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变迁30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变迁30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学 宪法 第四 变迁 30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宪法学宪法学本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宪法的变迁、宪法的制定、宪法的渊源和宪法的结构等基本理论,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与调和的基本理论,以及宪法规范与不断变动的社会现实保持互动的几种具体制度机制,如:宪法变迁、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宪法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特别要注意掌握相关的宪法条文,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宪法变迁;制宪权;宪法渊源;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修正案 基本方法 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规范分析的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宪法变迁第二节 宪法制定第三节
2、宪法渊源第四节 宪法结构第五节 宪法规范第六节 宪法解释第七节 宪法修改宪法的变迁宪法的变迁制宪权宪法规范的宪法变动非规范的宪法变动宪法解释宪法破坏宪法废除宪法侵害宪法中止宪法修改本章主要原理 宪法变迁的性质和界限:宪法是如何在现实中发生变化的?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原因与对策 制宪权、修宪权、释宪权与立法权:权力之间的界限与功能是什么?宪法规范的效力:进一步认识宪法的法 宪法解释:基本原理与技术(为未来解释实践储备知识)宪法修改第一节第一节 宪法的变迁宪法的变迁一、宪法变迁的含义指宪法条文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动,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宪法条款的实质内容发生变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说
3、当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某种宪法规范的含义已消失,而在规范形态中出现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要求的新的含义与内容。德国的公法学者耶利内克(GJellinek)最早从宪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宪法变迁的概念并将它理论化、体系化。二、宪法变迁的几种主要情形 1.基于宪法解释而发生的变迁 2.基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变迁 3.根据宪法惯例而发生的变迁 4.因国家权力的不作为而发生的变迁三、宪法变迁与宪法修改三、宪法变迁与宪法修改 相同点:相同点:都是变动宪法规范的形式。都是变动宪法规范的形式。区别:区别:宪法修改是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有意识、宪法修改是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宪法规范进行变更
4、的明示的行有目的地对宪法规范进行变更的明示的行为;宪法变迁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变化所引为;宪法变迁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变化所引起的宪法规范实质内容的变更,宪法条文本起的宪法规范实质内容的变更,宪法条文本身则继续保持不变。身则继续保持不变。四、宪法变迁的性质1.社会生活与违宪行为2.宪法变化与习惯法3.宪法变化与民众意识五、宪法变迁的界限五、宪法变迁的界限1.界限存在的必要性(1)维护宪法的权威(2)保持法律秩序的稳定(3)确立宪法信仰2.具体界限具体界限的界定应该既要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又要保持宪法面对社会现实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把握宪法变迁的界限。
5、第二节第二节 宪法制定权宪法制定权一、宪法制定权的含义 宪法制定权(constituent power)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制宪权、修宪权与立法权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可以理解为制度化的制宪权。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 1.根本法思想 2.国民主权学说 3.立宪主义传统三、制宪权的性质三、制宪权的性质1.国家权力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形成的权力”。2.制宪权是根源性的国家权力,而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具体组织化的国家权力。3.中西方在制宪权理念上的不同。四、制宪权的基本功能四、制宪权的基本功能 1.
6、制宪权的正当性 2.制宪权的公共性 3.制宪权的统一性 4.制宪权的自律性五、制宪权的界限五、制宪权的界限制宪权是一种受制约的权力,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主要表现为:1.受制宪目的的制约2.受法的理念的制约3.受自然法的制约4.受国际法的制约六、制定六、制定19541954年宪法的正当性基础年宪法的正当性基础 制宪权正当性的来源;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运用制宪权制定的宪法,为新中国宪政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本框架与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宪法渊源宪法渊源一、一、宪法的一般渊源宪法的一般渊源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规定宪法
7、内容、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3.宪法惯例:习惯或传统;4.宪法判例:普通法国家的“先例约束原则”;5.宪法解释:有权机关对宪法含义的说明;6.国际条约 二、中国宪法的渊源二、中国宪法的渊源 1.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 4.宪法解释 5.国际条约中、英、法文词汇的对应关系与译法中、英、法文词汇的对应关系与译法中文英文法文宪法constitutional lawdroit constitutionnel宪、宪典、宪法典、(宪法)ConstitutionConstitution宪法性法律constitutional lawloi constitutionnelle组织法organic l
8、awloi organique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convention constitutionnelle宪法判例constitutional judgmentjurisprudence constitutionnelle我国的宪法性法律:有争论的问题我国的宪法性法律:有争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
9、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宪法惯例到宪法修正案:从宪法惯例到宪法修正案:美国总统的连任届数美国总统的连任届数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没有对总统连任届数作出规定。乔治华盛顿在连任两届后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华盛顿发表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