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分泌 代谢 性疾病 临床 用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十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2 2目 录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第2节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第3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用药3 3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2000 2025定义定义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4 4 糖尿病的分型 1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2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特异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胰岛胰岛B
2、 B细胞破坏细胞破坏 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 的反应降低的反应降低 5 5胰胰 岛岛 素素(InsulinInsulin)6 6胰岛素发展史1922 牛或猪胰腺提取无定形胰岛素20世纪40年代结晶法、锌离子重结晶胰岛素20世纪60年代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单峰胰岛素70-80年代生物合成人胰岛素7 7按制剂来源分类:动物胰岛素,包括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的分类8 8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分为
3、酸性可溶性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胰岛素中效效胰岛素:低分子量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s insulin,NPH)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rotamine zinc insulin,PZI)和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的分类9 9胰岛素各种制剂的特点类型给药时间作用时间(h)开始高峰维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前0.5h,34次/d0.20.50.51.535短效正规胰岛素餐前0.5h,34次/d0.52458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餐前0.5h,12次/d24612182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餐前1h,1次/d4614202436甘精胰岛素早餐前1h,1次/
4、d12-24361010胰岛素对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增加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2)脂肪代谢: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并降低脂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使其利用增加。3)蛋白质代谢: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同时减少尿素形成,抑制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促细胞生长作用 【药理作用】1111胰岛素胰岛素的结构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似(IGF)。胰岛素可与IGF-1受体结合,发挥促细胞生长作用。【药理作用】1212胰岛素【作用机制】p85p110PI3KInsuline
5、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 GLUT-4tanslocationPIRS-1PAKTPKC/GLUT4葡萄糖葡萄糖1313胰岛素1型糖尿病: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最大程度模拟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即基础胰岛素及餐后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使用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时、出现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均需采用胰岛治疗;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临床应用】14141.低血糖反应 为常见不良反应,由胰岛素过量所致,出现饥饿感、头晕、出汗、心跳、烦躁、惊厥甚至昏迷。为了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随时准备含糖食物,严重者可静脉注射50葡
6、萄糖。胰岛素【不良反应】15152.过敏反应 发生率低,为局部反应,轻微而短暂,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偶可引起休克,近几年来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3.胰岛素耐受性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剂量超过100200IU,持续4872h者,即发生胰岛素耐受。胰岛素【不良反应】16161.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氯苯甲噻嗪、苯妥英钠等可升高血糖,合用时应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2.钙通道阻滞药、可乐定、二氮嗪、肝素、吗啡、尼古丁等可改变糖代谢,使血糖升高。因此胰岛素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加大剂量。胰岛素【药物
7、相互作用】17173.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药及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等可 与胰岛素竞争和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水平增高。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加重胰岛素的低血糖症。5.乙醇减少肝葡萄糖输出,过量可引起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胰岛素【药物相互作用】1818胰岛素的常用量为0.60.7IU/(kgd)轻型病例每日给胰岛素20IU以下,中型病例在2040IU之间,重型病例40IU以上,对糖尿病昏迷,总用量约100IU并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胰岛素【用法与用量】1919对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量的4050作为基础胰岛素;1525在早餐前,15在午
8、餐前,15%20在晚餐前注射;若患者在睡前加餐,亦需10%左右的胰岛素,于餐前2030min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联合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是指患者白天继续口服降糖药,在早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或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替代治疗是指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每日23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用法与用量】2020口服降糖药2121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口服降糖药2222第一代磺酰脲类包括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与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因其具有肝脏毒性和容易发生低血糖,现已极少应
9、用;第二代磺酰脲类包括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和格列波脲(glibornuride)等,因作用强,剂量小,毒性低而广泛用于临床;第三代磺酰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磺酰脲类【分类】23231.降血糖作用 本类药物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有降血糖作用,但对1型或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2.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除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外,能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GLUT4从细胞内移位到细胞膜上。磺酰脲类【药理作用】242
10、43.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4.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5.减少肝糖输出磺酰脲类【药理作用】2525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InsulinInsulinVesicle胰岛细胞ATP敏感钾通道磺酰脲类K+Ca2+Ca2+2626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发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单独使用磺酰脲类血糖难控制,需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肥胖者或超重者,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可加服磺酰脲类药物。某些缓慢发病的1型糖尿病应加用噻唑烷二酮类或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以减少磺酰脲类用量。【临床应
11、用】磺酰脲类2727胃肠反应 有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胃痛、厌食、腹泻,大剂量应用12月内可出现肝损害和胆汁淤积性黄疸。过敏反应 皮疹、药热、皮肤红斑等。低血糖反应 是磺酰脲类最常见的副作用,常因药物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为多见。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嗜睡、眩晕及共济失调;血液系统的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磺酰脲类2828磺酰脲类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因此与保泰松、水杨酸类、吲哚美辛、磺胺类、青霉素和双香豆素等发生血浆蛋白竞争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引起低血糖反应。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苯妥英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口服避孕药和氯丙嗪可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
12、作用而拮抗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磺酰脲类2929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降糖作用极强,剂量2.515mg/d,开始宜小剂量,用药714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早餐前30min 1次服用可获较佳降糖效果。格列吡嗪(glipizide),通常剂量为2.530mg/d,每日1次或分次,于餐前服用,单次给药的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最大剂量为40mg,老年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减半。【用法与用量】磺酰脲类3030格列齐特(gliclazide),起始剂量为4080mg,餐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320mg,老年人剂量酌减。格列美脲(glimepiride),为第三代磺酰
13、脲类降糖药,起始剂量为12mg,每日一次,早餐前或餐时服用,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mg。【用法与用量】磺酰脲类3131格列奈类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通过抑制胰岛细胞的KATP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导致胰岛素分泌。格列奈类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恢复糖尿病患者的餐后早期胰岛素分泌时相,有效地降低餐后高血糖。格列奈类【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3232 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亦可用于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本品和双胍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因其结构中不含硫,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仍可应用。格列奈类【临床应用】3333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但餐
14、后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反应较磺酰脲类药物少见。此外亦有头痛和腹泻等,大多轻微而短暂。【不良反应】格列奈类3434格列奈类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盐、奥曲肽、乙醇等合用可增加其降血糖作用,使低血糖发生率增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药,甲状腺素等可减弱该药的降糖作用。【药物相互作用】3535瑞格列奈餐前即刻服用,每日3次,疗效优于每日2次服法,剂量起始每餐0.5mg,按血糖调节用量,因人而异,单次最大剂量为4mg,不进餐时不服药,故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那格列奈单一或联合疗法的开始剂量为120mg,每日3次服用,老年2型糖尿病患
15、者开始时宜在餐前服用60mg,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用法与用量】格列奈类3636双胍类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降血糖作用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抑制胃肠道吸收葡萄糖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双胍类可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复血小板功能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3737双胍类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轻度、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者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亦可用于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初始治疗。磺酰脲类、阿卡波糖、胰岛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二甲双胍可取得满意疗效。二甲双胍
16、与磺酰脲类联合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效果强于单独用药,二者联合亦可治疗磺酰脲类失效的继发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二甲双胍3838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临床应用】二甲双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3939 一般副作用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口有金属味、腹痛和腹泻。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不良反应】二甲双胍40401.-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可显著降低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2.乙
17、醇可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强二甲双胍的作用;3.口服抗凝剂如苯丙香豆素与二甲双胍类合用增加排泄,需增加剂量。【药物相互作用】二甲双胍4141二甲双胍双胍类开始宜小剂量,250mg,每日2次,餐前或餐后口服,可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加至500mg,每日23次。如日剂量超过2000mg,并不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极量为3000mg/d。肝功能正常患者方可服用双胍类。【用法与注意事项】4242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骨骼肌、脂肪及肝脏胰岛素抵抗,提高骨骼肌、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而对肝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较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糖的分子机制与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增加影响糖代谢的
18、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有关。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同时降低口服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其降糖作用弱于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具有改善脂肪代谢紊乱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4343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噻唑烷二酮类4444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使淀粉、麦芽糖、蔗糖等水解产生葡萄糖减少,因而延缓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长期应用后,可降低
19、空腹血糖和减轻尿糖,亦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减轻体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4545临床上可单用或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与胰岛素、磺酰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合用治疗给予上述降糖药降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增强降糖效果,并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646肠道功能紊乱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少数患者发生贫血,由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少肠道铁的吸收。【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747制酸剂、考来烯胺、肠吸附剂及含消化酸的药剂,可减低本药的作用,应避免同时服用。【药物相互作用】阿卡波糖口服一日3次,每次50100mg。
20、此药需在饭前 或进食时服用。肾功能损害者,血肌酐超过176.8mol/L时不用本药。【用法与注意事项】-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848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2006年10月,美国FDA首个批准用于临床的DPP-4抑制剂2007年批准了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的固定复方制剂联用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DPP-IV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体内的水平。而GLP-1 可通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上可单用,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西格列汀4949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
21、体激动剂激动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艾塞那肽5050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临床上作为辅助用药,用于单服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或联用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药后均未达到充分血糖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改善。FDA提醒医务人员应注意使用该药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持续性严重腹痛,并可放射到背部,或伴有恶心和呕吐。艾塞那肽51515252第2节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5353一、概述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综合征,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
22、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5454正常骨骼骨质疏松性骨骼5555按发病机制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5656(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激素和代谢的改变营养因素药物和化学品疾病外伤性继发因素制动5757(二)临床表现疼痛疼痛脊柱变形脊柱变形发生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5858临床表现腰背酸痛 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最常见症状。初期,活动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胸、腰椎骨出现新鲜压缩性骨折时,腰背部疼痛剧烈。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5959临床表现身材缩短,驼背是继腰背酸痛后的又一重要临
23、床表现。身材缩短,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和驼背所致,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症的特点之一。6060临床表现p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主要后果。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特点:在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的较大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好发部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骨折60607070岁岁70708080岁岁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下骨折粗隆下骨折粗隆间骨折粗隆间骨折髋部骨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Cooper C,Am J Med,1997;103(2A):12S-17S40%无法独立行走无法独立行走30%永久致残永久致残20%一年之内死亡一年之内死亡
24、80%髋部骨折一年之内髋部骨折一年之内:患者患者 (%)(%)日常生活中至少丧失一项日常生活中至少丧失一项独立活动的能力独立活动的能力6262(三)治疗措施治疗原则: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非药物治疗:营养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6363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物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SERMs依普黄酮氟化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钙制剂维生素D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6464依替膦酸钠依替膦酸钠(第第1 1代)代)氯膦酸钠氯膦酸钠(第第1 1代)代)替鲁膦酸钠替鲁膦酸钠(第第2 2代)代)帕米膦酸钠帕米膦酸钠(第第2 2代)代)阿仑膦
25、酸钠阿仑膦酸钠(第第3 3代)代)利塞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第第3 3代)代)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福善美-阿可达(针剂)-骨膦(针剂)6565(一)骨吸收抑制剂【药理作用与机制】双膦酸盐基本结构为P-C-P,与焦膦酸盐(P-O-P)结构相似,是抗过度骨溶解的新型药物。该类药物在骨再建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且对膦酸钙具有高亲和性,吸附在骨羟磷灰石结晶表面,阻止钙盐“逸出”。该类药物对成骨细胞亦有抑制作用,可抑制骨形成和骨矿化。双膦酸盐类6666双膦酸盐类作用特点: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作用;与钙的亲和力较高而被骨选择性摄取;对水解反应稳定,能长期滞留于骨内;间歇使用能诱发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