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固体燃烧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可燃固体燃烧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燃 固体 燃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可燃固体燃烧可燃固体燃烧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蒸发燃烧(一)蒸发燃烧(二)表面燃烧(二)表面燃烧(三)分解燃烧(三)分解燃烧(四)熏烟燃烧(阴燃)(四)熏烟燃烧(阴燃)(五)轰燃(五)轰燃(六)异相和同相燃烧(六)异相和同相燃烧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蒸发燃烧(一)蒸发燃烧火源加热火源加热熔融蒸发熔融蒸发着火燃烧(关键阶段)着火燃烧(关键阶段)例如:例如: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火源加热火源加热升华升华着火燃烧着火燃烧例如:例如:樟脑、萘
2、等樟脑、萘等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二)表面燃烧(二)表面燃烧 在可燃固体在可燃固体表面上表面上,由,由氧氧和和物质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燃烧现象。例如:例如:木炭、焦炭、铁、铜等木炭、焦炭、铁、铜等(三)分解燃烧(三)分解燃烧火源加热火源加热热分解热分解着火燃烧(关键阶段)着火燃烧(关键阶段)例如:例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四)熏烟燃烧(阴燃)(四)熏烟燃烧(阴燃)定义:某些物质在堆积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
3、发生的定义:某些物质在堆积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只冒烟而而无火焰无火焰的燃烧现象。的燃烧现象。例如:例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纤维素板、胶乳橡胶以及某些多孔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纤维素板、胶乳橡胶以及某些多孔热固性塑料等热固性塑料等 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五)轰燃(五)轰燃 定义:可燃固体析出的可燃挥发份遇火源所发生的定义:可燃固体析出的可燃挥发份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爆炸式燃烧烧。分类:分类: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例如:例如:赛璐珞、聚氨酯等赛璐珞、聚氨酯等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六)
4、异相和同相燃烧(六)异相和同相燃烧异相燃烧异相燃烧(非均相非均相):可燃物与氧化剂处于):可燃物与氧化剂处于固、气固、气两种不两种不同状态时的燃烧现象。同状态时的燃烧现象。同相燃烧同相燃烧(均相均相):可燃物与氧化剂):可燃物与氧化剂都处于气相状态都处于气相状态时的时的燃烧现象。燃烧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固体燃烧的形式(一)蒸发燃烧(一)蒸发燃烧(二)表面燃烧(二)表面燃烧(三)分解燃烧(三)分解燃烧(四)熏烟燃烧(阴燃)(四)熏烟燃烧(阴燃)(五)轰燃(五)轰燃(六)异相和同相燃烧(六)异相和同相燃烧二、评定固
5、体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的参数(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二)热分解温度(二)热分解温度(三)自燃点(三)自燃点(四)比表面积(四)比表面积(五)氧指数(五)氧指数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二、评定固体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的参数(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二)热分解温度(二)热分解温度 可燃固体受热可燃固体受热发生分解发生分解的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几种可燃固体的几种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与与燃点燃点的关系的关系固体名称固体名称热分解热分解温度温度(oC)燃点燃点(oC
6、)固体名称固体名称热分解热分解温度温度(oC)燃点燃点(oC)硝化棉硝化棉40180棉花棉花120210赛璐珞赛璐珞90100150180木材木材150250295麻麻107150200蚕丝蚕丝235250300二、评定固体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的参数(三)自燃点(三)自燃点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常见高分子物质的自燃点常见高分子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oC)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oC)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oC)棉花棉花255聚乙烯聚乙烯349聚酰胺聚酰胺424报纸报纸230聚氯乙烯聚氯乙烯454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475白松
7、白松260有机玻璃有机玻璃450462硝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141二、评定固体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的参数(四)比表面积(四)比表面积(五)氧指数(五)氧指数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体中最低氧含量最低氧含量的的体积百分数体积百分数。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易燃易燃难燃难燃高难燃高难燃(不燃不燃)氧指数范围氧指数范围22222727二、评定固体二、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的参数的参数(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一)熔点、闪点和燃点(二)热分解温度(二)热分解温度(三)自燃点(三)自燃点(四)比表
8、面积(四)比表面积(五)氧指数(五)氧指数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固体燃烧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一、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一、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二、固体火焰传播理论二、固体火焰传播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二)固体材料的(二)固体材料的性质性质 (三)固体材料的(三)固体材料的形状尺寸形状尺寸及及表面位置表面位置 (四)外加(四)外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9、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点火源必须处于点火源必须处于可燃挥发份可燃挥发份的气流之内才能使固体引的气流之内才能使固体引燃。燃。加热速率越大,固体越容易被引燃。加热速率越大,固体越容易被引燃。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二)固体材料的(二)固体材料的性质性质 熔点熔点 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 气化热(气化热(LV)燃烧热燃烧热 热惯性(热惯性(kc)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一
10、)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二)固体材料的(二)固体材料的性质性质 (三)固体材料的(三)固体材料的形状尺寸形状尺寸及及表面位置表面位置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增大与氧气接触机会,容易点燃;大,增大与氧气接触机会,容易点燃;薄物体薄物体表面导热能力强,比厚物体容易着火燃烧。表面导热能力强,比厚物体容易着火燃烧。相同材料、相同外界条件,相同材料、相同外界条件,位置不同位置不同引起燃烧速度的不同。引起燃烧速度的不同。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三)固体材料的(三)固体材料的形状尺寸形状尺寸及及表面位置表面位置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
11、、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1 1、风速、风速 2 2、压力、压力 3 3、氧浓度、氧浓度 4 4、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1 1、风速、风速 0 0.2 1.0 10 风速风速(m/s)104.01.00.4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mm/s)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2 2、压力、压力0 10 100 1000 压力压力(KPa)100101.0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mm/s)三、固体着火
12、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3 3、氧浓度、氧浓度 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mm/s)100%O262%O246%O20 0.2 1.0 10 风速风速(m/s)104.01.00.4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3 3、氧浓度、氧浓度 0 10 100 1000 压力压力(KPa)100101.0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mm/s)100%O262%O246%O2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四)外加环境因素 4 4、环境温度、
13、环境温度 10 102 103 104 预热时间预热时间(s)101.00.10.01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mm/s)0 kW/m28 kW/m213 kW/m219 kW/m2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固体着火燃烧理论一、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一、固体引燃条件和引燃时间二、固体火焰传播理论二、固体火焰传播理论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三、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一)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二)固体材料的(二)固体材料的性质性质 (三)固体材料的(三)固体材料的形状尺寸形状尺寸及及表面位置表面位置 (四)外加(四)外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
14、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一)与(一)与水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二)在(二)在空气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中能自燃的物质(三)(三)相互接触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能自燃的物质(四)与氧化剂混合在(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燃固体(一)(一)煤煤的自燃的自燃(二)(二)植物植物自燃自燃(三)(三)涂油物涂油物的自燃的自燃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1、活泼金
15、属:活泼金属:碱金属和某些碱土金属碱金属和某些碱土金属 2Na+2H2ONaOH+H2+371.5kJ 2H2+O22H2O+438.6kJNa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1、活泼金属:活泼金属:碱金属和某些碱土金属碱金属和某些碱土金属 2Na+2H2ONaOH+H2+371.5kJ 2H2+O22H2O+438.6kJ2、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等氢化锂、氢化钠等 NaH+H2ONaOH+H2+132.2kJ3、硼烷:硼烷:B2H6+6H2O2H3BO3+6H2+418.4kJ
16、 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4、金属磷化物:金属磷化物:Ca3P2+6H2O3Ca(OH)2+2PH3 Zn3P2+6H2O3Zn(OH)2+2PH35、金属碳化物:金属碳化物:CaC2+2H2OCa(OH)2+C2H2 Al4C3+12H2O4Al(OH)3+3CH4 K2C2+2H2OKOH+C2H2 6、金属粉末金属粉末 Zn+H2OZnO+H2 Mg+2H2OMg(OH)2+H2 2Al+6H2O2Al(OH)3+3H2 Mg(OH)2+2Al(OH)3 3Mg(AlO2)2+4H2
17、O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7、保险粉保险粉8、遇水自燃反应的共同特点:遇水自燃反应的共同特点:(1)放出可燃气体;)放出可燃气体;(2)释放大量热量。)释放大量热量。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
18、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1、黄磷黄磷 4P+5O2 2P2O52、烷基铝:烷基铝:主要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主要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 (C2H5)3Al+3H2O Al(OH)3+3C2H6 2C2H6+7O2 4CO2+6H2O3、硝化纤维素硝化纤维素 2NO+O2 2NO2 2NO2+H2O HNO3+HNO2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
19、强氧化剂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还原剂1、乙炔乙炔和和氯气氯气混合混合 C2H2+Cl2 2HCl+2C2、甘油甘油遇遇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6KMnO4+2C3H5(OH)3MnO+6KOH+6CO2+5H2O+O3、甲醇甲醇遇遇过氧化纳过氧化纳 3Na2O2+CH3OH 2Na2O+CO2+2H2O4、松节油松节油遇遇浓硫酸浓硫酸和和浓硝酸浓硝酸的混合物的混合物 56HNO3(浓)(浓)+C10H16 10CO2+36H2O+56NO2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强氧化剂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还原剂一、易自
20、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1、硫与氯酸钾混合受撞击会爆炸、硫与氯酸钾混合受撞击会爆炸 2KClO3+3S 2KCl+3SO2 2、过氧化纳(或高锰酸钾)与硫粉混合后摩擦立即燃烧、过氧化纳(或高锰酸钾)与硫粉混合后摩擦立即燃烧 2Na2O2+S 2Na2O+SO23、氯酸钾与红磷混合,稍一摩擦立即燃烧、氯酸钾与红磷混合,稍一摩擦立即燃烧 5KClO3+6P 5KCl+3P2O54、金属过氧化物与易燃固体混合,在水的作用下会自行着、金属过氧化物与易燃固体混合,在水的作用下会自行
21、着火火Na2O2+S+H2O NaOH+SO2 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深圳清水河爆炸案深圳清水河爆炸案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二)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摩擦或撞击
22、下能着火或爆炸的可燃固体燃固体(一)煤的自燃(一)煤的自燃(二)植物自燃(二)植物自燃(三)涂油物的自燃(三)涂油物的自燃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共同特点:共同特点:(1 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与)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反应,同时放热;,同时放热;(2 2)自燃是一个)自燃是一个缓慢过程缓慢过程;(3 3)在储存过程中)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散热条件不好。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一)煤的自燃(一)煤的自燃第二节 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
23、的自燃二、煤、植物、涂油物的自燃(一)煤的自燃(一)煤的自燃黄铁矿导因学说黄铁矿导因学说细菌导因学说细菌导因学说酚基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煤氧复合作用学说煤氧复合作用学说黄铁矿导因学说黄铁矿导因学说该学说最早由该学说最早由英国人(英国人(Plolt和和Berzelius)于于十七世纪十七世纪提出,是第一个试图解提出,是第一个试图解答煤自燃原因的学说。它认为煤的自燃是由于煤层中的黄铁矿(答煤自燃原因的学说。它认为煤的自燃是由于煤层中的黄铁矿(FeS2)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相互作用放出热量而引起,其化学反应过程推断如下:的水分和氧相互作用放出热量而引起,其化学反应过程推断如下:2FeS2+2
24、H2O+7O22FeSO4+2H2SO4+Q1 (1)硫酸亚铁(硫酸亚铁(FeSO4)在潮湿的井下环境中,可被氧化生成硫酸铁,即)在潮湿的井下环境中,可被氧化生成硫酸铁,即Fe2(SO4)3,其化学反应如下式:,其化学反应如下式:12FeSO4+6H2O+3O24Fe2(SO4)3+4Fe(OH)3+Q2 (2)硫酸铁(硫酸铁(Fe2(SO4)3)在潮湿的环境中作为氧化剂又可和黄铁矿发生反应:)在潮湿的环境中作为氧化剂又可和黄铁矿发生反应:FeS2+Fe2(SO4)3+3O2+2H2O3FeSO4+2H2SO4+Q3 (3)黄铁矿导因学说黄铁矿导因学说以上化学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以上化学反应均为
25、放热反应(Q1、Q2、Q3分别代表各反应释放的热量)。分别代表各反应释放的热量)。另外,黄铁矿在井下潮湿的环境里被氧化产生另外,黄铁矿在井下潮湿的环境里被氧化产生SO2、CO2、CO、H2S等气体的等气体的反应,也都是放热反应。因此在蓄热条件较好时,这些热量将使煤体升温达到反应,也都是放热反应。因此在蓄热条件较好时,这些热量将使煤体升温达到煤氧化反应所需温度,导致煤的自热与自燃。煤氧化反应所需温度,导致煤的自热与自燃。黄铁矿另一促使煤体氧化的物理作用是:当其自身氧化时,体积增大,对煤黄铁矿另一促使煤体氧化的物理作用是:当其自身氧化时,体积增大,对煤体产生胀裂作用,使得煤体裂隙扩大、增多,与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