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课件1.pptx(课件中无音视频)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课课件1.pptx(课件中无音视频)》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 优质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学业质量要求核心要点提炼1.结合古诗句、名言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基本形式,联系社会生活实例,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根据社会实际和创新成果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培养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1.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3-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1)感性认识的含义与形式: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的含义与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
3、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4-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判一判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提示:错误。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5-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3.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5.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
4、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判一判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示:错误。实践的确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是,盲目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这一活动不是没有目的,而是说其意识或目的是错误的。-6-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判断说明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而脱离社会的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提示:对
5、。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脱离社会的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实践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7-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
6、)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想一想人类通过卫星能更清晰地认识太空,这体现出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提示:体现实践通过提供更完备的工具推动认识发展。-8-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前篇自主预习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
7、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9-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探测火星探测火星,我国我国“天问一号天问一号”先行先行,为何选这时候探测为何选这时候探测情境导引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深空探测拉开帷幕。2020年4月24日,我国航天局正式宣布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此次执行任务的火星探测器将由长征五号遥四火箭运载升空,首次执行时间2020年7月,并经7个月的飞行后抵达火星。受众多客观因素的影
8、响,以及航天技术的不成熟,全球范围内的火星探测进展都十分缓慢,全球迄今为止一共发射过40多次火星探测器,但是成功率不到1/2。-10-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火星探测有窗口期,2020年地球和火星绕道太阳轨道的同一侧,是探测器登陆路线最短的时候,可以使用较低的成本将探测器送往火星。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探究分析探测火星,我国“天问一号”先行,为何选这时候探测。提示:
9、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工程活动受航天技术及其星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及人类对火星运动规律的把握,都促使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火星探测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航天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发展,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11-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关键能力1.准确理解实践的含义(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
10、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所谓“改造”,即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12-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11、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13-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例2(2019全国)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最终都来源于实践。培养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谈谈这一案
12、例带给你的正确启示。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研究”报告【问题的提出】小课题源于我们的一次助残活动。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深空探测拉开帷幕。我们开展课题研究要立足实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尽力研究问题,努力造福社会。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特别提醒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13、、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是认识活动。-14-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3.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
14、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15-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物质性为基础的,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渗透着主观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或者机械唯物主义。-16-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典例剖析例1山脊上,代表
15、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17-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议题探究课堂篇议题探究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命题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