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依法治国 德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本专题的内容包括:本专题的内容包括:法与法治的概念分析法与法治的概念分析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中国社会的德治传统中国社会的德治传统以德治国的理论渊流以德治国的理论渊流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具体案例来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具体案例来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法与法治一、法与法治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可调和的产物。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成文法典有公元前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成文法典有公元前1
2、818世纪巴比伦王世纪巴比伦王朝颁布的朝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公元前5 5世纪罗马的世纪罗马的十二十二铜表法铜表法等。等。在我国,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在我国,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公元前445445年前年前396396年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编纂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法典悝编纂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法经。李悝 “法治法治”通常是通常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简称,作为一种理论学的简称,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或治国方略,无论中外,自古即有之。说或治国方略,无论中外,自古即有之。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
3、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治”,并提出,并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法律”。到了近代,西方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到了近代,西方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为基础,与其自由、平蒙思想家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为基础,与其自由、平等、民主、宪政等观念相适应,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法治理念。等、民主、宪政等观念相适应,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法治理念。资产阶级法治的三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法
4、律至上原则 人权和自由原则人权和自由原则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法家明确提出了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法家明确提出了“以法以法治国治国”的口号。的口号。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魏源,洪仁玕,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家,如魏源,洪仁玕,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沈家本,孙中山等,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为改革沈家本,孙中山等,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为改革变法奔走呼号,提倡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君主专制变法奔走呼号,提倡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君主专制走向君宪共和,由司法行政不分走向司法独立,成走向君宪共和,由司法
5、行政不分走向司法独立,成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先驱。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先驱。但是,近代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法治国的但是,近代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法治国的各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各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历史的,思想的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国家生活中缺乏依法办的,思想的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国家生活中缺乏依法办事的观念,正常的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十年事的观念,正常的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十年动乱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动乱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经
6、济等各方面的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面的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损失。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提出了,并提出了 有法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序幕。治化进程的序幕。1996 1996年年3 3月月17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议批准的国民经
7、济和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九五”计划和计划和20102010年远年远景目标纲要景目标纲要将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19971997年年9 9月月12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将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了出来,实现了我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了出来,实现了我国法治化进程
8、中质的飞跃。国法治化进程中质的飞跃。19991999年年3 3月月1515日,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日,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家。”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原则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9、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领导。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依
10、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十五大报告十五大报告 二、法的局限与法
11、治的代价二、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一)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2 2、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3 3、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存在遗漏。会存在遗漏。4 4、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5 5、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12、危险。6 6、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题。题。7 7、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制约。或人为因素的制约。(二二)法治应当付出的代价法治应当付出的代价 一个国家要实行法治,总是会牺牲一些同执政者的政一个国家要实行法治,总是会牺牲一些同执政者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权力,政治意志与政治习惯直接相关的代价,治利益与政治权力,政治意志与政治习惯直接相关
13、的代价,我们称之为政治性代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我们称之为政治性代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 1、把法律作用治国的主要方式,则因政治目标实现的、把法律作用治国的主要方式,则因政治目标实现的手段受到限制。手段受到限制。2 2、法治意味着权力受到法律,权力,权利的制约,因、法治意味着权力受到法律,权力,权利的制约,因而权力在量和质上都有所缩减和割舍,权力的灵活性和自而权力在量和质上都有所缩减和割舍,权力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会降低。由度会降低。3 3、既然一切服从既定的普遍规则,那么两种需、既然一切服从既定的普遍规则,那么两种需要权衡的利益目标冲突就不可避免,这需要权力行要权衡的利益目标冲突就
14、不可避免,这需要权力行使者作出抉择,为了更大利益而放弃较小的利益。使者作出抉择,为了更大利益而放弃较小的利益。4 4、实行法治会造成某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实行法治会造成某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受法律的调整,或者受调整的时候因形式合理和不受法律的调整,或者受调整的时候因形式合理和必要性而被忽略。必要性而被忽略。5 5、法治在总体上能够提高社会控制的效率,但、法治在总体上能够提高社会控制的效率,但是它不排除在具体情形下会导致办事效率的下降。是它不排除在具体情形下会导致办事效率的下降。因此,法治不是万能的,不能用法律规范来代替道德规范。因此,法治不是万能的,不能用法律规范来代替道德规范。道德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