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3吸附、催化作用与催化剂.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3吸附、催化作用与催化剂.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催化第3版 工业 催化 教学 课件 03 吸附 作用 催化剂
- 资源描述:
-
1、 第章吸附、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定义与特征.定义 根据于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自由焓变化的物质。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催化剂之所以能够加速化学反应趋于热力学平衡点,是由于它为反应物分子提供了一条较易进行的反应途径。.特征 催化作用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可以根据上述定义导出,对于了解催化剂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催化剂的寿命。根据上述的催化作用以及催化剂定
2、义和特征分析,有三种重要的催化指标: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组成与载体的功能.催化剂的组成 工业催化剂通常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绝大多数工业催化剂有三类可以区分的组分,即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有时由一种物质组成图-催化剂组分与功能的关系()载体是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组分负载于载体上所制得的催化剂,称为负载型催化剂。()助催化剂是加入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把它加入到催化剂中,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
3、格结构、表面构造、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助催化剂可以元素状态加入,也可以化合状态加入。助催化剂按作用机理的不同,一般分为结构型和电子型两类。助催化剂除促进活性组分的功能以外,也可以促进载体功能。.载体的功能()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将活性组分用各种方法负载于载体上,可以使催化剂获得大的活性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是载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图负载铂催化剂的分散度与微晶粒径关系()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与载体的材质、物性及制法有关。()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载体提
4、供附加的活性中心图-负载型比表面积变化()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所谓溢流现象,是指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经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的或自由基的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其他活性中心上(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 一种良好的工业实用催化剂,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即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活性和选择性指标 活性是指催化剂影响反应进程变化的程度。对于固体催化剂,工业上常采用给定温度下完成原料的转化率来表达,原料转化率的百分数越大,活性越高;也可以用完成给定的转化率所需的温度表达,温度越低,活性越高;还可以用完成给定的转化率所需的空速表达,空速越高,活性
5、越高;也有用给定条件下目的产物的时空收率来衡量的。在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活性多用反应速率表达。与催化剂单位表面积相对应的活性称为比活性。比活性表示为 高活性的催化剂材质,多为无定形物(分子筛除外)或非化学计量材料,因此催化活性可能关系到格子缺陷的存在。对于多组分催化剂,其活性与组分的物相结构、助催化剂性质以及载体的性能等都有关系。催化剂的选择性,是指所消耗的原料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定量表达,常采用下述关系式。若以指定反应物进料的量作为计算基准,则 时空产率表示活性的方法虽很直观,但不确切。因为催化剂的生产率相同,其比活性不一定相同;其次,时空产率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6、,如果进料组成和进料速度不同,所得的时空产率亦不同。因此,用它来比较活性应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和寿命指标 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它的活性和选择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工业催化剂的寿命,是指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装置生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也可以是指活性下降后经再生活性又恢复的累计使用时间。催化剂寿命越长越好。图催化剂活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催化剂再生、运转时间与寿命的关系.环境友好和自然界的相容性 适应于循环经济的催化反应过程,其催化剂属性不仅要具有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还要涵盖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要求,即应该是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的,反应应尽量遵循“原子经济性”
7、,且反应的剩余物与自然相容的要求,也就是“绿色化”的要求。.三个重要催化概念 和在世纪年代提出的反应能垒概念;在世纪年代建立的表面吸附概念;等在世纪年代后期提出的活性中心概念。.分子的化学吸附.吸附等温式 为了定量地表达固体催化剂(也是吸附剂)对气态反应物(吸附质)的吸附能力,需要研究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除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本性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压力。达到平衡时的气体吸附量称为平衡吸附量,它是吸附物系(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对于给定的物系,在温度恒定和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式或称吸附平衡式,绘制成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图-(
8、)吸附等温线图;()表面覆盖分率与气体分压的关系.简单的吸附等温式 该模型认定: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吸附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每个吸附分子占据一个吸附位,吸附是单分子层的。遵循等温式的吸附为理想吸附。该等温式可表述为.解离吸附的等温式 吸附时分子在表面发生解离,如在许多金属上的吸附都伴随解离,每个原子占据一个吸附位;又如在金属上的吸附也解离成和原子。解离吸附可以写为.竞争吸附的等温式 若有多种气体分子可在同一吸附剂的吸附位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第种分子的表面覆盖分率与其平衡分压的关系可表示为.非理想的吸附等温式 偏离型的吸附谓之非理想吸附。偏离的原因可以是:表面的非均匀性;吸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
9、,一种物质分子吸附后使另一种分子于其邻近的吸附变得更容易或更困难;发生多层吸附。.-吸附等温式(公式)图五种类型的物理吸附等温线.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研究用的金属表面 用于金属化学吸附研究的试样主要有四类:金属丝,用电热处理易于使其表面清洁;金属薄膜,在高真空条件下将金属丝加热至其熔点,用冷凝蒸发出的金属原子制成;金属箔片,采用离子轰击使之洁净;金属单晶,应用最为普遍。.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与其表面原子间形成吸附键,构成分子的吸附态。吸附键的类型可以是共价键、配位键或离子键。吸附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某些分子在吸附之前先必须解离,因为很多这类分子不能直接与金
10、属的“表面自由价”成键,必须先自身解离,成为有自由价的基团,如饱和烃分子、分子氢等。具有孤对电子或电子的分子,可以非解离化学吸附,通过相关的分子轨道的再杂化进行。.分子在金属上的活化及其吸附强度 一般地说,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的顺序为 各种金属解离吸附双原子分子的能力与它们形成相应的体相化合物的能力是并行的。为了定量地比较气体在各种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强度,可从实验中测量摩尔吸附热。.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 金属负载型的催化剂和多组分的金属催化剂,常需借用气体化学吸附方法测量金属的表面积。常用的化学吸附气体是、和。用这种方法测量金属的表面积,最主要的特点是测试易于实施,结果有良好的重复
11、性,金属原子与吸附物种间的化学计量关系能够准确确定,故可用这种实测数据推算金属表面原子数目和金属表面积。则金属的总表面积可表示为 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尚需消除许多因素:吸附质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与金属形成化合物,载体的固有吸附能力,金属与载体之间因强相互作用产生的溢流现象等。.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在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要比金属表面上的复杂,研究也更困难。因为:第一,氧化物表面都含有两种类型的物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而且它们的相对量及其空间排布随晶面变化;在同一吸附物中是否两类物种都参加不易确定。第二,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彼此很不相同,位于过渡元素前的元素氧化物,即所谓陶瓷性的氧化物,高温稳定;
12、而过渡金属及其后的元素氧化物,在真空条件下一般失氧,尤其是受热时更会如此。故对其分子吸附态难以进行研究。第三,很多实用性的氧化物催化剂多系二元以上的复合氧化物,其表面组成很难确定,故对此种情况下的化学吸附研究要特别小心。.半导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半导体氧化物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阳离子有可调变的氧化数,这种阳离子总是由过渡元素或稀土元素形成。吸附的发生,伴随着相当数量的电子在其表面与吸附质之间传递。当这些氧化物在空气中受热时,有的失去氧,阳离子氧化数降低,直至变成原子态。.绝缘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因为绝缘体氧化物是属于化学计量关系的氧化物,如、等都是绝缘体。这类氧化物的阳离子既不能氧化,也不能
13、还原,所以不能用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性来解释其化学吸附性能。由于这些氧化物自身的酸碱度可能差别很大,所以它们有的能够吸附酸性的吸附质。.氧化物表面积的测定 单一组分的氧化物,其总表面积可以用前述的物理吸附法测定;如果是多组分样品,欲测定其中某一组分(金属或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就要利用选择性吸附的办法测定特定组分的表面积。.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从反应物到产物一般经历下述步骤(见图):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反应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并扩散到反
14、应气流中去。图-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各步骤的示意图图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吸附、表面反应和脱附过程.外扩散与外扩散系数 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颗粒周围由反应物分子、产物分子和稀释剂分子等混合物组分形成一稳定的滞流层,一个反应物分子必须穿过此滞流层才能到达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 按照定律,反应分子穿过此层的通量正比于浓度梯度.内扩散与内扩散系数 当反应物分子到达催化剂颗粒外表面,经反应后尚未转化的部分,就会在外表面与内孔的任一点间出现第二种浓度差,穿过这种浓度梯度的过程,即所谓的内扩散,将反应分子带到内表面活性中心。穿过的通量正比于第二种浓度差 存在一个效率因子()问题,将其定义为 催化剂颗粒越大,内扩散限制
15、越大。图级催化反应的因子.反应物分子的化学吸附 当反应物分子通过扩散到达催化剂活性表面附近时,它们可能进行化学吸附,与活性表面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学物种。根据反应机理,与其他反应物分子作用,遵循一条能量最有利的途径转化。催化中的吸附总是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分两步进行,即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发生化学吸附的原因,是由于位于固体表面的原子具有自由价,这些原子的配位数小于固体内原子的配位数,使得每个表面原子受到一种内向的净作用力,将扩散到其附近的气体分子吸附形成化学键。化学吸附键合的现代模型,包括几何的(基团的)和电子的(配位的)效应两方面,气体分子基于这两种效应寻求与表面适合的几何
16、对称性和电子轨道,以进行化学吸附。.表面反应 化学吸附的表面物种在二维的吸附层中并非静止不动的,只要温度足够高,它们就成为化学活性物种,在固体表面迁移,随之进行化学反应。.产物的脱附 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因此,遵循与吸附相同的规律。吸附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有可能脱附。就产物来说,不希望在表面上吸附过强,否则会阻碍反应物分子接近表面,使活性中心得不到再生,成为催化剂的毒物。若目的产物是一种中间产物,则又希望它生成后迅速脱附,以避免分解或进一步反应。.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固体酸、碱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酸:一般可认为是能够化学吸附碱的固体,也可以理解为能够使碱性指示剂在其上改变颜色的固体。如果遵循和的
17、定义:能够给出质子或接受电子对的固体称作固体酸。固体碱:能够接受质子或给出电子对的固体称作固体碱。.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及其测定 固体表面酸碱性质的完备表述,包括:酸、碱中心的类型,酸、碱强度和酸、碱量。.酸位的类型及其鉴定 为了阐明固体酸的催化作用,常常需要区分酸中心和酸中心。研究和吡啶在固体酸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可以做出这种区分。图-吡啶吸附在不同组成吸附剂上的红外光谱谱图.固体酸的强度和酸量 酸强度的概念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酸强度)或接受电子对的能力(酸强度)。对于固体酸来说,因为其表面上物种的活度系数是未知上的红外光谱谱图的,通常都是用酸强度函数表示。()胺滴定法选用一种适合的指示剂(碱
18、),吸附于固体酸表面上,它的颜色将示出该酸的强度。()气态碱吸附法当气态碱分子吸附在固体酸位中心时,强酸位吸附的碱比弱酸位吸附得更牢固,使其脱附也更困难。所谓法,是将预先吸附了某种碱(吸附质)的固体酸(吸附剂或催化剂),在等速升温且通入稳定流速的载气条件下,表面吸附的碱到了一定的温度范围便脱附出来,在吸附柱后用色谱检测器记录碱脱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即得曲线。()酸量固体酸表面上的酸量,通常表示为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位的物质的量(或)。酸量也称作酸度,指酸的浓度。图吸附在阳离子交换的图型分子筛上的谱图图对的摩尔分数变化的不同酸强度下的酸量.固体碱强度与碱量 固体碱的强度,定义为表面吸附的酸转
19、变成为共轭碱的能力,也定义为表面给出电子对于吸附酸的能力。碱量,用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积碱的物质的量表示(或)。碱量也称碱度,即碱中心的浓度。碱强度和碱量的测定,主要采用吸附法和滴定法。.酸碱对协同位 某些反应,已知虽由催化剂表面上的酸位所催化,但碱位也或多或少地起一定的协同作用。有这种酸碱对协同位的催化剂,有时显示更好的活性,甚至其酸碱强度较单个酸位或碱位的强度更低。.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金属氧化物 单组分碱金属氧化物作为碱催化剂,已知由催化丁烯异构化。碱土金属氧化物中的、和,是典型的固体碱催化剂,经高温热处理后可使活性很高。这些氧化物都是由相应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经热分解而来。除碱性外,碱
20、土金属氧化物还显示出给予电子的性能,可用在其表面上吸附电中性样针分子而形成阴性自由基得以证实。图-位、位、位显示的温度顺序图-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相互转化.复合氧化物 关于二元复合氧化物的酸性起源,田部浩三根据氧化物的电价模型和它们显示酸碱性的长期观测,提出了下述假定:在二元氧化物的模型结构中,负电荷或正电荷的过剩是产生酸性的原因。模型结构的描绘遵循两个原则:当两种氧化物形成复合物时,两种正电荷元素的配位数维持不变;主组分氧化物的负电荷元素(氧)的配位数(指氧的键合数),对二元氧化物中所有的氧维持相同。图-二元复合氧化物的模型结构.固体酸、碱的催化作用 均相酸、碱催化反应在石油化工中也有一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