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硝化 硝酸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蛋白)、氨态氮、氨态氮(NH4+、NH3)、亚硝酸氮、亚硝酸氮(NO2-)、硝酸氮硝酸氮(NO3-)以及气态氮以及气态氮(N2)形式存在的。形式存在的。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4种形式存在。种形式存在。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N无机无机NNOx-N(硝态氮硝态氮)TKN(凯氏氮凯氏氮)总总N(TN)NH3-NNO3-NNO2-N有机有机N(尿素、氨基酸、蛋白质)(尿素、氨基酸、蛋白
2、质)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磷通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式存在。磷主要来自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磷主要来自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牲畜饲养场及含磷工业废水。牲畜饲养场及含磷工业废水。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比氮更突出,是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比氮更突出,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事实上取决于氮磷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事实上取决于氮磷比。比。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氨氮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氨氮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某些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某些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国内外对氮磷
3、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国内外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近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近2020年发展起来的,一般年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比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去除氮磷经济,是日来说比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去除氮磷经济,是日前应用广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处理方法。前应用广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处理方法。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对氨、磷等营养物质,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生理需要摄取的部分!活性污泥理想的营养平衡式为活性污泥理想的营养平衡式为BOD:N:P=100:5:1 氮的去除率为氮的去除率为20%40%,磷的去除率仅为,磷的去除率仅为5%20%1.生物脱氮生物脱氮1.1生物
4、脱氮原理生物脱氮原理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市污水,炼油一些污水中,氮是过剩的,如城市污水,炼油污水污水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生物脱氮自然界中存在氮的自然循环自然界中存在氮的自然循环有机氮有机氮氨态氮氨态氮硝酸氮硝酸氮氮气氮气以下重点介绍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氮转化为N2的过程。的过程。氨化(氨化(Ammonification):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硝化(硝化(Nitrfication):):NH3-N转化为转化为NOx-N 反硝化(反硝化(Denitrification):):NOx-N转化
5、为转化为N2生物脱氮原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以氨基酸为例:COOHRCHNH2322NHCORCOOHO32NHRCOOHOH32NHRCOOHH氧化脱氨基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还原脱氨基(1)氨化反应)氨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有机氮有机氮氨态氮氨态氮蛋白质、尿素、胺类化合物、蛋白质、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NH3及及NH4等等氨化菌氨化菌(水解、氧化水解、氧化)无论在无论在好氧好氧还是还是厌氧厌氧条件
6、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条件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强弱不同。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内能够比较完全强弱不同。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内能够比较完全地完成氨化反应地完成氨化反应(2)硝化反应)硝化反应生物脱氮原理反应过程反应过程氨态氮氨态氮NH3及及NH4+等等硝酸盐氮硝酸盐氮NO3-N1g氨氮氧化需氧氨氮氧化需氧4.57gNO2-N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亚硝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硝化菌需氧3.16g需氧1.11g在硝化反应中,还有在硝化反应中,还有H+释放释放OHHNOONH222425.1kJ276kJNOONO27.7
7、221322HOHNOONH222324kJ351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亚硝酸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和硝酸菌和硝酸菌Nitrobacter统统称为硝化菌。称为硝化菌。化能自养菌,化能自养菌,G-,不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广泛,不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广泛存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存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用。这类细菌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有机性营养物质,从这类细菌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有机性营养物质,从CO2获取碳源,从无机物的氧化中获取能量。生获取碳源,从无机物的氧化中获取能量。生长率低长率低 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项项 目目亚硝化菌
8、亚硝化菌硝化菌硝化菌细胞形状细胞形状椭球或棒状椭球或棒状椭球或棒状椭球或棒状细胞尺寸(细胞尺寸(m)11.50.51.0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阴性阴性阴性世代期(世代期(h)8361259自养性自养性专性专性兼性兼性需氧性需氧性严格好氧严格好氧严格好氧严格好氧最大比增长速率最大比增长速率mh-10.040.080.020.06产率系数产率系数Y(mg细胞细胞/基基质质mg)0.040.130.020.07饱和常数饱和常数K(mg/L)0.63.60.31.7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基本特征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基本特征氮的氧化还原态-铵离子NH4+-羟胺NH2OH0+硝酰基NOH+亚硝酸盐NO2-+硝
9、酸盐NO3-Nutrisimonas亚硝化菌亚硝化菌Nitrobacter硝化菌硝化菌硝化反应过程中氮的转化及价态的变化硝化反应过程中氮的转化及价态的变化 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硝化作用过程中细菌的性质对废水处理有多方面影响:影响: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慢、细胞产率低,使得废水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慢、细胞产率低,使得废水中有机物负荷不能太大,否则细菌就被冲失;中有机物负荷不能太大,否则细菌就被冲失;其次,过程中应存在一定量的氧气;其次,过程中应存在一定量的氧气;硝化过程产生氢离子,需要考虑合适的缓冲溶液硝化过程产生氢离子,需要考虑合适的缓冲溶液调节系统。调节系统。反硝化反硝化 反
10、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菌将硝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NO2-)还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原为氮气的过程。反硝化菌反硝化菌 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属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存在时,以O2为电子受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体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或NO2-时,则以时,则以NO3-或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硝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得到分解氧化,实际是利反硝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得到分解氧化,实际是利用了硝酸盐中的氧。用了硝酸盐中的氧。
11、当缺乏有机物时,则无机物如氢、当缺乏有机物时,则无机物如氢、NaNa2 2S S等也可作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 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厌氧条件下,存在有机碳源,硝酸盐浓度大于或等于硝酸盐浓度大于或等于2mg/L,且,且pH值在值在6.5-7.5之间。之间。以有机物为基质时,反硝化菌不仅能将其用作电以有机物为基质时,反硝化菌不仅能将其用作电子给体进行反硝化,还能将其用作碳源合成细胞子给体进行反硝化,还能将其用作碳源合成细胞物质。物质。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NO3-+1.08CH3OH+0.24H2CO30
12、.056C5H7CO2+0.47N2+1.68H2O+HCO3-NO2-+0.67CH3OH+0.53H2CO30.04C5H7CO2+0.48N2+1.23H2O+HCO3-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96的的NO3-N经异化过程还经异化过程还原,原,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内源反硝化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硝化 C C5 5H H7 7NONO2 2+4NO+4NO3 3-5CO5CO2 2+NH+NH3 3+2H+2H2 2+4OH+4OH-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
13、,并会有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NH3 3的生的生成。成。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的碳源。供必要的碳源。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表表1 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 表表2 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氮氮的的氧氧化化还还原原态态氨离子氨离子NH4+羟胺羟胺NH2OH0+硝酰基硝酰基NOH+亚硝酸根亚硝酸根NO2+硝酸根硝酸根NO3氮氮的的氧氧化化还还原原态态氨离子氨离子NH4+羟胺羟胺NH2OH0N2+硝酰基硝酰基NOH+亚硝酸根亚硝酸根NO2+硝酸根硝酸根N
14、O31.2 硝化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溶解氧溶解氧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氧是硝化反应的氧是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必将影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溶响硝化反应的进程。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解氧含量不得低于1mgL。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菌,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子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酸和亚硝酸离子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另
15、一方面,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另一方面,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够合成。这样,反硝化反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够合成。这样,反硝化反应宜于在厌氧、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应宜于在厌氧、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 pH值值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出H离子,致使混合液离子,致使混合液中中pH值下降。硝化菌对值下降。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最佳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最佳pH值是值是8.08.4。需保持足够的碱度,起到缓冲的。需保持足够的碱度,起到缓冲的作用。一般来说,作用。一般来说,1g氨态氮氨态氮(以以N计计)完全硝化,需碱完全硝化,需碱度度
16、(以以CaCO3)7.1g。对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对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pH值是值是6.5-7.5。pH值高于值高于8低于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温度温度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3020-30,1515以下,硝化以下,硝化反应速度下降,反应速度下降,55时完全停止。低温对硝酸菌的抑时完全停止。低温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在低温制作用更为强烈,在低温12121414时常出现亚硝酸时常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在盐的积累。在30303535较高温度下,亚硝酸菌的最较高温度下,亚硝酸菌的最小倍增时间要小于硝酸菌,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小倍增时间要小于硝酸菌
17、,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污泥龄,可控制反应器中亚硝酸菌的绝对优势。污泥龄,可控制反应器中亚硝酸菌的绝对优势。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比反硝化菌大。反硝化反应温度对硝化菌的影响比反硝化菌大。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的最适宜温度是20-4020-40,低于,低于1515反硝化反应速反硝化反应速率降低。率降低。l 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含量l 混合液中混合液中BODBOD浓度过高,会使增殖速度较高的异养浓度过高,会使增殖速度较高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使自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型细菌迅速增殖,使自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硝化反应无法进行。一般硝化反应无法进行。一般BODBOD值应在值应在20mg20mgL L以下
18、。以下。l 反硝化过程需要充足的碳源,理论上反硝化过程需要充足的碳源,理论上lgNOlgNO2 2还原为还原为N N2 2需要碳源有机物需要碳源有机物2.86g2.86g。一般认为,当废水的。一般认为,当废水的BODBOD5 5/TKN/TKN值大于值大于4 46 6时,碳源充足,不需另外投时,碳源充足,不需另外投加碳源,反之则要投加甲醇或其他易降解的有机加碳源,反之则要投加甲醇或其他易降解的有机物作碳源。物作碳源。污泥龄污泥龄u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污泥龄污泥龄)(c)(c)N N,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c)(c)N N,minm
19、in 否则将使硝否则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u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3d)(3d),至少应为硝,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2 2倍以上倍以上(6d)(6d)。抑制物质抑制物质对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有:过高浓度氨氮、对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有:过高浓度氨氮、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有机物。一般来说,同样毒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有机物。一般来说,同样毒物对亚硝酸菌的影响比对硝酸菌大。物对亚硝酸菌的影响比对硝酸菌大。反硝化菌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比硝化菌低很多,与反硝化菌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比硝化菌低很多,与一般好氧异养菌相同。
20、一般好氧异养菌相同。1.3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工艺传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三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 由由Barth开创的所谓开创的所谓3级活性污泥法流程,包括氨级活性污泥法流程,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三项反应过程。化、硝化、反硝化三项反应过程。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去除,去除BOD、COD。BOD5值可降至值可降至1520mg/l左右左右硝化曝气池,硝化曝气池,NH3-N及及NH4-N 在这里氧化为在这里氧化为 NO-3-N,投,投碱以防止碱以防止pH值下降。值下降。采取厌氧采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作
21、为碳源,可投加方式。作为碳源,可投加CH3OH(甲醇甲醇),也可以,也可以引入原废水引入原废水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氨氮;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值;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流污泥,反应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各自回流污泥,反应进行速度快且彻底进行速度快且彻底缺点:处理设备多,造价高,管理麻烦缺点:处理设备多
22、,造价高,管理麻烦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特点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特点: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的改变。两级生物脱氮工艺两级生物脱氮工艺:BOD去除和硝化两个反应过程放在一起去除和硝化两个反应过程放在一起缺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工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处理水内循环(硝化液回
23、流)回流污泥反硝化反应器BOD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缺氧)沉淀池碱N2(好氧)图 21-3 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该流程与两级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是将缺氧的该流程与两级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是将缺氧的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好氧反应器的前面,因此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好氧反应器的前面,因此常被称为常被称为“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反硝化反反硝化反应器应器BOD去除,硝化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反应反应器(好氧)(好氧)原废水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回流污泥)沉淀池沉淀池(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碱2N特征反硝化反应器在前,反硝化反应器在前,BOD去
24、除、硝化二项去除、硝化二项反应的综合反应器在后反应的综合反应器在后反硝化反应以原废水反硝化反应以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中的有机物为碳源硝化反应器内的含有大量硝硝化反应器内的含有大量硝酸盐的硝化液回流反硝化反酸盐的硝化液回流反硝化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应器,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在反硝化反应过程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中,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的一半左右的碱度的一半左右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以进一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以进一步去除,勿需增建后曝气池。步去除,勿需增建后曝气池。本系统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建设费用与运行费
25、用均较低本系统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均较低反硝化反反硝化反应器应器BOD去除,硝化去除,硝化反应反应器反应反应器(好氧)(好氧)原废水原废水(缺氧)(回流污泥回流污泥)沉淀池沉淀池(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内循环(硝化液回流内循环(硝化液回流)碱碱2N缺点缺点处理水来自硝化反应器,含有一定浓度的硝处理水来自硝化反应器,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氮,如沉淀池运行不当,不及时排泥,在酸氮,如沉淀池运行不当,不及时排泥,在池内能够产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池内能够产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欲提高脱氮率,必须加大内循欲提高脱氮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环比(RN),导致:一是运行费,导致:一是运行费用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