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二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二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洛阳市 2020 届高三 第二 学期 文科 综合 历史 部分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洛阳市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年级二模学年高三年级二模 历历 史史 一、 选择题: 本小题共 12 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韦这样“资累巨万”的大商人,而 且农民和 城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 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 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D 【考点】工商食官 【解析】 A 材料无体现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压制;B 材料没有提及关于商人社会地 位的内容;C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兴阶级主要指的是地主
2、阶级。 【复习建议】该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察先秦时期的商业,考生需要注意对课本 知识的回顾。 25汉武帝时,重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共议军国大事,东 汉光武帝“虽置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事归台阁(尚书台) ” ,尚书台官位 低微,职权却较大。这说明两汉时期 A.中枢机构出现重大调整 B.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分权制衡体制逐步形成 D.政府决策渐趋集中 【答案】A 【考点】汉朝中央机构 【解析】汉武帝重要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光武帝时期尚书台位卑权重,体现汉 朝时期决策权逐渐由外朝转移到内朝。B 说法错误;C 说法错误,中国古代没有 形成分权制衡体制;D 中央决策自秦朝开始就
3、已经集中,排除。 【复习建议】本题是基础题,考察汉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方式,要分清君主专制与 中央集权。 26 “仁”是儒家追求的道德至高境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程颢则提出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认为人只有把万事万物之理与自身合而为一,才能真正 体会到, “万物一体“的仁者之乐。据此可知,程颢 A.否定了孔子对仁的认知 B.追求宇宙秩序与道德规范的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继承了汉代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答案】B 【考点】程朱理学 【解析】A 说法过于绝对,程朱理学属于对儒学的发展,排除;C 程朱理学属于 唯心主义范畴,排除;D 天人合一属于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儒学理论,材料中
4、并 没有涉及到二者的继承关系,排除。本题材料中孔子与程颢都重视仁,但程颢强 调通过追求理来达到仁的境界,B 正确。 【复习建议】 本题稍难,需要理解程朱理学的观点。 27.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达 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中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 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 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 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 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考点】明清经济 【解析】A 材料无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B 苏州农业水平提高,生产工具进步, 但在江南地区商业地位如何,材料没有告知相关内容
5、;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显 著体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说到苏州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手工业的生产工具也在 进步,故 D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正确。 【复习建议】本题属于基础题,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内容。 28.有学者认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本无所谓“中学” ,也不存在对应的“中学”之 “体用”问题,因此,在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这一思想体系中, “中 体”虽置于“西用之前,但从其产生的历史看, “中体”是在“西用”之后。 这反映了当时 A.学习西方已经成为时代要求 B.学习西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国人对中西文化的两难选择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互妥协 【答案】A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的中体西用 【解
6、析】B 选项中的“深入人心”说法错误;C D 材料均无体现。材料强调正是 由于西学的出现,导致与西学相对的中体这一概念也随之出现,联系史实,中体 西用是我国近代被列强侵略后产生的思想,可知 D 正确。 【复习建议】 本题相对简单, 其他选项均有明显的错误, 注意掌握中国近代思想。 29.有资料显示,19 世纪 70 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 80 余种,1894 年増至 200 余种,到 1910 年出口达 100 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 33 种。其中生丝、 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B.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
7、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D.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答案】C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解析】A 实业救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B 说法错误;D 与材料主旨不符。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点,19 世纪 70 年代到 1894 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阶段材料强 调的是我国出口商品种类增加;1910 年强调的是商品出口金额较大,其中传统 商品出口比重下降,农副产品增多,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重在经济侵 略上的表现是资本输出,中国愈发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复习建议】 本题较难,主要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要注意材料中的时 间点和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 30.1933 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
8、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 出市场 1/3 的价格, 向农民 (主要是贫农、 雇农) 收购米谷, 待到青黄不接之际, 再按市场价格的 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A.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 C.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 【答案】A 【考点】土地革命 【解析】B 材料在强调的是对农民的一些优惠政策,没有提及反围剿战争,二者 关系不大;C 中央苏区的粮食收售政策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无关。D 1933 年中 共没有控制整个中国。材料中对农民粮食的收售有利于农民维持生活,这种优惠 政策有利于巩固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 【复习建议】把握
9、材料,掌握土地革命的作用。 31.据统计, 1952 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了 45%, 但按全国人口平均, 每人每年只有 500 多市斤,而同年苏联平均每人每年却有 1300 多市斤。 1953 年,粮食购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说明当时 A.农民土地问题尚未解决 B.生产方式落后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 C.土地买卖现象十分严重 D.粮食统销政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B 【考点】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 【解析】A 我国在 1952 年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C 材料没有说到土地买卖的 问题; D 购销矛盾不等同于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中说到粮食产量因为土地 革命提高,但总体来看
10、粮食产量与苏联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机械化 生产工具的严重不足,随后我国开始了建设重工业的五年计划,故选 B。 【复习建议】注意把握农业发展和工业建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2. 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家父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 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 罗马法 A.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 B.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C.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 D.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 【答案】D 【考点】 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解析】 A 与材料主旨不符, 材料的内容是法律从同意买卖子女到禁止买卖子女, 很显然野蛮落后是在被逐渐改变; B 十二
11、铜表法颁布时罗马还没有进入帝国时期; C 材料中没有提到父亲社会地位的内容,排除。父亲对子女拥有很大的权力,这 反映了十二铜表法当中的伦理观念。 【复习建议】 理解十二铜表法内容特点作用的同时,还要拿捏材料主旨。 33.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 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 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 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 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考点】文艺复兴的核心 【解
12、析】B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排除;C 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 之后;D 选项中的“最早”材料无体现,排除。材料中说到的重视自由 敢于冒 险 宗教宽容 理性思考,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故选 A 【复习建议】掌握近代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时间和思想核心。 34.1882 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 年,俾斯麦要求帝 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 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 国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
13、一步发展 【答案】D 【考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中时间是在 1882 年,这时候德国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 主制度, 材料主要表达的是作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的提案遭到了帝国议会的否决, 最终在皇帝下令解散议会后,重新选举的新议会才通过了,反映出了这时候帝国 议会对宰相权力的制约,体现了议会的民主性。故答案选 D。德国皇帝的行为符 合宪法规定,故君主立宪制未遭到破坏,A 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权由联 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共同掌握,故 B 选项错误;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命,故 C 选项错 误。 【复习建议】该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察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一定要掌握 好 1871
14、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区分好各自的权力关系。 35.1963 年 1 月,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 丽舍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要加强密切磋商;两 国在外交政策及防务领域等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 要通过磋商尽可能达成 统一的立场、形成共同方案。该条约的签订 A.为西欧一体化奠定基础 B.标志着法德开始走向和解 C.消除了欧洲内部的矛盾 D.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分裂 【答案】A 【考点】欧洲一体化 【解析】材料中时间是在 1963 年,内容是法国和德国领导人签订了加强两国联 系的条约,符合这一时期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答案选 A。法德开始走
15、向和解 的标志是 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 B 选项错误; 消除欧洲内部矛盾过于绝对了,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阵营已 分裂,故 D 选项错误。 【复习建议】该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察欧洲一体化进程,一定要注意好欧洲一 体化进程中的几个时间点和标志意义。 二、必考题:2 题,共 37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 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 史长河中
16、,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 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 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 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 年, 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別仅为美国的 7.34%、0.05%和 0.22%。 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 言,1949 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
17、量分别只有 208. 95 公斤、 0. 82 公斤、4. 73 公斤和 5. 23 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 年中国人口的文 盲率高达 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 20%和 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 11.7 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 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 30 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 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