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农业劳动力资料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49735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PPT
  • 页数:60
  • 大小:3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业劳动力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农业 劳动力 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第六章第六章o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o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o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o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要点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作用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四、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四、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作用 1 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2、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2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的特殊性 3 3、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作用1 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动年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劳动年龄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劳动年龄或已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参加劳动的人的数或已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参加劳动的人的数量。量。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力是指农业劳动力的

    3、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低。思考思考?农业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乡村从业人员?农业劳动力乡村从业人员??2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的特殊性(1 1)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2 2)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域性(3 3)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多样性(4 4)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3 3、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1)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

    4、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2 2)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3 3)农业劳动力即是重要的生产要)农业劳动力即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消费者。素,又是消费者。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1 1、农业劳动力供给、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1 1)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经济推动力。较强的经济推动力。(2 2)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

    5、强的弹性。的弹性。(3 3)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2 2、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 (1 1)我国农业)我国农业(村村)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数量大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在直在56%56%以上,乡村劳动力总数一直以上,乡村劳动力总数一直在在4.64.6亿以上,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亿以上,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大约三分动力总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大约三分之二的水平上。之二的水平上。(2 2)我国农业)我国农业(村村)劳动力质量低劳动力质量低 据我国农民家

    6、庭人口与劳动力情据我国农民家庭人口与劳动力情况所作的统计分析推断,在农村劳动况所作的统计分析推断,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1.1%11.1%,小学,小学文化程度占文化程度占36.9%36.9%,初中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43.7%43.7%,高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13%13%。(3 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出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出现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据中国社科院发布20192019年人口与劳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动绿皮书。中国七成农村无青壮劳力可中国七成农村无青壮劳力可转移转移绿皮书指出,绿皮书指出,3/43/4的村已无青壮年劳动的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只有

    7、力可转移,只有1/4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个比例在东部、中部年劳动力可转移。这个比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71.6%71.6%、76%76%和和76.4%76.4%。3 3、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1 1)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规模和构成。(2 2)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3 3)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农业劳动力

    8、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4 4)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要因素。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1 1、农业劳动力需求:、农业劳动力需求:是指在现存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是指在现存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整个社会对农业劳动力总量和质量的整个社会对农业劳动力总量和质量的整体需求。整体需求。农业劳动力需求包

    9、括农业劳动力需求包括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是指农业部是指农业部门维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农业劳动力达门维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农业劳动力达到一定的数量。到一定的数量。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需求: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需求:是指农业部是指农业部门维持在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文化、技门维持在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文化、技能及健康等达到一定的素质。能及健康等达到一定的素质。2 2、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1 1)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动时间的季节性。(2 2)农业劳

    10、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的复杂性。(3 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数量在减少。3 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1 1)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的需求的大小。业劳动力潜在的需求的大小。(2 2)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3 3)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四、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

    11、四、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 1 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 2 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3 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较大差异。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一、农业劳动力的一般规律一、农业劳动力的一般规律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一、农业劳动力的一般规律一、农业劳动力的一般规律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力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动。主要方式有主要方式有部门转移部

    12、门转移和和空间转移空间转移。(一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步下降。(2 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取决于农业相对非的快慢,从根本上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3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

    13、趋势:第一阶段使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一阶段使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 1、刘易斯模式、刘易斯模式2 2、拉尼斯费景汉模式、拉尼斯费景汉模式3 3、托达罗模式、托达罗模式4 4、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5 5、吉佛的引力理论、吉佛的引力理论6 6、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论1、刘易斯模式、刘易斯模式 19541954年,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发展经济学关于劳年

    14、,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发展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第一个理论模式动力流动的第一个理论模式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展。(1 1)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2 2)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3 3)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4 4)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

    15、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5 5)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阿瑟阿瑟刘易斯的就业转换理论:刘易斯的就业转换理论:在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社会里,在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社会里,工业部门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只需支付与传统农业维持生存相应的工只需支付与传统

    16、农业维持生存相应的工资。直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消失为资。直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止。传统农业部门逐渐摆脱了剩余劳动传统农业部门逐渐摆脱了剩余劳动力的负担得以挣脱贫困,并开始了真正力的负担得以挣脱贫困,并开始了真正的增长发展。此时,二元结构的经济转的增长发展。此时,二元结构的经济转换成为同质即一元的现代经济。换成为同质即一元的现代经济。刘易斯模式的不足刘易斯模式的不足(1 1)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忽视农业的)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忽视农业的发展。发展。(2 2)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部门就业机会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就业机会

    17、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扩大成正比例的,现代工部门资本积累的扩大成正比例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比例始终是不变。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比例始终是不变。(3 3)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不存在失业。不存在失业。(4 4)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拉尼斯、费景汉提出了自己拉尼斯、费景汉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关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关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

    18、为以下三个阶段:(1 1)第一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第一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2 2)第二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第二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制度工资的阶段。至关重要至关重要 (3 3)第三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等大于不变制度工)第三阶段:劳动边际生产率等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资的阶段。2、拉尼斯费景汉模式、拉尼斯费景汉模式拉尼斯费景汉模式的不足拉尼斯费景汉模式的不足(1 1)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并且工业工资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并且工业工资水平是不变的。水平是不变

    19、的。(2 2)假定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会因)假定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会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6、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舒尔茨和夏斯达从迁移的成本和收益出发来解舒尔茨和夏斯达从迁移的成本和收益出发来解释人们的迁移行为。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认为释人们的迁移行为。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认为收益是指迁移者预期到迁入地会取得比现在多的收收益是指迁移者预期到迁入地会取得比现在多的收益;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交通、住宅、实物等方面益;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交通、住宅、实物等方面增加的支出)和非货币成本(迁移是减少的收入以增加的支出)和非

    20、货币成本(迁移是减少的收入以及心理成本等)。及心理成本等)。只有迁移的收益大于成本,人们才做出迁移的只有迁移的收益大于成本,人们才做出迁移的决策。决策。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由于各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由于各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水平的差异,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以下四种典型模式。出以下四种典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模式美国、加拿大模式 欧洲模式欧洲模式 日本模式日本模式 发展中国家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农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 二、农业剩余劳动

    21、力形成的原因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 五、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及五、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及配套措施配套措施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过程力的转移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中的必经阶段。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早已成为中国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早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

    22、回避的问题之一。题之一。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 1 1、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生产力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2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 A A、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B B、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按

    23、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可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型剩余、季节性剩余。3 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阶段1980199019801990年,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年,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1990201919902019年,进城打工,流动人口增多;年,进城打工,流动人口增多;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就业不足就业不足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完全就业完全就业 理想状态理想状态o1949-197

    24、8:1949-1978:从从“鼓励进城鼓励进城”到到“严严格控制格控制”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政府选择了先国计后民生、先生产中国政府选择了先国计后民生、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后生活的发展思路,确定了迅速实现工业化确定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这种迫于当时环境的战略选择使国家的建设重种迫于当时环境的战略选择使国家的建设重心完全转移到城市。心完全转移到城市。从从1950 1950 年到年到1957 1957 年的短短几年间年的短短几年间,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大批农民进入城市,转为工业企业工人;转为工业企业工人;为

    25、了应付物资的极度匮乏为了应付物资的极度匮乏,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公众生活需求的增长。在开始严格限制公众生活需求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大批大批城市人口被迫返乡,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被迫返乡,与此同时,限制农村限制农村人口自由进入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应人口自由进入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运而生;o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从“允许流动允许流动”到到“公公平流动平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1979-1983 (1)1979-1983 年年:“:“控制流动控制流动”下的下的劳动力转移准备阶段劳动力转移准备阶

    26、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大幅度提高,农民也开始拥有了财产权和自农民也开始拥有了财产权和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这一时期外出农村身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这一时期外出农村劳动力以江浙等沿海一带的工匠和青年劳动劳动力以江浙等沿海一带的工匠和青年劳动力为主力为主,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吃苦耐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始向城市流动。劳的精神开始向城市流动。(2)1984 1988 (2)1984 1988 年年:“:“允许流动允许流动”下的农村剩余下的农村剩余劳

    27、动力大量转移阶段劳动力大量转移阶段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黄土地上析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黄土地上析出,成为待成为待转移劳动者。同时转移劳动者。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向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向城市的转移城市的转移,城市第二产业的壮大与第三产业的城市第二产业的壮大与第三产业的兴起在解决城镇人口就业问题的同时兴起在解决城镇人口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吸纳也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1984 1984 年年1 1 月月1 1 日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颁布关于关于1984 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允许农民自筹资金、指出允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

    28、口粮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这一政策的变动进入城镇务工经商。这一政策的变动标志着中国实行了近标志着中国实行了近30 30 年的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年的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就业管理体制开始松动。的就业管理体制开始松动。(3)1989 1991(3)1989 1991 年年:“:“控制盲目流动控制盲目流动”下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逆转阶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逆转阶段 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跨跨地区流动地区流动,这种无计划的劳动力转移给当时这种无计划的劳动力转移给当时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劳动力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劳动力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

    29、负面效应。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同时同时,由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造由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造成了城市与乡镇企业新增就业机会的减少成了城市与乡镇企业新增就业机会的减少,也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的空间缩小。也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的空间缩小。(4)1992 2000(4)1992 2000 年年:“:“规范流动规范流动”下的农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阶段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阶段 自自1992 1992 年开始年开始,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力转移的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国务院国务院及各部委纷纷颁布各项法令、法规及各部委

    30、纷纷颁布各项法令、法规,鼓励、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宏观调控下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宏观调控下有序流动。流动。(5)2000 (5)2000 年以后年以后:“:“公平流动公平流动”下的农村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稳步加快阶段剩余劳动力转移稳步加快阶段 这一时期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时期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法规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政策法规较以往明显增多,仅仅2019 2019 年一年年一年就有近十部法规出台。从政策的内容来看就有近十部法规出台。从政策的内容来看,新时期下的政策在注重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新时期下的政策在注重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同时动力有序转移的同时,更

    31、加重视转移过程中更加重视转移过程中的公平、融合问题。的公平、融合问题。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1 1、人口政策的失误、人口政策的失误 2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3、耕地的减少、耕地的减少 4 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动力少。5 5、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的转移。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1 1、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

    32、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村内部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性。2 2、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为主。3 3、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4 4、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转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1 1、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基数大,而且、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基数大,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2 2、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影响农业、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

    33、力的转移。3 3、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4 4、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农民进城务、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数众多的矛盾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数众多的矛盾突出。突出。5 5、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五、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及五、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及配套措施配套措施主要途径:主要途径:1 1、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劳动力的利用、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率。2 2、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与个体私、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就

    34、业容量。3 3、抓好城镇建设,加快农业劳动力向、抓好城镇建设,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城市转移的步伐。4 4、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配套措施:配套措施:1 1、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严格控制农村、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的过快增长。2 2、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劳、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动力市场。3 3、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4 4、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使、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起来,为农业劳动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起来,为农业劳动力转移

    35、创造条件。转移创造条件。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农业劳动力生产率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指标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表示表示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表示生产量和劳动量之间的关系。生产量和劳动量之间的关系。LPltPl或我国农业生产率是美国的我国农业生产率是美国的1 14040,法国的,法国的1 12020,日本的日本的1 13 3,远远低于世界平

    36、均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农产土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农产土地规模过小。在均田承包的土地制度下,农户经地规模过小。在均田承包的土地制度下,农户经营的土地块数多且分散。营的土地块数多且分散。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农年代中期,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为户平均经营规模为9.39.3亩,每户承包地块分割为亩,每户承包地块分割为9.79.7块,块,19901990年户均规模下降到年户均规模下降到8.478.47亩,每户亩,每户 8.28.2块。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比较低。块。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比较低。20192019年年我国耕地中只有我国耕地

    37、中只有53.7%53.7%采用机耕,采用机耕,17.7%17.7%采用机械采用机械化播种,化播种,9.1%9.1%采用机械化收割。采用机械化收割。2 2、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 1)劳动力自身条件)劳动力自身条件 (2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3 3)经济条件)经济条件 (4 4)社会条件)社会条件 (5 5)技术条件等)技术条件等 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比较利益的关键所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比较利益的关键所在(解决农解决农

    38、业问题的关键业问题的关键)具体说来:具体说来: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其商品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其商品率;降降低单位农产品的劳动消耗,价格降低;低单位农产品的劳动消耗,价格降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积累;增加农业积累;劳动者可用更多的时间用于素质的提劳动者可用更多的时间用于素质的提高;高;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4 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增加产量增加产量P P 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加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加农业投入农业投入降低降低t t或或L:L

    39、:合理配置劳动力合理配置劳动力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相对应,属于地域范畴;农业剩余力相对应,属于地域范畴;农业剩余劳动力与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相对劳动力与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相对应,属于产业范畴。但由于我国农村应,属于产业范畴。但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范围难以界定,从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范围难以界定,从数量上看广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数量上看广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如何正确看待如何正确看待“民工潮民工潮”?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当前,在我国可或缺的主体部分。当前,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怎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和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样看待和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矛盾?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和生在的矛盾?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和生存趋向如何?存趋向如何?思考思考:复习题复习题 1 1、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2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主要类型?要类型?3 3、你认为应当如何加快农业剩、你认为应当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农业劳动力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497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