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专题全文解读PPT.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专题全文解读PPT.ppt》由用户(一起前进)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重点 场所 新型 冠状病毒 感染 疫情 操作 指南 专题 全文 解读 PPT
- 资源描述:
-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2023年制定全文解读PPT汇报人:汇报时间:2023.01.071、操作指南制定背景目 录2、操作指南总体框架3、操作指南主要内容4、操作指南全文内容学习PART1操作指南制定背景 制 定 背 景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 制 定 背 景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
2、管”的基本条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乙类乙管PART2操作指南总体框架总 体 框 架操作指南按照点面结合、先总后分的原则,围绕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的具体防控要求,制定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机构重点场所4篇20个操作指南总 体 框 架PART3操作指南主要内容 操 作 指 南 主 要 内 容(一)疫情防控包括监测、检测、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培训、宣传6个操作指南。指导各地持续开展病毒变异、个案报告、哨点医院、不明原因肺炎、城市污水监测,疫情流行期间增加核酸和抗原检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重点机构、学生、社区人群哨点等监测。科学合理做好新型
3、冠状病毒感染检测,及时发现重症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进一步提升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做到“应接尽接”。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操 作 指 南 主 要 内 容(二)医疗救治包括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发热门诊扩容和简化流程、重症床位扩容改造、医联体及城乡医院对口帮扶4个操作指南。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分类分级提供不同健康服务。实施发热门诊扩容和简化流程,确保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优化发热门诊设置布局和就诊流程,方便发热患者就医。加强二级医院、三级
4、医院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和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准备。建立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的重症救治能力。操 作 指 南 主 要 内 容(三)重点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学校、邮政快递5个操作指南。细化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疫情防控要求,加强人员出入管理,结合设施条件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疫情严重时适时采取封闭管理,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区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不同类别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区分有无疫情等不同情况科学安排教育教学,增强学校疫情防控能力。各地基层政府要选择配送能
5、力较好的邮政快递企业承担专项运输配送任务。统筹资源加强对邮政快递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民生保供和医疗物资运输通畅。操 作 指 南 主 要 内 容(四)重点场所包括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沐浴服务单位、展览活动5个操作指南。指导各地落实各类重点场所通风换气和环境消毒,落实个人防控责任,消费者进入场所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员工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需求。PART4操作指南全文内容学习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 操作指南1.病毒变异监测。选取代表性城市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及代表性口岸
6、(包括陆路、航空和港口口岸)入境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及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2.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落实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要求,一旦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后应在 24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发现的重型、危重型、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 操作指南3.哨点医院监测。基
7、于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对 554 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LI)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开展新冠病毒监测。4.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工作。5.城市污水监测。各地可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污水中新冠病毒监测工作,动态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强度、变化趋势及病毒变异情况。二、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指常态监测基础上,在疫情流行期开展的监测措施。1.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各地要利用属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居民自行测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平台),每日收集和逐级报告人群核酸
8、检测和居民自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 操作指南2.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各地要每日统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核酸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逐级报告。动态分析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和感染率变化情况。3.重点机构监测。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场所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定期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动态分析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人员感染变化趋势。4.学生监测。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中学、小学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9、,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感染变化趋势。5.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社区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哨点监测方案,了解居民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及就医行为,动态掌握人群新增感染和累计感染水平。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 操作指南三、监测信息分析与通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态分析感染者,特别是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发现感染异常升高、感染者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重型、危重型及死亡病例时,要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定期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疫情分析信息。根据防控需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四、疫情信息发布按照疫情发展态势
10、和防控需要,适时发布疫情信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解疑释惑,普及防护知识,及时回应热点问题。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操作指南一、总体原则(一)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二)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及时发现重症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三)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应以“单采单检”为主。二、检测对象(一)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被照护人员和进入场所的外来人员。(三)社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
11、患者、孕妇、3 岁及以下婴幼儿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四)重点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五)有检测需求的普通社区居民。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操作指南三、重点机构人员检测(一)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病情进行相应治疗。(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1.疫情流行期间,场所内工作人员每周开展 2 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 2 次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2.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 1 次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3.如场所内出现 1 例感染者,应及时开展全员
12、核酸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检测频次。4.外来人员进入该类场所,查验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三)其他重点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大型企业、工地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情况及时就诊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操作指南四、社区居民检测(一)65 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 岁及以下婴幼儿等人群,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
13、状后需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如同住人员出现感染者,其他人员可连续 3 天每日开展抗原检测。(二)其他居民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可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五、检测服务保障(一)根据检测需求量,在社区设置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满足社区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二)做好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供应,满足公众自行检测需求。(三)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具备条件的,经卫生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由核酸采样机构派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
14、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操作指南六、信息报告与质量控制以地市为单位,每日报告辖区内当日完成核酸检测人数和检测阳性人数,动态监测疫情发展态势。各地要严格核酸检测机构准入制度,开展全流程监管,加强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定期在行业内公布室间质评结果,督促发生问题的实验室及时整改。做好抗原检测的宣传和培训,使社会公众掌握抗原检测的特性、基本要求及操作流程,确保检测规范。核酸检测要求参照有关技术方案。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一、疫苗种类目前获批附条件上市和紧急使用的 13 种新冠病毒疫苗均可使用,目标人群、接种剂次
15、和间隔、接种途径参见免疫程序。二、免疫程序(一)18 岁及以上人群。1.基础免疫。(1)疫苗选择:所有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2)接种剂次和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 2 剂次。2 剂次接种间隔建议3 周,第 2 剂次在 8 周内尽早完成;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接种 1 剂次;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接种 3 剂次。相邻 2 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 周,第 2 剂次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8 周内完成,第 3 剂次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6
16、 个月内完成。(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2.加强免疫。(1)第 1 剂次加强免疫。所有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康希诺肌注式或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 细胞)疫苗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第 1 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8-59 岁一般健康人群:推荐该人群完成基础免疫 6 个月后进行第 1 剂次加强免疫。60 岁人群或有基础疾病人群:推荐该人群完成基础免疫 3 个月后进行第 1 剂次加强免疫。使用智飞龙科马新冠病毒疫苗(CHO
17、细胞)完成基础免疫者,应间隔 6 个月及以上实施第 1 剂次加强免疫。(2)第 2 剂次加强免疫。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 2 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 2 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有关组合如下:3 剂灭活疫苗+1 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疫苗);3 剂灭活疫苗+1 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3 剂灭活疫苗+1 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疫苗);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3 剂灭活疫苗+1 剂珠海丽珠重组新冠
18、病毒融合蛋白(CHO 细胞)疫苗;2 剂康希诺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1 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3 剂灭活疫苗+1 剂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 细胞);3 剂灭活疫苗+1 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3 剂灭活疫苗+1 剂浙江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 细胞);3 剂灭活疫苗+1 剂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 2 价 s 三聚体蛋白疫苗。针对已完成第 1 剂次加强免疫的感染高风险人群、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在完成第 1 剂次加强免疫 6
19、个月后,开展第 2 剂次加强免疫。(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雾化后经口吸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经鼻腔接种,其余均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二)3-17 岁人群。1.基础免疫。(1)疫苗选择:北京所、武汉所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以及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2)接种剂次和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 2 剂次。2 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 周,第 2 剂次在 8 周内尽早完成;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接种 3 剂次,相
20、邻 2 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 周,第 2 剂次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8 周内完成,第 3 剂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6 个月内完成。(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使用上述疫苗均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加强免疫。暂不推荐。(三)3 岁及以下儿童。暂不推荐。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三、注意事项(一)做好知情告知和健康询问。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感染后 6 个月后接种 1 剂次。受种者及其监护人在进入接种点前,无需出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结果,但接种前需做好受种者健康询问,科学把握接种禁忌。(二)受种者和接种人员防护。组织
21、接种时,避免受种者聚集,减少人员陪同,并要求其佩戴口罩,降低人群聚集感染风险。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N95/KN95 口罩或相等防护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置。保障疫苗接种安全,受种者接种疫苗后留观 30 分钟,接种单位要配备急救医务人员,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后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发现疑似接种后异常反应,要及时进行调查和报告,及时进行处理。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防护操作指南一、个人日常防疫行为准则 1.提前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2.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
22、、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3.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4.出差或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5.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随时做好手卫生。二、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疫行为准则 6.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7.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防护操作指南8.在疫情流行期间,不
23、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9.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10.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三、感染者防疫行为准则 11.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12.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
24、需外出,应全程佩戴 N95/KN95 口罩。13.感染者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人防护操作指南14.陪护人员尽量固定,首选身体健康、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人员。15.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常规家用清洁产品并按说明使用,注意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安全存放。第 一 篇 疫 情 防 控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培训操作指南一、培训对象包括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及教育、工业和
25、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健康、海关、医保、中医药、药监、疾控等疫情防控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疫情监测、宣传引导等疫情防控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一线人员。二、培训内容 1.“乙类乙管”实施背景。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背景情况,特别是对三年来疫情防控重要成果经验、当前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等进行详细解读,充分说明实施“乙类乙管”的科学性和必要性。2.应对准备措施。重点培训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内容,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地方、行业的实际情况突出培训重点。3.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