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目录学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4347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PPT
  • 页数:79
  • 大小:29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目录学概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目录学概论 目录学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国国 学学 基基 础础第二讲:目录学概要第二讲:目录学概要a2引言:引言:目录和目录学功用是:目录和目录学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章学诚章学诚校雠通义校雠通义从学术研究说,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从学术研究说,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一是了解学术发展源流,一是了解学术发展源流,二是查检学术研究的书籍。二是查检学术研究的书籍。a3引言:引言:目录学就像介绍古今典籍的目录室,说明古目录学就像介绍古今典籍的目录室,说明古今有哪些重要的典藏目录,它们分别是怎样分类今有哪些重要的典藏目录,它们分别是怎样分类编目的,怎么找到所需要的古籍资料,包括它

    2、们编目的,怎么找到所需要的古籍资料,包括它们在历史上存在的情况、今存的情况,以便了解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情况、今存的情况,以便了解它们今存版本的来源及善劣真伪等等情况。们今存版本的来源及善劣真伪等等情况。目录和目录学是治学的津梁,十分有用。目录和目录学是治学的津梁,十分有用。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说: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方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a4目录学概要目录学概要 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

    3、目录学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三、目录分类三、目录分类 四、书目举例四、书目举例a5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目录目录”的本意是指一种书籍的的本意是指一种书籍的“篇目篇目”和和“叙录叙录”。汉成帝时,刘向整理按皇宫藏书,汉成帝时,刘向整理按皇宫藏书,汉书汉书艺艺文志文志记载说:记载说:每一书已,向辄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每一书已,向辄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之。刘向每整理完成一种书籍,都要逐条记下它的篇刘向每整理完成一种书籍,都要逐条记下它的篇目,提取它的内容要旨,叙述记录而上奏。目,提取它的内容要旨,叙述记录而上奏。“篇篇目目”就是这一书籍的各篇题目,就是这

    4、一书籍的各篇题目,“叙录叙录”就是它就是它的内容提要。所以的内容提要。所以“目录目录”是篇目和提要,并不是篇目和提要,并不包括书名。包括书名。a6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今存刘向今存刘向叙录叙录八篇,如其中简要完整的八篇,如其中简要完整的列列子叙录子叙录前列整理后的前列整理后的列子新书列子新书八章题目,八章题目,“章章”就是就是“篇篇”。然后是一篇叙录,说明。然后是一篇叙录,说明新新书书根据皇宫内外收藏根据皇宫内外收藏列子列子写本共二十篇校写本共二十篇校雠整理,却除重复,改字错字,定为八篇;并对雠整理,却除重复,改字错字,定为八篇;并对列子列子著者、学术渊源以及书中存在问题、流著者、学

    5、术渊源以及书中存在问题、流传发生散失等作了评述。这样的篇目与提要的体传发生散失等作了评述。这样的篇目与提要的体例,合称例,合称“目录目录”,相沿至今,一种书籍的目录,相沿至今,一种书籍的目录在书名封面的扉页之后,依序载章节,即由此而在书名封面的扉页之后,依序载章节,即由此而来。来。a7 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臣向言:所校中书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列子五篇,臣向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

    6、书五篇,臣向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或字误,以“尽尽”为为“进进”,以,以“贤贤”为为“形形”,如此者众。,如此者众。及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列及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

    7、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競,合于六经。而物,务崇不競,合于六经。而穆王穆王、汤问汤问二篇,迂诞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力命篇一推分命,篇一推分命,扬子扬子之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观者。孝景皇帝,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观者。孝景皇帝,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

    8、,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为列传。谨第录,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a8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目录的含义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通常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有所改变,通常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则要求包括书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篇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名、作者、篇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a9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古籍目录著录古籍目录著录”是指一种古籍的著录项目。是指一种古籍的著录

    9、项目。把若干内容要求条例化,就像一张图书把若干内容要求条例化,就像一张图书卡片一样,格式清楚,一应俱全,一目了卡片一样,格式清楚,一应俱全,一目了然。因而一书的著录项目多少,决定它具然。因而一书的著录项目多少,决定它具有叙录作用的大小。有叙录作用的大小。最简单的书目仅录书名。而完备者则从最简单的书目仅录书名。而完备者则从书名到叙录一应俱全,等于一书之目录。书名到叙录一应俱全,等于一书之目录。这里讲的著录项目是就完备的书目要求而这里讲的著录项目是就完备的书目要求而言,并非说古籍书目都这样。言,并非说古籍书目都这样。a10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一)、书名(一)、书名(二)、篇卷

    10、(二)、篇卷(三)、版本(三)、版本(四)、真伪(四)、真伪(五)、存佚(五)、存佚(六)、著作者(六)、著作者a11(一)、书名(一)、书名书目是依据书名为纲目而编制的,不录书目是依据书名为纲目而编制的,不录书名就没有书目。但是每种书籍并非单纯书名就没有书目。但是每种书籍并非单纯具有一个书名,同一个书名并非就是同一具有一个书名,同一个书名并非就是同一种书籍。古籍的书名情况是相当复杂而有种书籍。古籍的书名情况是相当复杂而有趣的。趣的。a12(一)、书名(一)、书名远古文字发明的初期,大概是没有书名,远古文字发明的初期,大概是没有书名,也没有篇名的。也没有篇名的。古代经典所谓的古代经典所谓的“三

    11、坟五典三坟五典”、“九丘九丘八索八索”,可能是形容那时用固体物质作载,可能是形容那时用固体物质作载体的书籍如甲骨、简牍等,捆绑堆积,如体的书籍如甲骨、简牍等,捆绑堆积,如山似坟,其实不是山似坟,其实不是“典籍典籍”的书名。的书名。a13(一)、书名(一)、书名先秦典籍大抵用一篇的首二字作为篇名,以先秦典籍大抵用一篇的首二字作为篇名,以其人其体作为书名。例如其人其体作为书名。例如诗三百诗三百、诗经诗经是以是以“诗诗”体为书名,体为书名,关雎关雎则是以首句则是以首句“关关关雎鸠关雎鸠”的二字篇名;的二字篇名;尚书尚书的的“尚尚”通通“上上”,是上古的意思,是上古的意思,“书书”是书写文字。班是书写

    12、文字。班固说,固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春秋,言为言为尚书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帝王靡不同之”(汉书汉书艺文艺文志志)。史官所记,并无书名。至于)。史官所记,并无书名。至于老子老子、墨子墨子、孟子孟子等等,都是以人即著者为书等等,都是以人即著者为书名。名。根据内容制定书名,大概是汉代开始的。例根据内容制定书名,大概是汉代开始的。例如如淮南子淮南子书名原为书名原为淮南鸿烈淮南鸿烈,白虎通白虎通原为原为白虎通德论白虎通德论,王充的书称为,王充的书称为论衡论衡等等等。等。a14(一)、书名(一)、书名 同书异名,同一种书具有不同的书名,在古籍目同书异名,同一种书具有不

    13、同的书名,在古籍目录中是常见的现象。最普遍的是作家文集的名称,录中是常见的现象。最普遍的是作家文集的名称,因作家的名号而不同。因作家的名号而不同。东晋陶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其文集在东晋陶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其文集在隋书隋书经经籍志籍志著录为著录为“宋征士陶潜集九卷宋征士陶潜集九卷”,宋代,宋代崇文总目崇文总目作作“陶潜集十卷陶潜集十卷”,而,而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则作则作“陶渊明集陶渊明集八卷八卷”。三国曹魏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其文集在三国曹魏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其文集在隋隋书书经籍志经籍志著录为著录为“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宋代,宋代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

    14、作作“曹植集十卷曹植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作作“陈思王集二十卷陈思王集二十卷”,而,而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作作“曹子建集曹子建集十卷十卷”。a15(一)、书名(一)、书名有的先秦人物的封号是后世追加的,其书有的先秦人物的封号是后世追加的,其书也出现不同名称。也出现不同名称。老子在北魏尊为道教始祖,到唐代封为玄元老子在北魏尊为道教始祖,到唐代封为玄元皇帝,唐玄宗把皇帝,唐玄宗把老子老子分为道、德二经,于是分为道、德二经,于是出现出现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真经道德真经等异名。又庄子等异名。又庄子在唐代尊为南华真人,在唐代尊为南华真人,庄子庄子被称为被称为南华真南华真经经。在。在宋史宋史

    15、艺文志艺文志著录的著录的老子老子、庄庄子子,上述异名都已出现。,上述异名都已出现。a16(一)、书名(一)、书名 同一种书,用全称或用简称,也是较常见同一种书,用全称或用简称,也是较常见的。的。淮南鸿烈淮南鸿烈在在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简称简称淮南淮南子子,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称称淮南子鸿烈解淮南子鸿烈解,而,而现代学者刘文典撰集解却用原称为现代学者刘文典撰集解却用原称为淮南鸿烈集淮南鸿烈集解解。a17(一)、书名(一)、书名 历代对帝王名字尊号的避讳,也是造成同历代对帝王名字尊号的避讳,也是造成同书异名的一个原因。书异名的一个原因。唐代颜师古的唐代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匡谬正俗,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

    16、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匡匡”为为“刊刊”,书名,书名改为改为刊谬正俗刊谬正俗,后又重录改为,后又重录改为纠谬正俗纠谬正俗。其实三个书名是同一种书。其实三个书名是同一种书。a18(一)、书名(一)、书名书名相同而作者姓名不同,内容不同。书名相同而作者姓名不同,内容不同。广陵集广陵集:1.北宋诗人王令文集北宋诗人王令文集2.明作家袁宏道的明作家袁宏道的一个文集,是一个文集,是袁中郎集袁中郎集中的文集之一。中的文集之一。河东先生集河东先生集:1.唐作家柳宗元文集。唐作家柳宗元文集。2.北宋作家北宋作家柳开文集柳开文集宫词宫词:1.唐代王建唐代王建2.后晋和凝后晋和凝3.后蜀费

    17、氏(花蕊后蜀费氏(花蕊夫人)夫人)4.北宋宋白北宋宋白5.北宋王珪北宋王珪6.北宋张公庠北宋张公庠7.北宋宋徽宗北宋宋徽宗8.南宋王仲修南宋王仲修9.南宋周质彦南宋周质彦10.南宋吴伟南宋吴伟11.明代朱权明代朱权12.明代明代王叔承王叔承13.清代徐昂发清代徐昂发a19(一)、书名(一)、书名 有时书目整理中的失误,也会造成疑惑。有时书目整理中的失误,也会造成疑惑。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今存衢州本与袁州本两种,今存衢州本与袁州本两种,其著录隋代王通其著录隋代王通中说中说,一作,一作阮逸注中说阮逸注中说十卷,一作十卷,一作文中子中说文中子中说十卷,似为有注与无十卷,似为有注与无注的两种本子,而其

    18、叙录相同,实为同一本书,注的两种本子,而其叙录相同,实为同一本书,且为伪书。且为伪书。a20(二)、篇卷(二)、篇卷篇卷是古代计算以简牍或绢帛为载体的篇卷是古代计算以简牍或绢帛为载体的书籍单位,用简牍者称书籍单位,用简牍者称“篇篇”,用绢帛者,用绢帛者称称“卷卷”,大抵等于今天用纸张装订成册,大抵等于今天用纸张装订成册的的“册册”、“本本”、“部部”等单位名称。等单位名称。篇卷本来都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篇卷本来都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位。一篇或一卷,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位。一篇或一卷,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位,同时也是简牍或绢帛记录一个题算单位,同时也是简牍或绢帛记录一个题目的数量。目

    19、的数量。a21(二)、篇卷(二)、篇卷后来因为绢帛或纸张的后来因为绢帛或纸张的“一卷一卷”的容量的容量往往大于一篇文章的内容,所以把往往大于一篇文章的内容,所以把“卷卷”和和“篇篇”分别为两类计算单位。分别为两类计算单位。“卷卷”是是计算载体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计算载体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而而“篇篇”是计算文章即内容的数量单位。是计算文章即内容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六艺略六艺略载载尚书古文经尚书古文经四四十六卷,班固注十六卷,班固注“为五十七篇为五十七篇”,可见一卷不止,可见一卷不止一篇。一篇。a22(二)、篇卷(二)、篇卷随着载体的改

    20、进,随着载体的改进,“卷卷”的容量增加,的容量增加,历代流传中的写本卷数归并减少,而篇数历代流传中的写本卷数归并减少,而篇数依旧。依旧。荀子荀子,刘向,刘向叙录叙录说明为三十二篇,说明为三十二篇,汉汉书书艺文志艺文志误为三十三篇,误为三十三篇,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旧唐旧唐书书经籍志经籍志、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艺文志都著录为十二卷,已将都著录为十二卷,已将三十二篇归并为十二卷。唐代杨三十二篇归并为十二卷。唐代杨倞倞注注荀子荀子将三十二篇将三十二篇加注改为二十卷,加注改为二十卷,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艺文志已著录杨已著录杨倞倞注注荀荀子子二十卷。此后,二十卷。此后,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直

    21、斋书录解题及及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都著录杨都著录杨倞倞注注荀子荀子二十卷。明、二十卷。明、清及近代刊本均为二十卷本。仅清代郝懿行补注有单注有清及近代刊本均为二十卷本。仅清代郝懿行补注有单注有二卷,现代刘师培补释有排印本不分卷。二卷,现代刘师培补释有排印本不分卷。a23(二)、篇卷(二)、篇卷书名之后著录篇卷,标明这一种书的这书名之后著录篇卷,标明这一种书的这一版本的分篇分卷情况,同时表明这一版一版本的分篇分卷情况,同时表明这一版本在篇卷上与其他版本的异同,成为这一本在篇卷上与其他版本的异同,成为这一种书的这一版本的标志之一。根据这一种种书的这一版本的标志之一。根据这一种书的版本流传与今存的情况

    22、,这个标明篇书的版本流传与今存的情况,这个标明篇卷的版本相对说明它的年代与特点,可供卷的版本相对说明它的年代与特点,可供了解它是否完本、善本作参考。了解它是否完本、善本作参考。a24(二)、篇卷(二)、篇卷一种书籍,尤其是经典古籍,往往被整理、一种书籍,尤其是经典古籍,往往被整理、注释、翻刻重印许多次,版本复杂,各类版本的注释、翻刻重印许多次,版本复杂,各类版本的篇卷数目不一。根据不同篇卷的版本,可以发现篇卷数目不一。根据不同篇卷的版本,可以发现问题,了解流传及整理、翻刻的情况。问题,了解流传及整理、翻刻的情况。宋代王应麟即根据刘向宋代王应麟即根据刘向孙卿子叙录孙卿子叙录考证考证汉汉书书艺文志

    23、艺文志著录著录荀子荀子为三十三篇的错误,而依据唐、为三十三篇的错误,而依据唐、宋目录,大体可知隋唐写本已归并为十二卷,在杨宋目录,大体可知隋唐写本已归并为十二卷,在杨倞倞注注荀子荀子时改编为二十卷。这就是说,在先唐写本时期,时改编为二十卷。这就是说,在先唐写本时期,荀子荀子篇数都是三十二篇,卷数曾并为十二卷,杨篇数都是三十二篇,卷数曾并为十二卷,杨倞倞作作注,增加字数,于是重编为二十卷。由于这些写本原本都注,增加字数,于是重编为二十卷。由于这些写本原本都散失,因而无从确定它们的异同、特点与价值。如果再整散失,因而无从确定它们的异同、特点与价值。如果再整理理荀子荀子,实际上只能以杨,实际上只能以

    24、杨倞倞注二十卷宋刊本为依据,注二十卷宋刊本为依据,搜集其他资料及宋后的刊本作为参校数据。搜集其他资料及宋后的刊本作为参校数据。a25(二)、篇卷(二)、篇卷一种古籍在历代书目中的不同篇卷著录,一种古籍在历代书目中的不同篇卷著录,有助于了解该书在流传中的变异情况。有助于了解该书在流传中的变异情况。刘向刘向新序新序,其自撰叙录已佚,篇数不详。,其自撰叙录已佚,篇数不详。隋隋书书经籍志经籍志、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录一卷,著录为三十卷,录一卷,则三十卷似为刘向著定篇数。但是南宋郑樵则三十卷似为刘向著定篇数。但是南宋郑樵通志略通志略艺艺文略文略著录为二十卷,录一卷。而著录为二十卷,录一

    25、卷。而崇文总目崇文总目、郡斋郡斋读书志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都著录为十卷。都著录为十卷。文献通文献通考考经籍考经籍考载引载引崇文总目崇文总目云云“其二十卷今亡其二十卷今亡”。宋。宋曾巩曾巩新序叙略新序叙略说,说,“刘向所集次新书三十篇,录一篇,刘向所集次新书三十篇,录一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十篇而已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十篇而已”。今存即为十卷本。今存即为十卷本。a26(二)、篇卷(二)、篇卷刊本兴起之后,先唐写本被刊印所传不同版本,其篇刊本兴起之后,先唐写本被刊印所传不同版本,其篇卷情况大抵如上所述,卷情况大抵如上所述,“篇篇”为内容单位,为内容单位,“卷卷”为载体为载体数

    26、量单位,篇数依旧而卷数变动。数量单位,篇数依旧而卷数变动。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著录为八篇,著录为八篇,叙录叙录著定为著定为谏上谏上、谏下谏下、问上问上、问下问下、杂上杂上、杂下杂下、外一外一、外二外二八篇,但在隋唐至宋的书目著录中出现变化。八篇,但在隋唐至宋的书目著录中出现变化。隋书隋书、新旧、新旧唐书唐书三志都著录为三志都著录为晏子春秋晏子春秋七卷,而七卷,而崇文崇文总目总目、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都录作都录作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十十二卷。二卷。文献通考文献通考经籍考经籍考引引崇文总目崇文总目说,说,“晏子晏子八篇今亡。八篇今亡。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

    27、以为婴撰,则非也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撰,则非也”。据此,则。据此,则汉书汉书艺艺文志文志著录著录晏子晏子八篇,或以为与八篇,或以为与老子老子、孟子孟子之类同为书之类同为书名所标作者的撰著,而唐宋传书的十二卷名所标作者的撰著,而唐宋传书的十二卷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另一著作,是另一著作,为后人托晏子所著的伪书。因此隋唐至宋的书目所著为后人托晏子所著的伪书。因此隋唐至宋的书目所著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或或有两种,七卷本或为有两种,七卷本或为晏子晏子传本,把传本,把汉志汉志八篇编为七卷,可能八篇编为七卷,可能是把是把外一外一、外二外二二篇合为一卷,加上内篇、杂篇六卷,共七二篇合为一卷,加上内篇、杂篇

    28、六卷,共七卷;而十二卷本则为后人伪托之书。卷;而十二卷本则为后人伪托之书。a27(二)、篇卷(二)、篇卷同一种书在不同书目中著录篇卷不同,同一种书在不同书目中著录篇卷不同,并不一定是两种版本。有的是著录者的差并不一定是两种版本。有的是著录者的差错。错。韦昭注韦昭注国语国语,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二卷,著录为二十二卷,唐书唐书经籍志经籍志为二十卷,而为二十卷,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所收为二十所收为二十一卷。考两宋书目都著录为二十一卷,所以一卷。考两宋书目都著录为二十一卷,所以四库提要四库提要说,说,隋志隋志误误“一一”为为“二二”,唐志唐志“十十”下脱下脱“一一”字,实质都是二十一卷,由于文

    29、字脱误,并非不同字,实质都是二十一卷,由于文字脱误,并非不同写本。写本。a28(三)、版本(三)、版本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遂初堂书目书目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备,出现了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a29(四)、真伪(四)、真伪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开始,就开始,就有辨伪。有辨伪。诸子略诸子略杂家杂家: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注: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注: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孔甲,似皆非。又,同上:又,同上:大禹三十七篇注:传言禹所

    30、作,其文似后世语。大禹三十七篇注: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又,又,道家道家:力牧二十二篇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力牧二十二篇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是伪作。是伪作。a30(四)、真伪(四)、真伪辨伪是专门学术。明代胡应麟有辨伪是专门学术。明代胡应麟有四部正四部正讹讹,即是专著,由于它列举书籍质疑,也被视,即是专著,由于它列举书籍质疑,也被视为辨伪书目。清代姚际恒为辨伪书目。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古今伪书考辨伪辨伪91种;近代学者顾实种;近代学者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重

    31、考古今伪书考,提出不,提出不同见解;现代学者黄云眉同见解;现代学者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古今伪书考补正又又申姚驳顾。可见对古籍质疑辨伪,必须慎重可靠。申姚驳顾。可见对古籍质疑辨伪,必须慎重可靠。张心张心澂澂伪书通考伪书通考是著名辨伪专著,收书是著名辨伪专著,收书1104种,对于古籍整理及古籍编辑很有用,可作工具种,对于古籍整理及古籍编辑很有用,可作工具书。又郑良树有书。又郑良树有续考续考,可参考。,可参考。a31(五)、存佚(五)、存佚存佚著录对于整理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存佚著录对于整理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与版本系统,确定各种各种版本的位置与与版本系统,确定各种各种版本的位置与价值,都提供了可靠的依

    32、据,所以前人历价值,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前人历来重视古籍的存佚著录。来重视古籍的存佚著录。a32(五)、存佚(五)、存佚南宋郑樵南宋郑樵通志略通志略校雠略校雠略编次必记亡书论编次必记亡书论说:说: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载。王俭作具载。王俭作七志七志已,又条刘氏已,又条刘氏七略七略及及二汉二汉艺文志艺文志、魏、魏中经簿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所阙之书为一志。阮孝绪作阮孝绪作七录七录已,亦条刘氏已,亦条刘氏七略七略及班固及班固汉志汉志、袁山松、袁山松后汉志后汉志、魏、魏中经中经、晋、晋四部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隋朝又记梁之亡书。所亡之书为一录

    33、。隋朝又记梁之亡书。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出于彼而出于此。出于彼而出于此。a33(五)、存佚(五)、存佚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佚的史志书目。实际上,佚的史志书目。实际上,隋志隋志是根据是根据前朝书目及佚阙书目,注明佚书情况;其前朝书目及佚阙书目,注明佚书情况;其体例是书籍正目列入隋朝存目,下注体例是书籍正目列入隋朝存目,下注“残残缺缺”、梁存情况及佚亡书。、梁存情况及佚亡书。楚兰陵令楚兰陵令荀况集荀况集一卷,

    34、残缺。梁二卷。一卷,残缺。梁二卷。汉汉淮南王集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一卷。梁二卷。又贾谊集贾谊集四四卷,卷,晁错集晁错集三卷,汉弘农都尉三卷,汉弘农都尉枚乘集枚乘集二二卷,录各一卷,亡。卷,录各一卷,亡。a34(五)、存佚(五)、存佚清代朱彝尊清代朱彝尊经义考经义考是著录经典存佚的是著录经典存佚的书目,其书名篇卷下注明存、佚、阙、未书目,其书名篇卷下注明存、佚、阙、未见四类。学者称为见四类。学者称为“四柱法四柱法”。“存存”是存在,是存在,“佚佚”是亡失,是亡失,“阙阙”是残是残缺不全,缺不全,“未见未见”是知其书而不知情况,不曾见是知其书而不知情况,不曾见书。其注书。其注“阙阙”,例如晋傅

    35、咸,例如晋傅咸七经诗七经诗,见于,见于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初学记初学记,有,有易易、诗诗、周礼周礼、左传左传、孝经孝经、论语论语六经六经诗,缺一经诗,所以注诗,缺一经诗,所以注“阙阙”。a35(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书籍初始年代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书籍初始年代是没有著作者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是没有著作者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礼记礼记乐乐记记),指礼乐文化的创置与乐的创作,),指礼乐文化的创置与乐的创作,所以孔子所以孔子“述而不作述而不作”。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论语述而

    36、述而a36(六)、著作者(六)、著作者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孟子才说:争鸣,孟子才说:“不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不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孟子万章下万章下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人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人论世。这是承认书籍著者作者的表现,是论世。这是承认书籍著者作者的表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体现。a37(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

    37、。老子老子著者究竟是谁,有待考证。著者究竟是谁,有待考证。论论语语、孟子孟子传为门人所记。传为门人所记。庄子庄子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未必庄子著作。未必庄子著作。荀子荀子应是本人著作,应是本人著作,而唐杨而唐杨倞倞注以为注以为大略篇大略篇是是“弟子杂录弟子杂录荀卿之语荀卿之语”。战国末期的。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韩非子也不也不署名。如果不是李斯知道署名。如果不是李斯知道孤愤孤愤、五五蠹蠹是韩非所著,那么秦始皇就不知道自是韩非所著,那么秦始皇就不知道自己所读书籍是己所读书籍是韩非子韩非子。a38(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到汉代,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

    38、,主到汉代,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主要是诸子及史书。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要是诸子及史书。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歌等文学创作,多不署名。汉武帝读司马歌等文学创作,多不署名。汉武帝读司马相如赋,感叹相如赋,感叹“独不与此人同时哉独不与此人同时哉”,就,就因为传写本上没有署名,错把司马相如当因为传写本上没有署名,错把司马相如当古人,辞赋属宫廷文学,尚且如此,通俗古人,辞赋属宫廷文学,尚且如此,通俗文学的乐府古诗,可想而知,会有许多作文学的乐府古诗,可想而知,会有许多作者悬案。者悬案。a39(六)、著作者(六)、著作者汉代汉代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文选文选选载,署选载,署为无名氏作品。陈徐陵编为无名氏

    39、作品。陈徐陵编玉台新咏玉台新咏,选载西汉枚乘选载西汉枚乘杂诗九首杂诗九首,其中有八首,其中有八首在在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明诗明诗也说有学者怀疑也说有学者怀疑古诗古诗作者就是枚乘。作者就是枚乘。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著录有著录有李陵集李陵集,文文选选选有李陵诗,选有李陵诗,诗品诗品有评李陵诗,有评李陵诗,但至今对于李陵五言诗创作的真伪,仍有但至今对于李陵五言诗创作的真伪,仍有争议。争议。a40(六)、著作者(六)、著作者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淮南子淮南子修务训修务训云: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今”,“故为道者必托

    40、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说”。所以所以易经易经是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是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卦,本草本草是神农氏著作,是神农氏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是黄帝撰著的医书,帝撰著的医书,周礼周礼是周公的著述,是周公的著述,乐府乐府诗集诗集的琴曲歌辞也多是圣贤创作,等等。相沿的琴曲歌辞也多是圣贤创作,等等。相沿至明清,其风不衰。至明清,其风不衰。a41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目录所著录事项,一般上述六项:书名、目录所著录事项,一般上述六项:书名、篇卷、版本、真伪、存佚、著作者。但历篇卷、版本、真伪、存佚、著作者。但历代书目并非每种

    41、都具备六项,因而要综合代书目并非每种都具备六项,因而要综合查检有关多种书目,尽量了解这些著录信查检有关多种书目,尽量了解这些著录信息。息。a42三、目录分类三、目录分类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一是书籍分类一是书籍分类二是书目分类二是书目分类一般所说的一般所说的“目录分类目录分类”是指书籍分类,是指书籍分类,或称图书分类。或称图书分类。a43(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从汉代刘歆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从汉代刘歆七略七略开始。开始。七略七略已亡,但已亡,但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是据是据七略七略增补而成,其分类保存增补而成,其分类保存七略七略的分类。刘歆的的分类。刘歆的分

    42、类法是根据西汉的文化知识结构观念而制定的。分类法是根据西汉的文化知识结构观念而制定的。西汉文化知识结构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西汉文化知识结构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经典文化观念。的经典文化观念。“七略七略”的的“略略”是区划的意是区划的意思,等于说一大块、一部分。其第一略是思,等于说一大块、一部分。其第一略是“辑辑略略”,是叙例,被班固分别摘零编列在总序、六,是叙例,被班固分别摘零编列在总序、六略序及各类小序。所以七略实则是六略,分为六略序及各类小序。所以七略实则是六略,分为六大类。大类。a44 六艺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物。六艺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物。下

    43、分:下分:易易、书书、诗诗、礼礼、乐乐、春春秋秋、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小学。、小学。诸子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分诸子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十家九流”。兵书略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兵书略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收入阴阳术数的著作。下分:天文、历谱、五数术略收入阴阳术数的著作。下分:天文、历谱、五行

    44、、蓍龟、杂占、形法。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收入神仙方技的著作。下分:医经、经方、房方技略收入神仙方技的著作。下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中、神仙。诗赋略收入歌词与辞赋创作。下分:赋,屈原之属、诗赋略收入歌词与辞赋创作。下分:赋,屈原之属、陆贾之属、荀卿之属、杂赋;歌诗陆贾之属、荀卿之属、杂赋;歌诗(歌词歌词)。a45汉志汉志六大类涵盖汉代当时的知识结构观六大类涵盖汉代当时的知识结构观念,而贯串其中的则是为巩固封建帝国社会念,而贯串其中的则是为巩固封建帝国社会服务的儒家经典文化思想。服务的儒家经典文化思想。“不通不通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不可以读天下书。书。艺文志艺文志者,

    45、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户也。”清代王鸣盛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十七史商榷榷汉书十六汉书十六汉艺文志考证汉艺文志考证引金榜语引金榜语 a46(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六分法到三国曹魏开始改动。六分法到三国曹魏开始改动。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云:云: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中经。秘书监荀勗又因。秘书监荀勗又因中经中经更著更著新簿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二曰乙部,

    46、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二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部。万九千九百四十五部。a47余嘉锡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目录学发微勗之甲部,即勗之甲部,即七略七略、汉志汉志之六艺,后世之经部。之六艺,后世之经部。盖历代惟经学著述极富,未尝中辍,旧书虽亡,新制复作,故盖历代惟经学著述极富,未尝中辍,旧书虽亡,新制复作,故惟此一部,古今无大变更。其乙部则合惟此一部,古今无大变更。其乙部则合汉志汉志之诸子、兵书、之诸子、兵书、数术为一部(四部中皆无

    47、方技,盖已统于术数之中),为后世数术为一部(四部中皆无方技,盖已统于术数之中),为后世子部之祖。考汉诸子十家,惟儒、道、阴阳三家有西汉末人之子部之祖。考汉诸子十家,惟儒、道、阴阳三家有西汉末人之著作(儒家有刘向、扬雄,道家、阴阳并有近世不知作者),著作(儒家有刘向、扬雄,道家、阴阳并有近世不知作者),余若纵横杂家,皆至武帝时止,农家至成帝时止,小说家至宣余若纵横杂家,皆至武帝时止,农家至成帝时止,小说家至宣帝时止。而名、墨二家,则只有六国人书。可以见当前汉时诸帝时止。而名、墨二家,则只有六国人书。可以见当前汉时诸子之学,已在若存若亡之间。由汉至晋,中更王莽、董卓之乱,子之学,已在若存若亡之间。

    48、由汉至晋,中更王莽、董卓之乱,其存焉者盖寡矣。其存焉者盖寡矣。中经中经著录之古诸子凡若干家,今无可考。著录之古诸子凡若干家,今无可考。七录七录子兵录中阴阳部、农部各止一种(此所谓一种即一家,子兵录中阴阳部、农部各止一种(此所谓一种即一家,非非汉志汉志三十八种之种),墨部四部、纵横部二种而已。儒、三十八种之种),墨部四部、纵横部二种而已。儒、道、杂三部最多,恐有大半是晋以后之新著。以此推之,晋时道、杂三部最多,恐有大半是晋以后之新著。以此推之,晋时子部之书,当亦无几。此所以合子部之书,当亦无几。此所以合汉志汉志四略之书归于一部也。四略之书归于一部也。a48丙部则是从丙部则是从汉志汉志的六艺略中的

    49、的六艺略中的春春秋秋类独立出来的史书,其原因是史书的类独立出来的史书,其原因是史书的体制与撰述在汉代已趋发达繁荣,书籍甚体制与撰述在汉代已趋发达繁荣,书籍甚多,所以从六艺略分出来,自成一大类。多,所以从六艺略分出来,自成一大类。同时把供治政参考的类书同时把供治政参考的类书皇览皇览也附入也附入其类,于是成为后世的史部。至于丁部是其类,于是成为后世的史部。至于丁部是诗赋略的扩充,加上汉以后的图像赞颂,诗赋略的扩充,加上汉以后的图像赞颂,便是后世的集部。便是后世的集部。a49(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六分法变为四分法,表象上是书籍归并六分法变为四分法,表象上是书籍归并的结果。儒家经典依旧很多,

    50、仍为大类;的结果。儒家经典依旧很多,仍为大类;史书越来越多,必须从六艺略中独立出来,史书越来越多,必须从六艺略中独立出来,自成大类;诸子书除儒道杂家外,各家书自成大类;诸子书除儒道杂家外,各家书籍日益稀少,于是跟兵书、数术、方技归籍日益稀少,于是跟兵书、数术、方技归并为一大类;诗赋发展繁荣,作品越来越并为一大类;诗赋发展繁荣,作品越来越多,也仍居大类。显然,各类书籍的多少,多,也仍居大类。显然,各类书籍的多少,反映各门类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和地位,反映各门类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和地位,取决于国家社会制度。取决于国家社会制度。a50(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秦汉以后,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目录学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434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