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五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docx

  •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 文档编号:4758759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docx》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五下 语文 古诗 以及 解析 汇总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五下古诗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译文】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

    2、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这里是“其三十一”。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2.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

    3、:幼小的孩子。 金盆:一般指铜盆。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有诚斋集传世。【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赏析】这首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诗中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

    4、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3.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5、,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译文】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赏析】诗人雷震通过这首七言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古诗的前两句写景: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写远山落日,用“衔”和“浸”,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的情形。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这首诗摄

    6、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4.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吟: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意恐:担心。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三春晖: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译文】临行前,母亲在为

    7、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天的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赏析】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这首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密密缝”这个细节传递的是母亲对游子的不舍和牵挂,因为怕孩子长期在外,迟迟不能返乡,所以衣服要缝制得结实一些,这样就能更耐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孩子喻为小草,将母爱喻为春天的阳光,寄托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这首诗虽

    8、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5.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惊:惊动,扰乱。 时:时而,偶尔。【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或歌咏隐居生活,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传世。【译文】 春天的夜晚十分静谧,山中一片空寂,甚至听得到桂花落下的声音。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山间溪畔响起了鸟儿鸣叫的声音

    9、。【赏析】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全诗紧扣一个“静”字,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衬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中春夜图,营造了动静相间、静而不寂的意境,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而又愉快的心境。第一句中“人闲”说明诗人内心的宁静。由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第三句写明月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鸟惊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王维喜欢在山水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

    10、,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6.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与李白齐名,号称“七绝圣手”;因为曾任江宁丞,又号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七绝成就最高。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意境悠远;宫怨诗的成就也很高。【译文】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

    11、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赏析】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诗人王昌龄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写下边塞诗从军行七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

    12、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自幼好学不倦,曾

    13、经跟从江西派著名诗人曾几学诗,在饱受战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29岁时,赴南宋首都应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坚持抗金,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秦桧在复试时将他除名。【译文】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赏析】1192年,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有四年,他仍向往着中原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那里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初秋时分,他难忍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在将晓之际步出篱门,写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

    14、”“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山河。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不禁发出一声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

    15、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登高等。【译文】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赏析】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

    16、,身在蜀地的杜甫听闻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剑外忽传收蓟北”。“涕泪满衣裳”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漫卷”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喜欲狂”是直抒胸臆,“放歌”“纵酒”则是“喜欲狂”的具体写照。接着,诗人又想象返乡路上的情景。“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9.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仞:一仞为七尺或八尺。万仞指山非常高。 羌笛:边塞流行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寓意别离。 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其诗豪迈雄浑,语言质朴。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译文】放眼望去,黄河仿佛伸入了远方的白云之间,四下只有一片孤城和万仞山峰,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呢?即使是春风也吹不到遥远的玉门关。【赏析】全诗先由山川的雄阔苍凉起笔,描绘出边塞的景色特点,继而说折杨柳这一伤别的曲调由羌笛吹出,格外增加了征夫的离愁,蕴含无限的乡思,最后笔锋

    18、一转,说玉门关地处遥远,就连春风都吹不到这里,暗指边塞苦寒,将士生活艰苦,表达了戍边者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情,悲凉中又有慷慨之气,丝毫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这首诗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唐音”的典型代表。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之:去,到。 广陵:扬州的旧名。烟花三月:指暮春时节、花开之季。【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9、。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译文】朋友要离开此地,在美好的春季前往扬州了。朋友乘坐的那一叶小舟驶得越来越远,最后只见长江蜿蜒地流向远方。【赏析】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前两句既点明了送行之地和友人的目的地,又说明了季节特征,后两句则巧妙地把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融入景色描写之中,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既是朋友离开时所走

    20、的道路,也是诗人送别朋友时目光的追随之处,更暗指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潮起伏。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11.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释】子规:杜鹃。 闲人:没事可做的人。 才:刚刚。 了:结束。【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此外,他还有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译文】

    21、郁郁葱葱的树木遍布山原,水光映照着天光,河川一片洁白。在杜鹃的声声啼叫中,细密的雨丝像烟雾一样弥漫。乡村的四月很少有清闲的人,才结束了养蚕种桑等工作,又去田里插秧了。【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风光。前两句主要写自然景物,树木葱郁,水光映天,杜鹃啼叫,细雨绵绵,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后两句主要写人们忙于农事,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全诗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58759.html
    淡淡的紫竹语嫣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