的相互渗透 u(2)研究成果的迅速转移 u(3)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u3.历史学功能的不断拓宽及其两极化发展历史学功能的不断拓宽及其两极化发展u(1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u 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但绝对不能将此理解为历史教育的全部,必须将历史基础知识“内化”为学生对历史基

    5、础知识的感受、体验及感悟,并外显于行为上。u(2 2)社会功能)社会功能 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l两极化发展趋势主要包含四层含义两极化发展趋势主要包含四层含义 :l(1)历史知识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同历史研究的进一步专门化基本上同步发展。l(2)宏观史学同微观史学的同步发展与深化。l(3)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或史学研究的个人化与国际化的并行发展。l(4)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l4.4.研究与教学手段的更新研究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l(二)(二)中国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及其问题分析中国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及其问题分析l

    6、1.历史课程设置沿革的基本特征及问题历史课程设置沿革的基本特征及问题lA.学科中心。lB.课程类型单一,结构固定。lC.课程排列从循环到直线。lD.课时逐渐减少。lE.课程编排呈“间断”和“跳跃”式。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l2.2.历史课程内容的组织序列及其问题历史课程内容的组织序列及其问题lA A、由、由“直线式直线式”到有到有“重点重点”地地“螺旋式螺旋式”循环循环l首先,初、高中的历史教育如何衔接l其次,历史学科知识的体系对于初中生来说过深、过难,l再次,高三“中国古代史”只是为少数学生服务lB.B.综合与

    7、分科综合与分科C.C.“专题型专题型”的历史课程编排的历史课程编排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l3.3.历史课程结构、内容的改革及其问题历史课程结构、内容的改革及其问题lA.结构的单一和复合。lB.内容的一元与多元。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l(三)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三)新课程改革的历程l第一阶段:改革论证阶段l第二阶段:课程改革实施阶段l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l2005年:江苏l2006年: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l2007年: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l2010年:全面展开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1.基本内容及特点

    8、基本内容及特点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l 教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大纲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精确的规定(如许多内容点有量化的标准,多数内容点有深度和难度上的明确标准),还要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出安排。l课程标准课程标准l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1.基

    9、本内容及特点基本内容及特点u指导思想指导思想u u体系结构体系结构u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以教学为中心设计了六个部分的内容,高中课标则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指导功能更为全面,它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2002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1.基本内容及特点基本内容及特点u课程目标课程目标u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u(1)提出过程与方法目标u(2)突破以往单纯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u(3)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

    10、可操作性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1.基本内容及特点基本内容及特点u课程结构内容课程结构内容u历史教学大纲由内容概述和内容要点两部分组成,基本按历史发展的时序选择较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内容要点部分只有知识点的罗列,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没有做出规定。u高中课标在内容结构上,对历史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采取“贯通古今,中外混合”的原则,是尝试构建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的体现,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内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思想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凸现了

    1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文本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教学目的、课程、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与评估、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对“教学目的”的表述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结构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必修课分为历史()历史()历史()三个学习模块。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史(

    12、)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教学评价考试与评估笼统地提出:“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角度的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可行的评价手段,并具体介绍了“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撰写历史习作”、“历史调查”、“考试”等评价方式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1.基本内容及特点基本内容及特点u课程结构内容课程结构内容u突出变革:u1.设置学习模块

    13、u2.确定专题型的教学体系u第一,避免了与初中课程的简单重复。u第二,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u3.分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u4.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2.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u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u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u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u转变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倡导倡导学生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u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u3.历史课程标准的使用u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14、u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u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u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第三节 历史课程目标具体目标l1.1.知识与知识与能力能力l历史技能的培养:历史技能的培养:分为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l技能目标的水平层次“初步掌握、熟练掌握、正确运用”l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lA.从一种或多种角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lB.能整理零散的历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lC.能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lD.能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并发现其异同lE.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范畴和方法,对某些历史结论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

    15、具体目标u2.过程与方法u学习过程uA.使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领域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uB.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积累一些较高层次的历史知识uC.通过进一步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逐渐掌握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uD.在体验、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u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u材料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目标u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经历(感受)水平:学生对历史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能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l例:体会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分享这一过程

    16、积累的宝贵财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l反应(认同)水平:学生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价值,做出相应反应l例:通过学习,认同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具体目标l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领悟(内化)水平:指学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l例: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形成与进俱进的创新精神例: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形成与进俱进的创新精神l历史意识历史意识l 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收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

    17、和要求。l例:从现实走进历史,从历史再回到现实,形成学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具体目标u“三维目标”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u1.“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u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一个提升。u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与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u1 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u()()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u()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u()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u()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u2 2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u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

    18、标教学目标的设计u3 3构成要素:构成要素:uA A是是AudienceAudience,即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即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uB B是是BehaviorBehavior,即学习行为(用可观测的术语),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即学习行为(用可观测的术语),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uC C是是ConditionsConditions,即行为限定条件和范围,说明,即行为限定条件和范围,说明B 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uD D是是DegreeDegree,即表现程度,表明,即表现程度,表明B B的标准。的标准。

    19、利用教学挂图利用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史实教学目标的设计u4.写作视角:u(1)确定知识目标。u(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u(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三、教学目标设计u常用行为动词常用行为动词u知识与能力:知道、认识、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知识与能力:知道、认识、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了解、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析、复述、描述、识别、再认、了解、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析、归纳、概述、概

    20、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答、撰写、拟定、检验、收集、整理、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答、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u过程与方法:模拟、重复、再现、临摹、扩展、缩写、制作、讨论、完成、过程与方法:模拟、重复、再现、临摹、扩展、缩写、制作、讨论、完成、表演、制订、解决、探究、探讨、拟定、绘制、测量、尝试、调查、走访、表演、制订、解决、探究、探讨、拟定、绘制、测量、尝试、调查、走访、联系、转换、运用;联系、

    21、转换、运用;u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感觉、领悟、认识、欣赏、经历、参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感觉、领悟、认识、欣赏、经历、参加、参与、尝试、寻找、交流、合作、愿意、遵守、否定、反对、接受、认可、参与、尝试、寻找、交流、合作、愿意、遵守、否定、反对、接受、认可、承认、称赞、关心、重视、采用、采纳、珍惜、怀疑、抵制、帮助、形成、承认、称赞、关心、重视、采用、采纳、珍惜、怀疑、抵制、帮助、形成、培养、养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培养、养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小结小结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Lore

    22、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不同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第二章第二章历史教材论历史教材论第一节 历史教材的分类一、历史教材的定义教教材材广义:师生教与学的所有材料广义:师生教与学的所有材料狭义:教科书狭义:教科书历史教材历史教材为达成历史教学目标

    23、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历史教科书处于核心地位物化材料(文字化材料、形象材料)物化材料(文字化材料、形象材料)教学的基本凭借和教学工具教学的基本凭借和教学工具二、历史教材的分类类别类别含义含义学科知识体系课程管理系统物质载体种类通史、专题史通史、专题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纸质教材、实物教材、视听教材纸质教材、实物教材、视听教材三、教科书的编写模式模式含义含义国定制国定制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计划、行政的方式,专门组织人力进行教科书编写工作,自编自审审定制审定制教科书的编写由民间组织进行,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审查批准,可出版发行认定制认定制由民间

    24、组织,经国家教育部门原则认可,学校可采用选定制选定制采用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发行、采用等,国家不予控制和干涉,完全由民间进行第二节 教科书的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初中本国史初中本国史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古代古代书春秋书春秋蒙学三蒙学三字经千字字经千字文文近代近代新中国新中国1.由重视政治史逐步到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史并重2.由主流观点的“一锤定音”到引入有争议的史学观点3.加入探究活动课内容4.历史时间下限动态变化,新增内容反映时代气息第三节 教科书的编写一、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体例体例含义含义章节体将古今历史分成几个大的时代,每一时期分为一章;每一章中,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不

    25、同的历史内容设立节或目分另予以叙述。课题体以课为单位,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以历史事件或历史形象为纲目,每课讲授一课时。专题史以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框架,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混编的历史知识体系。二、历史教科书结构年代年代结构结构民国元年潘武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部分):课文、历代系统、历代大事表20世纪20年代插图、表解、注释、提要1930年朱翊新初中本国史:历史地图、人物图片、研究问题、参考事项20世30、40年代提要、插图、年表、注释、习题1947年黄维荣外国史:单元前有“提要”,每节有图片,节后有注释、提要、习题、问题二、历史教科书结构版本版本模块结构模块结构单元

    26、(专单元(专题)结构题)结构课文结构课文结构课文系统课文系统课文辅助系统课文辅助系统岳麓版写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前面、导言、目录、单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单元引导;内容概要;课文引入语;子目标题、正文、阅读文、图表、页边问题、文中阅读框;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活动探究三、教科书的编写(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 1.要符合国家的立场:从内容选材到观点阐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主流社会的立场。朝鲜战争:各国的不同阐述 日本:把中国的东北称之为“满洲”,并与中国并提;蒙古地区、西藏、台湾是中国的邻国;中国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大都称为“异族”,把它们建立的政

    27、权视同外国 台湾:从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会民国成立、讨袁一路写下来三、教科书的编写(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 2.要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的领域不断开拓和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法。领域:近代市镇、乡村社会、社会团体、公共 卫生、知识群体等 具体史实:近代商会、南京大屠杀等 第二,更新了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第三,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元谋人重庆巫山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三、教科书的编写(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一)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 3.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认知发展程度第一,必须从传统

    28、的“教本”向“学本”转移其一,穿插生动的故事其二,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第二,不宜编入艰涩难懂的知识或不成熟的学术观点三、教科书的编写(二)编纂原则 科学性原则:内容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与进俱进 基础性原则:不能与大学历史专业教材混淆,要淡化专业色彩,尽量减少抽象的概念 系统性原则:知识体系不追求系统性,但教科书组织要具有一定系统性 规定性原则:内容要符合标准或大纲要求,体现主体立场,“强迫性”工具性原则:教师、学生 渐进性原则:知识螺旋式上升、学生能力渐进发展、教科书继承中发展四、历史教科书的发展方向由教材向由教材向学材发展学材发展增加自主增加自主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增加增加自主自主学习材

    29、料学习材料增加教增加教师、学师、学生探索生探索空间空间减少结论减少结论性叙述性叙述减少结论减少结论性叙述性叙述淡化历史淡化历史学科特点学科特点选择范例选择范例性主题内性主题内容容选择范例选择范例性主题内性主题内容容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感悟学习感悟学习增加历史增加历史情节,探情节,探究性体验究性体验增加历史增加历史情节,探情节,探究性体验究性体验多元视角多元视角解读历史解读历史文化文化内容选择内容选择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多元视角多元视角解读历史解读历史文化文化内容选择内容选择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第四节 历史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l1.1.含义含义l 教材分析,是教师在制定教学

    30、计划、设计教学预案前,要做的一项很重要、又很基础的工作,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教材的过程,既是教师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实施创造性备课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也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备课时的创造性劳动。一、教材分析l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目的的目的l将知识由贮存状态贮存状态转向传输状态传输状态再转化为贮存形式贮存形式 l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l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l3.3.教材分析的意义教材分析

    31、的意义l(1)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l(2)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l(3)便于教师协调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l(4)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二、历史教材分析的依据课程标准:领会其本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研究学生:心理特点、思维障碍、知识基础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l1.1.教材内容的性质与特点教材内容的性质与特点l 教材内容包括一切有效地传递、体现课程课程内容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

    32、材料,教材内容具有资源性、工具性和教育性的特点。二、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资源性资源性 教科书作为基本的课程资源,一是通过提供一定范围和数量的历史知识,为历史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组织及其表述,为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奠定基础。l工具性工具性l 就教的工具而言,它可以为教师教学程序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条件。l 就学的工具而言,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育性教育性 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教材的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

    33、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教材的教育性体现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国情,热爱和继承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对世界和人类而言,历史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

    34、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l2.2.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l 教学内容是属于教学层面的概念,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教学目标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并结合各种实际实际(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等)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或信息。中介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中介。教学活动是塑造人的活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充实知识和发展人格,教学内容始终伴随学生成长,它是学生走进经典世界、建构学科能力的桥梁。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生成性 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体现在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学实际的动态性之中,教学内容随着教学对象、

    35、教学情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教学情景与教学设计不吻合时,就会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代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l3.3.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l区别区别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材内容 联系 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转化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情景.它内在地蕴含着教师对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造,这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三、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的一次开发教材的一次开发教材的二次

    36、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 1.1.历史教材的历史教材的“补白补白”,补白有,补白有“铺垫性铺垫性”、“探究性探究性”、“拓展性拓展性”方法。方法。l历史教材的有些叙述简略抽象,概念晦涩难懂,学生和教材编者之间无法形成共鸣,这就需要“铺垫性铺垫性”开发开发。l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盲点,对于这些知识盲点或未知领域进行探究,被视为“探究性探究性”补白补白。l根据教学目标,应适度增加一些新的史学视角,使学生形成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丰满认识,这就是“拓展性拓展性”补充补充。l2.2.历史教材的历史教材的“调序调序”l3.3.历史教材的历史教材的“删减删减”l4.4.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的“整合整合”四

    37、、教材分析的内容l一、模块宏观分析l1.整体目标l2.专题分析l3.教材结构分析l二、单元分析(课程标准,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考点分布)l三、单课分析l1.宏观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l2.微观分析(1)知识教材中的事实,概念,原理,重点、难点l (2)方法(3)情感模块宏观分析2.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l专题确立原则:专题确立原则:(1)以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发展特征为基本内容来确定学习专题(2)坚持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整体性原(3)坚持以贴近时代、有所侧重的原则 宏观结构方面宏观结构方面 1.从纵向看,古今贯通。教材依据政治文明演

    38、进的进程,按时间先后顺序编篡,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扬弃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史观,体例新颖。2.从横向看,中外关联,宏观结构严谨。每一课显形和隐性地从五个方面展开课文内容。显性的,三个方面:政治制度产生的背景、政治制度的内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隐性的,两个方面:政治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各种政治制度之间异同比较及对今天的启示。模块宏观分析 3.3.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1 1)前言、导读和单元引言很有特色。)前言、导读和单元引言很有特色。前言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前言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导读导读”则先从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的宏观角

    39、度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接着以高度则先从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的宏观角度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接着以高度概括的文字阐述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概括的文字阐述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单元引言更是以精炼、严谨的文字,概要阐述每一专题的核心内容,引领师生从单元引言更是以精炼、严谨的文字,概要阐述每一专题的核心内容,引领师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本单元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宏观的角度把握本单元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目标。(2 2)正文吸收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给广大师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许多)正文吸收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给广大师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许多新材料、新视角,开阔了眼界,有利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

    40、求真、求实、创新材料、新视角,开阔了眼界,有利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新的科学态度。(3 3)图文并茂,材料丰富。)图文并茂,材料丰富。(4 4)“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提供了大量经典原始材料和反提供了大量经典原始材料和反映史学新成果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学习与探究活动映史学新成果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展开的展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教学内容内容教材教材教材教材分析分析教材含义;教材编写模式教材编写制约因素;教材编写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教材内容的发展变化教材分析的含义、目的、依据、流程小结小结第三章

    41、第三章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论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一、历史教学过程的环节u1.1.感知具体历史知识感知具体历史知识u对历史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讲解和对历史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讲解和描述,使学生把感知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描述,使学生把感知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过程。的过程。u2.2.理解历史规律性知识理解历史规律性知识u学生在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学生在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掌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括等方法,掌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形成

    42、和掌握历史概念,认识历史规律的过程。形成和掌握历史概念,认识历史规律的过程。一、历史教学过程的环节3.3.运用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学生把感知识并记住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形成学生把感知识并记住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形成某种能力的过程。某种能力的过程。u4.4.巩固和检查历史知识巩固和检查历史知识u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和评估,将学过的新知识内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和评估,将学过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二、教学过程的含义u教学过程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经过师生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是以

    43、教学材料及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认识和实践的活动过程。三、中学历史教学原则u1.含义u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u2.制定依据u依据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u依据教学规律u受教学目标的制约三、中学历史教学原则u3.内容u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u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u掌握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u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u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要结合的原则第二节 历史课堂教学技能一、导入技能u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遵循导课原则要求,运用多种教

    44、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u作用:激发学习兴趣u 启发学生思维u 指导学生学习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英语导入英语导入文文献阅读导入文献阅读导入LOREM IPSUM DOLOR以旧带新导入以旧带新导入LOREM IPSUM DOLOR歌曲导入歌曲导入LOREM IPSUM DOLOR直观展示导入直观展示导入LOREM IPSUM DOLOR时事材料导入时事材料导入LOREM IPSUM DOLOR故事导入故事导入课前提示导入课前提示导入总结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利用其它学科知

    45、识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文献史料名人名言导入猜谜导入导入方法总结一、导入技能u基本要求:u1.针对性:课堂导入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u2.联系性: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铺垫部分,起承前启后的作用。u3.科学性:导入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语言、引用材料)u4.启发性: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课堂导入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二、提问技能u提问技能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u 对学生而言,是学习思考遇到障碍时的外显行为

    46、;u 对老师而言,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的预设,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的载体。u几乎每一种教学方法中都包含有教师的提问技能,提问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二、提问技能u(一)提问的类型u1.从提问的时间上看,可分为:u(1)导入性提问u(2)讲授性提问u(3)巩固性提问u2.从认知活动上看,可分为u(1)记忆性的提问(2)理解性的提问u(3)运用性的提问(4)分析性提问u(5)综合性提问(6)评价性提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u本杰明布鲁姆,生于1913年。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六十年代,

    47、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教育目标分类法: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教育目标分类学二、提问技能u(二)课堂提问技能的基本要求u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表达简练、思考价值)u2.巧妙发问(提问时机、提问对象)u3.启发导答u第一,指导阅读,深入思考u第二,迁移旧知,铺垫启发u4.分析反馈三、板书技能

    48、u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而在黑板上书写的简练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u作用:u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u集中学生的注意力;u启发思维,突破难点;u概括要点,便于记忆三、板书技能 板书的基本类型:1.纲目式板书:根据教材内容按顺序将各条目及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列成若干提纲,以小标题的形式编拟而成的板书。特点:紧扣教材,其基本线索与教材的编排大体相同 内容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便于学习和记忆 条理清晰,从属关系分明三、板书技能 板书的基本类型:2.线索式板书:这是一种将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要点按照纵向发展过程进行设计和编排,显示

    49、教学内容逻辑顺序的板书。三、板书技能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紧扣教学目标,把零乱的知识整体化,复杂的知识系统化。2.要具有启发性。是教材内在联系和教师教学思路的正确反映,体现出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本课重点,关键的要素和名词术语必须列上。详而不庞杂,略而不抽象。4.文字规范,形式美观。四、结语技能 所谓结语是指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新授课所学内容时行系统的巩固和应用,以使新知识有效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技能。作用:1.提纲挈领地总结讲过的教学内容,指明需重点落实的具体教学目标;2.使学生

    50、对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3.深化教学内容。4.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四、结语技能基本类型:1.总结归纳法 2.概括升华法3.承上启下法4.联系实际法四、结语技能结语设计的要求:1.言简意赅。紧扣本课核心问题,总结要点,画龙点睛。2.结构完整。为实现教学任务服务加强前后中间的联系,化零为整,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3.提炼升华。不仅是归纳掌握历史知识,更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因而具有双边性和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761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