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突破二轮复习第2部分 专项1 回扣教材 · 夯实双基.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版高考化学突破二轮复习第2部分 专项1 回扣教材 · 夯实双基.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考化学突破二轮复习第2部分 专项1 回扣教材 夯实双基 2020 高考 化学 突破 二轮 复习 部分 专项 回扣 教材 夯实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回扣一化学与 STSE、传统文化 1化学与环境 (1)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反应原理: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或2SO2O22SO3, SO3H2O=H2SO4);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防治方法: 石灰石脱硫: 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 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 SO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O22SO2=2CaSO42CO2。 Na2SO3吸收法:Na2SO3SO2H2O=2NaHSO32NaHSO3 Na2SO3SO2H2O。 (2)碳的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CO2 温室气
2、体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 参与溶洞、珊瑚礁的形成、CaCO3CO2H2O Ca2 2HCO 3 CO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CO。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 一种有毒的烟雾。 危害:人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肺部功能损 害。 防治措施: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4)雾霾与 PM2.5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 气态污染
3、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 得阴沉昏暗。燃煤、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m(110 6 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比表面积大, 吸附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 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5)水体污染 原因:农业化肥的使用、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石油泄漏等。 重金属污染:Hg、Cd、Pb、Cr 等,其中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引起的,痛痛病是由 Cd 污染引起的。 植物营养素污染:
4、 水中 N、 P 等营养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污染叫水体富营养化, 可能引起“水华”或“赤 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农业化肥过量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6)“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 它的着眼点是将污染消灭在生产源头, 使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危害。 2化学与生活 农用塑料:聚氯乙烯 食品包装袋:聚乙烯 汽油:禁用含铅汽油、提倡使用乙醇汽油 食品脱氧剂:维生素 C、FeSO4、还原铁粉 食品干燥剂:硅胶、生石灰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亚硝酸钠(严禁超标使用) 水的净化:明矾KAl(SO4)2 12H2O、铁盐 水的消毒:氯气、二氧化氯 环境消毒:“84”消毒液、
5、漂白粉、过氧乙酸(CH3COOOH) 重金属盐中毒:BaSO4(不中毒)、BaCO3(能中毒),可用生鸡蛋清解毒 耐火材料:氧化镁、氧化铝 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胶囊、小苏打 常用灭火剂:水、干粉、泡沫灭火剂、液态 CO2 3化学与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传统无机非金属材 料(水泥、玻璃和陶瓷)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 属及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 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4化学与生产 (1)H2SO4生产:S 或
6、 FeS2 O2 高温 SO2 O2 催化剂SO3 H2O H2SO4 (2)HNO3生产:N2或 NH3 O2 催化剂,高温NO O2 NO2 H2O HNO3 (3)合成 NH3:N23H22NH3 (4)侯氏制碱:饱和 NaCl 溶液 NH3、CO2 NaHCO3 Na2CO3 (5)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6)氯碱工业:2NaCl2H2O= 电解 2NaOHCl2H2 (7)工业制硅:SiO2 C 高温 Si(粗) Cl2 高温 SiCl4 H2 高温 Si (8)高炉炼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5化学与传统文化示例
7、(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草纲目记载了“皮硝”的提取方法: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 有牙者为马牙硝。该方法属于结晶法。 () (2)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 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涉及到的操作是过滤,没有涉及到的操作加 热、蒸发、结晶。 ( ) (3)本草纲目“烧酒”条目:“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 盖酒露也。”文中的“法”指蒸馏。 () (4)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 ) (5)蔡伦利用树
8、皮、碎布(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 (6)“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 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 (8)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 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 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碘酒。 () (9)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 太子少
9、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HgS。 () 回扣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1常考物质颜色归纳 (1)红色 红色物质: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3(血红色)、Cu、Cu2O、品红、液溴(深红棕色)、 NO2(红棕色)、红磷(红棕色)。 变化过程中的红色:酚酞遇碱变红、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加热变红、Fe3 和 KSCN 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苯酚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2)黄色 黄色物质:硫、Na2O2、AgBr(淡黄色)、AgI、Fe3 (aq)(棕黄色)、CrO2 4。 变化过程
10、中的黄色: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3)蓝色 蓝色物质:Cu2 (aq)、Cu(OH) 2、CuSO4 5H2O。 变化过程中的蓝色:石蕊遇碱变蓝、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淀粉遇碘变蓝。 (4)绿色 绿色物质:Cu2(OH)2CO3、Fe2 (aq)、FeSO 4 7H2O、氯气(黄绿色)。 变化过程中的绿色:Fe(OH)2在空气中变质的现象是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紫色 紫色物质:KMnO4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碘的 CCl4溶液。 变化过程中的紫色:苯酚遇 FeCl3溶液显紫色。 (6)黑色 Fe3O4、MnO2、CuO、C(石墨)、CuS、PbS、固体碘
11、(紫黑色)。 (7)橙色:Cr2O2 7、溴水 (8)常见火焰的颜色 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蓝色火焰CO 在空气中燃烧。 淡蓝色火焰CH4、H2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火焰含钠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 紫色火焰(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含钾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 2.常见物质的用途 (1)AgI 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 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5)水玻璃防腐剂与防火剂 (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 (8)明矾净
12、水剂 (9)聚合硫酸铁 Fex(OH)y(SO4)z nH2O 能用作净水剂 (10)Fe3O4可用于制造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等 (11)BaSO4“钡餐” (12)波尔多液农药、杀菌剂 (13)MgCl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 制金属钠(电解) (14)C金刚石:制钻头;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 (15)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6)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 (17)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18)Si制合金、制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19)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
13、20)SO2漂白剂、防腐蚀、杀菌剂、抗氧化剂 (21)75%的酒精消毒剂 (22)硅胶食品干燥剂、催化剂载体 (23)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24)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 (25)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26)CO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27)O3漂白剂(脱色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3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1) (2) (3) 回扣三“八类”实验基础知识 1实验中的 6 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 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 液面可调节在“0”刻度或“0” 刻度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等 12 分钟后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14、。 (2)量筒、量杯、容量瓶没有“0”刻度。 (3)温度计的“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4)托盘天平中的“0”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0”,使用后要回“0”。 (5)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0”数字均是有效数字。 (6)25 ,pH 计测出溶液的 pH0 指的是溶液中 c(H )1.0 mol L1。 2实验中的 7 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有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滴入最后一滴液体后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是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 旋转 1
15、80 后塞紧,再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是平视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 (5)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6)沉淀洗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沉淀所洗离子的沉淀剂,没有沉淀生成。 (7)沉淀完全的标志是静置,取上层清液(或向上层澄清液中)再滴加几滴沉淀剂,没有沉淀生成。 3实验中的 6 个“上、下” (1)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 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 29 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接近 29 的一般不用排空气法。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
16、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 瓶刻度线下的内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水从下端口流入上端口流出(逆流原理)。 (5)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下,而测蒸气温度时,应在液面上或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6)制气体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4实验中的 15 个“数据” (1)实验仪器的精确度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 g。 10 mL 量筒的精确度为 0.1 mL;100 mL 量筒的精确度为 1 mL,无“0”刻
17、度,小刻度在下方。 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为容量瓶的容量值,答题时应明确 mL 容量瓶。 (2)实验操作时的有关数据标准 试管在加热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且要与桌面约成 45 角;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 在离管口1 3处。 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12 mL。 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为其容积的1 3 2 3。 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体量均为容积的1 3 2 3,蒸发皿加热时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 2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 23 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用烧杯往
18、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 12 cm 处要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中和滴定实验时,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是 23 滴。 在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为保证加热过程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实验中需加热、称量、再加热、 再称量,直到最后两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 0.1 g。 当溶液中的某离子浓度小于 1 10 5 mol L1 时,说明该离子沉淀完全。 5实验中 5 组特定“仪器组合” (1)防倒吸装置 液体容纳:图甲、乙原理相同,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 斗或干燥管中,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干燥管脱离液面,吸收液受自身重力作用又流回烧杯内, 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