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ch4-地下水的运动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6674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PPT
  • 页数:103
  • 大小:9.0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ch4-地下水的运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ch4 地下水 运动 课件
    资源描述:

    1、供水水文地质供水水文地质第四章 地下水的运动(重点)地下水的运动就是地下水在岩层空隙中流动过程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规律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内容。重点:地下水流向完整井稳定流运动,地下水流向井无越流非稳定流运动,水文地质参数确定。4.1 地下水运动特征及其基本规律一、地下水运动的特点(一)曲折复杂的水流通道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用假想水流(充满含水层全部空隙和岩石颗粒所占空间)来代替真正水流(仅在岩石空隙中流动的水流)用假想水流代替真正水流的条件用假想水流代替真正水流的条件:1.假想水流通过任意断面的流量必须等于真正水流通过同一断面的流量。2.假想水流在任意断面的水头必须等于真正水流在同

    2、一断面的水头。3.假想水流通过岩石所受到的阻力必须等于真正水流所受到的阻力。(二)流速慢(m/d)也称渗透水流。过水断面:渗透水流通过的含水层横断面称为。(三)流态:层流和紊流 层流:地下水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不混杂的运动;紊流:水质点相互混杂而无秩序的运动。大多数都呈层流运动。只有当地下水流通过漂石、卵石的特大孔隙或岩石的大裂隙及可溶岩的大溶洞时,才会出现紊流状态。另外,取水构筑物附近由于过水断面减小使地下水流速增加很大,常成为紊流区。层流的临界Re为150300,天然地下水多处于层流状态)(地下水的运动粘滞系数孔隙直径;地下水实际流速(d/m:);m(:d)d/m

    3、:Re2uud(四)稳定流、非稳定流运动、缓变流运动稳定流运动 在渗流场内各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位)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称为稳定流非稳定流运动 运动要素随时间改变的地下水运动,称之为非稳定流缓变流 流线弯曲很小、近似直线,相邻流线之间夹角很小、近似于平行。缓变流动中,地下水的各过水断面可当作一个直面,缓变流动中,地下水的各过水断面可当作一个直面,同一过水断同一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头亦可当作是相等的。面上各点的水头亦可当作是相等的。这样假设的结果就可把本来这样假设的结果就可把本来属于空间流动(或叫三维流运动)的地下水流,简化成为平面流属于空间流动(或叫三维流运动)的地下水流,简化成为平面

    4、流(或叫二维流运动),这样假设会使计算简单化。(或叫二维流运动),这样假设会使计算简单化。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线性渗透定律(Darcy定律)实际流速u=v/n即uv(渗透速度)由于水力坡度i是变化的,Darcy定理常用下式表示:Darcy定律得适用范围过去一直以为Darcy定律是地下水层流运动的基本定律,其实1Re10时地下水运动才服从Darcy定律自然界中地下水运动速度都很小,Re10,紊流:如地下水在大空隙、大裂隙、大溶洞及取水建筑物附近的运动 哲才公式:或 思姆莱公式:m的取值范围为12。m=1,Darcy公式;m=2,哲才公式iKv m1iKv4.2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一、

    5、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类型 提取地下水的工程设施称为取水构筑物(一)垂直取水构筑物(井):设置方向大致与地表相垂直。潜水井1 潜水完整井:凿井至潜水含水层底板(隔水层),水流从井的四周流入井内。2 潜水非完整井:凿井未到含水层底板,地下水可以从井底及井的四周进入井内。承压水井:3 承压水完整井 凿穿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并穿透整个含水层到隔水底板,水流从四周流入井内。4 承压水非完整井 凿穿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后仅穿透一部分含水层,地下水可从井的四周及井底进入井内。(二)水平取水构筑物(渗水管、渗渠等):设置方向大致与地表相平行,地下水从一侧或两侧进入构筑物内 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计算公式(Dupuit)

    6、的推导假设条件:1.天然i=0,抽水时井附近的i小于1/4,计算i时可用流线的正切代替正弦;2.缓变流,这样各弯曲的过水断面可近似用直面代替,如BB用BB代替。且同一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头可认为是相等的。2.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底板隔水。3.抽水时影响半径范围内无渗入、无蒸发,每个过水断面上流量不变;影响半径之外流量为零;影响半径的周围上为定水头边界。4.抽水井内及附近都是二维流,即:抽水井内不同深度处的水头降低是相同的。二、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稳定流运动降落漏斗r:抽水井半径R:影响半径s:水位降深QH:含水层厚度h:井内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距离Q:抽水量公式推导:(以Darcy为基础,

    7、Q=Ki)K:由于假设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所以K为常数 i:由于i0.3M)式中:=L/M L:过滤器有效进水长度 A=f()RMA)rM(KMs.Q4lg4lg221732 Muskat公式的应用范围a、从图4-14可知当=1时,A=0,Muskat公式变为Dupuit公式b、当很小时,A很大,Muskat公式变为即和半径为4M的承压完整井的流量一样,但不合理,Muskat公式不适用实际情况证明,Muskat公式适用的范围为:L/r5及r/M0.01MRKMs.RMKMs.Q4lg7324lg73204lg2 ArM2 其它计算公式a、适用范围:M150r及L/M0.1b、适用范围:过滤器在

    8、含水层底部或顶部 rM.LM-LrRKMs.Q121lglg732)rM.(LM-LrRKMs.Q201lglg732(二)潜水非完整井(圆形补给条件)根据潜水非完整井的流线,可以用通过过滤器中部的平面把水流区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潜水完整井,下段为承压水非完整井潜水完整井的流量:承压非完整井的流量(L/20.3M)总流量rRsLsKrRssL.sKQlg)(36.1lg)502(36.11RMArMsKMQ00024lg4lg22173.2RMArMMrRsLKs.QQQ000214lg4lg2212lg3610022MLLsHM式中其它公式rh.L-LhrR-hHKQ201lglg)(36.

    9、12210150.L/hrh;rh.L-LhrR-hHKQ121lglg)(36.122适用范围: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适用范围: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1)(2)h(三)直线边界附近的完整井河流边界的抽水井,如果井距河边的距离b0.3Mb、适用于:M150r;L0.1Mc、适用于: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抽水井直径不受限制 其中:=L/M A=f()201lg(lg3660KrM.LLMrRMsQ.rM.LLMrRMsQ121lglg366.0KRMArMMsQ4lg)4lg2(1366.0KMsrR-Q.K)lglg(3660(3)潜水完整井 (

    10、4)潜水非完整井 a、适用于:L/20.3M0b、适用于:c、适用于: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10150.hL/rh;RMArMMrRsLQ.K0004lg4lg2212lg7330rh.L-LhrR-hHQ.K121lglg733022222)lglg(7330)lglg(7330或)2()lglg(7330hrR-Q.-hHrR-Q.KsH-srR-Q.Krh.L-LhrR-hHQ.K201lglg733022(5)实例某地区有一承压完整井,井半径r=0.21m,过滤器长度L=35.82m;含水层为砂卵石,厚度M=36.42m;影响半径R=300m,抽水试验结果为:s1=1.00m Q

    11、1=4500m3/d;s2=1.75m Q2=7850m3/d;s3=2.50m Q3=11250m3/d;求K?由于Q-s关系呈直线,属完整井直接采用公式计算 m/d65142)lglg(3660.MsrR-Q.K 2.当当Qs(或或h2)为曲线关系为曲线关系(h2=H2-h2)在抽水井附近为三维紊流,不符合裘布依的基本假定条件,因此不能直接利用稳定流运动公式计算,需采用消除阻力法(截距法)u(1)承压水:绘制s/QQ关系曲线;如果曲线为直线,求出截距a;用1/a代替承压水井稳定流计算公式中的Q/s。A、承压水完整井 B、承压水非完整井a、适用于:M150r;L0.1Mb、适用于:过滤器位于

    12、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抽水井直径不受限制rM.LLMrRaM.K201lglg13660rM.LLMrRaM.K121lglg13660aMrR-.Klglg3660Qs/Qau(2)潜水:绘制h2/QQ关系曲线;如果曲线为直线,求出截距a;用1/a代替潜水井稳定流计算公式中的Q/(H2-h2)。A、潜水完整井 B、潜水非完整井a、适用于:b、适用于: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其中:H:自然条件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h:抽水时潜水含水层的厚度0.1150hL/rh;arR-.Klglg7730rh.L-LhrRa.K121lglg7330rh.L-LhrRa.K201lglg73302)(/Hh

    13、hQh2/Qau(3)实例某一水源井,含水层为卵石层,上部被37m厚的粘土层覆盖,含水层平均厚度M=30m,井直径2r=380mm,过滤器长度L=23.05m,位于含水层顶部,影响半径R=700m,抽水试验结果为:s1=0.99m Q1=4173m3/d;s2=2.06m Q2=7465m3/d;s3=3.62m Q3=11146m3/d;求K?解:此井为承压水非完整井K=266m/d rM.LLMrRaM.K201lglg136601.03005.23;150019.030MLrM)2)()/lg(736.0lg)2)(36.1lg)(36.1lg)(36.1ln)(111111121212

    14、211221ssHssrrQKrrssHssKQrrhhKQrrhhKrrhhKQ2.设一个观测孔潜水稳定流公式)2)()/lg(736.0lg)2)(36.1lg)(36.1lg)(36.1ln)(212112122121122221122122122122ssHssrrQKrrssHssKQrrhhKQrrhhKrrhhKQ3.设两个观测孔s)sHrRQKrRs)sHKQrRhKQrRhHKrRhHKQ2(/lg736.0lg2(36.1lg36.1lg)(36.1ln)(222221.无观测孔(二)单井稳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二)单井稳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K1.设

    15、一个观测孔)(/lg366.0lg)(73.2,lg)(73.2lg31.2)(28.6ln)(2)(2)ln(ln221111111111111111ssMrrQKrrssMKQhHshHsrrhhMKQrrhhKMrrhhKMQhhKMrrQdyKMxdxQxMdxdyKKiQhhrr令)(/lg366.0lg)(73.2,lg)(73.2lg31.2)(28.6ln)(2)(2)ln(ln2221121221221112121212121212122121ssMrrQKrrssMKQhHshHsrrhhMKQrrhhKMrrhhKMQhhKMrrQdyKMxdxQxMdxdyKKiQhh

    16、rr令2.设两个观测孔)(/lg366.0lg)(73.2lg)(73.2ln)(211111111ssMrrQKrrssMKQrrhhMKrrhhKMQ)(/lg366.0lg)(73.2lg)(73.2ln)(22112122112121212ssMrrQKrrssMKQrrhhMKrrhhKMQMsrRQKrRMsKQrRhHMKrRhHKMQ)/lg(366.0lg73.2lg)(73.2ln)(22.设一个观测孔承压水稳定流公式3.设两个观测孔1.无观测孔(二)单井稳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二)单井稳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K1.设一个观测孔)(/lg366.0lg

    17、)(73.2,lg)(73.2lg31.2)(28.6ln)(2)(2)ln(ln221111111111111111ssMrrQKrrssMKQhHshHsrrhhMKQrrhhKMrrhhKMQhhKMrrQdyKMxdxQxMdxdyKKiQhhrr令)(/lg366.0lg)(73.2,lg)(73.2lg31.2)(28.6ln)(2)(2)ln(ln2221121221221112121212121212122121ssMrrQKrrssMKQhHshHsrrhhMKQrrhhKMrrhhKMQhhKMrrQdyKMxdxQxMdxdyKKiQhhrr令2.设两个观测孔(二)单井稳

    18、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二)单井稳定抽水设观测孔试验的计算渗透系数K 1.有一个观测孔 观测孔位置:距抽水井太近,易受三维紊流影响,K偏小;太远,易受边界条件影响,K偏大。最近孔距一般为含水层厚度的一倍,也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孔内有一定的水位下降值,并使水位下降值在 s(h2)lgr 曲线的直线段内。(1)承压水完整井(2)潜水完整井其中:sw-抽水井内水位下降值s1-观测孔内水位下降值rw-抽水井的半径r1-抽水井与观测孔德距离h-抽水井内含水层自底板算水头高h1-观测孔内含水层自底板算水头高wrrhhQK1212ln)-(wwrr)-sM(sQK11ln2 2.有两个观测孔(1)

    19、承压水完整井(2)潜水完整井(3)承压水非完整井 (过滤器紧接含水层顶板,L0.3M,r1=0.3r2,观测井和抽水井深度相等)(4)潜水非完整井(抽水井过滤器被淹没)其中:r1、r2-为观测井与抽水井的距离s1、s2-抽水井抽水时观测井1、2井内水位下降值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L-过滤器长度h12=H2-h12h22=H2-h22222112)lglg(7330h-hr-rQ.K)()lglg(36602112-ssMr-rQ.K 2121arsharsh)(160rLrLssLQ.K)2)()lglg(7330212112Lsss-ssr-rQ.K3 例某厂5号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承压含水层

    20、厚30m,岩性为含砾石的中细砂层,局部地区夹粉土透镜体。沿5号井布置了两排观测井,一排为Al、A2两个观测孔;另一排为B1、B2、B3三个观测孔。现将B排观测孔的记录数据列表如下:5号井的水文地质剖面如图4-29所示,试计算渗透系数K。图4-29 5号井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剖面图4-30 5号井s-lgr曲线解 根据观测资料,绘制s-lgr曲线,可知曲线在B1、B2、B3部位呈直线关系(图4-30),说明此段属二维流区。抽水属于完整承压井。)m/d(45)57.017.1(20)3.5lg60(lg1420366.0)()lglg(36602112-ssMr-rQ.K(三)影响半径R的确定 特点:

    21、R随时间t的延长、流量Q的增加而扩大;降落漏斗多不对称,边界不明显抽水井的影响范围实际上不是一个圆,不能用简单的“半径”来确定。确定方法 1.无观测孔u(1)不考虑地下水流向ua、潜水完整井 b、承压水完整井得据rR)ssHKQlg2(366.1ww得据rRMsKQlg73.2wrQsH-sK.Rlg)2(3661lgwwrQKMs.Rlg732lgwu(2)考虑地下水流向 A、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上游方向地下水下游方向 其中:地下水垂直方向 B、潜水含水层 其中:C、经验公式 承压含水层:潜水含水层:r-抽水井半径(m)sw-水位下降值(m)Q-井的出水量(m3/d)q-单位出水量(m3/d m

    22、)qH-sKQsH-sKBwww)2()2(qKMQKMsaw22KsRw1012areRBreR KsRw211areRareR 3 2.有一个观测孔 A、承压含水层(rwr10.178R)B、潜水含水层其中:r1-抽水井至观测孔之间的距离 s1-观测孔内水位下降值得和据rrssMKQrRMsKQ11wwlg)(73.2lg73.2得和据rrssHssKQrR)ssHKQ11w1wwwlg)2)(36.1lg2(36.1111lglglgssrsrsRwww)2)(lg)2(lg)2(lg11111ssHssrsHsrsHsRwwwww3.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观测孔A、承压含水层211221lg

    23、lglgssrsrsR)(观测孔:和)(观测孔:抽水井和)(观测孔:抽水井和)(抽水井:4 lg)(73.2213 lg)(73.222 lg)(73.211 lg73.21221#22w#11w#wrrssMKQrrssMKQrrssMKQrRMsKQ)()得:)(由()()得:)(由(6 lglglglg325 lglglglg4122111221rrssrrssrrssrRswwwB、潜水含水层2221122221lglglghhrhrhR)(观测孔:和)(观测孔:抽水井和)(观测孔:抽水井和)(抽水井:4 lg63.1213 lg63.122 lg63.111 lg63.1122221

    24、#2222#1212#2rrhhKQrrhhKQrrhhKQrRhKQ)()得:)(由()()得:)(由(6 lglglglg325 lglglglg41222212121222212rrhhrrhhrrhhrRh4.图解法(1)浸润曲线外推法(2)slgr(承压含水层)或h2lgr(潜水含水层)直线 交汇法(观测孔不少于3个)观1观2Rr(m)s(m)自然水位抽水井观1观2Rr(m)s(m)观3抽水井s1s1s2s2s1s3s2s3s3对数坐标承压水含水层slgr曲线浸润曲线作业1:1.某河岸附近的承压含水层,厚度为50m,渗透系数为1m/d,在距河岸25m处有一半径为0.5m的完整抽水井,

    25、稳定抽水量为20m3/h,请预测该井稳定降深为多少?2.在厚度为30米的均质承压含水层中有一抽水井和两观测井,抽水井的半径为0.1m,观测井1、2至抽水井的距离分别为30m和90m。在井中进行了抽水试验,抽水井出水量为2500m3/d,当抽水稳定时,观测井1的降深为0.14m,观测井2的降深为0.08m,求抽水井降深为1.5m时的出水量。二、无越流含水层中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承压水含水层)确定T,*,方法:试算法、配线法、直线图解法 恢复水位法、直线斜率法。(一)试算法 1.当有一个抽水井和一个观测井时 使抽水过程保持流量Q不变,取观测井观测井t1、t2及相应的观测水位下降值

    26、s1、s2。根据无越流的定流量抽水的Theis公式u 方法1:根据经验给定一个a值,得到u,查表4-1,代入上式看能否满足,如果不能满足再选一个a值,直到满足s1/s2要求;根据a利用以下公式计算T1211444atrWTQ)W(uTQs2222444atrWTQ)W(uTQs22122144atrWatrWss12144atrWsQTatruuWTQs4)(42u 方法2:作图法设s1/s2=B,以a(a1、a2、an)为横坐标,以B(B1、B2、Bn)为纵坐标,建立(Ba)曲线;确定a值:根据实测的B实=s1/s2值,在曲线上确定a值计算T:2.当有两个观测井时取同一时刻t两个观测井的s1

    27、、s2和r1、r2计算121144atrWsQTatrWatrWss4422212112144atrWsQT22122144atrWatrWssB具体方法与上述类似(二)配线法 是通过实测(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又称标准曲线对比法。分为三种:降深时间配线法 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 降深距离配线法 1 原理A 降深时间配线法降深时间配线法 根据泰斯公式:两端取对数有:uartatruuWTQs14 4)(422变换形式为arutTQuWs4lg1lglg4lg)(lglg2uQ、T、r、a均为常数,因而 u 和u也为常数。TQ4lgar4lg2arTQuuWtsar

    28、TQuuWts44lg1)(lglg4lg4lg1lg)(lglglg22 曲线 与 曲线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移 了()而已。因此,在相同模数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绘制W(u)1/u曲线(标准曲线)和st曲线,显然两曲线形状相同。只要将两曲线重合,任选一配合点,记下对应的坐标值,代入Theis公式中即可确定有关参数。lg(lg)st 1lg lgW uuTQar4lg,4lg2 aTutrauWsQT1442降深-时间(s t)配线B 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 如果泰斯公式:两端取对数有:在同模数双对数纸上绘制st/r2和W(u)1/u关系曲线并拟合uartatruuWs141 4)

    29、(T4Q22变换形式为aurtTQuWs41lg1lglg4lg)(lglg2 aTurtauWsQT14142降深-时间(s t/r2)配线u2.计算步骤(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W(u)1/u的标准曲线;(2)在另一张模数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实测的st或st/r2曲线;(3)进行配线:将实测曲线置于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相对平移,直至两曲线重合为止(如图所示);(4)任取一配合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均可),记录配合点在两张对数纸上的对应坐标值:W(u)、1/u、s、t/r2 或 t;(5)求参数(T、a、*):将以上数值代入Theis公式中求解。u3.优缺点 优点:

    30、充分利用抽水试验的全部观测资料,避免个别资料的偶然误差,提高计算精度。缺点:(1)抽水试验初期实验曲线与标准曲线不符;(2)抽水后期曲线比较平缓,不易拟合。抽抽 水水 试试 验验 实实 测测 资资 料料抽水累抽水累计时间计时间(min)(min)水位降深值(m)抽水累抽水累计时间计时间(min)(min)水位降深值(m)抽水累抽水累计时间计时间(min)(min)水位降深值(m)抽水累抽水累计时间计时间(min)(min)水位降深值(m)0 0101020203030404000.160.480.540.65606080801001001201201501500.751.001.121.221

    31、.362102102702703303304004004504501.551.701.831.891.9864564587087099099011851185停泵停泵2.172.832.462.544.实例1 某机械厂供水井打在承压含水层中,从6月8日13点30分开始抽水至6月9日9点15分停泵,抽水资料如表所示。已知,抽水流量Q60m3/h,观测井至抽水井的水平距离为140m,试用配线法求含水层参数(T、a、*)。求解:首先从井函数表中选一批u与W(u)的对应值,在双对数纸上绘制成W(u)1/u理论曲线样板(如图中实线)。按上表(抽水试验资料表)的抽水资料在透明的与理论曲线同比例尺的双对数坐

    32、标纸上绘制st实测资料关系曲线(如图中小圆圈)。将st曲线套在已作好的理论曲线W(u)1/u上,在保持两个坐标轴(纵、横轴)平行的条件下,移动透明双对数坐标纸,取得最佳配合,如图所示。取配合点A,从配合点读出相应的坐标值分别为:W(u)1,1/u4,s0.58m,t34min 25AB502025100t(min)1u实测点W(u)50.20.10.050.020.01120.51.160.58215s103210100.542120.20.110551 求参数(T、a、*)。由已知条件Q=60m3/h,r=140m并将以上资料代入下式,则得:d/m7.197158.014.342460)(4

    33、2uWsQTd/m103.843441440140142522utra45*1038.2103.87.197aT【例】某机械厂供水井的深度946m,观测资料如表4-6,试根据观测资料用时间t-水位下降s配线法计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三)直线图解法 利用Jacob公式中S与t或r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的特点,通过作图的方法来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 常用的是降深时间直线图解法降深时间直线图解法 u 1.原理 根据Jacob公式:由于Q、T、r、a均为常数,因而s-lgt在半对数有如下关系 s=s0+mlgt 其中斜率 截距225.2lg183.0ratTQs tTQraTQratTQratTQsl

    34、g183.025.2lg183.0 25.2lg183.025.2ln4222Jacob公式2025.2lg183.0raTQs TQm183.0mQT183.002445.0tra 更方更方便便(或利用s=0,t=t0)msra010455.02rT.TQs2252ln4u 2.计算步骤(1)根据观测井资料在半对数格纸上作三t图线(t取对数尺度);(2)将st图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交纵坐标得s0,交横坐标得t0;(3)求直线的斜率m,由于lg10t/t=1,所以一个对数周期相应的降深 s就是斜率m(如图所示)(4)求参数(T、a、*):mQT183.002445.0tra 4s实测点410t

    35、2 3/00.511.52s(m)2.533.5410105679810210t(min)3u 3.实例某厂14号井在抽水过程中对距抽水井43m的2号观测井进行了观测,记录见表,试用直线图解法计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观测时间14号抽水井2号观测井观测时间14号抽水井2号观测井抽水累计时间(min)抽水流量(m3/h)降深(m)抽水累计时间(min)抽水流量(m3/h)降深(m)010203040608010012015021027033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00.731.281.531.721.962.142.282.392.542.772.993.10400

    36、45064587099011851195121012301270129013206060606060停泵3.203.263.473.683.773.853.603.453.132.752.632.51 求解:根据t和s作st曲线;将直线延长交横坐标得t0=2.7min 取t1=30min,t2=300min,则斜率m=s=1.45m 将Q及m代入公式得:42号观测井实测点3.5s(m)2.5234s=1.45m1.5100.51/109765432=2.7min0t 8102t(min)10310d/m18245.12460183.0183.02mQTd/m1038.47.2144043445

    37、.0445.025202tra45*1015.4000415.01038.4182aT三、越流系统中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不讲)给水度是反映潜水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确定的方法有实验室法,野外现场试验法和经验数值法等。1实验室法 砂类土给水度的测定: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倒入烘干的砂样,注水至饱和,然后让砂样里的重力水自由流出,所流出重力水的体积与饱水时的砂样体积之比即为砂样的给水度值。2.野外试验法 在野外可进行各种试验以确定含水层的给水度,如在观测孔中投入指示剂,从另一井中进行定量抽水,记录抽水井中指示剂出现的时间,则可用下式求得含水层的给水度:式中 t 指示剂出现的时间(d);r1投剂井与抽水井的距离(m);r 抽水井的半径(m);含水层的平均厚度(m)。hrrQt)(221h四、给水度的确定根据新塘地区地形地质图,回答如下问题。1、简述该区的地形特征;2、简述该区的地层分布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3、简述该区的构造特征及其特点;4、绘制CD方向的示意剖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ch4-地下水的运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667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