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示范文本).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示范文本).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会 内部 控制 基本 制度 试行 示范 文本
- 资源描述:
-
1、工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示范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及其他风险,根据*要求,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区总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本区总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提高内部管理和依法理财水平。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区总各部室。第四条内部控制目标:(一)保持政令畅通。严肃行政纪律,有效履行统战职能,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区党
2、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安排。(二)规范行政行为。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财政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三)落实廉政规定。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有效防范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记录等各类管理信息、预决算报告和相关报告真实完整。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要素:(一)内部环境。包括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机关文化等。(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分析工作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监控、可预防、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四)信息沟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相关信息在局内外进行有效沟通和应用。(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督促改进。第六条 内部控制实施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局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应有据可查。(二)制衡性原则。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
4、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三)权责对等原则。各部室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相一致。(四)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五)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职责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六)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反馈,有效管控制各类风险。第七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一)基本制度(即本制度)。用于指导区总各部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二)专项风险管理办法。根据本制度以及区总各部室职责
5、范围规定,制定各类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即对法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公共关系、机关运转、信息系统管理、岗位利益冲突等风险分别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分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两级)、应对、监测和报告全过程管理的办法。(三)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由各部室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本制度和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在查找本部室风险并定级、完善工作流程、界定各环节各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制定。第八条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一)区总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主席兼任内控领导小组组长,副主席兼任内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内控领导小组成员。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内控办)。内控办设在
6、区总办公室内。内控办主任办公室主任担任。(二)各部室设置内控管理岗和内控联络员各一名。各部室的内控管理岗由各部室负责人担任,内控管理联络员由各部室指定综合管理岗人员担任。(三)区总内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部内控工作。内控领导小组主任负主要责任;内控办对日常内控统筹工作负责;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对本部室的内控工作负责,内控管理岗和内控联络员分别对本部室内控工作负责具体责任和经办联络责任。第九条牢固树立内控理念,推进内控文化建设,将内控制度作为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拓展和延伸,使内控意识贯穿于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主动作为,坚决杜绝庸、懒、散和消极应付等不作为现象,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7、状态。第二章 内部控制方法第十条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不相容岗位(职责)是指如果由同一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岗位。(一)各部室应全面系统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岗位(职责),通过实施分离措施,明确细化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二)实行清晰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设置,并建立和实施相对独立的报告制度,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原则。各部室各岗位应有正式、书面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三)关键岗位应具备双保险机制,建立人员A/B岗制度,不同职务层级之间形成传帮带的机制,建立人才梯队。关键岗位应实行定
8、期轮换制度。第十一条授权控制。(一)建立与组织机构、财政业务及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授权管理体系,明确授权主体、范围与权限,规范授权管理与监督程序,科学分配权力,确保各科室及关键岗位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二)制订内部授权制度,对授权内容和程序作出规范,对所有授权事项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业务性质与特点、管理层级、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对被授权人分级授权。各部队室根据其职责制订具体授权方案,报分管区总领导审核,提交内控领导小组统一审定下发。(三)根据组织机构、财政业务及管理等发展变化、风险状况,审慎确定被授权人的权限,并对授权执行情况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及时调整。第十二条归口管理。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合
9、理划分、科学配置内设机构职能,对有关业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构建权责一致、归口管理、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职能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第十三条流程控制。(一)通过流程再造使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实现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流程统一,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二)将内控管理嵌入业务流程,对流程执行进行持续的监督、评价和优化,构建业务过程控制的自我完善机制。(三)重点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流程分级和模块化管理,制订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流程进行规范管理。第十四条信息系统管理控制。通过财政信息化加强内部控制,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
10、等嵌入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第三章 内部控制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律风险控制第十五条法律风险是指各部室及个人在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未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引发法律不利后果的可能性。第十六条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起草上报财政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制定财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其他涉及财政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健全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理念内化为日常工作制度和流程。第十七条建立财政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完善执行后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改完善、清理废止。第十八条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11、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内部公开性、科学性,重大政策制定与调整实行集体决策并由区总内部法制机构进行法律风险评估。需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应采取适当形式公开征求意见。第十九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以内部法制机构为主,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第二十条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的协商机制,依法及时化解行政争议。行政诉讼涉及的单位应派负责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应诉。第二节 政策制定风险控制第二十一条政策制定风险是指因调查研究不扎实、决策层次较低、统筹考虑不够等,导致政策不符合实际、碎片化、不可持续等的可能性。第二十二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
12、署,结合工作需要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跟踪研究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和重大政策变化。第二十三条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可持续意识和中长期观念,把握发展规律,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和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与区三个关系,区分公共性的层次。第二十四条坚持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立足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更着眼于建机制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第二十五条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现实情况,综合考虑部门单位的差异程度,提高政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十六条健全政策制定层层把关制度,明确政策制定各环节的权责,最大限
13、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完善政策制定集体协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统筹协调,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进行充分论证。第二十七条 提高政策信息透明度,充分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政策实施后评估机制,全面、客观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完善。第三节 预算编制风险控制第二十八条预算编制风险是指因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和预算安排依据不充分等,导致预算不科学、不准确、不细化等的可能性。第二十九条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健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库管理,规范预算项目设置,完善重大项目事前评审机制和绩效评价
14、结果应用机制。第三十条 预算编制应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并按照规定程序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第三十一条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将各项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厘清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功能定位,明确收支范围,加强统筹协调,避免资金安排交叉重复。第三十二条 健全支出定额和标准体系,强化人员编制、资产状况、预算执行率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挂钩的机制。加强工总预算管理相关各部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推进预算编制与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