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54015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8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 教育 测验 编制 实施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第二节 测验题目的确立与编制技术测验题目的确立与编制技术 第三节第三节 测验的实施测验的实施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标 二、确定测验内容 三、测验设计 四、编制试题 五、制定答案和评分标准 六、组织审卷 七、校对、付印 一 确定测验目标?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它是编制测所要达到

    2、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它是编制测验的出发点和依据。验的出发点和依据。(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的。基础的。?(一)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一)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二)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二)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三)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三)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的分类法布卢姆的分类法 加涅的

    3、分类法加涅的分类法 认认 知知 领领 域域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理解 知识 梶田叡一的教育梶田叡一的教育 认知策略(问题解决)高级规则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规则 智力技能智力技能 体验体验智力技能 概念 情感领域目标 目标目标 辨别 认知领域目标 言语信息 技技能能领领域域 适应 练习 模仿 观察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 提高提高 目标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形成价值情结形成价值情结 态态组织价值体系组织价值体系 度度形成价值观念形成价值观念 领领反应反应 域域 接受接受 行为后果行为后果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基础基础情感领域目标 目标目标 态度态度 认

    4、知领域目标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 (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A A、五分法、五分法 知识知识 理解理解 应用应用 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创造创造 B B、四分法、四分法 识记识记 理解理解 简单运用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 (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 1、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2 2、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3 3、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层次性层次性:目标具有由低到高的层次关系,各目标中的子目标也具有由:目标具有由低到高的层次关系,各目标中

    5、的子目标也具有由低到高的层次关系,层中分层。低到高的层次关系,层中分层。累积性累积性:每一层次的目标包含了较低层次目标中的行为,同时又增加:每一层次的目标包含了较低层次目标中的行为,同时又增加了本层次所特有的新的行为要素。了本层次所特有的新的行为要素。超越性超越性:这一分类既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适用于各门学科。:这一分类既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适用于各门学科。1 1、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它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它是进一步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它是一个多层次是进一步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

    6、系。的目标体系。教学总目标教学总目标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教育目标,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水平作详尽、具体教育目标,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水平作详尽、明确规定;明确规定;?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描述教育目标,力求具体、可测、可操作。法描

    7、述教育目标,力求具体、可测、可操作。?如:如:理解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会排列元素次序会排列元素次序?能讲出成序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能讲出成序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归纳元素哪些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归纳元素哪些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讲出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内部原因讲出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内部原因 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体的表述”。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行为行为”、“条件条件”、“标准标准”三个基本要素,三个基本要素,也还可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即:也还可加上

    8、对教学对象的描述。即:?ABCDABCD结构模式:结构模式:?明确教学对象(明确教学对象(A Aaudienceaudience)?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 Bbehaviourbehaviour)?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 Cconditioncondition)?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度(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度(D Ddegreedegree)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B:行为表述:行为表述?基本方法: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基本方法: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

    9、说明行为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说明行为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给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下定义。)下定义。?用实例说明用实例说明CAICAI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功能特点。?难点:行为需具有可观察性的特点,行为动词的难点:行为需具有可观察性的特点,行为动词的选用选用 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知道知道(对信息的回忆对信息的回忆)为)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出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出 领会领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用自己的

    10、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应用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方案、解答 分析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

    11、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说出价值价值 C C:条件的表述:条件的表述?C C: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等)静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单独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进行、

    12、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进行)?设备因素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信息因素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辞典等)(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辞典等)?时间因素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速度、时间限制)?问题明确性的因素问题明确性的因素(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产生)?D D:标准的表述:标准的表述?D D: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如何、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如何、在多少时间内、质量要求

    13、如何等问题有关在多少时间内、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次序次序?正确率正确率?精确度精确度?时间限制时间限制?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行为目标表述举例行为目标表述举例:?提供若干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新例子,学提供若干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新例子,学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例和反例,在五个实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例和反例,在五个实例中至少有四个识别正确。例中至少有四个识别正确。二 确定测验内容?测验内容的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内容抽样的决定和测验目标的确立相结合而成。这一结合过程必须通过命题双向细目表来确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由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 3个要素构成:个要素构成:测验目标测验目标?测验内容测验内容

    14、?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一)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一)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蓝图,它详细说明了测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蓝图,它详细说明了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对试题数量、考试时间、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对试题数量、考试时间、测验分数分配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测验分数分配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有:常见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有:1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2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表;3 3、反映题

    15、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4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测验内容 测验目标测验目标 知识知识 理解理解 应用应用 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创造创造 合计合计 合计合计 100 100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的双向细目表 选择题选择题 简答题简答题 内内知知 理理知知容容 识识 解解 识识 合合计计 证明题证明题 分析

    16、分析综合综合 应用题应用题 应应用用 分析题分析题 分析分析创创 应应综合综合 造造 用用 合合计计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测验内容(内容块)(内容块)平面平面 空间两条直线空间两条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空间直线和平面 空间两个平面空间两个平面 选择题选择题 知知 理理识识 解解 2 3 3 8 4 简答简答题题 知知识识 3 2 2 7 证明题证明题 分析分析综合综合 13 15 28 应用题应用题 应应用用 9 9 18 分析题分析题 应应分析分析 创创用用 综合综合 造造 5 3 5 4 2 3 5 10

    17、合合计计 15 15 35 35 100 合计合计 2 18 8 9 设计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基本原则要求:设计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基本原则要求:命题原则命题原则1 1:明确测验的目的,使试题的内容和形:明确测验的目的,使试题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测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式符合测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命题原则命题原则2 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即要对: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即要对测量目标有充分的覆盖面,且各个部分内容的比测量目标有充分的覆盖面,且各个部分内容的比例要适当。例要适当。(二)测验材料的收集?测验材料的收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测验材料要适合测验

    18、目的?测验材料要能够代表该教材的全部内容?测验材料要有普遍性?测验材料要适合学生程度并能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测验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三、测验设计三、测验设计 1 1、命题三要素、命题三要素?情境:注意材料的选取,要有真实性,要情境:注意材料的选取,要有真实性,要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切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切忌胡编乱造。忌胡编乱造。?立意:注意试题的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立立意:注意试题的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意转为能力立意。?设问: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科学性,不出设问: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科学性,不出偏题、怪题。偏题、怪题。三三 测验设计测验设计?2 2、

    19、命题设计的内容:、命题设计的内容:测验形式的确定测验形式的确定?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测验题目量的确定测验题目量的确定?测验时间的确定测验时间的确定?测验题目的编制测验题目的编制?先按试题的形式及内容分类,从易到难排列先按试题的形式及内容分类,从易到难排列 第二节第二节 测验题目的确定与编制技术?一、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一、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 二、测验题型的确定二、测验题型的确定 三、较通用的题型及其编写原则三、较通用的题型及其编写原则 四、试题编制的组织管理四、试题编制的组织管理 一、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一、试题编制的质量

    20、要求?1 1、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考试目的相一致;、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考试目的相一致;2 2、应以双向细目表为准,尽可能不随意增减;、应以双向细目表为准,尽可能不随意增减;3 3、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要统一;、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要统一;4 4、试题表述,必须用词恰当,表意明了;、试题表述,必须用词恰当,表意明了;5 5、试题不能照抄教材和练习上的陈题;、试题不能照抄教材和练习上的陈题;6 6、试题应各自独立,各题之间不能有关联;、试题应各自独立,各题之间不能有关联;7 7、试题和答案不能重复,不能给其他试题提供暗示;、试题和答案不能重复,不能给其他试题提供暗示;8 8、涉及内容要突出重点,

    21、兼顾全面;、涉及内容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9 9、出题要有余量,以供审题时筛选;、出题要有余量,以供审题时筛选;1010、试题要便于施测、作答、评分。、试题要便于施测、作答、评分。二、测验题型的确定二、测验题型的确定 表表3.3 3.3 封闭式题型与开放式题型优劣比较封闭式题型与开放式题型优劣比较 信度信度 效度效度 覆盖面覆盖面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猜测可能性猜测可能性 常模的建立常模的建立 封闭式封闭式 较高较高 较低较低 较宽较宽 较适宜较适宜 较不适宜较不适宜 测验时较大测验时较大 较易较易 开放式开放式 较低较低 较高较高 较窄较窄 较不适宜较不适宜 较适宜较

    22、适宜 测验前较大测验前较大 较难较难 桑代克等人总结了各类题型的应用范围如表桑代克等人总结了各类题型的应用范围如表 3-3 3-3 二、测验题型的确定二、测验题型的确定?1 1、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约占、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约占 60%60%左右)左右)试题应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教学过程中要求学试题应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有意义的内容和知识点;生掌握的有意义的内容和知识点;务必使每道试题自成一体,不可互相牵扯;务必使每道试题自成一体,不可互相牵扯;试题文字力求浅显易懂,题意明确;试题文字力求浅显易懂,题意明确;试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且唯一的;试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且唯一的

    23、;试题应按教育目标的要求,内容不能超过受测者试题应按教育目标的要求,内容不能超过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的知识和能力。二、测验题型的确定二、测验题型的确定?2 2、主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大约占、主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大约占 40%40%左右)左右)试题应考查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问题;试题应考查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问题;把问题和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应用;把问题和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应用;要给被试发挥自己创造力的余地;要给被试发挥自己创造力的余地;要使答案的复杂程度与被试的成熟程度相符。要使答案的复杂程度与被试的成熟程度相符。三、较通用的题型及其编写原则三、较通用的题型及其编写原则?1 1、选

    24、择题、选择题 2 2、是非题、是非题 3 3、配对题、配对题 4 4、填空题、填空题 5 5、论述题、论述题 6 6、作文题、作文题 1 1、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是由一个选择题是由一个“题干题干”和几个和几个“选项选项”所组成的所组成的试题,其功能是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试题,其功能是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较和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较和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力。一般又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力。一般又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1 1 题干简明

    25、题干简明,且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且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问题。2 2 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地采用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地采用正面陈述。正面陈述。3 3 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降低猜中正确答案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降低猜中正确答案的概率的概率 。?使用学生共同的错误观念或过失来作为诱答项。使用学生共同的错误观念或过失来作为诱答项。以学生惯用的模糊性用语叙述诱答项。以学生惯用的模糊性用语叙述诱答项。在正确选项和诱答项中使用同样在正确选项和诱答项中使用同样“精确的精确的”、“重要性重要性”等堂皇的用语来叙述。等堂皇的用语来叙述。?诱答项的长度和措辞的复杂性与正确性与正确

    26、选项相诱答项的长度和措辞的复杂性与正确性与正确选项相似。似。在诱答项中使用额外的线索。如固定的用词,具有科在诱答项中使用额外的线索。如固定的用词,具有科学味道的答案,以及和题干有语义上的联系等。学味道的答案,以及和题干有语义上的联系等。保持选项之间的同质性。保持选项之间的同质性。?5 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无意的暗。无意的暗示有示有:1 1)语法结构上的不一致;)语法结构上的不一致;?2 2)各选项在逻辑上不同,如正确答案中加以)各选项在逻辑上不同,如正确答案中加以“如如”、“有时有时”、“通常通常”等修饰词,诱答等修饰词,诱答项中加以项中加以“总是总是”、“从

    27、未从未”、“所有所有”、“绝对绝对”、“准准”等修饰词,或正确答案使用等修饰词,或正确答案使用与题干相同的词;与题干相同的词;?3 3)答案的长度有明显差异;)答案的长度有明显差异;?4 4)各题正确答案在选项中有一定的规律等。)各题正确答案在选项中有一定的规律等。?6 6、同一测验中每个测验试题之间应相、同一测验中每个测验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互独立避免牵连。?7 7、选项的文字表达,力求简短精炼。、选项的文字表达,力求简短精炼。?8 8、应尽量避免使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上皆是以上皆是”、“以上皆非以上皆非”的选项。的选项。?2 2、是非题、是非题?是非题:是指由一个陈述句构成,要求

    28、学生判是非题:是指由一个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判断真或假,是或非,对与错,等等。它的主要断真或假,是或非,对与错,等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学生判断句子的正确性的能力。功能是测量学生判断句子的正确性的能力。优缺点: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记分优缺点: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记分客观,取样广泛。但仅能测量知识层次中最基客观,取样广泛。但仅能测量知识层次中最基本的结果,而无法测量高层次的学习结果。受本的结果,而无法测量高层次的学习结果。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很大。猜测因素的影响很大。编写原则:编写原则:?是非题编写原则:是非题编写原则:?(1 1)考核的内容应是重要的知识,应有考核价值。)考核的内容

    29、应是重要的知识,应有考核价值。(2 2)题目应多是测量理解能力,而非记忆性的知识。)题目应多是测量理解能力,而非记忆性的知识。(4 4)试题应做到是非界限分明,用词准确,避免模棱)试题应做到是非界限分明,用词准确,避免模棱两可的语句,以免引起对正确答案的争议。两可的语句,以免引起对正确答案的争议。(3 3)试题中只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一个重要概念。)试题中只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一个重要概念。?(5 5)题目陈述应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复杂)题目陈述应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应尽量采用正面叙述,避免的句子结构,应尽量采用正面叙述,避免用否定和双重否定的语句。用否定和双重否定的语句。(6 6

    30、)正句和误句的排列要随机化,且数量)正句和误句的排列要随机化,且数量应大致相等应大致相等。?3 3、配对题、配对题?配对题是指把一系列的题干列成一列,把配备的选项配对题是指把一系列的题干列成一列,把配备的选项列在另一列,即数个题干共同使用相同的几个选项,列在另一列,即数个题干共同使用相同的几个选项,要求所有选项均构成为每一题干的似真项。它常用于要求所有选项均构成为每一题干的似真项。它常用于测量和判断某些术语的意义,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测量和判断某些术语的意义,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所取得的成就,化学元素符号等记忆性知地点,人物所取得的成就,化学元素符号等记忆性知识。识。编制原则:编制原

    31、则:配对题编制原则:配对题编制原则:?(1 1)在一道题中,要求各个题干(包括选项)在一道题中,要求各个题干(包括选项)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这种同质性可以保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这种同质性可以保证所有的选项都能成为任何一个题干的似真证所有的选项都能成为任何一个题干的似真答案。否则,会增加或降低试题的难度,而答案。否则,会增加或降低试题的难度,而不能达到考核目的。不能达到考核目的。(2 2)选项的数目要多于题干的数目,而且不)选项的数目要多于题干的数目,而且不限制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次数,这样可以大大限制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次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被试成功猜测的概率。降低被试成功猜测的概率。(3 3)在

    32、题干、选项之间如果有逻辑顺序,就)在题干、选项之间如果有逻辑顺序,就按逻辑顺序来安排选项。按逻辑顺序来安排选项。?(4 4)要以清晰的指导语指出题干与选项之)要以清晰的指导语指出题干与选项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对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对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的次数的规定。的次数的规定。(5 5)选项的词语要短,相对而言,题干的)选项的词语要短,相对而言,题干的词语应较长些。词语应较长些。(6 6)一个试题的所有部分应安排在试卷的)一个试题的所有部分应安排在试卷的同一页上。同一页上。4、填空题、填空题 填空题填空题的一般形式是提供一个留有空隙的一般形式是提供一个留有空隙的不完整的陈述句,要求

    33、考生将空缺的的不完整的陈述句,要求考生将空缺的字、词、句补填下去。其主要功能是测字、词、句补填下去。其主要功能是测量学生的记忆能力。量学生的记忆能力。?常见类型:常见类型:补省填空、默写填空、表格补省填空、默写填空、表格填空、排序填空、语境填空。填空、排序填空、语境填空。?编制原则:编制原则:?填空题的编制原则:填空题的编制原则:(1 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2 2)空白中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空白中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使被试并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使被试不至于填写困难

    34、。不至于填写困难。?(3 3)题目中的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题目中的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免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被试理解免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被试理解题意。题意。?(4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5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不能随正确答案文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不能随正确答案文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以免产生暗示作用。以免产生暗示作用。?(6 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的精确程度。5 5、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

    35、是向考生提出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求是向考生提出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求作出分析、说明、解释、论证,或作出结论,作出分析、说明、解释、论证,或作出结论,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论述题的主要功能论述题的主要功能是测量考生组织知识、表是测量考生组织知识、表达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使达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使考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考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但评分主观因素较多。但评分主观因素较多。编制原则编制原则:论述题的编制原则:论述题的编制原则:?1 1、试题应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试题应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2 2

    36、、要明确而系统地陈述问题,使被试能清楚、要明确而系统地陈述问题,使被试能清楚地了解题目的要求。地了解题目的要求。3 3、应采用答案具有统一定论的试题。、应采用答案具有统一定论的试题。4 4、一般不允许被试选择问题回答。、一般不允许被试选择问题回答。5 5、为避免被试将时间集中在某一个他所不会、为避免被试将时间集中在某一个他所不会做的题目上而影响对其他题目的回答,最好做的题目上而影响对其他题目的回答,最好在题目中给出回答本题所需的参考时间。在题目中给出回答本题所需的参考时间。6 6、计算题、计算题?计算题是在试题中提供计算条件,提出计计算题是在试题中提供计算条件,提出计算要求,要求考生计算结果,

    37、有时还要件算要求,要求考生计算结果,有时还要件作出解答。作出解答。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测量考生解决问题的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测量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运算技巧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以及对运算技巧的掌握程度。优缺点:评分客观准确,但编题较难。优缺点:评分客观准确,但编题较难。第三节第三节 测验的实施测验的实施?命题是为实施服务的,科学的命题必须配以严格的命题是为实施服务的,科学的命题必须配以严格的实施,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实施,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测验的实施要抓好如下工作:测验的实施要抓好如下工作:(一)指定专人做好考务工作(一)指定专人做好考务工作 (二)确定测验形式和审查学生测验资格(二)确定测

    38、验形式和审查学生测验资格 (三)考场的组织(三)考场的组织 1 1)考场布置;)考场布置;2 2)监考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监考人员的职责和权限;3 3)考生须知;)考生须知;4 4)对领导的要求)对领导的要求 (四)测验评卷与测验质量检查(四)测验评卷与测验质量检查 (五)补考(重修考试)(五)补考(重修考试)测验质量分析与检查测验质量分析与检查?1 1)测量质量的定性分析)测量质量的定性分析 分析测验目的的适宜性。分析测验目的的适宜性。核检双向细目表。(核检表中测验内容与测核检双向细目表。(核检表中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村配合是否合理,测验是否有足够的覆盖验目村配合是否合理,测验是否有足够的覆盖率,各项权重是否适宜,与已确定的教学重点,率,各项权重是否适宜,与已确定的教学重点,教育目标有无不合之处。)教育目标有无不合之处。)评价试题编制质量。评价试题编制质量。检查试题编排、试卷印制和测验实施的质量。检查试题编排、试卷印制和测验实施的质量。?2 2)测量质量的定量分析)测量质量的定量分析 对测验质量做综合分析(计算测验的平对测验质量做综合分析(计算测验的平均数、标准差;绘制测验分数分布曲线;均数、标准差;绘制测验分数分布曲线;计算效度系数、信度系数等)。计算效度系数、信度系数等)。对测验质量进行的项目分析(难度和区对测验质量进行的项目分析(难度和区分度分析)。分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540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