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过秦论 大赛获奖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3630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PPTX
  • 页数:69
  • 大小:1.7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过秦论 大赛获奖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过秦论 大赛获奖课件 大赛 获奖 课件
    资源描述:

    1、-1-1010*过秦论-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身败名裂,一个庞大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楚汉战争后诞生的汉朝是否会像秦朝那样短暂易逝?怎样才能保持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许多有志之士在苦苦思索着,总结着,探索着。过秦论就是这样一篇意在总结秦王朝政治得失以警示汉政权的文章。学习本文,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二要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2、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借论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向汉文帝提出以“仁义”治国主张的一篇政论文。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贾谊却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目的是希望西汉政权“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这篇文章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

    3、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意在为汉文帝提供借鉴。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论”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所载:“论

    4、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1.注字音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合从缔交(“从”通“纵”)锄櫌棘矜(“櫌”同“耰”)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字)-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

    5、读自主梳理-11-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省略句)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介词结构后置)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为天下笑者(被动句)以为桂林、象郡(省略句)-1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积名句(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2013湖北高考

    6、)(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2013湖南高考)(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2013四川高考)(4)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贾谊过秦论)(2012重庆高考)(5)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贾谊过秦论)(2012四川高考)(6)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1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7、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点评:文章开头,舍简就繁,采用铺陈夸张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突出了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王朝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这句话中“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作者把秦国君主的雄心反复铺陈,为下文写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与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了鲜明对比。-1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点评

    8、:这句话用简约的文字,概述了秦孝公以后三代君主,继承秦孝公遗志,在四面八方开拓疆土的情况。“蒙故业,因遗策”,对仗工稳,言简意丰。汉中、巴、蜀,当属边远之地;膏腴之地、要害之郡,当属难得之地。作者分别从南西东北四个方位一气列出那“边远之地”和“难得之地”,突出了秦国日益扩张、不断兼并的形势,表明了秦国的势力在不断地壮大,国力不断地走向强盛。同时,这里也给出了这样的暗示:秦之强盛,非一日之功;秦之霸业,亦非一日之功。然而,二世覆亡之速,实在令人深思。-1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

    9、天下诸侯已困矣。点评:这两句话极写秦之强大。面对“十倍之地,百万之众”的“叩关”,秦人竟然“开关延敌”,可见秦人根本没有把“九国之师”放在眼里,因为他们有克敌制胜的把握。“无亡矢遗镞之费”与拥有天下众多人才、备战多日的“九国之师”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多的有才之士,那么多的兵力,那么大的威势,可秦人却不费吹灰之力便使“天下诸侯已困”,足见当时秦之强盛,足见秦当初强国策略的正确,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秦对一统天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1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10、,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点评:这句话写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对国内百姓严酷统治的情况。全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陈述秦之暴虐。第一个分句中的两句对偶后以“以愚黔首”作结;第二个分句中三字结构构成对偶;第三个分句句式松散,却用“以弱天下之民”作结,与第一个分句的结句遥相对应,全句整齐而有变化。在这句话中,作者一连用了“废”“焚”“隳”“杀”“收”“聚”“销”“铸”等动词,写秦巧取豪夺、愚弱天下的气势,忘却了他该遵守的“仁义”二字。全句显示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下文进一步议论作铺垫。-2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陈涉之位”至“仁义不施

    11、而攻守之势异也”。点评: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有两处:一是以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对比。作者认为陈涉的个人素质,军队装备、数量与质量以及用兵之道都不及九国之师,但结局偏偏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是什么缘故?作者有意先不作答,让读者存一悬念于胸。二是秦立国前后自身的对比。立国前是区区之地,现在是“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而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客观上的有利条件也没变,为什么在弱小的时候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而现在却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呢?这让读者心中再添一个悬念。设下悬念的目的,也是在于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自己在阅读中寻求答案。-21-1

    12、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经过前面大段的例证铺叙,最终作者一语道出了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于论证基础雄厚,结论的得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2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过秦论中为什么铺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提示:过秦论对秦国以外的九国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势力作了极为铺张的叙述。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实在是为了映衬秦国的强大。写九国是为了写秦国。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

    13、于映衬。作者把陈涉和九国诸侯作了四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陈涉地位不如诸侯,武器不如诸侯,军队不如诸侯,谋略不如诸侯。但结果却是秦国不但不能胜陈涉,反倒被陈涉一举灭亡,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作者这种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发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并吞天下诸侯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呢?作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其中了。-2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过秦论的体裁是议论文,但为什么记叙多于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论秦之“过”。要论秦之“过”,就必须有大量的史实,把它作为议论的依据、说理

    14、的基础。所以本文一、二、三、四段基本上是叙事,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反而为秦所并,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人少势孤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有百年的兴盛史,败六国,吞诸侯,一统中国,威振四海,却亡于兵士疲弊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在言外。-2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中心论点:秦亡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

    15、铺采摛文气势磅礴过秦论具有诗的语言精练、鲜活、生动、形象,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辞赋常见的铺陈张扬和骈偶句式,使得文章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开篇就用骈文的四六句式写秦孝公的资本、野心、政策、成效,四层意思仅用81字。写“资本”,用一个对偶句“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写野心用“窥”,用“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写“成效”用“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一个“拱”字,活脱脱地勾画出秦在崛起之初游刃有余的潇洒而自信的姿态。-2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写六国在秦的崛起面前深感恐惧而“会盟而谋弱秦”一事,作者不惜大笔挥洒,铺陈排比,

    16、极尽张扬之能事,甚至不惜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赞六国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不厌其烦地罗列出了战国四君子、九国诸侯、二十多位文臣武将的名姓,以山东六国的强大来烘托秦国的鼎盛。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英雄人物和一幅幅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征战场面,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写秦始皇的赫赫功业,作者更是精心遣词造句,语言鲜活生动。“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个“振”字一个“御”字,把千古一帝的不凡气度勾勒了出来。“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一个“吞”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

    17、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一个“履”字,又活画出了他一统天下的志得意满。作者以整齐的句式叠写一意,使得文字气足神定,一气呵成,读之犹如铜丸走坂,流水下坡。同时,作者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和各类散句组合起来,于整齐中呈现参差,使得文章张弛有度,气韵流转,更加增添了语言的魅力。-2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遥望贾谊彭晓玲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18、。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的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当我走进贾太傅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站在空荡荡的庭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贾谊的声声叹息。-2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自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文帝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

    19、脱。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情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100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被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3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第三年

    20、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在长沙民间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件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坠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勘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什么方式。-31-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

    21、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那么,与其说贾谊为梁怀王悲伤,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境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摘自2011年03月16日人民日报,原文有删节)-3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对贾谊

    22、,人们有太多的评论。惜其才华,哀其早亡者有之;感其遭遇,思得明君者有之。而这篇文章的立论则有所不同,作者在简述了贾谊的短暂人生之后,宕开一笔,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给人深刻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逆境?对生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3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秦国通过七代君主漫长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却亡于二世。贾谊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也可以有我们的观点:是不是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秦亡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本文的观点和有关素材可以运用到谈仁义和怀才不遇等相关话题中。过秦论一文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深思:“战国

    23、七雄”之一的秦国是凭借谁的力量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拥有整个天下的强大秦国却亡于二世,这又是什么原因?贾谊在文中历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说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的教训,也应是世代为官执政之人应该牢记的名言。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有天下;反之,谁失民心,谁失天下,任你有坚船利剑、雄兵百万、长江天堑。-3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贾谊学识渊博,很有抱负。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鲁迅曾说,贾谊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贾谊也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相同遭遇,虽有“胸罗文

    24、章兵百万”的才华,却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抱负不得施展,给世人留下了世代的叹惋。他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的主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他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他“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35-9 9劝学-3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对此作了精辟论述和循循善诱的解释。学习这篇文章

    25、,一要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二要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荀子和孟子同属于儒家,但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认识恰好相反,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要保持自己的善性;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反省才能够弃恶扬善。荀子还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首篇

    26、,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3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一生“序列著数万言”,荀子一书大部分章节出自荀子之手,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4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41-1010*过秦论首 页

    27、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车柔”通“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4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虽有槁暴,

    28、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判断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省略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4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积名句(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15湖北高考)(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2014福建高考)(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2014辽宁高考)(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2014浙江高考)(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

    29、学)(2013课标全国高考)(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2012江苏高考、山东高考)-4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4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点评:这是劝学的首句,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能够停止”。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谈论的问题是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可以已”,简洁明了。那么“君子曰”三个字是不是多余呢?这三个字不多余。作者在这里所

    30、说的“君子”,不是士大夫之类的人,而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作者借助在学问品行上的成功人士的话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说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5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至“善假于物也”。点评:这是文中气势贯通、语脉联系紧密的一个语段。这段文字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31、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得出结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靠后天的学习。-51-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点评:此句谈论积累的意义。作者用两个比喻来说理,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成德”,就可以具

    32、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而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十分强调“积善”的作用,因而,这里连设两喻,从正面论证了积累的作用。-5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点评:这里谈论的是如何积累的问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比:先用“骐骥”“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然好,但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然差,但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这便告诉人们,客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

    33、的关键。接着,荀子又用“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相对比,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对于人们的学习而言,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荀子认为“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日积月累,必须坚持不懈。-5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学不可以已”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不可以已”展开论证的?提示:文章开头以“君子”的名义,提出“学不可以已”。这是全篇的中心论点。它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学习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对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先

    34、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得到提高。接着又用车柔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还可以决定性地改变原来的状态。最后以“故”联系上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普遍的道理,推论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5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讲学习的道理,鼓励人们学习,有可能流于空洞僵硬说理的俗套,给人以单调枯燥之感。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本文能脍炙人口的原因在于,作者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

    35、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5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36、所学也。”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提示: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5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

    37、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荀”常手法生光辉本文通篇设喻,适时对举,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鲜明突出。1.生动的比喻。(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为了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

    38、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5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三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四段,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5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

    39、作赏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鲜明的对举。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相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或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从行文方式看,有许多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如文章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获得对问题的鲜明认识。如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对比,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用心一也”

    40、,后者“用心躁也”,阐述了学习时专心致志的重要性。比喻和对举虽说都是常用手法,但在荀子笔下却能使文章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60-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寂寞荀子王善鹏一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情便油然而生。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

    41、,在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61-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千米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位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今兰陵)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也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

    42、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62-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二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千米外长眠的荀子,不知他感想如何?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荀子的名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43、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竖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捐钱人的名字。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63-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他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客中行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

    44、白对兰陵酒产生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个太白楼的建造发挥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64-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三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施惠于民,政平而民安。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今天荀子庙

    45、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荀子墓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65-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

    46、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66-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本文是一篇凭吊性散文,文章纵横开阖,说古论今,既有对先贤寂寞的悲悯,又有对今人市侩的嘲讽。读后让人想起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67-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劝学较系统地

    47、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在本文中,荀子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指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取得的。君子之所以能超过常人,并非先天素质好,而是后天善于学习使然。文中又指出学习要靠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我们可积累如下关于“劝学”“善假于物”的素材。-68-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善假于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善于借助外物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善于通过学习,使物为我用;三是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48、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确如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就是因为“善假于物”,善用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大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利用他人之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成就自己的事业。-69-1010*过秦论首 页预习导引核心归纳佳作赏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古人劝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过秦论 大赛获奖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363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