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原卷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原卷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原卷版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频考点呈现】【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辉煌 考点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 考点四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高频考点剖析】【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考点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 ;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 。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 (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 (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 (3)耕作方法:垄作法、 法。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1)历程:形成
2、于 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 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2)夏商周:以 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 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铁犁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日益完善。 (3)从
3、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可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赈灾救灾,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征收的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 来源。 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1)现代科学、现代装备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及优势。 (2)稳定的政治局面及合理的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3)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
4、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三大产业结构 合理协调发展。 (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 “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 “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 的是( )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B C D 2 (2018江苏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
5、流域,地主催收田 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考点二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辉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西周:官营,青铜铸造; 时期出现三种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 冶铁;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出现 法,北方烧制白瓷。 4.隋唐:制瓷业形成独立部门,形成“ ”两大系统。 5.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 改进棉纺技术。 6.明代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 萌芽。
6、7.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及转换原因 (1)地位 (2)转换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劳动力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 中生产、大作坊 无偿调用各类工匠 (匠户)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 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 业 私营手 工业 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工匠 民间消费 市场流通
7、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农民家庭成员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备注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资金、人才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绝对优势,代 表最高技术水平 (2)明中叶以后,在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 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 B C D 2 (2019北京高考12) 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 出土了公元前 7 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
8、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考点三考点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先秦: “ ”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 2.秦汉:推行“ ”政策;开通丝绸之路。 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 “柜坊” “ ”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 4.宋元:使用“交子” ; 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 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9、 1认识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影响 (1)发展变化 (2)社会影响 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 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 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 治的思想基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经济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生活方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
10、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文学艺术方面:推动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1)发展规律 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 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城市数量和规模: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 业城镇。 城市布局: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 南方转移的趋势。 (2)都城变迁 中国古代都城
11、迁移示意图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4浙江高考4)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 错误的是( )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2 (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 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3 (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