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八 三国 隋唐 文化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普普 通通 高高 中中 新新 课课 标标 教教 科科 书书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感受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多元与繁荣发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理解主流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准确把握时空定位,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充分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壹壹贰贰叁叁学学习习目目标标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章回一第一部分前情回顾:汉代前情回顾:汉代 A.儒学独尊儒学独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B.佛教传入佛教传入:张骞通西
2、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传教,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C.道教兴起道教兴起: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1、汉朝:儒学独尊2、魏晋南北朝:经过这些争论经过这些争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得以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得以全面展现全面展现,人们对佛教的了解得到了加深人们对佛教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同同时佛教界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适应中时佛教界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适应中国王权至上的宗法性的文化传统国王权至上的宗法性的文化传统,承认忠孝承认忠孝观念。经过这一曲折
3、发展观念。经过这一曲折发展,佛教最终成为中佛教最终成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道教在这一时期由分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道教在这一时期由分散的、不成熟的民间宗教通过纳入儒家的伦散的、不成熟的民间宗教通过纳入儒家的伦理纲常、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戒律理纲常、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戒律,经改造经改造和充实后发展成为成熟的宗教和充实后发展成为成熟的宗教,侧列三教之侧列三教之中。三教并立又互相补充的思想格局在这一中。三教并立又互相补充的思想格局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初步形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变化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变化期,这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这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的局面为以的局面为以儒为主儒为主,佛道为辅佛道为辅
4、,三教并存的思想格局所取三教并存的思想格局所取代。这一时期代。这一时期,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过程中,与与中国固有文化中国固有文化之间发生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有了激烈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之争等。这些争等。这些争论构成了这一时期三教关系的重点。论构成了这一时期三教关系的重点。北周道北周道安在二教论中辟道贬儒:安在二教论中辟道贬儒:“释教为内,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儒教为外佛教者穷理尽性之格言,出世佛教者穷理尽性之格言,出世入真之轨辙入真之轨辙”。佛教对儒家提出的指责进行了辩驳。(3)道安以内外精粗比喻佛儒,认为佛教是内教,是
5、炼心之术,可以救人精神,儒教是外教、是求形之术,只能救人形体。佛教优于儒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明确表示佛教优于儒教,显示出佛教在势力渐增之后与儒家抗衡的趋势。(1 1)广弘明集卷七荀济传,大藏经第)广弘明集卷七荀济传,大藏经第5252卷,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卷,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1990年版,第年版,第128128、129129页。页。(2 2)梁书卷四十八范缜传,中华书局,)梁书卷四十八范缜传,中华书局,19741974年版,第年版,第670670页。页。(3 3)广弘明集卷八,大藏经第)广弘明集卷八,大藏经第5252卷,第卷,第136-137136-137页、第页、第
6、140140页。页。荀济给皇帝奏疏中指斥僧尼:荀济给皇帝奏疏中指斥僧尼:“不耕不偶,不耕不偶,俱断生育,傲君陵亲,违礼损化俱断生育,傲君陵亲,违礼损化”范缜范缜认为佛教流传危害社会:认为佛教流传危害社会:“竭财以赴僧,破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间,丈空与官府,粟馨于惰游,货殚于土间,丈空与官府,粟馨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木。”(1)(2)在南朝宋文帝(424453)时有儒家与佛教之间的因果报应之争;齐梁(479557)时有神灭、神不灭之争。尤其是儒家常常因而排斥佛
7、教,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本所在,“身体发肤,受制于父母,不敢毁伤”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都是华夏之古训。佛教的剃度出家,弃妻儿、捐财货,恰恰违背了。南朝道士顾欢作夷夏南朝道士顾欢作夷夏论,认为:论,认为:“舍华效夷,义将安舍华效夷,义将安取?取?”三破论三破论更视佛教为更视佛教为“三破三破”之物。之物。对于佛教的攻击,道教则指责佛教乱政害民。(2)指出佛生西域,教在戎方,华戎两个民族秉性不同,化非华俗,故应尽退天竺。认为佛教是破国、破家、破身。(4 4)广弘明集卷八,大藏经第)广弘明集卷八,大藏经第5252卷,第卷,第136-137136-137页、第页、第 140 140页。页。(5
8、 5)南齐书卷五十四顾欢传,中华书局,)南齐书卷五十四顾欢传,中华书局,19721972年版,第年版,第931931页。页。佛教以佛教以“焚经焚经”故事来证明自己是故事来证明自己是“真金(经)不怕火炼真金(经)不怕火炼”道安二教论说道教是:道安二教论说道教是:“黄巾鬼道,毒流汉宝,孙恩求似,黄巾鬼道,毒流汉宝,孙恩求似,祸延皇晋,破国害民,惑乱天下。祸延皇晋,破国害民,惑乱天下。”道教有道教有“五逆五逆”之罪,其中就有之罪,其中就有“挟道作挟道作乱乱”,“破国坏民破国坏民”。,道教经典却一烧而光说明其不敌佛教。道教则以“老子化胡说”来表明自己先于佛教、优于佛教。二者还相互攻击,指斥对方反叛乱政
9、,破国坏民,(1)玄光辩惑论指出宋末齐初(465493)时两者间的夷夏问题之争。可说是这时期的佛教所接受、吸纳的主要是道家思想,对道教却极尽排斥、贬低、打击之能事。二者为证明孰先孰后和自己的优越性,甚至不惜胡编乱造。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以老庄哲学为骨架,杂糅儒家经义,以有无本末关系为中心问题,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主要经典是“三玄”,即周易、老子和庄子;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4、唐朝:(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奉老子为祖先,使道教最受尊崇;儒、道、佛三者之间互有
10、影响又彼此独立,主要在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材料一:隋唐思想学术的发展,是在三教鼎立的三教关系新局面下展开的。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材料二:唐朝实行三教并重政策,主要从政治需要出发。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要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隋朝:“三教合一”儒学家提出儒、佛、道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主张以,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4、唐朝:(2)儒学复兴探究性学习:儒学复兴运动探究性学习:儒学复兴运动儒学陷入困境的原因?自身缺陷;佛道冲击;政局动荡材料:夫佛本夷狄之人
11、,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韩愈谏迎佛骨表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采用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思想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第二部分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1、诗歌(1 1)魏晋南北朝)魏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