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介绍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骨梗死介绍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梗死 介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郑炜权20080225n多种病因均可导致长骨骨梗死,其发病是由骨局部的血循环障碍而导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n机械性血管中断n血栓形成和栓塞n血管壁的损伤或受压n静脉闭塞(如CHANDLER病)n其他有酗酒、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胰腺炎等n因四肢长管状骨的骨髓具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髓腔内的营养血管细小,分支稀少,易引起脂肪栓塞导致骨髓缺血坏死郑炜权20080225n骨梗死病理分为细胞性坏死阶段和骨修复阶段n骨髓造血组织对低氧非常敏感,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骨髓细胞成分死亡(612h),以后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母细胞死亡(1248h),最后是骨髓脂肪细胞坏死(25d)n骨髓脂肪细胞坏死为骨梗死末期的
2、改变郑炜权20080225n骨梗死发生后则进入骨修复阶段:包括血管再生、肉芽组织生成、死骨吸收、新生骨形成n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n骨梗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3个基本病理改变,即:死骨块、吸收带(充血、水肿带)、新生骨带,是骨梗死X线、CT、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郑炜权20080225长骨骨梗死MRI表现n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其MRI的表现如下:n急性期: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呈长T1、长T2信号n亚急性期: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相似或略低信号,T2WI呈与正常
3、骨髓相似或略高信号,边缘呈长T1、长T2信号n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郑炜权20080225X线平片和CT表现n急性期X线平片和CT仅出现骨质疏松或没有任何发现n亚急性期骨梗死X线平片和 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钙化和虫蚀样改变n慢性期骨梗死X线平片和CT表现为干骺端或骨干散在分布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片状钙化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nMITCHELL根据病灶内信号改变,将骨梗死分为4型:n脂肪信号型:T1WI为高信号,T2W为中等信号n血液信号型:T1WI、T2WI均为高信号n水样信号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
4、信号n纤维信号型:T1WI、T2WI均为低信号n该分型反映了骨梗死内可能出现的异常信号及其病理演变过程,但并没有较明确的分期郑炜权20080225n地图板块样病变被认为是骨梗死的典型MR表现,而双边征被认为是骨梗死较特异性的MRI表现n所谓双边征是指梗死区边缘在脂肪预饱和T2WI序列上表现为内高外低两条并行迂曲的信号带,对应于T1WI为一条低信号带。其病理基础为外侧低信号带为增生硬化骨质所致,内侧高信号带为纤维肉芽组织修复的结果郑炜权20080225n不典型MR表现n孙西河等报道可出现以下不典型表现:n小灶性不规则长T1、短T2信号,反映骨梗死灶时间较久,并出现钙化和纤维硬化n小灶性不规则长T
5、1、长T2信号,反映骨梗死中心坏死液化,信号不均匀,外周不规则硬化带呈短T2信号郑炜权20080225n关节软骨下骨小坏死灶,发生于关节软骨下骨骨髓内呈小灶状不规则异常信号,边缘硬化不规则,呈短T2信号,中心多呈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n弥漫小斑点状短T1信号,主要说明病变骨髓内脂类成分含量增加并聚集成团n骨髓水肿样改变:非创伤性骨髓水肿可能是骨梗死的早期改变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骨髓脂肪细胞坏死为骨梗死末期的改变增强扫描:急性骨髓炎表现为较厚的不规则的周边强化,中央不强化;骨梗死表现为细线状的边缘强化或一
6、长段星芒状的中央松质骨强化小灶性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反映骨梗死中心坏死液化,信号不均匀,外周不规则硬化带呈短T2信号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早期骨梗死比较,二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发热、骨痛和局部红斑,早期骨梗死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骨梗死表现为细线状的边缘强化或一长段星芒状的中央松质骨强化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骨髓造血组织对低氧非常敏感,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骨髓细胞成分死亡(612h),以后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母细胞死亡(1248h),最后是骨髓脂肪细胞坏死(25d)与早期骨梗死比较,二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发热、骨痛和局部红斑,早期骨梗死的临
7、床症状相对较轻小灶性不规则长T1、短T2信号,反映骨梗死灶时间较久,并出现钙化和纤维硬化关节软骨下骨小坏死灶,发生于关节软骨下骨骨髓内呈小灶状不规则异常信号,边缘硬化不规则,呈短T2信号,中心多呈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水样信号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呈长T1、长T2信号恶性骨肿瘤:骨梗死伴发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时,早期较难鉴别,局部出现软组织包块或其他恶性征象时,则易区分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
8、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脂肪信号型:T1WI为高信号,T2W为中等信号骨髓造血组织对低氧非常敏感,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骨髓细胞成分死亡(612h),以后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母细胞死亡(1248h),最后是骨髓脂肪细胞坏死(25d)水样信号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郑炜权20080225鉴别诊断n急性骨髓炎n与早期骨梗死比较,二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发热、骨痛和局部红斑,早期骨梗死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n急性骨
9、髓炎MRI主要表现为骨髓腔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灶,骨皮质很少受累,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n早期骨梗死周围软组织肿胀不明显,呈典型的地图板块样改变n增强扫描:急性骨髓炎表现为较厚的不规则的周边强化,中央不强化;骨梗死表现为细线状的边缘强化或一长段星芒状的中央松质骨强化郑炜权20080225与早期骨梗死比较,二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发热、骨痛和局部红斑,早期骨梗死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骨梗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3个基本病理改变,即:死骨块、吸收带(充血、水肿带)、新生骨带,是骨梗死X线、CT、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纤维信
10、号型:T1WI、T2WI均为低信号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X线平片和CT仅出现骨质疏松或没有任何发现地图板块样病变被认为是骨梗死的典型MR表现,而双边征被认为是骨梗死较特异性的MRI表现恶性骨肿瘤:骨梗死伴发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时,早期较难鉴别,局部出现软组织包块或其他恶性征象时,则易区分该分型反映了骨梗死内可能出现的异常信号及其病理演变过程,但并没有较明确的分期增强扫描:急性骨髓炎表现为较厚的不规则的周边强化,中央不强化;急性期: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呈长T1、长T2信号骨梗死在演变的过
11、程中有3个基本病理改变,即:死骨块、吸收带(充血、水肿带)、新生骨带,是骨梗死X线、CT、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骨梗死发生后则进入骨修复阶段:包括血管再生、肉芽组织生成、死骨吸收、新生骨形成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该分型反映了骨梗死内可能出现的异常信号及其病理演变过程,但并没有较明确的分期地图板块样病变被认为是骨梗死的典型MR表现,而双边征被认为是骨梗死较特异性的MRI表现与早期骨梗死比较,二者在临床上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