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6803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PPT
  • 页数:380
  • 大小:2.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 中医 伤寒 六经 辨证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六经辨证的源流一、六经辨证的源流(一)六经概念(一)六经概念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脉而言,包括脉而言,包括手足两经手足两经及及所属脏腑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二)六经病(二)六经病 六经病包括太阳病、六经病包括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厥阴病。(三)素问(三)素问 热论六经病与伤寒论六经病的比较热论六经病与伤寒论六经病的比较:名称名称 素问素问热论六经热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伤寒论六经病病 因因 偏重于热。偏重于

    2、热。云: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类也。”风、寒、暑、湿、燥、火、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俱备气俱备。病变病变部位部位 重在经络重在经络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十二经及所属脏腑 名称名称素问素问热论热论 六经六经 伤寒论六经伤寒论六经 太太 阳阳 病病 头项痛,腰脊强头项痛,腰脊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阳 明明 病病 身热,目痛而鼻干,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不得卧。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不大便,腹满痛。热,不大便,腹满痛。少少 阳阳 病病胸胁痛,耳聋。胸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3、。寒热。名称名称素问素问热论六经热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伤寒论六经 太阴太阴 病病腹满而嗌干腹满而嗌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自痛。少阴少阴 病病口燥,舌干而渴口燥,舌干而渴 寒化:脉微细,恶寒蜷卧,下利,寒化:脉微细,恶寒蜷卧,下利,四肢逆冷。四肢逆冷。热化:心烦不眠,口干,咽痛。热化:心烦不眠,口干,咽痛。厥阴厥阴 病病 烦满而囊缩烦满而囊缩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名名 称称 素问素问热论六经热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伤寒论六经 治治 法法 汗下二法。汗下二法。经云:经云:“未满三日,可汗未

    4、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已。已。”汗、吐、下、和、温、清、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灸、水法、火消、补、针灸、水法、火法。法。传传 变变日传一经日传一经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四)六经辨证(四)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与与体系体系。它是以六经。它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和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为为基础,基础,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病辨证、太阴病辨证、少阴病辨证和厥阴病辨证。病辨证、太阴病辨

    5、证、少阴病辨证和厥阴病辨证。伤寒论之六经是辨证的纲领、诊断的依据、论治伤寒论之六经是辨证的纲领、诊断的依据、论治的准则的准则 (五)六经辨证的源流(五)六经辨证的源流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思辨性理论思辨性理论医学理论医学理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以周易周易为代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形成六经理论形成六经理论名、形、用、象名、形、用、象名名名、形名、形二、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二、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一)传和变:(一)传和变: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指病情在某些情况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变:指病情在某些情况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

    6、改变。在临床上传与变不易截然分开,故常传变并称。在临床上传与变不易截然分开,故常传变并称。(二)六经病传变形式:(二)六经病传变形式:主要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误下传。主要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误下传。循经传:循经传:太阳太阳少阳少阳阳明阳明 越经传:越经传:太阳太阳阳明阳明 表里传表里传:相互表里的两经之间的传变。如太阳:相互表里的两经之间的传变。如太阳少阴。少阴。首尾传:首尾传:太阳太阳厥阴厥阴 误下传:误下传:由于误用攻下所引起的传变。由于误用攻下所引起的传变。(三)影响因素:(三)影响因素:六经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六经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

    7、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 正气的盛衰;正气的盛衰;感邪的轻重;感邪的轻重;治疗的当否。治疗的当否。(四)六经病的发病方式(四)六经病的发病方式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和感邪的轻重不同,其发病有直中、合病、并病之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和感邪的轻重不同,其发病有直中、合病、并病之不同。不同。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引起。式。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引起。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一经病证者

    8、。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一经病证者。三、六经病的治则三、六经病的治则(一)治则:(一)治则:六经病证的治疗大法,总的说来,不外乎六经病证的治疗大法,总的说来,不外乎扶正、扶正、祛邪祛邪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始终贯穿着始终贯穿着“扶阳气扶阳气”和和“存阴液存阴液”和调理阴阳的基本和调理阴阳的基本精神。精神。三阳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三阳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二)治法:(二)治法:在治法的具体运用上,包含汗、吐、下、温、清、消、和、补等法。在治法的具体运用上,包含汗、吐、下、温、清、消、和、补等法。三阳病以祛邪为主,然不同的病情又当施以不三阳病以祛邪为主,然不同的病情

    9、又当施以不同的驱邪方法。同的驱邪方法。太阳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实证宜开太阳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实证宜开泄腠理,发汗散寒;表虚证宜调和营卫,解肌泄腠理,发汗散寒;表虚证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祛风。阳明病是里、热、实证,有气热症、燥结证之阳明病是里、热、实证,有气热症、燥结证之分。前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分。前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为半表半里证,其治法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为半表半里证,其治法以和解为主。以和解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症,治法以扶正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症,治法以扶正为主。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散寒,燥湿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

    10、散寒,燥湿为主。为主。少阴病多属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但有寒化、少阴病多属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但有寒化、热化之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热化证宜育阴热化之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清热。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相应随之变化,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相应随之变化,如热者宜清下,寒者宜温补,寒热错杂者宜寒如热者宜清下,寒者宜温补,寒热错杂者宜寒温并用。温并用。表里同病的治法:表里同病的治法:1 1、先表后里:此种法则的使用,一般是指病、先表后里:此种法则的使用,一般是指病程较短,里虚不甚、或里实不甚。程较短,里虚不甚、或里实不甚。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如太阳与阳明

    11、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麻黄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 2、先里后表:、先里后表:此种法则的使用,是指里证已甚、或阳气已衰。如不及时治里,病将转此种法则的使用,是指里证已甚、或阳气已衰。如不及时治里,病将转危,欲有阳气和阴津离决之势,故须先救其里,里和再救其表。危,欲有阳气和阴津离决之势,故须先救其里,里和再救其表。如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如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太阳病六七日,表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

    12、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抵当汤主之。”如脾肾阳虚证兼表证:如脾肾阳虚证兼表证:“伤寒,医下之,续得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救表宜桂枝汤。”3 3、表里同治:、表里同治:病势缓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虽同属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证势不同,病势缓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虽同属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证势不同,故治疗时,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衡的治法

    13、。故治疗时,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衡的治法。表里同治,治偏于表表里同治,治偏于表:如:大青龙汤。方如:大青龙汤。方中重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中重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表里同治,治偏于里表里同治,治偏于里:如:桂枝人参汤。:如:桂枝人参汤。方用理中汤桂枝。方用理中汤桂枝。表里均衡的治法表里均衡的治法:如:小青龙汤。方中既:如:小青龙汤。方中既用麻黄、桂枝、芍药取其辛温解表;又用干姜、用麻黄、桂枝、芍药取其辛温解表;又用干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柴胡桂枝汤亦是。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柴胡桂枝汤亦是。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病辨证太阳病辨证【概述】一、太阳病概念:一、太阳病概念:

    14、太阳病是指外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太阳病是指外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太阳病是外感疾病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地讲,太阳病病位浅、病。太阳病是外感疾病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地讲,太阳病病位浅、病情轻,所以一般称为太阳表证。病情轻,所以一般称为太阳表证。二、太阳生理:二、太阳生理:(一)太阳的阳气:阳气最盛。(一)太阳的阳气:阳气最盛。太者,大也。太者,大也。“太太”又有开初之意。如内经又有开初之意。如内经“太阳为开太阳为开”。太阳又称为太阳又称为“巨阳,老阳巨阳,老阳”。太阳是指阳气较多的意思。三。太阳是指阳气较多的意思。

    15、三阴三阳是按照本经所含的阴气或者阳气的多少来分类的。阴三阳是按照本经所含的阴气或者阳气的多少来分类的。太阳为人体最大的阳经,因太阳的阳气多,故抵御外邪的太阳为人体最大的阳经,因太阳的阳气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强。能力强。(二)太阳的脏腑:小肠和膀胱(二)太阳的脏腑:小肠和膀胱1 1、小肠:、小肠:小肠上接于胃与心相表里,故既能导心火下达,又具有接受胃中水谷,进行消化及分别清浊的功能。其清者为津液,输布于全身;浊者为糟粕,经二便排出体外。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小肠者,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出焉(分化食物)物出焉”。因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

    16、,故小肠有病,除影响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外,还会导致水液的代谢异常。2 2、膀胱:、膀胱:膀胱位于下焦,为水府,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有贮尿排尿和气化功能。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一方面参与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而主管小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化气由太阳经脉而循行于肌表,卫护于人体之外。膀胱的气化功能与肾中阳气有关。(三)太阳的经络:(三)太阳的经络: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夹脊抵腰,络肾属膀胱络肾属膀胱。与少阴经脉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

    17、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太阳太阳 与与 相表里相表里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四)太阳的功能: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四)太阳的功能: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太阳经脉是人体最大的阳经。太阳经脉布于体表,统摄营卫,抵御外邪。太阳主表与肺及少阴阳气密切相关。三、太阳病理:三、太阳病理:(一)病因病机与临床基本表现:(一)病因病机与临床基本表现:风寒风寒侵袭肌表侵袭肌表营卫营卫失和失和卫主开合卫主开合卫气开卫气开合失度合失度卫失卫失固密固密卫阳卫阳闭遏闭遏营阴营阴外泄外泄发热恶寒汗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出脉浮缓中风表虚证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伤寒表实证营阴营阴郁滞郁滞恶寒发热无

    18、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汗脉浮紧 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证候类型,主要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证候类型,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体质因素和感邪的轻重。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体质因素和感邪的轻重。1.1.体质因素体质因素 人体质较弱,腠理疏松,感受风寒则会导致卫失固密,人体质较弱,腠理疏松,感受风寒则会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而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证者,称为营阴外泄而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证者,称为中风证,又名表虚证。中风证,又名表虚证。人体质强壮,腠理致密,感受风寒则致:风寒外束,人体质强壮,腠理致密,感受风寒则致:风寒外束,卫阳闭遏卫阳闭遏 ,营阴内郁。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

    19、无,营阴内郁。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称为伤寒,又名表实证。汗而喘,脉浮紧者称为伤寒,又名表实证。2.2.感邪的轻重感邪的轻重 感受的邪气较轻,体质又弱,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感受的邪气较轻,体质又弱,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症者,为中风表虚证。浮缓等症者,为中风表虚证。感受的邪气较重,体质又强,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感受的邪气较重,体质又强,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为伤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为伤寒表实证。(二)证候类型与治法(二)证候类型与治法1.1.表寒证表寒证表表寒寒证证辛辛温温解解表表汗出表虚证汗出表虚证无汗表实证无汗表实证解肌祛

    20、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调和营卫发汗解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宣肺平喘桂枝汤桂枝汤麻黄汤麻黄汤3.3.表热证表热证 3.3.表热证表热证温邪袭表,肺卫失宣温邪袭表,肺卫失宣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越婢越婢汤或麻杏甘石汤(银翘散、桑菊饮)。汤或麻杏甘石汤(银翘散、桑菊饮)。4.4.蓄水证蓄水证 蓄水证蓄水证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温阳化气行水温阳化气行水五苓散五苓散 5 5蓄血证蓄血证 蓄血证蓄血证邪热瘀血搏结下焦邪热瘀血搏结下焦 轻证轻证-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治疗:攻下瘀血治疗:攻下瘀血 重证重证 缓证缓证-抵当丸抵当丸 急证急证-抵当汤抵当汤6.6.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兼证 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在发展过

    21、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7.7.太阳病变证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变证太阳病变证:疾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循疾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循的称为变证,治疗原则是的称为变证,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三)太阳病的转归(三)太阳病的转归 1.1.痊愈:痊愈: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表证,解表得法,大多数从表而解。2.2.传经:传经:太阳表邪不解,可传入他经,包括邪传阳明,邪传少阳和直接传入三阴,传入三阴者,以

    22、邪传少阴为多见。所以有“实则太阳,虚则少阴”的说法。3.3.变证:变证:发生变证的原因,多是由于失治误治,或因体质的强弱等因素,使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具备六经病性质和特点的新证候。一、太阳病证一、太阳病证 太阳中风本症太阳中风本症 太阳中风太阳中风 太阳病经证太阳病经证 太阳中风兼症太阳中风兼症 太阳伤寒本证太阳伤寒本证 太阳伤寒太阳伤寒 太阳病证太阳病证 太阳伤寒兼证太阳伤寒兼证 太阳表郁太阳表郁 太阳温病太阳温病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 太阳病腑证太阳病腑证 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 一、太阳病证一、太阳病证(太阳病经证太阳病经证)概说:概说:太阳病经证的主要脉证太阳病经证的主要脉证(一

    23、)主要脉证:(一)主要脉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二)证候分析:(二)证候分析:1、病因:风寒侵袭 2、病位:肌表 3、病理:营卫不和 4、主证分析:主证分析:主证分析:卫阳趋于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卫阳趋于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脉浮脉浮卫阳外出抗邪,正邪交争卫阳外出抗邪,正邪交争发热发热风寒袭表、营卫不和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阳闭遏或卫阳闭遏或散而不聚散而不聚营阴郁滞营阴郁滞头项强痛头项强痛恶寒恶寒不能温分肉、充皮肤不能温分肉、充皮肤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一)太阳中风(一)太阳中风 1 1、太阳中风本证、太阳中风本证【概述】太阳中风证,又称为中风表虚证。【概述】太

    24、阳中风证,又称为中风表虚证。因风寒侵袭人体而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因风寒侵袭人体而导致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主要特征的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一种病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汗出,头项强痛,【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汗出,头项强痛,鼻鸣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鼻鸣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证候分析:证候分析:证候分析:证候分析: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卫阳不固卫阳不固营阴外泄营阴外泄卫气趋外卫气趋外脉浮脉浮病因:风寒以风为主病因:风寒以风为主邪正相争邪正相争发热发热病性:中风表虚证病性:中风表虚证卫失温煦卫失温煦恶风寒恶风寒病机:风

    25、寒袭表,卫失固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密,营阴外泄。卫不固表卫不固表汗出汗出汗出,脉缓汗出,脉缓风寒侵袭风寒侵袭风性散漫风性散漫太阳经脉不利太阳经脉不利头项强痛头项强痛肺气不利肺气不利鼻鸣鼻鸣干胃,胃气上逆干胃,胃气上逆干呕干呕【诊断要点】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恶风寒,脉浮缓。【诊断要点】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恶风寒,脉浮缓。中风表虚证以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四症为辨证要点,习称“桂枝四症桂枝四症”或叫“中风四症中风四症”。【辨证思路】【辨证思路】首先辨别其是否为表证:首先辨别其是否为表证:其次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证:其次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证:第三辨别其是否为风寒表虚证:第三辨别其是

    26、否为风寒表虚证:【治疗措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疗措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桂枝汤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桂枝桂枝芍药芍药生姜生姜大枣大枣甘草甘草治卫强治卫强治营弱治营弱调和营卫调和营卫助桂枝解肌助桂枝解肌又暖胃止呕又暖胃止呕益气补中益气补中滋脾生津滋脾生津辛甘化阳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酸甘化阴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服法与护理:服法与护理:1 1)药后啜粥法)药后啜粥法:2)温覆微汗法温覆微汗法:3 3)获效停药法)获效停药法:4 4)守方继进法)守方继进法:5 5)药后忌口法)药后忌口法:药后病不解的处理:药后病不解的处理:临证时,无论是已经发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内

    27、陷,临证时,无论是已经发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内陷,桂枝汤证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桂枝汤证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风。杂病应用:杂病应用:桂枝汤亦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桂枝汤亦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如金匮要略治虚劳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如金匮要略治虚劳以桂枝汤为基础方。A 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桂枝汤-调和阴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加黄芪-黄芪建中汤B B、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轻证、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轻证。徐忠可:徐忠可:“桂枝

    28、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阳,.”。2.2.太阳中风兼症太阳中风兼症 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密,经气不舒,筋脉失养。治则:治则:解肌祛风,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喘。内因:素有喘疾内因:素有喘疾 病因病因 外因:风寒外袭外因:风寒外袭 病机:病机:素有喘疾,复感风寒,引动宿疾,而致卫失固密,肺气上逆。治则:治则: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方药:方药:桂枝汤加厚朴、杏干 桂枝加附子

    29、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辨证:辨证:太阳病太阳病正正误误微似有汗微似有汗汗漏不止汗漏不止表证不除表证不除损阴伤阳损阴伤阳恶风恶风伤阳伤阳不能固表不能固表筋脉失养筋脉失养伤阴伤阴化源不足化源不足失于滋养失于滋养小便难小便难汗出汗出四肢微急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病理:病理:阳虚液损,表邪未解。治则:治则:扶阳解表。方药:方药: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一)脉促胸满者:(一)脉促胸满者:病机:病机:表邪欲陷,胸阳损伤(胸阳不振)治则:治则:解肌祛风,宣通

    30、胸阳。方药:方药:桂枝去芍药汤。虽因误下,但邪未尽陷胸中,此时正气虽伤仍能上冲抗邪,其病势向上向外,故治疗当因势利导,方用桂枝汤,因芍药酸苦主敛,用之有碍去邪,故去之。(二)脉微、恶寒、胸满者(二)脉微、恶寒、胸满者 病机:病机:表邪欲陷,阳气损伤。治则:治则:解肌祛风,温经复阳。方药: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本证阳气损伤的程度较甚,恐姜桂之力不足以散邪,故加辛热之附子温经复阳。桂枝新加汤证桂枝新加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身体疼痛,可有麻木感,甚则拘急不舒,脉沉迟。素体气营不足,汗后又损伤气营。病因病因 汗出太过,损伤气营 病机:病机:气营损伤,筋脉失养。治则:治则:益气和营,调和营卫(二

    31、)太阳伤寒(二)太阳伤寒 1.1.太阳伤寒本证太阳伤寒本证【概述】太阳伤寒证又称为伤寒表实证。因风【概述】太阳伤寒证又称为伤寒表实证。因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发热,恶寒,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舌质淡,苔薄白,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脉浮紧。【病因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病因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证候分析:证候分析:太阳病太阳病风寒

    32、束表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营阴郁滞邪正交争邪正交争卫失温煦卫失温煦腠理不开腠理不开肺气失宣肺气失宣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痛发热发热恶寒恶寒无汗无汗喘喘(麻黄八症麻黄八症)【诊断要点】恶风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诊断要点】恶风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中风中风伤寒伤寒脉浮,发热恶风脉浮,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寒,头项强痛有汗,脉缓有汗,脉缓脉证脉证无汗,脉紧无汗,脉紧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病机病机【辨证思路】【辨证思路】首先辨别是否为表证首先辨别是否为表证;其次辨别是否为风寒表证

    33、其次辨别是否为风寒表证;最后辨别是否为风寒表实证最后辨别是否为风寒表实证.【治疗措施】辛温解表,宣肺平喘【治疗措施】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麻黄汤 方药配伍:方药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祛风,协同麻黄,增强其发汗作用。桂枝:解肌祛风,协同麻黄,增强其发汗作用。杏仁:宣肺降气,协同麻黄,增强其平喘作用。杏仁:宣肺降气,协同麻黄,增强其平喘作用。甘草:甘草:“和中而发散和中而发散”与麻黄相配伍,既可以止咳平喘,又可以防止过汗。与麻黄相配伍,既可以止咳平喘,又可以防止过汗。使用禁忌:使用禁忌:虚人(虚人(气、血、阴、阳虚之人气、血、阴、阳虚之人)外感不可用

    34、;)外感不可用;火旺阳亢之人外感不可用;火旺阳亢之人外感不可用;风热外感不可用。风热外感不可用。2.太阳伤寒兼证:葛根汤证葛根汤证 1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脉浮紧,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脉浮紧,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或下利、或呕逆不止。或下利、或呕逆不止。2 2)证候分析:)证候分析:不能卫护于外不能卫护于外恶风寒恶风寒 营阴郁滞营阴郁滞无汗无汗寒束肌表、卫阳闭遏寒束肌表、卫阳闭遏 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3 3)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卫阳闭遏,经输不利。风寒束表,卫阳闭遏,经输不利。4 4)治则)治则

    35、:发汗解表,升津舒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5 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邪入经输邪入经输筋脉失养筋脉失养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病理病理症状症状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有汗有汗 脉浮缓脉浮缓无汗无汗 脉浮紧脉浮紧 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1 1)临床表现:症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或身不疼,但重,)临床表现:症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脉浮缓或浮紧。乍有轻时,脉浮缓或浮紧。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属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风寒束表,内有郁热,属表寒里热,表里俱

    36、实证。2 2)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阳盛之体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感受风寒卫阳外浮与邪相争卫阳外浮与邪相争发热,脉浮紧发热,脉浮紧卫阳郁遏卫阳郁遏失于温煦失于温煦恶寒恶寒营阴郁滞营阴郁滞无汗无汗太阳经输不利太阳经输不利身疼痛身疼痛阳热内郁阳热内郁烦躁烦躁3 3)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风寒外束,阳热内郁风寒外束,阳热内郁4 4)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兼清里热)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兼清里热5 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麻黄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有烦躁:治宜外散风寒,兼清里热有烦躁:治宜外散风寒,兼清里热风寒束表,阳热内郁,表里气机不畅:兼表实证。风寒束表,阳热内

    37、郁,表里气机不畅:兼表实证。身重身重乍有轻时。乍有轻时。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无气转动:见下利清谷,四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无气转动:见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等。身重肢逆冷等。身重无休止无休止时时。少阴证少阴证烦躁,身重烦躁,身重无烦躁:治宜外散风寒无烦躁:治宜外散风寒 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身痛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质稀干呕,咳嗽喘息,痰多质稀;或渴或不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渴或不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2 2)证候分析:)证候分析:素有停饮素有停饮外感风

    38、寒外感风寒寒水犯肺寒水犯肺气道不利气道不利噎噎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干呕干呕津不上承且有化热趋势津不上承且有化热趋势口渴口渴外寒内外寒内饮搏结饮搏结水停心下水停心下肺气不利,失于宣降肺气不利,失于宣降咳喘咳喘胃肠功能失职,水饮偏渗大肠胃肠功能失职,水饮偏渗大肠下利下利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畅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畅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卫阳趋外抗邪,正邪交争卫阳趋外抗邪,正邪交争发热发热水湿下无出路停聚于内水湿下无出路停聚于内少腹满少腹满3 3)病因病机:病因伤寒表证未解,内有痰饮停聚;)病因病机:病因伤寒表证未解,内有痰饮停聚;或素有痰饮停聚,又外感风寒。病机为风寒束表,或素有痰饮停聚,又外感风寒。病机为风

    39、寒束表,水饮内停水饮内停4 4)治疗方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治疗方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5 5)鉴别诊断:麻黄汤、小青龙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鉴别诊断:麻黄汤、小青龙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 麻黄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咳喘干呕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咳喘干呕风寒外束,水饮犯肺风寒外束,水饮犯肺桂枝加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杏子汤外有风寒表外有风寒表证之发热恶证之发热恶寒,内有咳寒,内有咳喘喘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证脉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气喘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气喘病机病机太阳表虚,肺寒气逆太阳表虚,肺寒气逆治法治

    40、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发汗解表,温化寒饮发汗解表,温化寒饮解肌祛风,降气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卫阳闭遏,营阴郁滞(三)太阳表郁【概述】太阳病轻证又称表郁轻证。由于太阳病日久不愈,正邪持太阳病轻证又称表郁轻证。由于太阳病日久不愈,正邪持续交争于肌表的一种病证,称为太阳病轻证。续交争于肌表的一种病证,称为太阳病轻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面色红,身痒;或发热恶寒,发热恶寒,面色红,身痒;或发热恶寒,形似疟一日再发;或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均见二便、形似疟一日再发;或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均见二便、舌脉如常。舌脉如常。太阳表郁轻证太阳表郁轻证 太阳表郁轻证太阳表郁轻证

    41、表证汗后留邪之证表证汗后留邪之证 发热恶寒发热恶寒 太阳邪郁兼里微热证太阳邪郁兼里微热证1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重,恶寒轻),一日二三度发,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重,恶寒轻),一日二三度发,面存热色(面色红),无汗,身痒。面存热色(面色红),无汗,身痒。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风寒郁表日久风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续交争正邪持续交争邪正相争邪正相争发热发热卫失温煦卫失温煦恶寒恶寒正邪多次交争正邪多次交争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阳气拂郁在表阳气拂郁在表面色反有热色面色反有热色卫阳闭遏卫阳闭遏无汗无汗邪郁在表,汗欲出而不得邪郁在表,汗欲出而不得

    42、身痒身痒病因病机:日久邪微,邪郁肌表:日久邪微,邪郁肌表 治疗方法: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桂治疗方法: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取桂、麻各枝麻黄各半汤(取桂、麻各1/31/3剂量)剂量)2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汗后表邪复闭,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汗后表邪复闭,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风寒郁表日久风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续交争正邪持续交争邪正相争邪正相争发热发热卫失温煦卫失温煦恶寒恶寒正邪交争较弱正邪交争较弱发热恶寒一日再发(次数少)发热恶寒一日再发(次数少)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风寒束表,邪郁较轻风寒束表,邪郁较轻 治疗方法治疗方

    43、法:辛温轻剂,微发其汗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方药方药: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取桂(取桂5/125/12,麻,麻2/92/9剂量)。剂量)。3.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内热多,外寒少),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内热多,外寒少),兼口微渴,心微烦。兼口微渴,心微烦。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风寒郁表化热风寒郁表化热卫气郁而化热卫气郁而化热邪正相争邪正相争发热发热卫失温煦卫失温煦恶寒恶寒风寒郁而化热风寒郁而化热卫气郁而化热卫气郁而化热内热多,外寒少内热多,外寒少内兼郁热内兼郁热口微渴,心微烦口微渴,心微烦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内兼郁热。风

    44、寒束表,内兼郁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或热多寒少。发;或热多寒少。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方药: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取桂桂枝二越婢一汤(取桂1/41/4,越婢,越婢1/81/8剂剂量)。量)。鉴别诊断:1.1.太阳轻证与疟疾均见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太阳轻证与疟疾均见发热恶寒呈阵发性:2.2.太阳轻证与阳明病热盛证及少阴病戴阳证均见太阳轻证与阳明病热盛证及少阴病戴阳证均见面红面红:3.3.太阳轻证与阳明病津亏证及湿热郁表证均见身太阳轻证与阳明病津亏证及湿热郁表证均见身痒:痒:(四)太阳温病1

    45、1概念:概念: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而渴,不恶寒,尚有头痛,汗出,舌红苔薄黄,小便黄少,发热而渴,不恶寒,尚有头痛,汗出,舌红苔薄黄,小便黄少,脉浮数。脉浮数。3.3.证候分析:证候分析:风热犯表风热犯表邪正相争邪正相争发热发热风热伤津风热伤津口渴,小便黄少口渴,小便黄少阳热上扰清空阳热上扰清空头痛头痛风性开泄,热为阳邪风性开泄,热为阳邪汗出汗出风热在表风热在表脉浮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舌红苔薄黄4 4病因病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病因病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5.5.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散热。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散热

    46、。6.6.方药:银翘散。方药:银翘散。6.鉴别诊断:病病 名名 病病 因因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 治治 法法 感受途径感受途径 太阳温病太阳温病 温邪客表温邪客表 发热而渴,不恶寒发热而渴,不恶寒 辛凉疏表辛凉疏表 口鼻而入口鼻而入 太阳伤寒太阳伤寒 风寒束表风寒束表 发热恶寒,不渴发热恶寒,不渴 辛温解表辛温解表 皮毛而入皮毛而入 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二、太阳腑证二、太阳腑证(一)太阳蓄水【概述】太阳蓄水证是由于表邪不解,循太阳膀胱经入里,影响了太阳【概述】太阳蓄水证是由于表邪不解,循太阳膀胱经入里,影响了太阳膀胱的气化功能,使水气不化,停蓄下焦,以小便不利、消渴、烦渴为膀

    47、胱的气化功能,使水气不化,停蓄下焦,以小便不利、消渴、烦渴为特点一种病证。特点一种病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脉浮或浮数。脉浮或浮数。【证候分析】【证候分析】【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寒邪随经入里,膀胱气化失常。寒邪随经入里,膀胱气化失常。【诊断要点】【诊断要点】小便不利、消渴、烦渴、脉浮。小便不利、消渴、烦渴、脉浮。太阳病太阳病表邪未解表邪未解邪正交争邪正交争-脉浮,微热脉浮,微热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甚或浮肿甚或浮肿消渴,烦渴消渴,烦渴或水入则吐或水入则吐邪入下焦,影响膀邪入下焦,影响膀胱气化,下

    48、焦水停胱气化,下焦水停不能下排不能下排津不上承津不上承卫失温煦卫失温煦-恶寒恶寒【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太阳蓄水证与津液不足证、太阳蓄水证与津液不足证太阳蓄水太阳蓄水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口渴小便不利,口渴 病机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足津液不足症状症状得水不解得水不解得水缓解得水缓解2 2、太阳蓄水与消渴病、太阳蓄水与消渴病太阳蓄水太阳蓄水消渴病消渴病口渴口渴 病机病机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症状症状伴发热,小便不利伴发热,小便不利伴消瘦,小便多等伴消瘦,小便多等【辨证思路】【辨证思路】首先应确

    49、认是在太阳伤寒或中风之后,表证未解,首先应确认是在太阳伤寒或中风之后,表证未解,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紊乱,以致水蓄下焦而成。紊乱,以致水蓄下焦而成。临证以水饮分布失常为其审证要点。临证以水饮分布失常为其审证要点。【治法】【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方药】五苓散。(二)太阳蓄血(二)太阳蓄血【概述】太阳蓄血证是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出现以太阳蓄血证是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出现以少腹急结或鞕满,其人如狂或发狂,身体发黄,少腹急结或鞕满,其人如狂或发狂,身体发黄,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的一类病证。小便自

    50、利,脉沉涩或沉结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神志发狂或如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发黄,小神志发狂或如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沉结。便自利,脉沉结。【证候分析】【证候分析】【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诊断要点】【诊断要点】神志发狂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发狂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邪热瘀血邪热瘀血搏结下焦搏结下焦少腹急结或鞕满少腹急结或鞕满瘀热上扰神明瘀热上扰神明其人如狂或发狂其人如狂或发狂营气不能敷布营气不能敷布身体发黄(身体发黄(肤色暗黄肤色暗黄)邪结血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邪结血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680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