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 西城区 2020 届高三 第一次 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 下载 _模拟试题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生物生物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 框号 选项 A 核酸 DNA RNA 转运 RNA 核糖体 RNA 信使 RNA B 减数分裂 减 减 同源染色 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单 体交叉互换 C 生命活动调节 植物的激 素调节 动物生命 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D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 量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 体和染色体消失。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 (2)生产者(自养型) :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 :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 养
3、型) :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A、核酸包括 DNA和 RNA两种,RNA 又分为 mRNA(信使 RNA) 、rRNA(核糖体 RNA) 、tRNA (转运 RNA)三种,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和减,减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减后期会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植物激素调 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错误; D、 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4、,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 B。 2.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 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答案】C 【分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强,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PH) ,酶的活 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 B、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活性位点与底物
5、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B正确; C、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 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 C。 3.如图是 3 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 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 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 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答案】D 【分析】 图示显示 3 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由图可知,青霉素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的抑
6、制细菌的繁殖, 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是链霉素,氯霉素的效果最差。 【详解】A、本实验是研究三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自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因变量是某细菌的 数量,为了防止其它微生物干扰实验结果,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A 正确; B、加入抗生素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B正确; C、为了说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C正确; D、由于没有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所以不能说明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 D。 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 O2结合,随血液循环将 O2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下 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
7、们在为期 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 ,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血液中的 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 红细胞数量增加,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 D. 返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答案】A 【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机体会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 的能力,但机体增加红细胞数量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体会出现缺氧的症状。 【详解】A、人体属于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可
8、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以补充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不足,所以随海拔高度增加,人体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 C、红细胞数量增加,在低氧条件下可有更多的机会结合氧,有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C正确; D、在高海拔处,机体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调节过程,返回低海拔时,人体通过自身 的调节,会使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逐渐消失,D 正确。 故选 A。 5.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 滞于 DNA 复制前。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 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
9、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 鼠。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 A 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 B. P27蛋白是 CDK蛋白的活化因子 C. 敲除 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 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意:敲除小鼠的 P27 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 P27 基因 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 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复制前”,说明 CDK蛋白与间期 DNA复制有关。 【详解】A、根据“P27 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 蛋白中改变其构象,
10、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 复制前”,说明 CDK蛋白结构改变,细胞分裂被抑制,由此可推测 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A正确; B、P27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 CDK蛋白活性丧失,所以 P27 蛋白不是 CDK蛋白的 活化因子,B错误; C、敲除 P27基因后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 P27基因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 进程,该基因缺失后,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从而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 D、P27基因表达形成的 P27 蛋白可以插入到 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DNA 复制前,细 胞停止分裂,所以 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11、,D 正确。 故选 B。 6.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 B. 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 C. 只有具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D. 本实验不能证实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C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 【详解】A、大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大量水外流,可出现明显的质壁 分离现象;只有活细胞的
12、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才能出现质壁分离,所以实验材料应选择有活性的 且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A正确; B、该实验的第一次显微观察是装片制作完成后,观察活细胞的正常形态,目的是与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形态进行对照,所以应在显微镜下看到正常细胞后再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B正确; C、理论上具有大液泡成熟植物活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具紫色液泡的洋葱 表皮细胞因液泡为紫色,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到液泡体积的变化。并非只有液泡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才 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不能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来证实, D
13、 正确。 故选 C。 7.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为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雌鱼,研究人员设法使牙 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代 P品系。取部分初代 P 品系胚胎在 27高温下培养,这些 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 P 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 P 品系。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X或 Y染色体 B. P 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n=96条 C. 二代 P 品系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 D. 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 【答案】C 【分析】 由题意知,牙鲆鱼是二倍体,含有
14、 2 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 卵母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 2 个染色体 组,此时的 2 个染色体组是由复制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如果不在进行分裂直接发育形成品系 P,品 系 P 是纯合体。 【详解】A、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所 以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只含 X,不含 Y,A错误; B、由题意知,初代 P 品系是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的新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 分裂,此时次级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
15、以 P 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48 条,其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96条,B错误; C、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 X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是 2 条 X染色体,因此发育形成的个体性染色体为 XX,部分初代 P 品系胚胎在 27高温下培养,胚胎发育成为雄鱼,但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 XX,与正 常温度下发育成的 P 品系雌鱼(XX)交配,产生的二代 P 品系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 XX,在正常温度下均 会发育为雌鱼,C正确; D、由题意知,牙鲆鱼(染色体数目 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常温环境下性染色体组成为 XY的 发育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X的发育为雌性,在
16、27高温下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的发育成为雄鱼,说 明牙鲆鱼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受环境影响,D 错误。 故选 C。 8.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 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 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 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 7 代,检测每一代 a、b 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 A、a与 B、b 基因 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 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 种群数量越大,a 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 a、b基因频率的变化
17、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 基因频率为 0 【答案】B 【分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 直毛基因为 A, 分叉毛基因为 a, 长翅基因为 B, 残翅基因为 b, 直毛长翅果蝇 (AABB) 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将其作为 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 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所以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残翅个体的生存率会 降低,b基因的频率会降低。 【详解】A、已知 A、a 和 B、b 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
18、毛长翅,第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题中说 杂交后代作为第 0 代,那么应是第 1 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所占残翅比例会 下降,第二代也不满足 9331 的性状分离比,A 错误; B、由题意可知,只会将残翅个体淘汰,对 A、a 基因无影响,该等位基因比例始终为 11,种群数量越大, 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B正确; C、a 基因不受所创设的外界环境干扰,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基因受人为干扰,残翅个 体被选择性淘汰而无法与长翅个体进行交配,所以其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
19、存在基因型为 Bb的个体,b基因频率不为 0,D错误。 故选 B。 9.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 mRNA 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 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 C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假设最合理的是( ) A.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 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 B.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 DNA回复突变 C.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继续向前移动 D. 大肠杆菌 C 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辅助其翻译 【答案】A 【分析】 翻译形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是 mRN
20、A,核糖体沿 mRNA 移动,直至读取到终止密码翻译结束。突变的噬菌 体能在大肠杆菌 C 品系中顺利增殖,说明能合成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即在 mRNA中部出现的终止密码子能 被 tRNA识别并结合,使翻译过程正常进行。 【详解】A、若大肠杆菌 C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则翻译过程不会中断,可 以合成蛋白质,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的,所以这种假设不合理,B错误; 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 mRNA 链移动,到终止密码子停止,不会跳过终止密码并继续向前移动,C错误; D、即使大肠杆菌 C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也无法改变该 mRNA 上的
21、终止密码子,因此无 法辅助其完成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 A。 10.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 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 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B. 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 C. 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体
22、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 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 确; 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正确; 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23、,D正确。 故选 C。 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内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B. bc 段 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C. 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 D. 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图中 a 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 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 Na+高于膜内,膜外 K+低于膜内;曲线 上升过程 bc 段是因为 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 cd段是因为 K+外流所致。 【详解】A、K+外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b
24、c 段由于 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 位,B正确; C、由图可知 cd段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故 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使电位逐渐恢复 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正确; D、由图可知,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D正确。 故选 A。 1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 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 ACE2蛋白结合,然后 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