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护理学课件-第十章-方药知识及用药护理.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4539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PPT
  • 页数:146
  • 大小:6.7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护理学课件-第十章-方药知识及用药护理.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护理 课件 第十 方药 知识 用药
    资源描述:

    1、目录目录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第二节:中药内服护理第二节:中药内服护理第三节:常用药膳第三节:常用药膳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一、中药基础知识一、中药基础知识(一)中药的概念(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二)中药的性能(二)中药的性能又称中药药性理论,是对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四气:又称“四性”,即药物温、热、寒、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温热(温次于热)属阳,温里散寒、温通助阳,能减轻或消除寒证,适用于阴寒证。

    2、寒凉(凉次于寒)属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能减轻或消除热证,适用于阳热证。平性(寒热偏向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1 四气五味四气五味五味:五味: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还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因此仍称五味。能能 散散辛辛味味解表、透疹、通经脉、解表、透疹、通经脉、祛风邪祛风邪活血行气、除胀止痛、消郁散活血行气、除胀止痛、消郁散结结能能 行行补益气血阴阳补益气血阴阳缓和拘急疼痛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调和药性缓解毒性缓解毒性和中和中甘甘 味味能能 补补能能 缓缓能能 和和敛肺止咳敛肺止咳收敛止汗收敛止汗固精缩尿固精缩尿能能 收收酸酸 味味能能 敛敛收敛固脱收敛固

    3、脱止血止带止血止带涩肠止泻涩肠止泻吴茱萸吴茱萸苦苦 味味能能 泄泄能能 燥燥坚坚 阴阴通泄通泄泻下积滞泻下积滞清泄清泄清热泻火清热泻火降泄降泄降逆气止呕降逆气止呕寒湿寒湿苦温燥湿苦温燥湿湿热湿热苦寒燥湿苦寒燥湿泻火存阴泻火存阴能能 软软咸咸 味味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泻下通便能能 下下 渗湿利尿渗湿利尿 涩附于酸,酸涩并称涩附于酸,酸涩并称 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淡淡 味味涩涩 味味芳芳 香香2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势升浮和沉降升浮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沉降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

    4、、止咳平喘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气五味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药物质地炮炮 制制配配 伍伍升浮药:辛、甘、温、热多属升浮升浮药:辛、甘、温、热多属升浮沉降药:酸、苦、咸、寒多属沉降沉降药:酸、苦、咸、寒多属沉降升浮药:花、叶、皮、枝等多属升浮升浮药:花、叶、皮、枝等多属升浮沉降药:种子、果实、贝壳等多沉降沉降药:种子、果实、贝壳等多沉降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药物作用趋势的双向性,如:药物作用趋势的双向性,如:麻黄麻黄发汗和平喘利水发汗和平

    5、喘利水 川芎川芎上行头目和下行血海,并旁达四肢上行头目和下行血海,并旁达四肢3 归归 经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具有选择性作用。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如:用桔梗、杏仁(归肺经)治疗肺脏病变(咳嗽、气喘、胸闷、气短)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综合应用:热黄芩(苦、寒)寒干姜(辛、温)虚百合(甘、温)实邪(痰饮)葶苈子(辛、苦、大寒)归经归经肝火肝火肺火肺火心火心火肾火肾火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药物药物龙胆草龙胆草石膏石膏黄连黄连黄柏黄柏茵陈蒿茵陈蒿4 毒毒 性性即药物的偏性,现代认为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剂量过大;剂量过大;误服伪品;误服伪品;炮制不当;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制剂服法不

    6、当;配伍不当;配伍不当;药不对证、自行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及个体差异等。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二)中药的应用(二)中药的应用1 配伍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药性特点,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n配伍关系(七情)配伍关系(七情)相反相反相恶相恶相畏相畏相杀相杀相使相使相须相须配伍关系配伍关系 最早提出最早提出“七情七情”的当推的当推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物七情指单味药物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药物七情指单味药物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伍规律的七种情况。单行:不经配伍,用单味药物治病。如独参汤。单行:不经配伍,用单味药物治病。如独参汤。相须:性能功用相类

    7、似的药物合用,能明显增强相须:性能功用相类似的药物合用,能明显增强其原有疗效。其原有疗效。“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3 3 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物减轻或消除。“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性或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副作用。“

    8、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人参补气 莱菔子降气 恶恶生姜温肺 黄芩清肺 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相反者,两者不合也相反者,两者不合也”。如十八反药物。如十八反药物。配伍应用原则相须、相使协同增疗,充分利用;相须、相使协同增疗,充分利用;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用剧毒药时考虑;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用剧毒药时考虑;相恶可能互相拮抗、抵消

    9、、削弱原有功效,用药加以注意;相恶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加以注意;相反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属配伍禁忌,避免应用。相反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属配伍禁忌,避免应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 禁 忌歌诀: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1 1)配伍禁配伍禁忌忌十八反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

    10、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歌诀: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慎用类为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牛膝、大黄、枳实、附子等。禁用类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如巴豆、大戟、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2 2)妊娠禁忌)妊娠禁忌有损胎元,有损母体,有损产程。服药期间,

    11、宜忌生冷、辛热、油腻、腥膻及刺激之品。病情不同,禁忌有异:热性病忌辛辣、油腻及煎炸之品;寒性病忌生冷之品;疮疡及皮肤病忌鱼虾蟹等腥膻发物。(3 3)服药禁忌)服药禁忌n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干燥药物);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制剂的实际服用量。n剂量的确定:根据药物性能确定剂量;根据配伍、剂型确定剂量;根据个人、季节、地理环境确定剂量。n剂量的计量单位要求科学化、规范化换算:1两=30克 1钱=3克3 剂 量二、常用中药类别二、常用中药类别(一)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类: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需注意掌握剂量,中病即止,

    12、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2.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3.久患疮疡、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要慎重使用;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影响疗效。(二)清热药(二)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类: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退虚热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因此热病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3.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证。(三)泻下药(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分类:分类:攻下药、润下药、逐下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泻下作用峻猛

    13、的药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2.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慎用或禁用;3.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以免伤胃气。(四)祛风湿药(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类:分类: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故阴血亏虚者慎用。(五)化湿药(五)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温偏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六)利水渗湿药(六)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利水湿,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类: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

    14、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易耗伤津液,故阴虚津伤者慎用。(七)温里药(七)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八)理气药(八)理气药凡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多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九)消食药(九)消食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证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部分药物有耗气之弊,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十)驱虫药(十)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功效,主治虫证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空腹服;

    15、孕妇及老弱患者慎用。(十一)十一)止血药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治出血证的药物。分类: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在使用凉血止血及收敛止血药时,注意止血不留瘀。(十二)十二)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治疗血瘀证的药物。分类: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通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女性月经量多、血虚经闭无瘀及出血无瘀者忌用;2.孕妇慎用或禁用。(十三)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 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

    16、喘药。分类:分类: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宜慎用;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十四)十四)安神药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主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分类:分类: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矿石类药物易伤脾胃,不宜久服;2.用治失眠,临睡前服药。(十五)十五)平肝熄风药平肝熄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分类:分类: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药性寒凉之品,脾虚慢惊者忌用;2.药性温燥之品,阴虚血亏者忌用。

    17、(十六)十六)补虚药补虚药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分类:分类: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防不当补而误补;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使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十七)十七)收涩药收涩药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证候的药物。分类:分类: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凡表邪未散,湿热内蕴所致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十八)十八)开窍药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

    18、意:1.只宜暂服,不宜久用;2.内服不宜入煎剂,只入丸散;3.中病即止;4.孕妇忌用。(十九)十九)涌吐药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的药物。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此类药物适用于体壮而邪实;2.“小量渐增”,切忌骤用大量;3.中病即止。(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凡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别称为攻毒药或杀虫止痒药。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此类药物寒温不一,大多有毒,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2.运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制剂时严格遵守炮制和制剂法度。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即治病的药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

    19、据方剂的组成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确定剂量和用法,配伍成方并制成一定剂型。二、方剂基础知识二、方剂基础知识(一)方剂的概念(一)方剂的概念(二)方剂的组成(二)方剂的组成组成原则组成原则: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作用: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作用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证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证对兼病兼证起主要作用对兼病兼证起主要作用佐药佐药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佐制药:除或减毒烈之性佐制药:除或减毒烈之性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调和药:调和诸药君药君药臣药臣药使药使药麻黄汤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20、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发汗解表发汗解表辛温,归肺经辛温,归肺经君药君药臣药臣药佐药佐药使药使药:麻黄:麻黄:桂枝:桂枝:杏仁:杏仁:甘草:甘草宣肺平喘宣肺平喘止咳平喘止咳平喘苦温,归肺经苦温,归肺经佐君药治主证佐君药治主证缓中,调和缓中,调和 甘、平甘、平制约麻、桂制约麻、桂发汗过猛发汗过猛佐君药治兼证佐君药治兼证如:如:组成变化:组成变化:具有严格的原则性,极大的灵活性具有严格的原则性,极大的灵活性1 1、增减药味、增减药味 佐使药的加减佐使药的加减 兼证发生变化兼证发生变化 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 臣药的加减臣药的加减改变主要配伍关系改变主要配伍关系 全方功效发生根本改变全方功效发

    21、生根本改变 可使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发生可使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发生改变。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改变。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2 2、增减药量、增减药量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如抵当汤与抵当丸如抵当汤与抵当丸3 3、剂型变化、剂型变化如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如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大黄大黄 厚朴厚朴 枳实枳实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大黄:厚朴 2 :1大黄:厚朴大黄:厚朴 1 :2功用:泻火通便功用:泻火通便主治:热结便秘主治:热结便秘功用:行气除满功用:行气除满主治:气滞腹胀主治:气滞腹胀举例:举例:(三)方剂剂型(三)

    22、方剂剂型n中药的给药途径:中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n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传统口服剂型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滋剂、露剂;皮肤外用剂型软膏剂、硬膏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体腔使用剂型栓剂、药条、钉剂;新剂型注射剂、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汤剂n药物配伍组成方剂后,加水浸泡煎煮,去渣取汁,称为汤剂。散剂n散剂将配好的方药晒干或焙干后,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即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丸剂n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最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

    23、糊丸、浓缩丸四种。膏剂n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或冰糖浓缩而成的膏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糖浆剂n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冲剂n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片剂n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注射剂n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酒剂n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又称药酒

    24、,古称酒醴。丹剂n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第二节:中药内服护理第二节:中药内服护理n煎药用具n煎药用水n煎前泡药n煎药火候n煎药时间n特殊煎药法n机器煎药法一、汤剂煎煮方法一、汤剂煎煮方法n适宜器具n禁忌器具砂砂 锅锅瓦瓦 罐罐陶瓷罐陶瓷罐铝铝 锅锅铁铁 锅锅铜铜 锅锅n原则 水质洁净、矿物质少 n选材 井水、自来水、蒸馏水、纯净水n温度 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药物种类药物种类浸泡时间浸泡时间复方汤剂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应浸泡加水搅拌后应浸泡

    25、30306060分钟分钟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20203030分钟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为主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为主的方剂的方剂6060分钟分钟 n火候:武火、文火n原则:先武后文n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药物种类药物种类一煎一煎二煎二煎说明说明一般药物一般药物20203030分钟分钟10102020分钟分钟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解表、芳香、清热解表、芳香、清热类药物类药物15152020分钟分钟10101515分钟分钟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甚至改变药性发,甚至改变

    26、药性滋补类药物滋补类药物40405050分钟分钟30304040分钟分钟使药效尽量煎出,充分使药效尽量煎出,充分发挥药力发挥药力有毒性的药物有毒性的药物需久煎,约需久煎,约60609090分钟,可降低毒性分钟,可降低毒性n 先煎n 后下n 包煎n 另炖n 烊化n 冲服n 泡服(1)将处方中的各种中药混合,装入以特殊布料制成的煎药袋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2)加入适量的水,将水和浸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设定煎药机的温度和时间,待达到设定的标准后,中药煎煮完毕,机器自动停止。(3)药汁直接进入包装机,被灌注到耐高温的密闭塑料袋内。83二、汤剂内服方法二、汤剂内服方法n服药方法n服药时间

    27、n服药温度n服药注意事项u一般疾病,日1剂,煎两次分服,早晚各一次;u急症、高热和危重者,每日23剂,不拘时间,或遵医嘱;u服用发汗、泻下药物,中病即止,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u呕吐患者小量频服,或先服姜汁后再服药;u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u昏迷或其他不能进食患者可鼻饲。u饭前服 补益类、驱虫类、攻下类、逐水类药物;病位在下者(如胃、肝、肾)u饭后服 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健脾胃类药物;病位在上者(如眼部、咽喉部疾病)u睡前服 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u定时服 平喘药、截疟药于发作前2小时服u提前服 痛经药一般于月经前37天开始服药u温服 一般汤剂多温服;中成药多用温开水、

    28、酒、药引等温热液体送服u热服 寒证宜热药热服;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化瘀药、透疹药等宜热服 u冷服 热证宜寒药冷服;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冷服;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等汤剂宜冷服u饮食禁忌u用药观察88三、其他剂型服药护理三、其他剂型服药护理n丸剂 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分成小粒吞服;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n散剂、粉剂 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n膏剂 用开水冲服n冲剂、糖浆剂 冲剂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直接吞服n 汗法n 吐法n 下法n 和法n 温法n 清法n 消法n 补法 四、用药八法及护理四、用药八法及护理n概念概念 即

    29、解表法,是通过疏散表邪,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外邪侵犯肌表;麻疹初起不透或疹发不畅、水肿实证兼有表证、疮疡初起兼表证等。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涌吐法或催吐法,是通过涌吐类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中风、宿食、癫狂、胃中残留毒物等实邪壅滞或病情急迫之时,一般多是一吐为快,不需反复使用,且吐法驱邪易伤正气,故适用于体质壮实患者,年老体弱、孕妇及新产后均不宜使用。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泻下法,是通过使用泻下药以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有形积

    30、滞等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邪正俱实之证,适应于燥屎内结、宿食不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盛正实之证。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和解法,指通过和解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无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无明显的补益作用。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温阳法,指通过温中祛寒的方法,使得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由于寒邪病位有在上、在下、在脏、在腑及在经络之不同,因此温法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之别。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寒邪直中脏腑、

    31、寒饮内停、阳气衰微等证。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清热法,指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以清除里热。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里热证,分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及清虚热等。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消导法,指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的方法,使得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消散。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等证。n护理措施护理措施n概念概念 亦称补益法,指通过补养的方法以恢复人体正气。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各种虚证。根据补剂的性质,分温补(阳虚证)、清补(阴虚证)、平补(一般虚弱证);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分峻补和缓补。n护理

    32、措施护理措施第三节:常用药膳第三节:常用药膳 中医药膳中医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而成的特殊膳食。它既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能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根据根据功效功效分:分: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温里祛寒类、利水渗湿类、化痰止咳类、消食解酒类、理气类、理血类、安神类、平肝潜阳类、固涩类、补益类、养生保健类等根据根据形态形态分:分:粥食类、菜肴类、糖点类、汤羹饮料类、其他等n粥食类药膳粥食类药膳主要以大米、小米、玉米、小麦等富含淀粉的原料,配合适当的药物,经熬煮等工艺制作的半流质状食

    33、物,如绿豆粥、薏苡仁粥、百合粥等。n中医自古有“糜粥自养”的说法,故粥食类药膳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等脾胃虚弱之人的调养。一、粥食类一、粥食类生姜粥生姜粥n原料:原料: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茎。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生姜、葱白择净,切细备用。2.粳米淘净,与生姜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3.待熟时调入葱、醋,再煮一、二沸即成。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趁热服用,卧床休息并加盖衣被取遍身微微汗出;风热感冒者不宜;本品为辛温之品,温热性疾病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防风粥防风粥n原料:原料:防风10g

    34、,葱白2茎,粳米30g。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取防风、葱白煎取药汁,去滓。2.用粳米煮粥,待米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表证或夹湿,可用于春季风寒感冒,对老幼体弱患者也较适宜。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趁热服用;风热感冒者不宜;温热性疾病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葱豉粥葱豉粥n原料:原料:淡豆豉30克,葱白1握(去须,切),粳米60克,姜末、胡椒粉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葱白洗净,切成碎末,备用。2.淡豆豉用温水泡20分钟,洗净,备用。3.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以武火烧沸,文火慢熬,粥熟加入淡豆豉、葱白、姜末、胡椒粉,可加食盐调味,再继续

    35、煎煮15分钟。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发汗解表,通阳解毒。适用于风寒表证,或伤寒初起,邪在卫分。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趁热服用,卧被取汗;风热感冒者不宜。薄荷粥薄荷粥n原料:原料:新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薄荷洗净煎煮,去渣取汁。2.以粳米洗净加水熬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12沸,加入冰糖稍凉服。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清热解暑,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并可作炎夏防暑解热饮料。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可供夏季午后凉服,秋、冬不宜;不宜多服久食,否则寒凉伤脾胃;薄荷煎煮时间宜短,煮沸23分钟即可。竹叶粥

    36、竹叶粥n原料:原料:鲜竹叶45克(干品30克),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竹叶洗干净,同石膏加水煎煮,去渣取汁。2.在药汁中放入粳米,煮成稀粥,加入冰糖适量。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适用于感受暑热、气津两伤,常见的有中暑、夏季热、流行性脑炎后期等,另糖尿病者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也可食用。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者不宜。绿豆粥绿豆粥n原料:原料:绿豆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绿豆洗净,以温水浸泡2小时。2.将绿豆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米开汤稠,加入冰糖适量。n功效功效主治主

    37、治:清热解毒,解暑止渴,消肿,降脂。适用于暑热烦渴证、热毒证,夏季可用于预防中暑。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不宜多食。苏子麻仁粥苏子麻仁粥n原料:原料:紫苏子、麻子仁各15克,粳米50g。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紫苏子、麻子仁洗净。2.研成极细末,用水再研,滤汁去渣,以汁煮粥。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润肠降气,通导大便。适用于肠燥津亏证,即阴血津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所致的大便难下,亦可用于孕产妇及老人、虚弱之人的便秘。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服用不可过量,得效即止。干姜粥干姜粥n原料: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100克。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干姜、高良姜洗净切片,煎煮后去渣取汁。

    38、2.入粳米同煮成粥;3.调味后趁热服用。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等属于脾胃虚寒型均可服用。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尤以秋冬季节服用为佳;温热之性强,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急性热病及阴虚内热者不宜。薏苡仁粥薏苡仁粥n原料:原料:薏苡仁60克,粳米60克。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薏苡仁洗净捣碎,粳米淘洗,同入共煮成粥。2.粥熟后加入调料温热食之。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虚湿盛证,亦可用于肺痈、肠痈、湿痹等的辅助治疗。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薏苡仁具有甘淡下行之性,孕妇慎用。莱菔子粥莱菔子粥n原料:原料

    39、:莱菔子15克,粳米100克。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莱菔子炒熟,磨成细粉。2.与粳米同煮为粥。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降气化痰,消食和胃。适用于痰浊壅肺证。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因下气作用较强,中气亏虚者慎用。白术猪肚粥白术猪肚粥n原料:原料:白术30克,槟榔10克,生姜10克,猪肚1副,粳米100克,葱白3茎。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紫苏子、麻子仁洗净。2.研成极细末,用水再研,滤汁去渣,以汁煮粥。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润肠降气,通导大便。适用于肠燥津亏证,即阴血津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所致的大便难下,亦可用于孕产妇及老人、虚弱之人的便秘。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服用不可过量,得效即止。糯米

    40、阿胶粥糯米阿胶粥n原料: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糯米洗净煮粥。2.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加入红糖。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滋阴润燥,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燥热所致的虚劳嗽血、肺燥久咳、吐血、衄血、便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之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百合粥百合粥n原料:原料: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百合用清水洗净泡软,粳米淘净,与百合一起加水煮粥。2.粥成时加入冰糖,溶化后稍煮片刻。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用于治

    41、疗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咯血,亦治疗心阴虚所致失眠、心烦、精神不安、惊悸等病证。亦可作为白细胞减少症辅助食疗粥。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本品为寒润之品,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不宜。乌梅粥乌梅粥n原料:原料:乌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2.粥熟后加冰糖适量,稍煮即可。n功效功效主治主治: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久咳、消渴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外感咳嗽、泻痢初起及内有实邪不宜。人参粥人参粥n原料:原料:人参粉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粳米淘净,与人参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2.锅

    42、放武火上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熟。3.冰糖熬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搅拌均匀。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益元气,补五脏。适宜于老年体弱、五脏虚衰、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机能减退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症。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制作中忌铁器和萝卜;炎热的夏季不宜服用。菜肴类药膳菜肴类药膳主要以肉类、蛋类、水产品、蔬菜等为基本原料,配合一定的药物,以煨、炖、炒、蒸、炸、烤等制作方法加工的食物,如川芎白芷炖鱼头、淡豉葱白煲豆腐、人参炖乌骨鸡等。二、菜肴类二、菜肴类淡豉葱白煲豆腐淡豉葱白煲豆腐n原料:原料: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豆腐200克。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豆腐加水一碗半,略煮。2.放入淡豆豉,煎煮成

    43、大半碗。3.入葱白,滚开出锅。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疏散风邪,扶正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趁热服用,盖被而卧,出微汗则风寒可解;外感重证者不宜。良姜炖鸡块良姜炖鸡块n原料:原料:公鸡1只,良姜6克,草果6克,陈皮3克,胡椒3克,葱、酱、盐等适量,醋少许。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公鸡杀后去毛除内脏,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入良姜、草果、陈皮、胡椒、葱、酱、盐、醋,加水适量。2.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散寒温中,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寒证。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温热性疾病及阴虚火旺者不宜。砂仁肚条砂仁肚条n原料:原料:砂仁末10克

    44、,猪肚1000克,胡椒末、花椒、生姜、葱白、猪油、食盐、料酒、味精、水豆粉等各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猪肚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汆透捞出,刮去内膜,晾凉后切片。2.将锅内加原汤500ml煮沸,下肚条、砂仁末、胡椒面、猪油、味精,然后用水豆粉炒匀。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寒证,还可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砂仁不宜久煮;阴虚血燥、火热内炽者不宜。石菖蒲陈皮炖猪心石菖蒲陈皮炖猪心n原料:原料:石菖蒲10g,陈皮2g,猪心半个,黄酒、姜片、食盐、味精等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石菖蒲、陈皮洗净、猪心洗净切开。2.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

    45、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2小时,调味即可。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化痰开窍、补心安神。适用于痰浊内扰者。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属热痰或痰火扰心神者不宜。龙眼纸包鸡龙眼纸包鸡n原料:原料:龙眼肉200克,胡桃肉100克,嫩鸡肉500克,鸡蛋清2只,芫荽150克,火腿片15克,调料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鸡肉去皮,切片。核桃去皮,下油锅炸熟,切作细粒。芫荽择洗干净。2.龙眼洗净,择粒,蛋清加水以生粉调糊。3.葱姜切粒,鸡片加味精、食盐、白糖、胡椒、麻油、葱、姜、核桃、龙眼、蛋清糊调匀。4.取糯米纸放在木砧板上,先放一点芫荽叶,一片火腿,再把鸡片放上,然后折成长方形包,待用。5

    46、.锅中放植物油烧热后,把包好的鸡片下锅炸熟,捞出装盘。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证,且对男性有较好补肾固本的疗效。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素体肥满、湿热内蕴者慎用。天麻鱼头天麻鱼头n原料: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2条(1500克左右),酱油、料酒、食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生姜、水豆粉各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将鱼仍置盆内,然后加入

    47、葱、生姜和 适量清水,上笼蒸约30分钟。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4.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料 酒、酱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平肝熄风,滋阴安神,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风内动证,此外肝肾不足、肝阳上亢以及顽固性头痛、体虚烦躁失眠均可服用。金樱子炖猪小肚金樱子炖猪小肚n原料:原料:金樱子30g,猪小肚1个,食盐、味精各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先将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粉拌擦,用水冲洗干净,放入锅内用开水煮15分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2.金樱子净外剌和内瓤,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炖3小时,再加食盐、味精调味。n

    48、功效主治功效主治:收涩固精,止遗固泄。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滑精遗精、尿频遗尿、女子带下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有外感期间及发热患者不宜;食用时要特别注意将猪小肚漂洗干净,否则会有臊味。板栗烧鸡板栗烧鸡n原料:原料:板栗250克,鸡肉850克,生姜、葱、料酒、酱油、糖色、白糖、鸡汤、油各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板栗切开口入沸水煮一下去壳和内衣,鸡肉洗净切成5厘米见方块。2.净锅置火上,放入菜油,待油烧热至七成时,下板栗炸3分钟左右待用。3.将锅内油滗出,留油50克,下葱段、姜片、鸡块煸出香味,下鸡汤、料酒、糖色、酱油、精盐、白糖,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烧。

    49、5.待鸡块烧至五成熟时,下板栗同烧,至肉块板栗酥烂时,拣出葱、姜不用,收汁装碗。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健脾补肾。主脾肾两虚证,亦可作为日常食养保健。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食滞胃肠、阴虚火旺者慎服;便溏者慎服;糖尿病者忌服。杜仲腰花杜仲腰花n原料:原料:猪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酱油、葱、姜、味精等调味品适量。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杜仲切丝,水煮取浓缩汁15克。把腰子切成两片,挖掉腰臊,划成斜花刀,切成长3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块,用水淀粉80克拌匀。2.将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冒烟时,将腰花用筷子一块一块地放在油锅内,炸片刻,当外面呈焦黄色时,即可取出。3.将酱油、醋

    50、、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浓缩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调匀,把炒勺放旺火上,倒入猪油,油热后,将葱、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随即将调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将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挂在腰花上。n功效主治:功效主治: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痛膝软、阳痿遗精、耳鸣目眩、夜尿频多等。n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花生红枣炖猪脚花生红枣炖猪脚n原料:原料:花生米(带红衣)100克,猪脚1只,红枣若干,调料。n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将猪手洗净,斩成块状,入锅中加水煮至四成熟后捞出。香菜洗净切段。分别洗净生花生仁、红枣和枸杞。2.将猪脚用酱油搽涂均匀,放入植物油炸至金黄色,再放入洗净的砂锅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护理学课件-第十章-方药知识及用药护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453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