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4757075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期末 诗词 鉴赏 专项 练习 2022 参考答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诗篇赏析(甲)野望(乙)新晴野望“野望”之背景王绩心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唐真观初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卑,此诗就写于此时。此诗写于唐代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后,王维已过四十岁,人生态度有着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野望”之景物景物树、山、落日、牧人、牛群、

    2、骑着马的猎人、猎获的鸟兽景物(1)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_。“野望”之情感景物特点萧瑟,浓浓的秋意,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物特点(2)_诗篇赏析表达了诗人忧郁惆怅、孤独寂寞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3)_阅读黄鹤楼,按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

    3、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释】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4.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

    4、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以远飞的蓬草自况。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乙】诗首联描写了塞下自然环境之险恶和军情之紧急,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D.【乙】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6.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5、舟。7.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8.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采桑子欧阳修轻舟

    6、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9.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C.两首诗、词均运用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D.两首诗、词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10.这两首诗歌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7、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联系诗歌主旨作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3.下列各项中对诗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的“望”字既指望见山河破败,城春草深;又表明作者渴望国家安定,家人团聚。B.首联写春望所见,描写了国家灭亡,都城荒草丛生的满目凄然之景象。C.颔联移情于物,运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感伤离别的感情。D.颈联“三月”

    8、表明离家时间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家念亲之情。14.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B.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C.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D.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

    9、的鼓声中斗志难振。1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7.下列对这首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由首句中的“折戟”可见当时战争激烈残酷。B.“铁未销”是第二句“认前朝”的条件之一。C.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想象中曹操失败的情景。D.作者是晚唐诗人,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18.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借此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阅读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10、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凤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9.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叹息,“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出作者才华得以施展的心情。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20.“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

    11、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

    12、概括。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写春日西湖,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B.“处处随”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琉璃滑”写无风的水面光滑如镜。C.如梦令追述少女时代的一次驾舟郊游,仅三十多字,却曲折别致。D.溪亭醉饮,不知归路,表示远离尘俗,“沉醉”流露词人心底的迷惘。24.两首词的划线句均写禽鸟惊飞,作用却各不

    13、相同,请写出你的理解。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答案】人 示例: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清幽明丽,生机勃勃;气氛热烈欢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分析。第一空,联系诗句“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意思是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从诗句中

    14、很容易提取到景物: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人。第二空,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正因为空气洁净,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远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门、渡头、村树、溪口。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这两个意象画面都

    15、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只是虚点一笔,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笔既丰富了诗的生活内容,又因动静映衬而使这幅诗中画整个活起来了。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第三空,新晴野望本首诗应当是作于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之后,作者当时已过四十岁。他的人生态度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种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集中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诗篇。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

    16、。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答案】2.C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解析】2.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C.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描绘的是鹦鹉洲上的草木茂盛的景象,并非“荒芜衰败”之景;故选C。3.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理解。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

    17、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全诗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愁”。尾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一词写出了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联系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可知,使人怀古伤今,暗含物是人非之感,此时江面雾霭沉沉,遥想“乡关”,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愁。全诗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作者缠绵的乡愁。【答案】4.B5.这

    18、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6.【甲】诗:雄浑/壮美/苍茫/旷远【乙】诗:凄苦/悲凉(意近即可)【解析】4.B.根据“归雁”一词可知,雁往北飞,所以季节应该是春天,而不是秋天;故选B。5.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以“蓬”“雁”自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

    19、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6.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使至塞上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大漠”写出了沙漠的广阔;“孤烟”写出了烽烟的少,写出了景物的单调,同时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长河”写出了黄河的长;“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一幅壮阔、异、苍凉而又温暖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写出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营造了苍茫旷远的壮美意境。塞下曲写了北风、胡马、白草、月、霜露等景物,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战争的紧张情绪,营造萧杀的

    20、气氛。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据此进行概括即可。【答案】7.D8.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流淌。【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D.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江水人格化,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理解错误;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

    21、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即可。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江水,奔涌向前,脱离群山的束缚,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答案】9.C10.借景抒情。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胜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采桑子主要表现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可知,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西湖早春景色,而非

    22、“暮春”;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采桑子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但看不出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钱塘湖春行叙述与描写为主,尾联直接抒情;采桑子通篇描写,融情于景,两首诗均没有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的说法也很牵强;故选C。10.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理解。第一问根据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23、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借对早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采桑子“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也是借“西湖”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可知,两首诗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第二问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采桑子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抒发了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情。【答案】11.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外出觅食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12.

    24、指诗人所感到的远离尘世、随顺自然、心无挂碍的情趣和心境,是全诗的题旨所在,也是点晴之笔。(意思对即可)【解析】11.考查描绘诗句中的画面。作答时,需要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描述为:时近黄昏,南山云雾缭绕,景色怡人,不远处,几只飞鸟结伴而行,自由自在,飞返山林。示例:在南山漂浮着的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飞鸟们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无尽生机。12.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诗歌大意: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

    25、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这种真意就是“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以及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答案】13.A14.尾联刻画了诗人头发花白稀疏,尽显苍老之态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体会到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的情感。【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

    26、容理解。B.“国破山河在”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并非“国家灭亡”,此选项说法错误;C.颔联写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花溅泪”“鸟惊心”是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此选项说法错误;D.“烽火连三月”写战火一直延续到这春深三月,“三月”表明丧乱之久,并非表示“离家时间之久”,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情感把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了诗人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简直不能插簪的忧愁苍老之态。诗人面对烽火连月,家信不至的境况,导致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眷念家人的情感。【答案】15.D16.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

    27、朝廷的决心。或表现了将士们决心奋战沙场,忠君报国之情。【解析】15.D.“斗志难振”表述有误。“寒”是突出塞外天气的寒冷恶劣,声不响是突出冷到鼓都没法敲响。以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寒冷衬托出战斗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毫不气馁的大无畏精神。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玉龙”唐人用以称剑。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

    28、气概。【答案】17.C18.有时机遇也能改变历史进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因此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想象中周瑜失败的情景,不是“曹操”;故选C。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表明历史的进程可能会受到小的因素的影响,这样写的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答案】19.C20

    29、.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解析】1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出作者才华得以施展的心情”有误,“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表达了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之情;故选C。2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翱翔于九万里高空之上。词人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表达词人对美好理想的执

    30、着追求。示例:我会在学习生活遭遇挫折磨难之时引用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鸟那样无惧风雨,翱翔蓝天,朝自己的梦想奋力前行。【答案】21.C22.(1)对繁华易尽感到无可奈何;(2)看到旧识重来感到欣喜;(3)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的情感交织在了一起。【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表述有误,“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写出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故选C。2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承接上句的“夕阳西下”,体现了对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的一种无

    31、奈,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似曾相识燕归来”,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管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回应前面的“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复杂情感。【答案】23.D24.示例

    32、1:采桑子流露出词人恬淡惬意的心境,如梦令则表达了词人急寻出路的焦灼以及看到鸥鹭的惊喜。示例2:采桑子用禽鸟惊飞衬托西湖的幽静,如梦令用惊起一滩鸥鹭衬托欢快热闹的场面。【解析】23.考查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D.“沉醉流露出词人心底的迷惘”错。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流露作者心底的欢愉 ;故选D。24.考查分析比较。采桑子下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西湖是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用琉璃来比拟无风水面的平滑和澄澈,再也贴切不过。“不觉船移”四字,更是语妙天下。正因为春波之滑,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已自在的漾去。但船移毕竟不可能不触动水波,于是,下文就提

    33、到“微动涟漪”。最后,“惊起沙禽掠岸飞”这一动态,划破了境界的宁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微动的水波能惊飞沙禽,以动衬静,更加衬出水面的平滑、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恬淡安适。如梦令中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待到奋力划出,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使全幅画面都活泼泼的跳动起来,写出了一派欢快热闹的场面。词人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喜悦,表现了作者早期的情趣和心境。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词鉴赏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570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